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 论坛       
首页Master作品招聘招标动态热帖杂志帮助搜索注册登录Blog  积分 简历  

» ABBS 论坛 » 纯粹建筑论坛 » 评论  

动态热帖招聘杂志 
   
reply to topic
threaded modego to previous topicgo to next topic
Re:旧城 / 新城   [精华]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3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转自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内部网络,讨论版
原题:请大家发表一下看法吧
正文如下:
摘自《武汉晚报》2003年7月28日《百年“花楼”就要远去》系列报道(节选)

  也许,在城市老建筑如何存留的问题上,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两全的平衡点。也许,在“发展”和“保护”之间,现代人还无法有一个圆满的思考。在花楼街采访的日子里,我们的笔触,也因此常常被怀旧的冲动抛出理性的轨道,以致无法义无反顾地“向前看”。有时,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是应该为这条繁华不再的老街再获涅槃而庆幸,还是要为这早已孤悬的百年“花楼”的悄然远去而扼腕叹息。——题记

  老汉口的又一条老街——花楼街就要消失了。
   7月初,一个周末的傍晚,我们站在旧貌尽失的交通路上,忽然一眼洞穿了往日繁华的花楼街,看到了往日需要穿越一条长街才能得见的民生路,和路上蠕动着的公汽。
  仅仅两个月,曾经横亘在这里多条通幽小巷曲径里份,轰然坍塌成了一片了无生气的断垣残壁。捱过漫漫百余年历史的汉口花楼街的一个侧翼,终于连同她曾经有过的繁华和传奇而一时灰飞烟灭。
那一刻,废墟孑然,细雨无声,景象慑动人心。
-----------------------------------------------------------------
花楼街如何拆建值得思考

  解放后,花楼街的房屋都转变成了公房。眼下,不少房子已超龄服役,现在危房就有300多栋。
  花楼房管所工程队队长刘华清与这些房子已打了20多年的交道。在花楼街双陆里,危房摇摇欲坠。刘华清说,由于年代久远,很多都已变成危房,房屋间距只有2-3米宽,维修量和维修难度都很大,花楼街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拆迁。”
   但刘华清和李百浩一样认为,通过维护和改造,有一小部分房子仍有保留价值。像花楼里是典型的中国里分建筑,屋内空间较高,通风较好,环境十分舒适。“它代表了老武汉的建筑特色。”李百浩这样说。
  花楼街身上凝聚着老汉口的历史和文化。走在已经残缺的花楼街上,李百浩一再表示,旧城改造中确实存在这一些矛盾,如何拆,如何建,这些都值得思考,武汉有很多历史建筑有必要“整一整”,保存下来。
  面对正在进行大规模拆迁改造花楼街、汉正街。不少专家也忧心忡忡地预测,再过许多年,后人可能还能看到江汉路,但花楼街和汉正街也许就再也见不着了。
  关于花楼街未来,最新的消息是:“现代商业和住宅区”。
  这就意味着该地区房子要全部推倒重来。
  2002年,万达集团已斥巨资在此打造商业圈。开工的武汉万达商业广场位于中山大道,左至交通路,南抵花楼街,西到民生路,北邻中山大道,紧贴佳丽广场,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眼下,花楼街南部正对外招商,这里的500多栋建筑都将被拆除,未来这里将建设高尚住宅区。
  如果说交通路的改造拆建拉开了花楼街大拆迁的序幕,那么大连万达宣布进入该区域,花楼街的整体拆迁就是全面启动。眼下,花楼街拆迁仍在继续……

(拆与建之间有没有平衡点? 旧城改造、房屋拆迁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一次拆除,在当地政府官员、开发商与专家学者、普通市民之间都会引发相当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最后胜利的往往是推土机。在拆与建之间,有没有一个并行不悖的方案,有没有一个结合点?各位同学老师可否对此问题发表一下各自的看法呢)


独钓寒江雪 edited on 2003-10-28 01:14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花楼街上原有近百年历史的龄鹤茶馆旧址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3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花楼街典型(也是老武汉的典型)的背街小巷

武汉的背街小巷,如果从建筑外观设计的角度看,这样的建筑正是应该挖掘的,因为里边的内涵是出乎常人想象的.只有充分利用原来的建筑模式,并适量的新建改建周边环境.当这样看似不起眼的里弄小巷摆上国际舞台的时候,武汉的文化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比不过北京的菊儿胡同?比不过广州的越秀村庄?上海的新天地又如何?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3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6月20日
汉口花楼街一工地出土一堆罕见砖头,民间收藏家刘文彬先生花千元购得,洗去浮尘,拼出一幅精美的古代砖雕图案——徽雕水浒人物照壁(据考证,此巨型照壁的年代为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造型之大、工艺之精湛即使在徽州也不多见。)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3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花楼老街……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3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记不清看过的哪本书有这样写: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环境改造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

说到"城市改造"--"所谓以一定量的金钱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彻底清除危旧居住区并解决交通拥挤与其他相应问题"的想法只是一个愚不可及的神话,根据老北京旧城改造,美国20多个城市的贫民窟改造,还有当年假想的巴黎光辉城市的那些数据来看,大规模改造没有使SLUM真正的UNSLUMMING仅仅是将危旧居民区移动到别处,并还在更大的范围里造就了新的贫民区,此外,改造行动还使纳税人的资金更多更容易地流失到投机市场中,给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引用某书上的一句话:
"一针见血地说,大规模计划只能使建筑师血液澎湃,使政客血液澎湃,而广大群众则总是成为牺牲品"
这种城市资金的使用方式已经成为城市衰败的有力工具

武汉的花楼街也好,汉正街也好,她们未来的命运都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对有点历史价值又不能承担其使用功能的建筑群,是改造,是整治,还是保护真是越讨论越乱,无论怎样似乎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一个发展的良性循环,还会由次出现越来越细的纠纷...
英国的有关专家这样评价北京的长安街一线的政治中心商业化改造:
"DOWNTOWN DOWNTURN"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4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中国就是中国,不同与任何一个国家,由于历史上社会制度的跳跃性变革,也同时造成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不协调发展,从封建直接跳跃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着实遗留下些矛盾和问题,建筑作为社会历史的一部分,也同样遭到拔苗助长的厄运,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独有的历史所决定的,再说中国的古建分布,形式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所以国外的观点不足全信,有些只不过是身远其境,无关自己痛痒的风凉话而已。现在中国已被市场经济燃烧了大半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被席卷到市场之中,你说什么东西跟政治没关系还只是有人表示惊讶,你要是说什么东西跟经济没关系,跟钱没牵扯,那根本没人信!建筑,文化,艺术都是没有独立根基的东西,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切好了是鱼丝,切不好是肉酱,吾勃勃之辈能做的只是奋力挣扎,也总比学术不作为的好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4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不管合不合适,这是我在北京长安街东延建国门桥下遇到的一件事情,是反映了一点情况的~~
写的东西有点不通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4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愤怒的市民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5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城市中投机商人将地皮越炒越高,尽管根本没那么大的价值,吃亏的都是老百姓,不过这样只能制造一部分人的爆富,超过了一定限度,国家也会受不了的, 现在在北京已经出现闲置的问题了,长安街一线扎堆的火爆一时的商住楼,在很大面积的空着,因为密度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商业中心人均面积的比率,现在的地皮价值已经大大低于当初热炒的那个价了,尽管是城市,但能买得起房子的毕竟仍是少数,多数的市民不得不因此被迁到郊区居住,这样一来对商家而言开发工程又要面临很大阻力,于是现在的情况是房地产开发进入了运行不太好的状态,不那么吸引投资商了
漂亮繁华的商业中心应该是经济繁荣的表象,但单单发展房地产决不等同于发展经济啊,就像现在给北京壮门面的东方广场在大唱空城记有什么意义啊~~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5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沙里宁曾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对城、镇规划、建设,以及旧城的发展和改造,提出过不少精辟的见解,最近正在看这本书,挑一些论点和论证出来看看,我们可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今天城市那种混乱条件所带来的祸害,是否可以在局面无法控制之前,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加以防止?”——我们的花楼街改造工程在开工前,调研工作已经做到心中有数了么?老武汉的历史会不会在不断的“擦除重写”中泯灭掉呢?
虽然我们完全知道错误总能成为值得记取的教训,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不该至少在事先仔细地研究一下情况,设法少犯错误。P79

沙里宁曾说:“今天大部分的规划工作,就是在补救过去的错误。”P119——但愿我们不会让后人来为我们补救错误!——年老睿智的所罗门(Solomon)国王有句著名的格言:“哪里没有远见,哪里的人民就遭殃。”

从另一方面来讲呢,“规划时如果过于考虑现有的条件,进化就停止了,城市的前进就受到阻碍,目前的无所为,就限制了解决将来问题的可能性。如果进步的先决条件已经受到限制,那还能有什么进步呢?大家都知道,一方面要把瓶中的酒倒出来,但一方面又要把瓶塞塞紧,这样的做法是不聪明的。可是在规划工作中,却有人不愿意把现有土地价值与立法条文的塞子拔掉,这样的做法同样也是不聪明的。P199”

大家知道:“当商业扩展到居住区中去时,土地价值就上升,当居住区受到贫民区侵蚀时,土地价值就下降。当高层建筑吸引许多租户时,一些土地的价值就上升,而另一些土地的价值就下降。P219”——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拆”与“建”之间着实不好把握平衡哪!

其实很多人只是希望:要给后代留下一点可触摸的历史,以此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对历史的理解。毕竟时下的一些规划工作过于狭窄地把目标限制在追求功利方面,忽视了重大的精神需求。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5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4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看了以上各位的发言多少有些看法,想谈一下,我的建议是老街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必要拆的,但是得有选择的拆,对一些有价值的建筑应当加以保护,因为他们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我们有责任为市民保留这段城市记忆,另外,在新建的建筑中应当体现武汉的文化,尤其是对街巷的记忆.不过有一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会有市民到街上乞讨,难道政府没有安排吗?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5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5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显然是不满意政府的安排,被拆迁的民院往往位于北京最中心,在原址新建的商住楼已达到8000-16000/MM,显然绝大多数居民是没有能力回迁的只能离开祖屋被搬到城边地带,这样一来从众多居民中就会出现方方面面的纠纷特别是工作距离,老人,残障人氏生活的问题等等,当有很大数量的居民发觉自己的生活环境没有因政府改造而改善甚至变得更糟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会有以上情形发生,居民不是可以任加摆布的,老街区的改造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定下方案来的,牵扯到的其他方面细支末节更是很多,因此以北京城为例从50年代立了改造方案至今还没有彻底完成过一个项目.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6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5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大家看看花楼街现存的老宅,老巷……老武汉的风味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6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5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6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5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虽有些脏乱破旧,但鲜明的造型,历史的沧桑……勾起多少老汉口人对往昔的回忆……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2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5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万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健林与江汉区区长尹维真在武洽会上签订合同:投资10亿元,在汉口中山大道黄金地段(主要在原花楼街片区)兴建武汉万达商业广场。
该项目占地4万多平方米。北至中山大道和佳丽广场南侧,南至花楼街,东至交通路西侧,西至民生路。
媒体称这一举动为:这将是我市引入国际“销品茂”(Shopping Mall)商业概念兴建的首座大型复合型购物广场。依照已达成的双边协议,该项目2年内建成,大连万达负责引入3家国际知名商业连锁企业,其中包括2家新进驻武汉的世界500强“大鳄”。
据称,武汉市、江汉区将利用此次开发契机,改造百年老街花楼街,将之整旧如旧,形成与江汉路相连通的商业步行街,再现老汉口的历史文化风貌。
根据与江汉区达成的协议,兴建的武汉万达商业广场将引入3至4家国际知名公司(其中两家为新进驻武汉的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主力店,主力店业态至少4种,包括高档百货商场、大型超市、全球知名家具连锁店和电脑连锁店。另外,还有100家品牌专卖店分布其间,涉及服装、鞋帽、餐饮等。
另据悉,新广场将拥有4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并建有各式充满情趣休闲空间。 拆迁还建如何解决?
万达商业广场位于老居民区。据了解,江汉区政府此次拿出4800万元用于万达商业广场土地批租、拆迁还建、配套设施建设等补贴。江汉区负责人称,工程开发范围内居民还建已作好安排,按规定,实行货币还建。
此次万达商业广场60亩用地中,15亩属原香港陆氏集团当初建佳丽广场的规划用地。
此番,这15亩地纳入万达商业广场整体开发计划,将陆氏“后遗症”部分土地资产得以变现,专款用于陆氏集团解决遗留的还建问题。几方达成协议,江汉区只负责万达商业广场的拆迁还建,原有的经济纠纷责任主体不变,陆氏集团的工作班子不撤,事情照办。 花楼街将建成步行街:
据悉,万达集团对老化楼街的改造十分感兴趣,拟投资参与花楼街北侧改造。目前,几方已达成共识,正在制订设计方案,将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自投资,分头招商。
万达商业广场有意引进沃尔玛等国际商业连锁巨头入驻。这一势态表明,入世以来一直未见动静的“国际商业大鳄”,即将在商业重镇武汉张开大口,业内人士分析,这将对我市商业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据悉,万达商业广场年内开工,明年建成。(原本生意日渐惨淡的“佳丽广场”不只会不会因此沾上点仙气,起死回生呢?)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2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5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SHOPPING MALL 真要在全中国各大城市竞相出现喽,
北京大概也要在04年竣工05年开业一家全世界最大的呢,这样的开发计划真叫人兴奋,
但如此庞大的商业广场的出现必然要考虑到市场购买力的问题哦,在一定面积人口的区域内大中型商场的数量也应该是有度的,如果超过了平衡点...也就比如,需要周围的居民每人每周都要光顾一次商场并必须在每一家都消费达到一定量才能使这些商场都赢利的话,那么势必还会出现破产倒闭的现象的...比如前两年北京出现一批中高档大商场:万惠双安,仟村百货等等...的破败都是相当惨的.
不过话说回来,我喜欢SHOPPING MALL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2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5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摘自某短文]
不论是早期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还是近来的《来来往往》、《生活秀》,池莉的创作舞台,几乎全是以江城武汉为背景的,被文学评论界概括为“花楼街文化”。池莉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用笔下的文字反映着点滴的武汉生活。如今的花楼街早已是今非昔比,但仍能从那古老破旧的街街巷巷中找到《不谈爱情》中的吉玲;步入武汉热闹的吉庆街,依稀可以听到《生活秀》中来双扬的叫卖。池莉的作品深入到了武汉的每个角落,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建立着她想像的空间。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2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6:5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著名作家方方在2003-03-11的《长江日报》上曾刊过一篇名为《请手下留情》的文章
主要内容如下:
  “经常在报上读到这样的新闻:武汉将对某某街某某城区进行全面改造,让这些地方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拆旧造新,自是好事。近年来武汉城市面貌的巨大改观,已经让众多的市民欢欣鼓舞。看着自己生长和生活过的城市一天天漂亮美观起来,作为我这个在武汉生活了多年的外乡人来说,也自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但是,兴奋归兴奋,兴奋中也总怀着一份担心。我担心人们光顾造新的,光顾眼前的利益,而将一些带着浓厚历史痕迹的旧建筑一拆而尽。对于一座有历史的城市来说,它们的价值恐怕更甚于那些新式的建筑物。因为老房子一旦拆除,就再难复原。既使照老样子重修,也不过是仿制品和假古董而已。
  在网上,我下载了一份被武汉市列为保护建筑的清单。武汉有关方面这些工作做得很细。清单上建筑物的原名以及新老地址都标明得清清楚楚。但我还是担心着,怕有些房子会因为某种原因被保护清单遗漏,而拆除者们认为清单上没有的就可以放心拆除。所以前两天我带着这份清单跑去汉口穿大街走小巷将老房子尽可能全面地看了一遍。
  看罢以后,担心更甚。因为的确有些至少我认为有价值的老房子不在清单上面。比方山海关路一号原三菱洋行的一幢老房子。这幢房子紧靠江边。墙壁上三菱洋行的标识清晰可见。房子的式样和风格也颇有特点。而据前几天的新闻报道,这栋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已经被拆掉了。这消息很令我着急,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想要找到有关部门,赶紧制止这个拆毁。我非常想要大声地告诉他们:这里曾是日租界的地盘,留下这房子,是留下历史,也是留下对后人的警示。更何况三菱公司仍然名声赫赫,这房子保存下来,无论如何都是有意义的。
  修建新的小区,盖起新的楼房,市区应该美观漂亮,居民们也应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这无疑都是好事。只是,我以为盖新房和保护旧楼并不冲突。拆掉老建筑而重绘新蓝图也不见得就是上佳的选择。在小区中留有一幢老屋,小区或许会更有韵味。有一天我去到武昌的蓝湾俊园,那里就是刚刚开辟出的居民小区,旧址上的一座钟楼被开发商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经过不改变结构的重新装修,这座钟楼成为了他们的售楼处。整个小区,因为有了这幢百年钟楼的存在,显得格外独特。小区也因此给人多一份文化感。那不比你另外花钱在小区中修喷泉以及造假古董塑像更有意思?倘我住在蓝湾俊园,我的朋友来此,领着他们参观老钟楼一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娱乐。事实上,它的历史和时间,已经使它成为了一种新的不可替代的风景,成为小区独特的标识。一个都市的文脉也因了这些老房子的存在而得以延续。”
----------------------------------
(看到这里不仅让人想到:景观设计专家俞孔坚博士领衔设计的广东中山歧江公园项目,在由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大会颁发的“本年度全球景观设计奖”中,获得了其中的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俞孔坚博士在手记中这样写着: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的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出于这种理解,歧江公园中保留了铁轨,并以鹅卵石铺筑路基。时间因此而凝固,历史有了凭据,故事从此衍生。铁轨告诉人们:创造良好而富有内涵的环境,上策是妥善保留过去的遗留。我们的城市不缺少野草与铁轨,可缺乏理解野草与铁轨的设计。武汉市号称“历史文化名城”,可武汉的“历史”和“文化”的主流又是什么?是“首义文化”,还是“山水园林”、“钢城”、“江城”?城市景观以什么来表现武汉的文化特色?如果90%以上的市民不知道他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是什么,这座城市就会失去个性。江汉路上的景观代表作是一组雕塑,凝固了一段历史时空,让游人在享受现代商业繁荣时生出几许历史沧桑感。但武汉市像这样的景观并不多见,也缺乏系统性和象征性。)
----------------------------------------
 “在我们的城市,老房子从来都不是孤立地站在那里,它的背后拖泥带水地牵扯着发生在武汉的无数人事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轨迹。经过岁月洗礼,它已不可能只是砖瓦水泥的没有生命的房子。它老派的风格,它沧桑的外容,它矗立的位置,和它历经的往事,都使它拥有了超出自身之外的价值,使它珍贵难得。一去不返的时间,用了它近百年的耐心,把它变为了历史,变为了文化,变为了我们蓦然回首间凝视的地方,变为了我们疑视它时的万千感受,变为了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热爱和怀念,变为了漂泊者们一份永难释怀的乡愁,变为了都市永恒的记忆。
  所以,我恳请拆房者手下留情。”

(曾有另一位作家也在《长江日报》上刊文,提出“要给后代留下一点可触摸的历史,以此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对历史的理解。 ”——大家作何感想呢?)


horse2 edited on 2003-09-18 11:51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7:0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跟贴>
前一段时间的报导说:在花楼街的许多居民围着向采访者打听:“我们这里几时能够拆呀?”现在还生活居住在花楼街的许多居民,心里惦记着的是何时能拆迁,何时能搬进更宽敞的住房。
这和我们站在街外,把老街老屋当风景当文物,要求“保护”要求“抢救”的人们心态大相径庭。其实,居住拥挤在花楼街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据了解,武汉市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汉区,而花楼街,则是江汉区人口最拥挤的居民区之一。花楼街办事处提供的资料表明,在辖区0.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居住着9000余户,约2.5万余人。久在蜗居中困顿的花楼街的居民,多数都盼着快点拆迁。
此次花楼街方正里段1200户的拆迁,竟在一周之内人去楼空。快得惊人的动作,被前来视察的市政协委员誉之为“花楼速度”,为武汉近十年旧城改造拆迁工作中史无前例。
当然,也有一些不愿离开花楼街的居民。有些老人觉得:这个房子冬暖夏凉,哪里都比不了。
其实,大部分居民还是十分希望迁出旧居,改善落后的居住条件的。这是很现实的想法。

昨天下午在院报告厅听过法国建筑师杜·安迪教授关于“新与旧的平衡”的演讲,他谈到法国与中国在城市旧街区的改造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点。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的老城、老街区人口密度极大,历史悠久,维护、改造和拆迁的难度都相当大!而在法国,早期的街区改造则多半是为了改善旧街区的生活环境,给旧街区一个新的文化上的定位,以吸引居民迁入。
针对同学提出的关于目前国内(中国)一些大城市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将大片具有当地特色的百年老街拆除,并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的问题,杜·安迪教授认为,很多类似的开发属于娱乐性街区的改建,比如上海“新世界”,这种开发行为的初衷多半是良性的,通过更新原有街区的建筑面貌来改善老街区的文化品质,带动经济的良性发展;但是同时也可能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比如上个世纪法国一个叫做“马汉斯”的旧街区的改造,这个过去的贵族区,后来由贫民和手工业者占据着,当年的贵族们已不复存在,原有的文化特质也已消亡,旧有的风貌当然也就无法挽回,如果硬是要迁出贫民,将其改造成旧有的风貌,肯定是不合情理的。)
杜·安递教授的话提醒了我们,其实很多时候,当地的居民最有发言权,听取他们的意愿,不适合居住的街区会自然被淘汰、消亡、在城市的有机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新的城市肌体吸收、转化,从而避免城市中,趋于坏死的病灶部位发生难以遏制的迁移甚至扩散,这至少应该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有益处吧。
(听了演讲,有点胡思乱想,再加上最近看伊利尔·沙里宁写的《城市 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觉得两个可以揉在一起思考,请允许我借这个地方胡说八道一小下^&*)

同志们,板砖的干活~~~尽管批吧


horse2


发贴: 140
2003-09-17 17:0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以上为原贴及近期跟贴,感兴趣的同人可以尽情发表看法

loyo


发贴: 6
2003-09-19 22:2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江汉路,作为当年武汉英租界和华界的分界线,因江汉关的钟声而名闻天下,在百年的中国近代史中独领风骚,迄今依然是本地人外地人簇拥而至的目标。倚在江汉路边的花楼街,因江汉路而兴,却没有江汉路那样长盛不衰的运气,在岁月的风雨中日渐凋零,一直等待了半个多世纪。
在巍峨的江汉关钟楼的阴影下,花楼街紧邻旧中国最大的内河码头,周边簇拥着众多的洋行大楼,与华界仅一路之隔,穿过岁月的蒙尘,我们依稀看到,那些趾高气扬的洋人,长袍马褂的买办,莺啼燕啭的女子,是如何穿越在这灯红酒绿的街道,演绎多少注定要被历史的风尘埋没的故事。历经多次革命的洪流和战火的洗礼,这样一条醉生梦死的街道,也注定会洗尽铅华,还俗成老汉口的无数条街巷中毫不起眼的一条陋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花楼街才随着改革开发的春风,慢慢苏醒过来,临街的店铺多了起来,街道上懒洋洋晒太阳的大爹大妈,已经被衣着光鲜神采飞扬的少男少女取代,高高低低的霓虹灯闪烁不停,恨不能完全遮掩住老街憔悴的面孔。小说家们把笔触伸入老汉口的角角落落,使得花楼街因为吉玲妈这样的形象而逐渐丰满,活生生地展现在全国人面前。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建的休闲广场和一座座充满汉味的雕塑,使得这条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的小街道靓丽了起来。这次,市政府又将投入资金改造这条都市中心的老街。我们希望整饬后的花楼街,将保留老汉口的风貌和繁华的商业氛围,又充满跳跃的时尚气息,与江汉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loyo


发贴: 6
2003-09-19 22:3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北京有四合院,上海有里弄,都已成为这些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武汉呢?武汉也有风格独到的“里份”。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上海都在进行“抢救四合院”、“抢救里弄”的工作,且成效显著,那么武汉的“里份”呢?是该拆除还是该“抢救”?这确是需要认真对待、思考的问题。

与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里弄一样,武汉也有市民聚居的建筑体,老武汉人称之为“里份”。里份里的建筑多为二层小楼,是当时武汉城区中居住地段、环境、配套设施均为上乘的住区群落。时至今日,由于建成年代久远,里份的居住条件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今人的要求,人口密度过大,水、电设施落后,还有不少里份建筑已成为危房。随着武汉市旧城改造大力度地推进,那些老武汉人耳熟能详的里份,如常青里、如寿里等,已经逐渐成为历史名词。而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历史文化名城,却正在进行着“抢救四合院”、“抢救里弄”、“抢救老街区”等行动。在武汉正向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时候,某些陈旧的老里份是否也应是能够反映武汉城市特色的某种标签,是否有价值保留?武汉市近代最早的里份,起源于汉口开埠后的19世纪末,至1949年全市共建有里份208个,房屋达3294栋,其建筑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据武汉图书馆的老馆员徐明庭先生介绍,里份在武汉三镇都有,由于汉口在近代发展最为迅速,里份的分布以汉口最为集中,建筑成就、价值也最高,主要分布在汉口的江岸区、江汉区。武昌区沿江地段也比较密集。

  汉口的里份大体可以分为几种:一部分为市民自发建设的,这种里份规划较差,房子狭小,多用木结构,生活设施不完善,但也最具市民味,如原汉正街的满春里;一部分为一些富商合力出资建设,有点早期房地产开发的意味。这些里份规划较好,建筑多为二层小楼,外观整齐,里份内的通道宽敞,生活设施齐备,如车站路友益街附近的平安里、新成里,里份内房屋为单元联排式(有点像现在最新的房地产概念:TOWNHOUSE),中间是堂屋,侧面是正房,后面有楼梯及厨房,有的还有后院;五口通商后,汉口成了洋人租界所在地,得现代西方文明风气之先,又形成了一些洋派的里份,如一元路上的坤厚里,由红、黑两色砖建成的两层小楼,楼层很高,有典型的欧式风格。

  武汉里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里份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室内多铺设木板,楼梯也多是木质的,里份内的巷子很多都是石板铺成的。它们能够闹中取静,汉口旧城区内不少里份临繁华闹市,但里份里面却十分宁静。里份中邻里关系非常密切。因为里面的生活设施,如自来水等多为公用,而居民十分密集,这就产生了里份里的规则:互帮互助成为习惯,邻里关系融洽和睦,自然遵守某些不成文的生活资源分配规范。当年武汉夏天的竹床阵在各个里份里密密麻麻,但哪家占哪块地一直都自成体系,很少纠纷。里份可以说是武汉早期的居民社区。据徐明庭老人回忆,过去的里份里有专人负责治安、防火防盗等事物,类似于现在的物业管理,而且工作非常负责。
武汉里份值得保护吗?

  目前,武汉市“旧城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老城区将要拆除重建。一些里份地处武汉市老城区繁华地段,拆除还是保护,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据有关部门统计,1949年武汉有里份208条,1996年只有140条,1998年110条!武汉里份正在逐年缩减。实际上,有关部门早已确定了里份的文化价值,1993年,大陆坊、同兴里、江汉村就被武汉市政府定为二级保护建筑项目。如寿里进行危房改造时,也曾经专门征询过何祚欢、徐明庭等老武汉如何保护的意见。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导师李百浩教授认为,武汉里份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该加以保护。李教授打了个比方:里份就好像老年人,继承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简单地把他们看成是社会的负担,大面积拆除,这种行为就像利用战争来杀死老年人一样,是不可取的。徐明庭先生也指出,武汉市在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但现在武汉市已经没有多少明代建筑保存下来了,甚至连清代的也不多见,这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在文物保护方面,与北京、上海比起来,武汉已经落后了。

  的确,里份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武汉的真实生活状态,是武汉不可割裂的历史。但一些优秀里份地处市中心,占据着寸土寸金的商业地段;里份内的砖木结构房屋,由于年代久远,大多十分破旧,有的甚至成为危房,显然已经不太适合现代的居住要求。那么,该如何保护武汉的里份呢?

里份的保护,应该是发展性的保护,应该分层次、分地段,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城市改造,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拆除重建,一些老建筑,同样可以挖掘出很大的商业价值。以上海的老建筑———石库门为例,石库门经过改造,成为上海极具特色的商业区,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到此旅游、购物。(ABBS 上已有相关讨论,大家可以参阅)武汉的很多里份也具备这种潜力,例如江汉村,如果搞得好,可以建成一个小江汉路。对于里份内房屋建筑破旧的问题,这不是房子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由于多年以来居住的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房屋过分疲劳。从技术上来说,是可以改造、加固的。当年北京为是否拆除四合院,争论得十分激烈,最后,一批四合院得以保存。现在,四合院已经成为北京市的一个亮点,许多国内外旅游者点名要坐三轮车,看四合院,由此带动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里份同样可以做成武汉的品牌,为武汉市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实际上,已经有精明的商家在利用老建筑的文化效应,为商业服务。在如寿里原址上建成的楼盘“如寿里人家”,打出了“老地方·新生活”的广告,将“里份”做成了楼盘的卖点;武汉著名楼盘蓝湾俊园,楼盘旧址上的一座钟楼被开发商完整地保存下来。因为有了这幢百年钟楼的存在,小区有了实实在在的文化气氛。

  可见,只要经营得当,里份不仅不会成为武汉市城市发展的障碍,而且会促进城市的文化、经济发展。我们期待老里份能以新的面貌出现,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老里弄一样,成为城市中心一处吸引人的风景。

(引至2003-03-11长江日报·余淮,《关注武汉里份》,稍有删改)


adooo


发贴: 22
2003-09-19 22:5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dooo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暂时没有读完全文,下载了等会慢慢读。
但看过首贴已勾起我的往事,同样的古城,同样童年的记忆,短短几年,物逝人非,甚为感慨。
抛开政治,个人认为古城改造不光是技术或是经济层面的问题,更应该关注人本身心灵世界的归宿,一种故土情节。而这恐怕是现在我们包括设计者规划者本身说忽视或是无奈,更或是无助的地方。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愚见,权作对楼主支持,对事件里面弱势一方的同情,也是对自己的责问。


go to first page go to previous page  1   2   3  go to next page go to last page

已读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删帖子

reply to topic
Jump to the top of page

返回ABBS首页 | 设计 | 室内 | 景观 | 建材 | 设备 | 卫浴 | 展览 | 照明

招标服务 |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028-61998486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