□ 本文发布于 2007-06-20 15:01:17
□ 阅读次数:3853 □ 现有评论:1
□ 查看/发表评论 |
|
|
掂一掂“七零”一代的斤两
佚名
|
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著名艺术家。
屠宏涛: 70一代代表性油画家之一。
楚桑:诗人,知名批评家,曾参与世纪之门、成都二届双年展策展。
艾欣:三通集团董事长,长期关注当代艺术收藏。
近两年,当代艺术中的70一代逐渐登上艺术的历史舞台,一方面是学术界对他们的关注日多,另一方面是市场对其寄予的财富期待升温。著名艺术家庞茂琨、屠宏涛和知名批评家楚桑以及艺术投资者艾欣先生,对此有话要说。
70一代,漫画一代?
疑问:有没有比“漫画一代”这个稍嫌轻率的叫法更好的叫法?
楚:根据直观印象贴标签比深思熟虑的提炼更容易流行,所以大多数人没有兴趣推敲“漫画”两个字的其他含义。
屠: 这是很学术的问题,卡通和漫画是一种表达现代人思想和情绪的方式。它们出现的形象没有阶层,很平面化,容易被大众接受,实际上其他表达形式还很多。
庞:应该找得到更好更学术的叫法,但已被叫出来了就说明有一定道理,因为浅显、轻快本来就是其特点之一,但整个70一代在指向和图式上还是比较丰富的。
疑问:批评界把70一代的特征主要概括为“微痛苦”和“精英意识”,这样不就是一批小资加愤青?
庞:每一代都有他们自身的特点,无所谓好坏。这特点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逼出来的,“微痛苦”也好,“精英意识”也好,都无可指责。
屠:我觉得70的特征可能比批评界想象的还要复杂,批评家努力想来概括出一种说法,但事实是多种文化共生、多元。我们没有经历文革,面临的是商业文明和多重文化的交错、矛盾。整体上是从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过渡,不好说谁好谁不好,上几代人在选择方向上显得包袱和顾虑多些,今天选择自由些。
楚:好的作品总是直接或间接参与一个时代,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一个艺术家不能完全地表现这个时代,只能从一个角度介入,70这一代作为一个群体,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某一部分,有这个过程就有价值。
70一代无责任?
疑问:批评界认为他们反映了社会的虚无过程,比如李继开的废墟观念,不那么激烈,是不是很绝望?
楚:古典时代的艺术家有使命感,有乌托邦的想法觉得要创造世界,现在这样的艺术家很少了。李继开他们还是很优秀的,起码他们创造了一个反乌托邦世界。
屠:我没有绝望,理想主义者才绝望。精神上的虚无是存在的,物质的发达有关。70年代的人在精神家园的寻求上显得过于务实,自己的价值判断存在太多的可能性,所以在迷茫的现实面前有点恐惧感。
庞:不一定是绝望,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同的审美观,或一种特定的样式,总之,它是合理的,新出现的,也会让大家慢慢去适应的。
艾:的确需要慢慢去适应。说实话,这些作为私人收藏,我没有太大的兴趣,可能与社会经历有关系,他们隔我太远了,我欣赏起来还是很困难。
疑问:50、60一代有叛逆,70一代是逃离,那他们的责任感呢?
艾:有很多艺术家很困惑,那是真正的大师,把艺术当作宗教来信仰。70这一代,我觉得还缺少这样的高度。
庞:70一代是缺少前辈的那种责任感,他们更个人化,更具虚无感。但并不能简单的说是逃避,因为他们用他们的态度来感染其他人,很平等,很潜移默化。
屠:应该说责任在稀释,被甜蜜的感觉稀释,今天的价值观是比较物质化、享乐主义的,所以在精神上少有叛逆情绪,但我们同样也呼唤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70一代无对手?
疑问:朱其说70一代和上一代不一样,不和西方竞争,但他们真没有对手?
庞:不和西方竞争,不一定是指没有对手。应该理解为自己设定线路,自己对自己负责。
楚:张晓刚这一代有一个潜在的对话者,也就是西方当代;70后不一样,他们潜在的对话者就是他们生活的社会,得和自己对话。当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必出门就参与了全球化进程。
屠:70代直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长大,受到的是市场经济的洗礼,面对的是同样残酷的市场竞争。至于对手,得看我们的视野了,近有日韩,远有欧美。
艾:我最近接触了很多从事创意的小青年,创造力很强,通过网络,可以迅速进行大面积搜索,大量地提取材料,便捷地使用各种表现方式,我觉得这样的东西将来也许会替代我们今天的这些架上艺术,如果他们再不做些个性化的东西,会很快被替代、被遗忘。
70一代,学术与市场的宠儿?
疑问: 05年下半年从学术出发,到如今市场的70一代已经压倒了学术的70一代,让人觉得这是批评界和市场的一次漂亮联手,是吗?
庞:是有点这种感觉,因为某些人的出现跟其画廊、杂志、拍卖的一体化包干有关。
屠:在我看来,国内的市场运作还是初期,很不成熟,一片混乱。市场的选择在学术标准上显示出很多对艺术的无知,有待学术和市场共谋确立新的价值标准,也需要更有实力,更有智力,更有远景规划的文化战略者。
疑问:70一代的作品现在被称为“买得起的艺术”,听起来和学术有什么关系?
艾:在商品社会,艺术不再那么神圣,变成商品了,甚至是从精英消费变成普通消费了。
楚:买得起的艺术?其实有几万块投资一张画的在中国还是不多,针对的还是中产以上的人群。在西方几万块的艺术已经很好了。
庞:尽管学术和艺术市场是两回事,但“买得起的艺术”和学术最终还是有关系的。等市场慢慢理智下来,消费者仍然要在学术上寻求依据。
艺术市场,又一个股市?
疑问:现在有批评家说中国艺术市场和股市差不多,意思是说市场和批评界联手,目标不是学术是市场。如果70一代概念的推出也是这样,你们认为正常吗?
楚:这是快速变化造成的畸形,在一个商业的机器中旋转,部分批评家已经不能保持超脱的立场了,潜意识里多多少少在为商品服务,很少敢于说真话。
庞:的确不正常,但70一代的出现与以前产生的流派一样,都有其偶然和必然的原因。一方面媒体的力量很强大,反复的曝光加深印象,强迫你接受;一方面被炒的对象也具备了炒作的条件。
屠:我觉得其实很正常。艺术和股票在操作上是很相似,但还是有本质不同的,股票是现代经济的激素,而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精神享受是物质不能完全代替的。
艾:我觉得从国内市场看来,中国现在的艺术品,既没有世俗到完全世俗,也没有精神到非常精神,这和初期的商业社会有很大的关系。但从国际市场看来,当代中国油画的价格会起来,是因为国家的强盛带动了文化的发展,一个弱势国家的艺术品不论怎样炒作还是不值钱的。
疑问:简单推理,如果李继开、李大方他们很快就拍上200万、500万,张晓刚是否就应该是1个亿?
庞:没这么简单吧,不过现在的中国艺术市场什么都可能发生。
艾:这实际与年代划定没有太多的关系,也不存在这样的递增或递减法则。70后大多还不具备张晓刚那样的认同,目前他们的价值更多的是被艺术商人提升了。
屠:这是市场的规律,但实际的情况还不能这么乐观的推算,今天市场对艺术的买卖不少是建立在对财富的渴望上,和艺术没有太大关系,价格和实际精神贡献还不成正比。
楚:其实我们现在有些作品的价格在国内实际是高过国际价格的。这里面有个概念炒作,买的是中国人的作品,到最后还是卖给中国人,赚中国人的钱。所以它的价格和实际价值往往是分离的,艺术家自己也认为太贵了,但它在流转的时候实际已经与艺术家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在另一个系统循环。
70一代,买不买?
疑问:就目前看来,70一代的作品大量留在国内,另外就是它吸引了更年轻的收藏家,这些人往往接受了较高的教育。因此70一代的作品的收藏是否会给我们的收藏带来较大的改观?
艾:国外资本的介入是有限的,还是需要国内资本,虽然尚未成熟,但会带动国内收藏的发展。
楚:我们本土很难完整地浮现当代艺术的前段历史,而70后的历史我觉得会在中国完整留下来,他们的大部分作品就是我们本土的一些机构收藏,这是好兆头,会改变艺术空间的面貌,毕竟在进步成熟,开始关注,不会外流了。
疑问:这是更看重70一代作为一个整体在当代艺术史上的价值,落实到具体的作品上它们的收藏价值如何呢?
楚:70一代是一个比较热闹的现象,目前市场和画廊都很关注他们,但它们的收藏价值仍需甄别并且接受时间的考验。
艾:一般的中产阶层可以作为一个收藏的起点,相当于低价艺术。
疑问:低价艺术是单纯指它们目前的市场价格,还是也指涉了作品本身的内在价值?
楚: 70这一代,随着意识形态的介入减弱,更多是商业,这说明当代艺术也在回归,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不再附加很多东西,因此也更遵循市场规律。
艾:张晓刚的认同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外来商业,价值在于稀少,70这一批太多了,就贬值了,不太可能出现一个单独的个体有张晓刚这样的价值。而我也更愿意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作品。
疑问:是不是商业因素太多,产生不了大师呢?或者产生得很少?
艾:这是他们这一代的特质,甚至自己就是商品了,不存在什么艺术家、精英一类的了,因为已经被订制了。
楚:也就是说他被市场预设了,像工人一样不断劳动把产品炮制出来去流通。
疑问:目前价格仿佛与作品的大小也有关系,画家往大里画,买家往大画里钻,这和买大房子和小房子有什么区别?
艾:这就像房子的均价一样,预定了这幅画的价格,就在面积上下功夫。这种标准化、量化,也是融入工业化的一个过程,变得更加商品。
楚:平方尺是一个国画的概念,现在油画也在用。其实好的艺术品与大小是无关的,在国际市场有这个概念,但不是硬性指标,好的作品不一定是大作品。
疑问:过多的商业因素是否导致了目前一个很流行的做法,不断复制自己?
楚:复制的说法其实是媒体不严肃。实际上复制有两种:一种就是简单的复制,标签化,变成商品,大家认着这个商标买;还有一种复制是观念的复制,在观念上不断的延续、深化。后者更严肃些,而前一种复制,也许与现在的画廊经营有关。
艾:和画廊签了约,每天只管画就好了,然后找批评家来定位风格,这样艺术家就变成了一个被操作的工具,所以他就很容易被复制,这不是自己主动的复制,而是有一种商业模式在指挥。
楚:一些地方的政府引导也有问题,把艺术从活生生的生活躯体上剥下来,放在旅游橱窗中做摆件,这种操作、复制更可怕。
艾:还有纯粹的技术复制,现在就有人专门出售这样的复制品,虽然不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影响我的审美。
楚:对,它在努力消解占有欲。过去的艺术品是有占有欲的,买家和卖家之间有一个占有欲的博弈,因为作品是有限的。但是现在的复制手段,让画可以进千家万户,虽然平均价值降低了,但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占有欲了。至于它的价值,就需要仔细甄别了。 |
现有评论:1 [查看/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