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品房 南京装饰网
南京建材网
南京租房网
总  站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 | 广告服务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人才招聘
新闻展会  历史规划  旅游摄影  材料设备  设计咨询  装修表现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城市首页——南京 编辑:yingeryy 007abbs
□ 本文作者:笑hehe

□ 查看全文/发表评论
□ 本栏目所有文章
□ 返回城市首页



 
国际玩笑-南京建筑师论坛



看到好多媒体去南京了,也很积极踊跃的样子,到处在和建筑师合影,采访的,好像后来没有什么声音了,到许多天以后才看到了建筑时报/设计上有这么一篇文章,觉得满快意的,这些建筑师也真有点不大负责的,贴出来大家平平看,也可以思考一下,何必人云亦云的呢,有时是要有点自己的观点的,看这篇文章,专业报纸的东西还是可信的。这个论坛真是很失败,这篇文章也可算是篇祭奠之作了。

中外建筑师的“国际玩笑”
——“全球化与本土性”国际建筑师论坛印象

建筑时报/设计

8月的南京,依然如座火炉,热浪袭人。22—24日,全国各地老记却纷纷齐聚秦淮。由东南大学建筑系、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组委会联合主办的“全球化与本土性”国际建筑师论坛在南京举行,24位据说是中外顶级的建筑师齐聚石头城下,共论建筑大势。岂料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建筑师的敷衍了事将论坛变成了一个个人作秀的场所,国际论坛几乎沦变为“国际玩笑”,深感痛惜。

本来,主办方在“全球化与本土性”主题下设计了五个分议题,这五个议题于当今建筑界的现状可谓切中要害,及时、到位且不失深刻。这五个议题分别是:国际建筑艺术发展趋势;当代建筑设计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最新建筑理论解释和评论;全球化和本土性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然而,当听完24位“顶级建筑师”的所谓“演讲”后,记者发现绝大多数人演讲内容离题万里,与既定主题、分题毫无联系。尤其是国内建筑师多半只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播放“曾经作品”的幻灯片,说的最多的一个词语是“这是××建筑”,没有任何解释,甚至吝于附加些微的说明。只是匆匆用完15分钟,在一片慵懒的掌声中走下台去,枯燥乏味,了无新意,记者几次听得昏昏欲睡。大多数的国外建筑师虽然也同样放映幻灯片,解释曾经的作品,但总体比国内建筑师要认真些,他们除了告诉这个作品的名字,还会分析作品存在的位置,这个位置的地理文化、风土人情,当时设计时的考虑、想法,他们并不象中国建筑师那样把自己所有的作品全部用幻灯放一下,多是取几个典型的作品,比较详细地介绍,听后还多少有点收获。

美国建筑师Steven Holl的报告在整个论坛的演讲中算是相对精彩了。23日晚7点半,Steven Holl在南京大学科技馆演讲,整个报告虽采用讲解作品的方式,但通过对一个学生宿舍、中国南宁“绿色都市实验室”、美国耶鲁大学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和墨西哥的一个客房等几个项目的讲解与分析,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Steven Holl强调建筑设计形态应该追随想法与功能,建筑师要有责任感,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不是句空话,他为礼堂内数百位莘莘学子上了一堂颇有意义的建筑教育课。在回答学生提出的“怎样看中国的建筑教育”的问题时,Steven Holl说,我对中国的建筑不是很了解,但今天看到了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我参观了你们院长的工作室,看到了一些很好的非常理性的建筑作品。有一句话叫建筑设计得有多好,全靠你们的老师有多好。建筑教育也在不断的改变,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

意大利建筑师Ettore Sottsass因故没能参加,他让助手带来了一封书面发言,表达了想法。他认为全球化是对新的市场进行控制的一个手段。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世界交流不再有边界。建筑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生活,所以即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域性依然不可回避,它是有关集体的记忆。他说,在加拿大、在中国、在苏格兰,建筑是否该一样呢?互联网可以使全球化进程加速,同时也能够使世界各地区趋于平衡。Ettore Sottsass是全场唯一一个对“全球化与本土性”发表鲜明观点和作出结论的人,他的这篇书面发言倒是给老记们留下了些印象。

国内建筑师中,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的张永和先生大概是唯一没有忘记主题的建筑师,他虽然简单但还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自己对“全球化和地域性”的思考。他认为建筑与气候的关系、建筑功能在中国是否有特色以及中国房地产的特点,均是构成中国建筑地域性的的重要因素。地域性相对于全球化还是相对简单,全球化的复杂性是重要的,它需要我们的建筑和建筑师能够打破界限,淡化东西方的差别,积极交流建筑艺术。即使这样,张永和说,对话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打破界限、淡化差别不等于舍本逐末,扔掉自己,照搬别人。他提到了刚刚发刊的《32》杂志,由他和Steven Holl主编,目的是建立在建筑上的中美对话、中西对话,取长补短,在蔓延的全球化中守住传统的地域性空间和文化,在地域性的守护与发扬过程中融入全球化。办这本《32》,是想在汲取优秀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在抵御着强势文化的入侵。

整个论坛,24位发言者,在记者看来也就以上几位多少说出了点有用或者有益的东西。显然,这与其“全球化与本土性”国际建筑师论坛的头衔是极不相称的。对于这一群建筑师,洋建筑师也罢了,中国建筑师本应是这场戏中扛起民族建筑大旗的主角,可是他们的这些行为和状态实在说不上是中国建筑的幸运还是悲哀。回想去年5月份,在上海的“土木回家”建筑展上,某些建筑师的言行又重现于此。想想那些来听演讲和报告的数百人中相当一部分是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的学生,为了建筑的希望和心中的理想,他们想得到一些有助于自己学习和成长的东西,这下岂不又是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2003年8月22-24日,六朝古都的金陵城下,中外建筑师一起开了一个“国际玩笑”。  

[更多新闻]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