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 论坛       
首页Master作品招聘招标动态热帖杂志帮助搜索注册登录Blog  积分 简历  

» ABBS 论坛 » 纯粹建筑论坛 » 评论  

动态热帖招聘杂志 
   
reply to topic
threaded modego to previous topicgo to next topic
Re:来聊聊《时代建筑》上对所谓“中国式居住”的警醒文章   [精华]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09 06:4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在《时代建筑》今年第3期上,朱涛的观点似乎与该期绝大部分文章的调子不同,让我倍感兴趣,同时对其观点也非常认同。里面的观点似乎很像一种新左派的观点,就像我非常喜欢的朗咸平教授的那种。
看看这些直接切入实际的追问:
...我所关注的话题是:如果金字塔顶端极少数中国人可以界定和享受"中国式居住",那么底层的大量中国人所能得到的是什么“式”的居住呢?在今天对于“中国式居住”的讨论中,何以只有极少数人享受得起的别墅,而不是多数人居住的高密度集合住宅,成为建筑师和理论家倾注最大热情的课题?这些现象意味着我们的建筑学进入了怎样的状态?”
...别管我们的先人是住院子还是土楼,也别管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田园生活意境还对我们有多大的美学吸引力,现有的中国物质条件决定着现有的“中国式居住”。认清和接受我们的物质现状,不再沉溺于早已与现实脱节的传统文化幻像中,不再沉醉在"地大物博"的物质神话上,针对地少人多、生态环境全面告急的严酷现实,发挥建筑师的智慧、才能和想象力,尽快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居住方式,创造出在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状况下的、依然是高质量的居住建筑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居住文化上的自信".
...然而,一些建筑师和理论家们对近期"中国式居住"的盲从态度实际上显示出一个征兆:中国建筑师的能量正被强有力地吸纳进权力和资本的二维网络中,而在公众利益的维度上严重缺席。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批评的,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有滑向"权贵资本主 义"的趋势,我们的建筑学是否正在蜕变为一种"权贵建筑学",或更恰当地说是由权贵豢养起来的、专门美化权贵阶层文化的,如意大利建筑史家曼弗里多·塔夫里所说的"闺房里的建筑学"?

打了这么多字,实在受不了了,只有恳请哪位弄篇完整原文上来好好议议,本人觉得当前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啊!


任我行888 edited on 2006-06-09 06:55


lancia


发贴: 283
2006-06-09 12:3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ancia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前半部分的文章基本都是持这种态度的


ArchRen
Moderator

发贴: 26265
2006-06-09 12:5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rchRen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在今天对于“中国式居住”的讨论中,何以只有极少数人享受得起的别墅,而不是多数人居住的高密度集合住宅,成为建筑师和理论家倾注最大热情的课题?

你说的“最大”有啥依据?有统计吗?



南萧亭


发贴: 4637
2006-06-09 13:2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南萧亭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ArchRen wrote:
在今天对于“中国式居住”的讨论中,何以只有极少数人享受得起的别墅,而不是多数人居住的高密度集合住宅,成为建筑师和理论家倾注最大热情的课题?

你说的“最大”有啥依据?有统计吗?

其实今天无论为“极少数人享受得起的别墅”还是为“多数人居住的高密度集合住宅”真正投入足够的精力去研究的好象不是建筑师也不是建筑理论家,而是开发商和为开发商服务的策划公司等角色。

中国的建筑师在努力为扩展自己的话语能量而到处凑热闹,何以在自己最应该发出声音的地方缺席了?何以只能在现象发生以后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总结性文字?

朱涛这篇文章中一些论述未必准确,但说出了大部分建筑师不愿意正视的实话。现在中国建筑师不是在为居住者服务,仅仅是为开发商,为钱在服务。至于能不能真正为居住者服务,我不但怀疑作为中国建筑师的我们有没有决心,也怀疑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有没有这个能力。


南萧亭 edited on 2006-06-09 21:11
ArchRen
Moderator

发贴: 26265
2006-06-09 15:2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rchRen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大家以后要多关心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了!

silhouette


发贴: 228
2006-06-09 18:2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建筑师的职业从来就有一定的能力范围,对于现在情况来说更是如此.看清问题,明确立场,选择自己的基本策略对于实践来说是最基本必要也唯一能做的设定.从朱先生这篇文章中我很难清楚的看到他把自己放在了怎样的位置和立场.是属于一个抽象的评论家去判断建筑师的工作.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的表达,我觉得所述的确实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只是作为建筑批评,在影响建筑实践上这篇文章确实少有意义.

天地me


发贴: 1854
2006-06-09 20:0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天地me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做着
急什么


lemonheads


发贴: 60
2006-06-11 04:5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emonheads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如果中国建筑师没有在给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设计房子,中国人早反了。
那么多的欧式楼阁难道是给有钱人住的吗?
如果对这些住宅不满意,大可好好书写一番,但是没有必要否认广大中国建筑师的劳动,即使是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

说的都是陈年老芝麻的话题,作者披上个新外衣以振聋发聩而已。


acds911


发贴: 50
2006-06-11 04:5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世界建筑大师作品专辑》

亨利·奇里亚尼
安东尼-拉姆斯登
冉·库哈斯
K+A(卡拉赫+阿尔瓦雷斯)
FRANCE工作室
理查德基廷
路易斯康
诺曼福斯特
约翰逊波特曼事务所
特里●法雷尔
RICHARD MEIER 2003迈耶
GMP建筑事务所
K P F建筑事务所
NBBJ建筑师事务所(一)
NBBJ建筑师事务所(二)
SWA事务所
弗兰克盖里
长谷川逸子
菲利普●考克斯
黑川纪章
赫尔穆特●扬和墨菲●扬
拉尔夫●约翰逊
赖特
赛扎佩利
帕撒内拉+克莱恩.施托尔茨曼+贝格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1 07:3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不好意思,昨天看世界杯弄得时间开始全倒了,没赶得及来热烈讨论,上网一看已经被置顶了,感谢南版主啊!
看样子做事还得靠自己啊,羞愧之余才发现,“世纪中国”网站居然有朱涛该文,那就好办,免得打字了,省点力气去看看世界杯,嘻嘻。
先把该文贴上,再来继续讨论吧:)
先给个链接:
http://www.cc.org.cn/newcc/browwenzhang.php?articleid=7066


任我行888 edited on 2006-06-11 07:58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1 07:4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是“中国式居住”,还是“中国式投机+犬儒”?
【摘要】近期流行的“中国式居住”口号仅仅是一个国内别墅区开发的风格时尚标签。鉴于中国人口众多、耕地稀少、很多人正面临住房短缺的局面,“中国式居住”时尚所体现出来的建筑师仅为某个新贵阶层服务的过于美学化的态度,体现了一种职业伦理的危机。以中国的物质现状为社会背景,本文对近年来的别墅开发进行了批判性的检视。通过回顾现代建筑参与社会的优良传统,本文旨在向中国建筑师发出紧急呼吁:现在亟需建立一种社会、政治意识,以强调社会整体的需求。

  【关键词】中国式居住、中国式投机、犬儒主义、别墅区开发、公众住宅、物质状况、耕地资源、社会意识、社会参与。

  近年来,全国房价一路飙升。对于处在金字塔状经济阶层下层的广大老百姓来说,买房已经成为他们的巨大心病。2005年10月中国卫生组织公布,全国有2400万人患有精神抑郁症,原因就是买不起住房。1

  不过,在这样一个阴郁的公众背景下,如果你听到近来在媒体上出现的关于“中国式居住”的说法,可千万不要感情用事,误以为是开发商和建筑师们在积极探讨解决中国老百姓住房难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式居住”是近年来住宅的最高端产品——别墅区开发兴起的时髦!而如果你读到建筑理论家们在谈论中国“集体性居住焦虑”时,也请不要用计划经济时代“大集体”的观念把那2400万抑郁症案例包括进去——仔细读读你会发现:他们谈论的“焦虑”实际上是指某个特定“集体”对在中国进行“洋房居住”很焦虑,而由于最近重建了“中国人的居住自信”,开始从“欧陆风”别墅搬进“中国式”别墅!

  所谓“中国式”别墅,有着一些特定的美学倾向:有的引进内院空间以和传统四合院建立起联系;有的在表面装饰上做文章——坡屋顶、青砖墙或白墙、冰凌窗棂图案等似乎已成了默认的“中国风”符号;有的则在小区公共空间中挖掘“中国”题材,如种一簇簇竹子、堆砌一些仿苏州园林等等。

  这样一种别墅“中国”情结的兴起,是否真如某些建筑师、理论家所欢呼的是“中国近代居住史上的革命”和“回归中国居住传统的新启蒙”,还不过就是唐装、中国结、仿古一条街等新民俗文化的“富家大院版”?如果孤立谈美学,很多“中式别墅” 的笨重的混凝土坡屋顶、溜薄面砖贴成的“青砖房”、胡乱堆砌的“苏州园林”,在品味上比起“欧陆风情”中的比例严重失调的石膏希腊柱、大卫、维纳斯像来,又朴素或高雅到哪里去?如果简单玩概念,那些在“中式别墅”楼盘网站中拼命Flash 的国粹字眼儿:院、间、堂、坊等,不是和“欧陆风情”售楼书中的堡、邸、滩、谷等洋名一样酸气十足?

  其实别墅美学并不是我这里要探讨的问题,而房地产市场上的商业噱头即使再做作也不值得去叫真。我所关注的话题是:如果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中国人可以界定和享受“中国式居住”,那么底层的大量中国人所能得到的是什么“式”的居住呢?在今天对于“中国式居住”的讨论中,何以只有极少数人享受得起的别墅,而不是多数人居住的高密度集合住宅,成为建筑师和理论家倾注最大热情的课题?这些现象意味着我们的建筑学进入了怎样的状态?

  1. 什么是合理的“中国式居住”?

  既然面对“中国式居住”这个大词,我个人首先想绕开特定的建筑形式、美学问题和局部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尝试为“中国式居住”这个概念界定一个广义的社会性基础,即中国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地,从整体上怎样的居住才真正符合中国的国情。

  中国人口在2005年1月达到了13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中国虽疆域辽阔,面积居世界第三,但约五分之一都是严重缺水的荒漠——本身就是国人长期破坏自然资源的结果。除了大片荒漠、高山外,真正适宜居住、耕种的土地非常有限。按官方1999年调查,截止到1996年10月,中国拥有耕地19.51亿亩,仅占世界耕地的7%。中国人均拥有耕地1.59亩,仅占世界人均耕地的43%,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俄国的八分之一,加拿大的十五分之一。2 中国目前人口每年约增长一千万人。按照人口增长模型保守地估算,中国人口将在2035-40年达到高峰期,突破16亿。相比人口的急剧增长,中国的耕地资源本来就极其有限,而近年来更由于过度开发和土地沙化等原因在急剧减少——仅在1997-2004年间全国耕地就减少了一亿亩!3

  在现有国土条件下,人口控制论专家宋健认为:中国 “适宜”居住的人口是6.5—7亿。4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早在1988年的报告中就提出警告:中国的土地资源“合理的人口承载量为9.5亿”,而“按温饱标准计算,其理论的最大承载人口为15-16亿。在严格控制人口的条件下,2030年,中国将达到承载极限;若按目前人口发展趋势看,2015年中国人口将提前突破这一极限……” 5 要知道,这1988年的报告仅仅论及当时“人口发展趋势”,而根本没有预计到在以后的十几年间由于开发等原因导致的中国耕地数量的锐减——以平均每年超过一千万亩的速度在锐减!

  太多的人口,太少的耕地,人口在迅速增长,耕地在急剧消失——这意味着什么?从居住角度来说,这意味着无论是从现状出发还是为未来着想,为了维持整个民族的生存可能性,高密度居住——住在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中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必须、也不得不采取的居住方式——这是我所理解的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社会性的“中国式居住”的概念。

  别管我们的先人是住院子还是土楼,也别管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田园生活意境还对我们有多大的美学吸引力,现有的中国物质条件决定着现有的“中国式居住”。认清和接受我们的物质现状,不再沉溺于早已与现实脱节的传统文化幻像中,不再沉醉在“地大物博”的物质神话上,针对地少人多、生态环境全面告急的严酷现实,发挥建筑师的智慧、才能和想象力,尽快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居住方式,创造出在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状况下的、依然是高质量的居住建筑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居住文化上的自信”!

  这种“中国式居住”一定会明显有别于“美国式居住”。典型的“美国梦”——汽车+独户住宅(在中国被笼统称为“别墅”)的郊区化生活方式无论是从能源消耗和土地资源利用上都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居住方式。然而,尽管它在美国学术界一直备受抨击,其郊区化蔓延的趋势在美国现实中却一直得不到控制。其中原因有很多:美国汽车工业的驱使、该居住方式对广大中产阶级家庭的巨大吸引力等等。但我想强调的是,美国的土地资源异常丰富、人口密度相对来说仍很低。换句话说,即使从长远眼光来看无限的郊区化蔓延终将为其环境资源拉响警号,但美国凭其优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在近期仍能承受极低密度的郊区化的生活方式。

  但在中国,无论别墅(独户住宅)对个体家庭有多大吸引力,中国的土地条件已经无法支撑这种居住类型。6 极端地设想,如果中国每个家庭都要实现“美国梦”——汽车+独户住宅的郊区化生活方式,人类再增加20个地球恐怕都不够!而当今在中国城市边缘和城郊地带的别墅区开发,动诹圈地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在其上配备庞大的市政基础设施,建造极低密度的住房,仅仅服务于极少数富人,这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开发形式。无论别墅的风格是“欧陆风”还是“中国式”,它们在用地方式和居住密度指标上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它们都是对珍稀耕地资源的巨大浪费,是以少数人的、短期的利益对整体公众的、长期的利益的巨大损害。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1 07:4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2. 地方开发商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其实中央政府早就意识到上述问题。早在1995年国家关于停建楼堂馆所的规定中就已经出台了限制别墅用地的政策,但该政策在随后的开发热中根本没有奏效。直到2003年国土资源流失已经到了全面危机的局面,国土资源部又紧急下发《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 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45号文),其中就包括“禁止别墅供地”的条文。2005年底,中国国土资源部再次强调要严格贯彻该政策。

  深具讽刺意味的是,每次中央禁令的下达,都会在地方开发商的钻营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疏漏下,引发出新一轮的别墅开发、销售热。最近的例子便是2005年底国土资源部官员措词强硬的发言,居然引发了年底全国各大城市别墅销售的所谓的 “冬天里的一把火”!

  三种原因促成了这种局面:

  一、精明的开发商们趁机煽风点火,抬高卖价,以营造“奇货可居”的抢购气氛。

  二、在2000—02年期间全国出让的低密度住宅(容积率在0.8以下)用地面积已经达到惊人的数量。巨大的市场存量,按照正常速度来计算,仍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消化掉。

  三、针对国土资源部45号文并没有对“别墅供地”和“低密度住宅供地”之间进行精确区分的政策漏洞,众多开发商居然再次找到绕开政策监管的路径,打出“类别墅”的招牌大肆圈地,即以极低的价格购得那些被规划为“低密度住宅”的用地,以低密度住宅的名义继续修建所谓“经济型”别墅以获取暴利……7

  单纯从道德上指责这些投机性开发行为几乎于事无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一针见血:资本通过生产最大限度地攫取私有利润的冲动是不可抑制、没有止境的,它对所有资源(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的掠夺是没有限度的。就象它在本质上不会在乎劳工的健康和寿命一样,它也不会主动地关心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它攫取利润的冲动会不惜耗尽地球上所有的资源,除非有外在的强大力量及时加以干预和规范化。

  一些经济学家已经敏锐地指出,当前中国的经济如要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实现一个转向:不再是无限地给地方政府和投资商放权,以继续放任大量的盲目、任意、为短期利益所驱动的开发行为,而应加强整体性、理性的经济规划,并切实关注一系列关于社会和公众利益的问题,如法制建设、社会福利体系重建、社会公正性监护和环境保护等问题。8

  在这样一个强烈呼唤建立社会共识、呼唤经济开发须尊重社会整体利益的时刻,我想追问的是:我们建筑师的社会角色是什么?作为集现代职业工作者和现代知识分子双重身份于一身的建筑师,我们是否应担负起相关的社会责任,以本行业特有的技能和智慧努力为建设一个理性、公正、民主的社会做出贡献,还是对众多的社会问题视而不见,仅仅满足于为极少数业主提供职业服务,甚至甘愿以自己的职业技能,为某些损害公众利益的开发行为服务,充当一些投机商的马前卒?带着这个问题,简略回顾一下历史中现代建筑在社会、公众性维度上的发展是有必要的。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1 07:4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3. 现代建筑的社会关怀与集合住宅探索

  回顾历史,在现代建筑为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诸多贡献中,除了技术、美学的贡献外,其社会性的贡献是不容忽略的。

  在欧洲,启蒙运动前的古典建筑学的内涵完全为中心权力机构所控制——建筑学所关心的只有教会、皇家建筑,或极少数富人的宫殿和别墅。在18世纪追求理性、公义、平等的启蒙运动基础上,在18-19世纪工业革命催生出新的工人阶级和城市中产阶级的社会状况中,“公众集合住宅”(Mass Housing)——一种全新的建筑类型于18世纪末诞生,并开始在建筑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20-30年代的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实现了一个观念的巨大转变:首次将“社会”和“公众”作为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并将公众集合住宅看作现代工业社会的根基和现代建筑学的中心问题。一个典型的例证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大师勒•柯布西耶,他对公众集合住宅的热情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在1923年《走向新建筑》的结尾部分,柯布西耶悲叹当时欧洲住宅危机已经把整个社会推到了动荡的边缘。他问道: “建筑还是革命?”当时的柯布西耶真诚地相信合理地解决住宅问题便可化解社会危机。他以第一代现代建筑师特有的自信回答:“革命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说,战前现代建筑运动对“公众”和“公众集合住宅”的认识仍停留在概念化的层次上,而类似早期柯布西耶认为建筑能完全解决社会问题的观点其实存在着相当的幼稚性,那么到了战后欧洲百废待兴的重建时期,现代建筑师便真正开始了对建筑的“公众性 ”、对集合住宅的类型、建造体系、社会需求、经济结构和自然资源分配等诸多问题的深入探讨。再举柯布西耶为例:1945年,他在设计实验性集合住宅马赛公寓(图1、2)时,曾画过一个草图,比较集合住宅和独户住宅两种居住类型在空间组织与土地资源利用上的巨大差别(图1)。同为350套住户:图中白色图形表示如按独户住宅类型全部平摊在地面上所占的用地范围,而图中涂黑的图形表示将350套住户集中在一栋高层集合住宅中所占的用地范围。两者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的差别一目了然。更令人敬佩的是,马赛公寓不是一个仅仅体现社会性的建筑。除了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大众的热切关怀外,它在建筑语言上的创新和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上也同样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种社会性、技术性和审美性的高度整合,使它成为二十世纪现代建筑史中的丰碑(图2)。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1 07:5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图1 马赛公寓高密度集合住宅(黑色)与低密度独立住宅(白色)占地比较图,勒•柯布西耶, 1945 。Unité d'Habitation in Marseilles, comparing the respective site coverages of the 350 living units, grouped as a high-density mass housing (in black) and spread out as a low density garden-city of single family houses (in white), Le Corbusier, 1945 )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1 07:5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图2 马赛公寓外观, 1951。Exterior view of Unité d'Habitation, Marseilles, 1951)

  1951年,柯布西耶早先为建造马赛公寓而成立的ATBAT(Atelier des Batisseurs ——建造者工作室) 小组中的三位青年建筑师、工程师成员(Georges Candilis, Shadrach Woods, Vladimir Bodiansky)在马赛公寓完工后到达卡萨布兰卡,开始为北非的几个发展中国家设计低造价住宅。在他们到来之前,当地政府官员曾一直认为只有传统的低层内院式住宅才能满足穆斯林人的生活需要。而ATBAT的成员在经历了马赛公寓的整个研究、设计、实施过程后,怀着对高密度集合住宅节约土地资源的信念,说服当地政府官员,大胆地将高密度集合住宅类型引入北非,并尝试与当地的居住传统相结合。例如,他们在位于卡萨布兰卡的Nid d’Abeille 和Semiramis多层集合住宅(图3)中,将伊斯兰传统建筑中的内院和街道空间在空中布置,在一种迥异于当地传统的建筑类型中创造性地与当地传统进行了对话。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1 07:5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图3 Nid d’Abeille 和Semiramis 住宅, ATBAT-Afrique(G. Candilis, S. Woods, V. Bodiansky, H. Piot),卡萨布兰卡,1953。Exterior view of Nid d’Abeille and Semiramis Housing, ATBAT-Afrique, 1953.)

  不单在设计中积极探索,这一代青年建筑师还在理论写作中反复强调“公众”和“公众集合住宅”的重要性,以有力推动现代建筑学的视野从少数人向普通大众的彻底转变:

  战前的建筑学是极少人的建筑学,战后的建筑是关于每个人的建筑学。9

  当代文明中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组织大众的生活。与传统的断裂、生活关系和行为的转变,将世界抛向了不可避免的尺度的转变。10

  当代集合住宅反映了今天的社会精神。一个普通人的社会要解决的是‘大多数’这个数量问题。尺度——人的尺度,总是不变的。但是,这里的人既不是上帝也不是国王,他是一个‘人’——他拥有的数量使他变得非常强大……11

  区别于一些审美至上主义者仅将现代建筑的意义降低为“国际式”风格的做法,12 拥有强烈社会意识的现代建筑师们在60-70年代,从对公众集合住宅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关心还进一步发展到对现代城市组织关系、人口膨胀、生态和能源危机等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的关注:

  在33年后世界人口将会翻倍。如果我们要让这个星球仍可以供60亿人口居住的话,我们必须立刻放弃唯美者、空想家和技术至上主义者的幻象,尽我们的努力实现一种世界的真正变革。我们必须取代空洞的自我孤立的梦想,转而采取一种可以持续地适应动态变化世界的策略。13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1 07:5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4.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社会角色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5亿,而中国人口就占据了其中的五分之一。我们的社会在公众居住、自然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形势都十分严峻。然而,令人悲切的是,在当代个人主义消费文化的冲击下,现代建筑中的社会性维度,那种关心普通大众生活的热情,和那种关注社会整体利益的视野,却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不错,我们曾有过积极探索公众集合住宅的历史,今天也仍有很多建筑师在默默地设计着大量的集合住宅,但是今天还有多少建筑师把它与更广泛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将它作为中国建筑学的中心问题来努力加以探索?当一方面老百姓面临住宅危机,一方面中央政府拼命叫停别墅开发以保护仅剩的耕地资源时,为什么有那么多建筑师背过身去,如此津津乐道于小别墅的美学趣味?为什么一些别墅项目,在中国本没有什么广泛的社会语境和意义,却能在媒体上占据中国建筑学话语的中心地位?如果建筑师行业已经犬儒化了,我们的建筑学术媒体、建筑教育能不能固守住一点文化批判性的阵地,而不是主动地跃入这一场社会意识、历史感、政治立场和职业伦理的大滑坡?

  对于中国建筑学术界和教育界的现状,我认为借用美国建筑史家肯尼思•弗兰普敦(Kenneth Frampton)的话加以概括再恰当不过:

  建筑学术危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筑职业危机一个反映:建筑实践越远离社会整体的需求,它(建筑学术)就会越倾向于成为一个过于审美化的话语,仅仅专注于某个暴发阶层的对奇观文化的痴迷。在建筑学院里,这种话语经常为一种神秘化的理论状态所供养,而那些理论又大多引自于其它学科,远离环境设计的基本状况和需求。14

  这种危机的一个直接明证便是一些建筑理论家对近期“中国式别墅”时尚的毫无批判性的拥抱态度。“中国式别墅”仅仅是短期内利用了政府用地政策的漏洞制造出来的,以传统居住文化为表皮包装,供极少数人消费的时尚——它本应处在我们时代文化的边缘。然而,不但有很多建筑师反过来把它看作建筑学探索的重点,还更有一些理论家急于在学术上把它加以夸大和拔高,恨不得在中国文化史上为其树碑立传。

  有人说“中国式别墅”中的院落体现了“人与天地契合”、“回归自然”的传统理念——如果脱离物质现实,所有人都会为这种意境陶醉:谁不愿意“回归自然”?但问题是我们还有多少自然可以随便让少数人“回归”?我们还是集体扎堆住在城市,把可怜的耕地留给农民,把仅剩的绿地留给公众吧!

  有人从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开始,借用西方新左派痛批西方文明对第三世界文化进行欺压的言论,将“中国式别墅”奉为对西方文明的“批判性抵制”,甚至称某些作品为“批判性的地域主义”的建筑—— 这种构筑中国本土建筑话语的急切之情可以理解。但“批判性的地域主义” 不应是单纯对某种美学形式的提倡,而应是把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批判性的社会-美学的双重实践,来有力地抵抗商业主义文化,积极地参与到重建社会理性和文化的工程中。在中国目前特定的社会状况中,仅把别墅设计得品味高一些,而对该建筑类型的生产模式和社会意义不作任何质疑,充其量能为房地产市场奉献几个“好”作品,又有何文化批判性可言?别忘了“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弗兰普敦在国际建协北京大会的演讲中就曾猛烈抨击以北美大陆为代表的城市发展过于郊区化的趋势,并向全世界范围疾呼:“投机性的郊区圈地必须通过法律加以禁止,指向过于夸大的个人追求的消费主义幻象必须加以摒弃”!15

  建筑师在每个操作层次上都频繁地触及到权力和资本的多个界面,但这绝不意味着建筑师就该沦为附庸权贵的机会主义者或犬儒主义者。恰恰相反,正因为建筑师与权力、资本和社会的接触面如此之广泛,正因为建筑师的设计行为实际上是在多个维度上同时展开的诠释传统、转化现实和塑造人们未来生活的社会实践行为,建筑师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才变得尤其重要。

  今天,中国建筑师们置身于一个空前的“建筑时代”,其社会影响力可在三个层次上得以体现:1. 建筑设计:在全国范围的建设热潮中,建筑师们所承担的设计项目,无论是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些设计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2. 策划与参政:一些建筑师已经强大到可以介入开发项目策划和政府决策的过程;3. 话语建设:建筑师特有的知识理性,可以通过教育、媒体等手段在社会中传播,积极参与公众讨论,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构筑起自下而上地监督投资开发行为和政府决策过程的民主话语。

  总之,中国建筑师本来极有潜力而且有责任利用其特有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理性,在政府、开发商和公众利益三极之间努力幹旋,扮演一个积极的社会角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然而,一些建筑师和理论家们对近期“中国式居住”的盲从态度实际上显示出一个征兆:中国建筑师的能量正在被强有力地吸纳进权力和资本的二维网络中,而在公众利益的维度上严重缺席。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批评的,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有滑向“权贵***”的趋势,我们的建筑学是否正在蜕变为一种“权贵建筑学”,或更恰当地说是由权贵豢养起来的、专门美化权贵阶层文化的,如意大利建筑史家曼弗里多•塔夫里(Manfredo Tafuri)所说的“闺房里的建筑学”?

  (本文原载《时代建筑》杂志2005年第3期“中国式住宅”专辑)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1 07:5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注释】

  1 该信息转引自张殊,《惩治房地产***,实现居者有其屋》,“世纪中国”网站:http://www.cc.org.cn/newcc/browwenzhang.php?articleid=6006。笔者无法确认该信息的准确性,但根据笔者亲身经历和所接触的多方媒体对大众买房难现象的报导,笔者认为即使该信息中具体数据有偏差,也并不影响本文的立论。

  2 《中国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调查数据集》,中国国土资源部,1999年。

  3 宋建军 石培华 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研究所),《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实情》,《中国发展观察》杂志(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2005年3月:http://www.chinado.cn/ReadNews.asp?NewsID=255

  4 Song Jian﹐Tuan ChiHsian and Yu Jing-yuan﹐Population Control in China, Theory and Application﹐(Preager Press﹐New York﹐1985)

  5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生存与发展》,1988年10月

  6 这里有必要申明的是:本文对“别墅”的批评仅针对作为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的大规模别墅区开发而言,而不涉及其它一些特殊个例。

  7 参见“中国别墅网”中对开发商们的各种别墅“对策”的报导:http://www.villas.com.cn/

  8 笔者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经济学家朗咸平最近关于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一系列演讲。

  9 Alexis Josic, “Note sur le projet de Charte de L’Habitat”, CIAM Groupe Bâtir avec l’approbation du Groupe Maroc, in : C.I.A.M., gta/ETH, ( Sigtuna, 1952), p. 3.

  10 Alexis Josic, 在一份问卷调查中对50年代建筑发展的回顾,收录在Les cahiers de la recherché architectural, no. 6-7, 1980, pp.39-42

  11 Georges Candilis, “Plan de masse de L’habitat”, l’Architecture d’Aujourd’hui, no. 57, 1954, p.1.

  12 具有坚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的欧洲现代建筑运动在传向美国后,更多地被狭义地理解为一种美学风格——“国际式”。这种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32年由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 (Philip Johnson) 和建筑史家亨利•罗素•希区柯克 (Henry Russell Hitchcock)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中举办的展览“国际式风格——1922年以来的建筑”。将建筑追求完全理解为风格追求——如接受这种建筑理念,就不难接受约翰逊的著名的犬儒主义职业宣言:“建筑师就是婊子——即使业主想修一个开口朝下的烟囱,只要他肯付钱,我都愿意设计。”

  13 Claude Schnaidt, “Architecture and Political Commitment”, UIM: Zeitschrift der 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 n. 19-20, Aug. 1967. pp. 26-34.

  14 肯尼斯•弗兰普顿 (Kenneth Frampton),《新世纪七点—— 一个不合时宜的宣言》(1999年UIA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会议主题发言) “Seven Points for the Millennium, an Untimely Manifesto”,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Nov. 1999, p.77。

  15 同上, p.78。


Archcat


发贴: 1
2006-06-11 20:2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朱涛的想法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
《建筑时报》上李武英和赵巍岩的对话

李: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但建筑师是否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赵:我想这是当然的,每个人都会有超越的欲望,但我在意的是超越的起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地,但同时是一个资源较孱弱的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承的国家,任何追求都不应脱离这一特定语境。但是现在,中国当下的建筑现象成了一系列舶来的形式语言演变的见证物。建筑的形式、空间、风格,建筑语言的结构与程式,从雄伟、庄重、对称,到均衡、对比、协调,再到建构、表皮、肌理,此时此地,建筑却在遵从彼时与彼地的形式逻辑及其一整套话语体系,以体现其当代性甚至于是它的实验性、先锋性,于是,建筑似乎是可以自行完成的抽象物,而完全不诉诸你的经验、不诉诸你的生活、不诉诸你的生之困境、不诉诸你的现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奇怪的悖论。
  李:建筑当然不只是形式语言的游戏,不考虑任何场所、地域、投资的项目设计无异于无重力的跳跃。但是,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之下,建筑师如何才能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或者说学术操守。
  赵:我们用古汉语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用翻译体写当代建筑学论文。我们甚至找寻不到适合思考或阐述当下中国建筑现象的语言体系,遑论自主的建筑形式语言就显得为时过早。针对具体的个案,保持独立的思考方式是设计师所能踏实地迈进的第一步,因而就显得更为重要。
李:你们会有选择地作项目吗?
  赵:与其说选择项目,不如说是选择业主,或者说是选择业主的决策方式。我们并不太在意一个项目的大小、收益的高低、项目的运作方式,而比较在意业主对待项目的态度,一个好的项目是在建筑师与业主的不断沟通中完成的。我们希望业主不仅是对项目本身、同时也是对社会、对建筑的使用者真正负责任的业主,我们的观点可以不同,但目的一致,所以会相互重。 当然,我们也看到,当前一些在市场上成功的建筑师快速地中产阶级化了,从属于这一阶层会使他们的观念也快速地狭隘和庸俗化,这是建筑设计界无法避免的悲哀。
 


海之光


发贴: 244
2006-06-11 21:5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好文!!!
社会责任感的问题是要强调了。
其实,有时候大家也未必就真的没有一丝责任感,只是具体操作太难。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1 23:4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silhouette wrote:
建筑师的职业从来就有一定的能力范围,对于现在情况来说更是如此.看清问题,明确立场,选择自己的基本策略对于实践来说是最基本必要也唯一能做的设定.从朱先生这篇文章中我很难清楚的看到他把自己放在了怎样的位置和立场.是属于一个抽象的评论家去判断建筑师的工作.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的表达,我觉得所述的确实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只是作为建筑批评,在影响建筑实践上这篇文章确实少有意义.


趁着球赛还没开始对此贴先说我的看法:
当然这是说朱涛的批评太抽象,针对开发商的批评清晰得多,但针对夹在中间的建筑师没有指出他们具体能做多少,该做些什么。不过,我首先个人认为建筑批评很难做到这点,也没必要。其次,我认为朱文还是努力尝试了一下,写了三点:建筑师可在设计上、策划参政上、话语舆论营造上努力。当然你也可说还是很抽象,但起码大方向是明确的。


任我行888 edited on 2006-06-11 23:47
三鲜代表


发贴: 81
2006-06-12 09:2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三鲜代表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任我行888 wrote:
趁着球赛还没开始对此贴先说我的看法:
当然这是说朱涛的批评太抽象,针对开发商的批评清晰得多,但针对夹在中间的建筑师没有指出他们具体能做多少,该做些什么。不过,我首先个人认为建筑批评很难做到这点,也没必要。其次,我认为朱文还是努力尝试了一下,写了三点:建筑师可在设计上、策划参政上、话语舆论营造上努力。当然你也可说还是很抽象,但起码大方向是明确的。

对!批评文章不可能涉及具体的设计方法,谁也不会去苛求《走向新建筑》具体指导设计。
不过,这篇文章也提示出一种可能的方向,一个可能性。大力在高密度集合住宅下力气。
我想建筑师既然能在形式上影响商人的取向,在这方面也应该,也本应该有一定的影响。当然,也能够映射到政府的决策。


阿燃哥哥


发贴: 14
2006-06-13 20:0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国内建筑师这种半知识分子半技术人员半商人的角色进可攻退可守,还真难让他走上绝路发出民愿的怒吼亚。虽然没有穿燕尾服参加party的传统,但也和资本勾结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的社会生产链中,建筑师往往是最后的环节(除非这个建筑师在商业上很成功参与了开发商的内阁邪恶)。建筑师号称设计空间,其实从来没有对空间的数量和分配的设计权,也没有决定其社会属性的设计权,建筑师设计的只是空间的中立因素。而社会的密谋此刻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所以野心勃勃的光头库说,建筑师能做什么?至多就是冲着bigness呲呲牙了。

本当无人


发贴: 2984
2006-06-14 02:0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本当无人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因此老库对建筑师的定义是具有掌握公众话语权力的知识分子。。呵呵
于是如何通过建筑师的工作来体现这个权力,则成了建筑师重要的任务。。

那我们不如把建筑师看成是作家,人家用写的,我们连画带造


任我行888


发贴: 73
2006-06-14 10:3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任我行888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呵呵,俺这个楼主有点懒,但是得怪世界杯啊。。。
对于朱文,我的理解是作者直接针对一些建筑现象而发:《时代建筑》中国式住宅专辑中收录的几乎全是别墅,我认为这正本身说明一种建筑文化现象和一些建筑师集体无意识。朱涛是针对建筑师的话语和视野有感而发的吧。


(共15页)  
go to first page go to previous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go to next page go to last page

已读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删帖子

reply to topic
Jump to the top of page

返回ABBS首页 | 设计 | 室内 | 景观 | 建材 | 设备 | 卫浴 | 展览 | 照明

招标服务 |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028-61998486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