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发布于 2006-05-24 12:13:37
|
|
|
飞越历史新起点 上海南站展英姿
现代集团
|
纵观世界铁路发展史,一个多世纪以来,铁路对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运输需求的变化和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人们对铁路在交通运输中的骨干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铁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铁路交通承载了上海的荣辱与繁华。
清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沪宁铁路局在上海站(即沪宁车站)建成一座四层办公大楼。在当时堪称“构筑精美,气势雄伟”。因该楼建在上海站,人们就习惯把它作为上海站的标志。
1916年12月,沪宁、沪杭铁路接轨,沪宁铁路上海站成为两路总站,改名上海北站。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者挑起“一二八”事件,沪宁铁路局的四层办公楼房毁于战火。翌年修复后,又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再遭日机轰炸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进行了修复。1949年5月28日20点50分,上海北站于沪宁线上驶出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列客车。
1950年8月,经铁道部批准,上海北站正式更名为上海站,随后核定为特等站,办理客运和零担货运。从50年代到80年代,上海站进行不断的改造和扩建,至1980年,上海站已有到发线11股、候车室3985平方米,车站的到发能力扩大到29对。1987年,旅客发送1859.0万人次,旅客到达2077.4万人次。
从1909年到1987年,这座有着近80年历史的老火车站,承载了历史上的几多风雨,无数南北往来客,在上海历史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着历史的迁徙,老北站不复当年的青春与活力,但它的一举一动仍然牵动千万上海人的心。1987年,当老北站最后一班火车驶出江湾时,不少人和着火车的呜鸣声而哽咽。
1987年12月铁路上海新客站正式启用,往常热闹的上海北火车站退役了,逐渐在人们的脑海里淡忘了。由华东院设计的新客站主站屋是选用“高架候车、南北开口”的站屋设计方案,把约80%的候车室覆盖在站场上空,由一条高架中廊和数座天井分割成6间大候车室和4间老幼、军人候车室,东西两侧另有2条高架廊。南进厅东侧,依次有团体候车室、软席候车室(运营后称贵宾室)和东出口厅(运营后称南二出口),西侧依次有普通候车室、老幼候车室、中转签证厅和西出口厅(运营后称南一出口)。北进厅西侧对应南一出口部位有出口厅(运营后称北出口)。这种布局,在我国铁路大型客站的设计上是一次突破,为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立体地使用土地开了先河。建成后,国家验收认为:建筑设计新颖,布局得体,装修简洁大方,旅客流程合理,具有现代建筑水平。
19世纪的上海,一直是沿黄浦江北上,向虹口、闸北、江湾、吴淞纵向发展,可以称为是“合纵”的时代。20世纪的上海,转而西去,沿陆路,向静安寺、卢家湾、虹桥、徐家汇方向发展,可以称为是“连横”的时代。从“合纵”到“连横”,闸北地区建成了铁路客运系统,对改变上海市区的走向起了关键作用。
上海铁路对外交通枢纽主要由上海新客站承担,上海西站仅承担一小部分。由于新客站位于城市的北面,于是市区的西南部(长宁、徐汇、闵行)、南部(卢湾、南市)、浦东新区和东北部的长途和部分郊区的旅客出行都要穿过市中心进行疏散,势必增大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状况。同时,全部集中于新客站一点,也造成了车站附近区域交通的混乱,因此筹建新的客运交通枢纽站的方案呼之欲出,这就有了上海南站的改建工程。
上海南站位于徐汇区的东南部,临黄浦江,与浦东开发区隔江相望,是上海铁路枢纽中沪杭铁路(内环线)新日(新华路—日晖港)支线的终点站。今日的上海南站是由原日晖港站演变而来。旧时,主要依托黄浦江及其码头,从事煤炭、木材等的运输,同时还承担部分客运任务。目前已成为专业办理整车到发和铁水联运的货运站。
上海南站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距人民广场仅4.5公里,靠近中山南路内环线高架,因而同市内交通的换乘十分方便;靠近打浦路隧道和南浦大桥,同浦东新区的联系密切。上海南站改建为客运交通枢纽后,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网络,将大大减少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 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是上海南站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上海进入21世纪规划建设的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地区的上海南站,其规划建设应当能够影响上海、全国乃至世界今后十年甚至五十年城市大交通枢纽地区的建设产生影响,是上海成为世界级城市的亮点。
上海铁路和上海市有关方面在南站设计方面勇于突破,打破铁路过去几十年来“铁路的站房,铁路设计铁路造”的框框,在我国铁路站房建设中首次实行国际招标,实现了“零”的突破。最后由上海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院与法铁公司合作的方案取得广泛认可,取得总体设计资格,各专家认为该方案在设计理念上有较大的突破,较好地汲取了机场建筑、场馆建筑的空间概念、交通流线组织等特点,对大型综合交通建筑、城市铁路站房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思路。站房采取圆形屋盖寓意“车轮滚滚向前,与时共进”之意,淡化了方向性,从城市各方面都能展现铁路客站完整的建筑形象。
上海南站作为适应21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是上海铁路枢纽规划的南大门,也是上海市规划的重要对外交通枢纽,和市内换乘枢纽。立足于上海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市内换乘枢纽,以留为主,最大限度的实现快速疏散旅客,解决好高架道路、城市公交、地铁、轻轨、长途公交等与铁路客站之间的联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功能上合理布置疏集散点和进出站及换乘旅客的出行方式,最大限度的方便旅客。
由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院总体设计的上海南站已绽新貌。主站屋巨大的圆形屋面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广场上成片成行的绿树在微风中摇弋,满目葱翠,充满生机。一个集铁路、轨道交通、公交、长途换乘功能于一体,体现以流为主,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已经开始向人们展示其全新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