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 论坛       
首页Master作品招聘招标动态热帖杂志帮助搜索注册登录Blog  积分 简历  

» ABBS 论坛 » 纯粹建筑论坛 » 理论  

动态热帖招聘杂志 
   
reply to topic
threaded modego to previous topicgo to next topic
Foral的Blog_Demo   [精华]
fora1


发贴: 217



2008-12-26 10:1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这里是在Blogbus的新的blog,那里发照片方便点,也可以发视屏
http://foralblog.blogbus.com/

Parametric design 概论 上
http://foralblog.blogbus.com/logs/50161622.html
Parametric design 概论 下
http://foralblog.blogbus.com/logs/50161822.html

终于攒够了20个积分,可以使用[Blog]了,又不能把之前的帖子改成[Blog],所以转移到这里

接下來是旧的帖子的连接

////////////////////////////////////////////////////////////////////////////

《页1》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337053659&sty=1&tpg=1&ppg=1&age=0#337053659

开篇文章

Case Study 1 MOS



Case Study 2.1 Voronoi System



Case Study 2.2 Self-Growth System



Case Study 2.3 所谓的Parametric Urbanism
Example 2.3.1(Thames Gateway by Zaha Hadid)



////////////////////////////////////////////////////////////////////////////

《页2》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337053659&sty=1&tpg=1&ppg=2&age=0#337053659

Special Issue 1 CAAD--DesigntoProduction



////////////////////////////////////////////////////////////////////////////

《页3》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337053659&sty=1&tpg=1&ppg=3&age=0#337053659

Case Study 2.3 所谓的Parametric Urbanism
Example 2.3.3(Parametric Zoning by Columbia(哥伦比亚大学) GSAPP)



////////////////////////////////////////////////////////////////////////////

《页4》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337053659&sty=1&tpg=1&ppg=4&age=0#337053659

Case Study 2.3 所谓的Parametric Urbanism
Example 2.3.4(Open Source Fabric designby Max von Werz)and(SERIES--Chris Lee)



补充 Case Study 2.1 Voronoi System
Example 2.1.7(Design by Domenic Cerantonio Wilson Tang Michael Wu)



Special Issue 3 Digital Project Tutorial



////////////////////////////////////////////////////////////////////////////

《页5》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337053659&sty=1&tpg=1&ppg=5&age=0#337053659

Special Issue 3 Digital Project Tutorial

Special Issue 4 (Parametic Design中的个体Style)



////////////////////////////////////////////////////////////////////////////

《页6》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337053659&sty=1&tpg=1&ppg=6&age=0#337053659

Case Study 2.4 Minimal Surface(极小曲面)System



Case Study 3 非典型parametric system
Example 3.1 DRL10 Pavilion(cspace)



////////////////////////////////////////////////////////////////////////////

《页7》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337053659&sty=1&tpg=1&ppg=7&age=0#337053659

Special Issue 5 (Design Document)



Case Study 3 非典型parametric system
Example 3.2 PARAMETRIC HOUSE (IAAC 2007-2008 Research Studio in Digital Tectonics)



////////////////////////////////////////////////////////////////////////////

《页8》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337053659&sty=1&tpg=1&ppg=8&age=0#337053659

Special Issue 6 (Marry Christmas)



////////////////////////////////////////////////////////////////////////////
/
/
/
/
/
/
/
/
/
/
继续的下面
/
/
/
/
Case Study 3 非典型parametric system

Geometry Love

前两天看了NoDE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端话在讲参数化设计国际上这场设计技术
的洗礼,并没有在国内掀起太大波澜,作者讲了他对于原因的分析,原文在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0ca33a01009fwj.html

之间的几句话

“在主观思维上,我们的文化更倾向于务“虚”,追求精神的陶冶和满足,加之技术方
面存在欠缺,就更让我们倾向于和西方探讨只有我们才有的东方博大的文化传统,“
低技”的策略,应该说体现了一种我们中国人聪明的避实击虚的策略。”

我觉得颇有道理。在SCI-Arc学习,做设计和老师以及同学讨论的时候,最常听到一
个词就是Geometry了,建筑的Geometry, 表皮的Geometry, urban context的
Geometry.....中文词典里Geometry的意思可以翻译成“几何”,但是又不完全符合我
感觉上对于这个词的理解,而且如果只讲成“几何”,对这个词甚至是几分误解了。个
人觉得geometry意味着形态,但geometry又不同于Form,geometry所意味的Form
不完全是一种任意的形态,包含着一定的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一种经
过更多控制和处理之后的form(感觉上和parametric design有几分亲近),狭义一
点算是进化后的form。而form本身是一种非常"实“的东西,建筑经过建筑师所有自
鸣得意的设计过程后,呈现给人们的就是form,直接的,所有人都可以看见的,至
于说不同的人看到之后感受到的不同的“虚”的精神感觉,那就不是建筑师可以控制的
了。从这个角度看,建筑的form是建筑师最能控制的东西,也是建筑师唯一能控制
的东西。而Geometry某种程度作为form的进化品,再加上西方本来的务“实”传统,
也就不难理解Geometry在国外为什么这么的重要了。

我们的教育中本身对于geometry或是form的一种不近人情的轻视,也就是因
为这样,当我们看到很多国外的formal上很厉害或是geometric上很parametric的设
计时,我们会觉得很难理解或是难以认同。甚至很多本身在想尝试做parametric
design的人,当谈起form或geometry的时候,往往一笔带过,忽略掉geometry 设
计或是创新的本身难度,将parametric design简单的看成script的学习。

虽然我不觉得国外很多学校的非常formal的设计思想完全正确,但是我们不妨自己
先从务“虚”中走出一些来,多看一些“实”的东西,尝试去多欣赏一些geometric或是
formal的东西.


fora1 edited on 2010-01-19 17:14


青年中国之青年


发贴: 19
2008-12-26 15:5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楼主这一席话 真正是此帖的精华

从贝老赋予韵律感的造型 空间
到zaha飘逸的NURBS曲面
物质的世界是离不开几何的
高迪曾说 他能看穿这个几何

parametric也好
mathematica也好
都是帮助我们有限的思维
去探索无限的几何世界
最后反映到建筑上

我们如果再这样“避实击虚”
就和避关锁国的大清朝一样
到时候拿什么来招架那些老外



c31cn


发贴: 3715
2008-12-26 16:2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Post is deleted

fora1 edited on 2008-12-29 14:04

20平方米


发贴: 139
2008-12-26 18:2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Post is deleted

fora1 edited on 2008-12-29 14:04
myArchitect


发贴: 315
2008-12-27 03:2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我个人的感觉是

东方的设计思想确实比较虚,或者说比较文字化,典型的代表中大家都熟悉的就是安藤了,联系到当今的艺术,很多东西也是一个点,一条线或者两,三种颜色的,这种简单的形式往往加上了作者的文字补充,而变得来让人觉得是靠说的,不是靠实在的物质形态。

极少主义,ZEN,文字化?BOOK KILL BUILDINGS????

30年河东,30年河西。


phyth


发贴: 164
2008-12-27 10:2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中国的文化认为精神上的东西更加超越物质,当文字、诗词将一幢楼升华之后,这楼本身变得不再重要,甚至可以毁灭不见。古文里也看得出来大家崇尚的更多的是精神境界。

而对技术、物质的描述,战国之后就不太看重,变成了“人文素质”。

西方却在后来将物质和科学技术看作很神圣的东西,务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蓝天组


发贴: 138
2008-12-27 16:2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面对将来的挑战和复杂,务实还是务虚,现在无法定论那种好。我虽然不赞同技术决定论,但是我认为技术是面对复杂性所必需的,但不是充分的。一旦技术落后太多成为现实,话语权自然也不会落在我们手上,不知道到时中国的建筑师又要跟着老外的屁股后面追多久了。

ygdtakahashi


发贴: 29
2008-12-27 16:5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呈上 mada spam 的一段话。。。前半部分可以作答吧。。。

用手思考 马清运
中国语言中没有“matter”这个字,英语里的matter可以译作“物质”。稍想一下便可以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没有缠着这个字不放。因为中国人历史上对物

的质并不感兴趣,而且学问高的人不去追究物质世界内的质量,而去注重物物之间的关系,即“道”。

即便是“道”,也不可道,所以“物理学”没有在中国历史上得到发展,整个大千世界,金木水火土,一了百了。
“物”是被我们感知的具有空间占据意义的存在物,而“质”则是物存在的“状态”及“原因”。只有对“质”具有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改变“物”的存在原因

和方式。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所在,是通过对物的认识达到物为己用,从而驾驶世界的目的。这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不在。中国人的世界混沌一体,

意念驾驶人性,据说这是人文精神的结晶。

这里并不想讨论人文精神和理性之光的历史优势,只想就“物”论事。建筑在西方是“质”控制“物”的另一表达而已,明了“质”的“物”是可用之物,可

营之物。之中状态下的“物”被叫做“物品”。
物品或物件是指“物质”作为空间存在的方式又附着了另外两层涵义一是形式,也就是说它的形态成为一种可以容纳其他相等“物件”的外部状态,也

就是说它具有在“物质”之外的外界属性;二是意义,一旦“物”具备容纳外界相等物件的可能,它立即就产生了选择接受的能力。于是,它便产生了价值

属性、价值体系。也就是说,与它相吻合的其他物质则成价值高,而不吻合使价值低了。
如果再延伸谈,就追溯到物件的精神及象征意义了,也就是历史上久而久之赋于物件的预定俗成,不加怀疑的价值。我们常说的纪念物,或圣物就

是物件超脱之后的精神状态,西方叫这个为“object”。中国话中最接近这个词,甚至比这个词更有价值的说话是“东西”。

“东西”来表达“物件/物品”也太伟大了。它的空间跨度之大,存在状态之大显然不是“物件”的外延所追求的。

中国艺术讲究“空谈”、“意境”可能就是同我们把具有空间存在状态并能感觉的外部存在(物质)叫做“东西”开始的。形而上,想“物”非非,是中国艺术

的基础。
建造活动是文化活动的一个部分,所以也摆脱不了文化的差异,西方建筑物、重形,中国建筑重法、重格。这个问题可在后面再展开谈。

前面说到“物质”转化成“物件/物品”再到“东西”的过程,但“物质”到“物品/物件”之间还有一个中间阶段,这就是“材料”(material)。如果“物质”的存在

是部分不以我们的意志及目的所支配的。“材料”是中性的,它可以被任何目的、意图、追求支配。“材料”(material)是“物质”(matter)降级之后产

生的!
可见“物质”要先到“材料”,再可能到“东西”。如果建筑也是东西的范畴的话,它要经过"物质”到“材料”,“材料”到“东西”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中“人

”的因素在哪里,也就是说“人”的力量是如何介入到这个过程的呢?

上面说过,“材料”(material)是从“物质”(matter)降级而来的。而“东西”是从“材料”升级而来的。这里的“降级”与“升级”就是“人”的介入,“人”的介

入是叫做“操控”。是“人”的手按脑的企图对“手下”的东西的“把挪”、“操作”、“掌控”。

这些个动词都是那样的宏大,有力量,但都离不开手。人对“物质”(整个物质世界)的介入是通过手的,而手的运动就叫做“操控”(mannipulation)

。“操控”(manipulation)的内涵可以这样被展开:首先,手是有程序的,但是没目的的。手的生理构成特征(一个中心,五个延展,聚散自由......),

手的进化过程(从猿人到人,从支撑前半身的重力,到在树上摘果子......)手的人生宇宙观(首相、算命)都说明了手是可以存在于脑之外的。这是手

的实践论,手的经验论。手是在操作中沿取“手”的智慧的,所以手是有脑的。“手”和“首”是同音字。其次,手是有理性的,但是没逻辑的。

手的运动是历史经验积累的结果,所以具有极强的运动的规律及理性。也就是说对手的运动,我们可以预测其轨迹。但是,这种规律及轨迹并非逻辑,

因为逻辑是在概念层面上推测到的抽象公式,是脑子运动的结果。最后,手是最方便的,但又是不可靠的,因为手是可以犯错误的。或许手所能犯的错

误是最为精彩,最有价值的。手的“正确性”是“手”与“首”可以独立工作的基础,而手的“错误性”又是“手”与“首”必须结合的基础。

但“手”的对错又何以知道呢?这时候“模型”(model)起了作用。“模型”是手运动的成果,模型是人的创造里变成真实世界的一部分的前一阶段,是人

的理性及其他社会公约参与之前的构成状态。
所以,模型是承前启后的现象,因为再过一步“模型”就变成了我们无法取消的显示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模型”所控制的角色至关重要。历史上也给了“

模型”非常严肃的讨论。而对模型的观点有直接影响到我们创造立场譬如:如果“模型”是实际建造结构构造的微缩,那注定是古典的思考,在古典传统

中社会是建立在具有强大承袭力量的形制上的。这时“模型”(mockup)是保证对形制的态度,就算是在科学技术上的思考也绝对逃不了社制的制束,

更多的是同一个科技在缩水尺度的现实性。

在现代主义的社会里“模型”又被更多地认为是可以制定不断重复的依据,这是工业社会对我们建造活动的最大的一次影响。古典社会中为型制的微缩现

实的模型是“一对一”的,而工业社会中做为“模具”模型是被企图为“一对无数”的。在马达的工作中,“模型”是工作“制式”(mode),这种制式不单是

指工作者的工作心情和身体状态,又指导工作者同手下的被操作物之间的一种潜在的交流方式。用更时尚的词就是,在各种终端之间信息传输的关系,

这种信息的传输具有相当的对称性是一个可逆的,互动的操作现象。

这种操作的双向过程又是没有终结的,可以永远延续下去(终结的意义则惊喜得极其悲剧:变成了实体的建筑,变成了被失弃的时动机都一样?)。所

以马达的“模型”(mode)是“无数对无数的”。


fora1


发贴: 217
2008-12-27 19:0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Case Study 4 Fabrication

Fabrication,制造,生产, 制作;

国内建筑教育的一个非常失误的地方就是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模型的fabrication的手
段太差,无论是模型最初的材料,手工的fabrication的工具,CNC的fabrication工
具,都和国外相差不小。也许是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忽视手工操作的培养,虽然我们
的学生有着极其的吃苦耐劳精神,但是缺乏fabrication的技术,使用fabrication工具
的经验,对于多样的fabrication材料的接触。

如果再回到我们的虚实讨论中,我可以说我们的建筑教育从一开始就是虚的。守旧
的老师的让学生都把时间都花在手工画图基本功的联系上,激进的老师仅仅将激进
看成使用电脑。Fabrication从一开始就被忽视或是被理解成了拿小刻刀切木版的荒
谬。光是看看国外用来做模型的泡沫塑料的种类和尺寸的标准化程度,而我们还得
从电视机的包装箱里找。

Parametric design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大大提高了fabrication的速度和量度,但
是我们建筑教育之虚,我想这个大大的优点很多学生是感受不到了。而如果我们的
学生在建筑生涯中从小就缺少对与fabrication的理解,从而导致对于材料也仅仅理
解为大理石如何铺在地上(或是挂在墙上),那么我们建筑的未来怎么办。

所以,学校们,多给学生买些机器,少练一点钢笔画吧。

Example 4.1 Shelf (GSAPP(哥伦比亚) Anzalone and Tiazzoldi studio)

这是1:10的study model




首先是电脑里的模型(rhino)


elevation


然后逐步向稍大一些的比例,总是小比例先,然后可以将模型反映的问题feed back
到设计中

1:2 的mock up有机塑料


弯曲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用电吹风加热,然后弯曲事先计算好的角度,按照从
rhino中打印出来的图纸




进一步

渲染几张


可以看出电脑里的模型中已经有连接部分的节点,是否可行需要在更大比例的模型
中实验


用激光切割机按照rhino输出的数据切割,大的面和节点,然后拼装起来
不过又回到了1:10的模型,在实验这种节点的可操作性


然后更改了节点的设计


电脑中的模型


首先还是从rhino输出数据做CNC的切割


将切割后的部分粘接




但是最终的1:1的模型选择了简化节点的设计


rhino中的模型,模型中将一个块分割成断面,断面的厚度和木版的厚度相同,然后
要将断面的数据输出到CNC机器中


CNC切割



切割后的断面


断面粘接


粘接之后


打磨机打磨,


最终一个单元


单元之间组装和粘接



最终fabricate出来的geometry


ygdtakahashi


发贴: 29
2008-12-27 19:3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Post is deleted

fora1 edited on 2008-12-29 14:04
topic


发贴: 10519
2008-12-28 01:4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http://www.dezeen.com/2008/12/22/braided-urbanism-by-anna-papachristoforou-renata-paim-tourinho-dantas-irene-guerra-and-julia-cano/

看来AA很盛产这个


fora1


发贴: 217
2008-12-29 14:0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Case Study 4 Fabrication

Example 4.2 Tesselion (Design by Skylar Tibbits)

另外一个digital fabrication的例子


作者是Skylar Tibbits,Philadelphia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在MIT读研究生,也曾经在
Zaha的事物所实习。其实感慨的是[BLOG]的出现和普及确实为parametric design
的实践者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优秀的信息交换网络,因为这些实践者大都非常年轻,
也没有实际的project,但是热情加BLOG,学生就可以跳出导师和学校的包裹,发
表自己的意见。

下面的是Skylar Tibbits的一个Installation,叫做Tesselion





这里有Skylar Tibbits的网站的连接
http://tesselion.wordpress.com
里面详细的讲述了这个Installation从开始的设计到最终fabricate出成品的详细过
程,可以看出设计的演进过程













fora1


发贴: 217
2008-12-30 19:3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删除了一些回复,本来是想控制长度,可是结果不理想,以后不再删了,算是一次对BLOG权利的滥用

fora1


发贴: 217
2008-12-31 14:2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Case Study 5: BLOG Intro

Example 4.1 o p e n S y s t e m s (MARCO VANUCCI)

从这次开始,我想陆续介绍一些parametric designer的BLOG,也会夹杂一些介绍
parametric软件使用的BLOG,比如grasshopper之类。也希望大家有什么发现可以
告诉我,分享给大家。

MARCO VANUCCI是2004年AA的本科毕业生,之前的作品得过著名的Evolo竞赛的
优秀奖,曾在Zaha的事物所工作,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馆设计项目。作品还上
过verb杂志

http://www.opensys-log.com/

这是他正在做的一个installation








使用的是grasshopper












evolo竞赛的优秀奖作品
http://www.evolo-arch.com/







CROSS-BREEDING









fora1 edited on 2008-12-31 15:52
zhangbing56


发贴: 33
2008-12-31 17:3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衷心的希望楼主能多介绍些关于 grasshopper 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当然能付一些文字说明就更好了 嘿嘿

fora1


发贴: 217
2008-12-31 17:4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zhangbing56 wrote:
衷心的希望楼主能多介绍些关于 grasshopper 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当然能付一些文字说明就更好了 嘿嘿


好 我找找


flashli12wei


发贴: 39
2008-12-31 23:0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8错8错,味道好极了

fora1


发贴: 217
2009-01-01 16:2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Case Study 5: BLOG Intro

Example 5.2 Designalyze (by Zach)

一个非常好的grasshopper和一些rhino教程的BLOG,其中一些关于新一个版本的
grasshopper中的强大的surface deformer的功能(Surface Box and Box Morph)
的介绍,非常的实用。极大的简化了moduler surface的构建,虽然还不可以象DP
一样将数据直接input到每个module中来控制module,但是也算是迈出了一大步,
可见一些之前高段的parametric design的技巧也开始越来越普及化。曾几何时需要
很高级script技巧才可以办到的事,现在即使不会script也可以做了。



教学视频的连接

http://www.designalyze.com/2008/12/15/component-generation-using-the-surface-box-and-box-morph-components/

还有之前别的同学提到的可以做MAD的中钢大厦相似表皮的教程



http://www.designalyze.com/2008/11/18/creating-surface-patterns-using-bump-maps-created-in-photoshop-as-an-imput-parameter-in-rhinos-grasshopper/

Example 5.3 John Lura (by John Lura)

http://johnlura.blogspot.com/

这个BLOG上有processing 到 GC 到 Grasshopper的一个学习的过程,作品算不上
很杰出,但是这个演进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往往最先学习processing来学习
script,但是随着GC到Grasshopper的出现,这种快速易学的软件在很大的挑战
coder的权威......









展示长长的grasshopper文件也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就象过去人们很骄傲的
展示code一样





wudi1212


发贴: 477
2009-01-01 16:5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这个帖子刚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了
现在不发言实在是憋不住了
楼主真的很强很好~!

grasshopper我也是在这里的另外一个帖子上知道的(以数学的名义)。我想知道楼主你们用grasshopper多么 grasshopper潜力究竟有多大?在设计上的应用?
希望楼主解答~


myArchitect


发贴: 315
2009-01-02 00:3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国内有建设PARAMETRIC的基础吗?比如施工技术?工厂??鸟巢,水立方是国家项目,那一般的建筑项目呢??

zhangbing56


发贴: 33
2009-01-02 11:0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谢谢楼主 昨晚看了楼主介绍的grasshopper的教程 尤其第一个 感觉在建筑设计中很有用 自己也小小的学了下 迈出了小小小的一步

这是根据那个教程做的 嘿嘿


这是自己小小改造的 感觉像章鱼皮 有点肉麻的感觉


fora1


发贴: 217
2009-01-02 13:0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Case Study 3 非典型parametric system

Field Condition

之前提到了geometry,为了理解parametric design,还有一些概念我想是需
要补充的,比如说field。当我们谈到field或是“场”这种概念的时候,我们总
希望或是喜欢这field之后有个深刻的哲学含义,但是其实我理解在SCI-Arc学习
中,field是一种很实用主义的解释,可以理解为相同或相似元素重复排列之
后,再加以"force",影响之后得到的东西就是field。下面的就是一种field
condition,重复元素,外力





MAD的中钢大厦的表皮也是field condition,



通常field的form都会是很sexy的form,而这也就是为什么field这个概念本身是
一个很实用主义的概念,field这个词的使用完全可以看作是为了说明这个漂亮
的form,而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任何应用层次之外的意义,即使说field中元素的
排列和所谓"force"影响的规律,也是应用层次的含义,而不是高深莫测的哲学
观。有意思的是,当这种很实用主义的概念或是这种实用主义的概念产生的
form被我们看到,或是我们尝试做同样的sexy的form的时候,我们却在期盼或
是希望赋予它一种牵强的意义。比如说刚才在Abbs里看到另外一个帖子,是讲
“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竞赛方案公示”,其中一号方案





对于这个方案的解释是这样的:
“方案一  以埋藏两千年的出土建筑铺地砖石纹为源,简单的立体几何,复
合成别具特色的网构建筑,成为广州的流光宝盒。石头经过不断积压,形成坚
硬的效果。博物馆的几何结构,密度渐变的菱形,层叠的结构,反映出自然世
界、历史痕迹的演变过程。”

这个表皮其实就是一种field condition,很漂亮,可是设计者却还要用一个牵强
空泛的比喻来修饰它,“反映出自然世界、历史痕迹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
是在学国外的东西,受到了parametric design的影响,但是骨子里却还是后现
代主义的东西,非要将意义强加在这个表皮上。说些自己也不相信的鬼话。也许是
设计者为了投标而言不由衷,也希望是这样。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务虚还是务实上,所以希望可以理清一些东西方的差异,当
大家看到parametric design的这些东西的时候可以知道西方的人究竟在想什
么,有时后明明肤浅的问题,我们就不要硬要把它搞的太深刻了。太累。

顺便
Case Study 5: BLOG Intro

Example 5.3 fun (By ZHENFEI WANG, LUMING WANG)

http://zfcloud.blogspot.com/

之前就提到了Fun,是一个国内的parametric designer的Blog,他们最近的两
个project,恰好就是field condition

两个project都是表皮,很漂亮,而且fun看来也没有强加应用层次之外的"哲
学"含义,还是很不错的,具体的他们的Blog里有大图

project 1





project2





fora1 edited on 2009-01-02 14:23
蓝天组


发贴: 138
2009-01-04 11:1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顶呀,楼主继续~

jojocause


发贴: 515
2009-01-04 14:2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jojocause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请教一下

有没有关于参数化设计软件的一些分类介绍?
大致有哪些参数化设计的软件
各自特点之类的

想下手学习一下参数化
但总得先挑一个软件下手啊

还没入门
如果问的太菜
莫怪

:J


fora1


发贴: 217
2009-01-04 15:0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zhangbing56 wrote:
谢谢楼主 昨晚看了楼主介绍的grasshopper的教程 尤其第一个 感觉在建筑设计中很有用 自己也小小的学了下 迈出了小小小的一步
这是根据那个教程做的 嘿嘿
这是自己小小改造的 感觉像章鱼皮 有点肉麻的感觉


厉害 厉害微笑


(共13页)  
go to first page go to previous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go to next page go to last page

已读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删帖子

reply to topic
Jump to the top of page

返回ABBS首页 | 设计 | 室内 | 景观 | 建材 | 设备 | 卫浴 | 展览 | 照明

招标服务 |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028-61998486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