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 论坛       
首页Master作品招聘招标动态热帖杂志帮助搜索注册登录Blog  积分 简历  

» ABBS 论坛 » 纯粹建筑论坛 » 理论  

动态热帖招聘杂志 
   
reply to topic
threaded modego to previous topicgo to next topic
Re:ARCHINECT 对 MAD 的专访
MAD_RELEASE


发贴: 116



2006-12-16 21:0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UpStarts: MAD office
http://archinect.com/features/article.php?id=47034_0_23_0_C

“UPSTARTS”:MAD事务所

2006年11月15日 芝加哥 IIT

有一样东西你在学校里永远也找不到,即使在建筑师资格考试中也没有——这是一门叫做“如何获得项目”的课程。事实上,如果争取项目的能力与做项目的能力不相称的话,你得足够幸运才能让你的事务所安然无恙地撑过开业初的五年。
“UPSTARTS”是关于当代建筑事务所之根本的一系列专题。在全球范围内,来自欧洲、北美、亚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建筑事务所将会接受我们的提问,讲述赢得项目背后的努力以及文化背景的影响。重点将放在一家事务所是如何起步和维持的。对于羽翼未丰的建筑事务所来说,经过了创业最初的迷乱与晕眩,头五年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是至关重要的。“UPSTARTS”将会考察事务所起步的几年,以便跟踪为维持业务而飞速发展的公司策略。

《Archinect》主编John Jourden在芝加哥与总部设在北京的MAD事务所的对话。

“如果你不在中国,这场游戏就没有你的份儿。”——Lester Thurow

1997年,当我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聚精会神地听了一场可能是学校里规模最大的讲座。库哈斯进行了一场关于中国的开创性演讲。这次讲座最终不仅演变成了一本革命性的著作,而且还提供了对当今中国建筑的现状和未来的概览。库哈斯提到,中国的建筑师正在以他们的英国同行望尘莫及的速度建造着房屋,展示给在场的人这样的画面:两个中国建筑师在母亲的厨房中设计高达50层的大楼,这不禁让人想到:如果说中国的建筑师是最有潜力的,他们会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群体吗?
2006年,一支主要由中国建筑师组成的年轻团队取得了一项大多数年轻建筑师还只能将之当成梦想的成就:MAD事务所在一项国际设计大赛中胜出,从而获得在安大略省米西沙加的市中心建造一座50层的住宅楼的资格。他们不仅赢得了比赛,而且还成为了第一家在中国境外赢得比赛的中国事务所——这一成就使他们立刻成为了媒体的宠儿。现在还有好几个其他的国际项目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MAD成了第一家国际性、全球性的中国建筑事务所:在东京开设分公司,在迪拜和丹麦做项目。看到这样引人注目的前进步伐,考虑到中国近期在全球事务方面取得的其他进展,我们不仅开始好奇:当中国开始全面占优的时候,世界将会怎样?

今年十月在芝加哥Twisted Tower的大会中,我遇到了MAD事务所的马岩松,YOSUKE HAYANO和JOHN PHOENIX。以下是采访记录:

JOURDEN:欢迎来到芝加哥,会议期间过得愉快吗?

MA:是的。

HAYANO:很有意思。

JOURDEN:首先,我想问一下你们的公司是如何创立的。然后我会谈论到你们所做过的那些具体项目。MAD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你们这帮人是疯狂的?如果说它影响了你们的工作,那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

MA:那是在我们在伦敦认识之前,我毕业后在美国注册了一个公司。我想要创业,但是当时没什么可做的。所以我就注册了MAD,那会儿我甚至都不确定我们是否要做建筑这行……(大笑)
后来我们在伦敦相遇,设法在中国参加了一些比赛。后来我们赢得了几次比赛,这个公司就成了一家真正的事务所。2003年我先搬回中国,现在我们有了发展的空间和携手前进的同伴。

JOURDEN:我明白了,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在美国孕育的、以开业为目标的想法,然后你们在伦敦相遇了……

HAYANO:当时我们还在为扎哈•哈迪德工作,之后我们搬到了中国,成为了独立的公司。

JOURDEN:那么是否存在这么一个时机——促进性的时机或者其他因素令你们认为当时是开设事务所的最佳时间。是否是当时发生在中国的一切促使你们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MA:在中国,创业的好时机始终存在——有很多的机会。因为我们从事的行业非常特殊——建筑——它在中国这个背景下发生了很多变化。正如我之前在大会发言中提到的,最初的两年我们参加了很多比赛——有时候我们赢得了比赛,但是我们的设计并没有投入建设。这只是一些我们投入了时间和心血的提案——这种情况在中国是很罕见的,因为每一个建筑师都有很多的项目在建设。但是我们对于实现自己的想法仍然充满了信心。
“玛丽莲•梦露大厦”——我们获奖的方案扭转了整个局面,现在我们在中国相当出名了,并且有了话语权——人们现在开始相信我们,很多重要的客户也来找我们做项目了。所以这确实是一个转折点。



JOURDEN:你刚才解释说你们在比赛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但这是你们建立公司之初的主要目标吗?或者你们是否在中国已经获得了一些工作作为基础,然后参加这些比赛作为辅助呢?它是如何运作的呢?

MA:我觉得对刚起步的事务所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接受一些小的项目,比如小型私人住宅,另一个是参加公开的比赛。但是在中国,私人产业不像在西方国家那么普遍。很多大的项目是通过比赛确定设计者的,所以我们选择了参加比赛。参加过很多比赛之后,人们了解到我们不同寻常的想象力——他们喜欢展示我们的方案但并不建造它们。(大笑)



HAYANO:很多人谈论我们的方案,但是从来不真正采用它们,他们只是来要我们做设计。

MA:但是在多伦多的比赛之后,人们认为他们心中的影像——建筑的形象——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开发商相信他们能够建造这样的建筑并且赚到钱,所以这改变了我们的局面。

HAYANO:我们没变,是人们转变了观念——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当人们开始相信我们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到了。



JOURDEN:所以当你们穿过那座桥之后,就有很多道路可以选择了。这看上去跟很多年轻的公司情况相同。当你超越了第一个障碍的时候,其他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Hayano: 说得对。

MA:事实上,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的事务所第一次在境外赢得大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仅是建筑界的新闻,它成了国家的公众性的!

PHOINEX:我每个月去中国一次,每当我去到一家酒店——他们(MAD)甚至都不知道,都会有一本杂志里面刊登着米西沙加的照片——一本杂志接一本杂志。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变得惊人出名。现在我觉得,如果那座建筑是在中国,他们不会如此受媒体关注……当然会有媒体报道他们,但是与来自全球的90家建筑公司一起竞争,取得胜利并且成为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年轻的中国公司,的确非常了不起!
为了让你对中国方面的情况的规模有所认识,中国的建设部副部长,在他之下工作的有五千五百万人。但是他却知道这家公司(MAD),这的确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建筑师。到底有多少?



JOURDEN:说到中国建筑师最近取得的成就——有出任麻省理工建筑系系主任的张永和,有来自MADA SPAM、现任南加州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的马清运,库哈斯曾经说过,中国建筑师正在与他们的西方同行一争高下,你认为这些例子完全实现了库哈斯这一评价吗?
这是否已经是他们付出努力后所能达到的顶点,或者还会有更辉煌的成就?比如说,《建筑实录年鉴》已经发行了中文版;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认为中国某种程度上是***症结的万灵丹。而现在你们正在向外“输出”中国建筑师!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一新趋势的?

MA:我认为这种趋势不仅出现在建筑领域。还有我们的经济、数学,以及艺术……

HAYANO:在中国艺术这块很火。

MA:艺术界特别受关注,而且新人辈出。可能所有这些美国的高等学府都希望通过聘请中国的知识分子任教来扩大他们的国际影响。
我认为张永和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家。我想他是第一个在国外接受了西方现代建筑教育而后回国从事设计的中国建筑师……

JOURDEN: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是吗?

MA:但是他设计的并不是当代建筑。他(张永和)在中国开创了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当代建筑学。在国内那曾经是全新的。我觉得他没有继续下去非常可惜,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的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那里的建筑项目都很新颖并且需要进一步地发展。北京大学比麻省理工更需要他。我把这个更多地看作是个人选择——而不是中国的人才输出……

JOURDEN:在你们的演示中,你提到了自己作品中潜在的颠覆性元素——作品的某种概念性支柱——事实上你在通过这个元素质疑与社会和意识形态有关的观念。例子之一是你的800米摩天楼方案,当整座建筑拔地而起时,它展示出强烈的风格,并将之融合到建筑的整体概念当中。
这是你所追求的吗:将媒体、品牌和建筑这些不同的势力熔合成一个概念,并通过完成的作品体现出来,在这种作用下,人们可以推导出某种意义……例如数字8。你使用8大于1这个形式。数字1是典型的办公楼特征,而数字8是你的建筑实际上呈现的形态。而且,真正的数字8在中国和亚洲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是一个幸运数字,那么这是有意的还是后来加上去的呢?



HAYANO:是后来附加的。但是我认为,这个想法是为了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而不仅仅是那些能够理解我们的设计案的建筑师。让人们了解建筑背后的概念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时至今日,建筑更多面向那些对空间或形态毫无概念的普通人。建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作为参考的基点,令他们开始对这些原理有所理解,并让他们有机会开始对空间和形态的理念产生兴趣。我认为这是我们在采取这种手段时所积极追求的。

MA:我认为,在西方,人们已经经过了社会辩论的阶段——关于等级和社会生活的辩论。他们(西方人)对于技术和如何付诸实施已经开始谈论得相当多了,但是中国还没有达到那种水平。我们所有项目使用的方案更多地属于当代艺术范畴——而当代艺术对于社会问题非常具有批判性的。这是个敏感的问题。我们很乐于在中国社会问题的框架下讨论这些建筑的概念。



JOURDEN:但是,当你提到社会问题……有些人或许会……现在中国的情况很特殊,对吗?显然你们也非常清楚,在中国,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而且我得说,中国基本上正在在城市中随意地创造出一个中产阶级阶层,而来自边远农村的人们构成了人数更多的工人阶级。我不知道,正在发生的变化挺有意思的。这是否是个你们有兴趣涉及的现象?或者你们的工作主要着眼于中国正在兴起的布尔乔亚阶层?

MA:我们更多重视城市的环境,这个环境在政治和空间方面都是动态的。譬如说,我们不仅设计高大的建筑,还建造低矮的城市建筑例如住宅或者地标。我们还设计了某些纯粹的城市项目;我们为2050的未来的北京设计了一个方案。中国以前的建筑师很少为未来构想。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把天安门广场从巨大的开放性政治空间变成了一片森林。主要是质疑开放性公共空间的意义。我们喜欢提出这种类型的问题。例如,我们正试图使这座800米的高楼具有批判性。当我们向公众展示方案的时候,他们会问:“这是要设计一座世界最高的建筑么!你们为什么不选这个方案?”但是在演示过程中,他们看到高度在城市的环境并不那么重要。而这反过来又引发了讨论。从一开始我们参加那个比赛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赢得它……



JOURDEN:我喜欢这个解释。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建筑去触及其他的问题。
在把你们的作品与其他从业的中国建筑师——我们已经提到过张永和并且暗示过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走出国门并在全球广受重视——相比时,这一点的确是我非常欣赏的,但是我认为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亚洲和东方所象征的东西,存在一种约定俗成的期待,而你们的作品并不满足这样的期待——相反,张永和比较符合,比如几年前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那个大家伙……

MA:竹子……

JOURDEN:对,城市中的竹子还是什么的……对这个作品有一些非常敏锐的批判,对它提出了质疑——好像说什么“中国人一直是熊猫吗?”

MA:你知道得挺多!(大笑)

JOURDEN:是么?那么,作为在中国从业的亚洲建筑师,或者还有作为第一家全球性的中国事务所,你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MA:我认为中国成长得非常迅速。中国正在面对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挑战。这使得中国有机会去创造独特的解决方式,为未来创造一些全新的东西。在中国,老一辈人将竹子、四合院和瓷器作为中国传统的象征——他们对于传统的理解是非常象征化的。但是我们的理解是:中国的传统也许就是发明创造!第一个试图去飞翔的人是中国人,他戴着一对人造的翅膀从墙顶上跳了下来……而这种精神在今天的中国已经荡然无存。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是传统的一部分,那么这就是属于未来的。如果我们继续因循守旧,我们的祖先或许会觉得我们并不是像我们所说的是尊重他们,因为我们只是在重复过去……我认为这对我们年轻一代是个机会。



JOURDEN:说到“玛丽莲•梦露大厦”或者“绝对世界大楼”,当你们成为六家入围决赛的事务所之一时,你认为这个方案会走向何方?你们认为自己会获奖吗?

MA:当我们看到决赛的六家公司时,我们就非常肯定了。(大笑)

HAYANO:是的,在那个阶段我们……

MA:一些来自加拿大的人问我们:“这个建筑怎么可能是中国的?因为你们是中国的建筑师,而这个建筑与东方传统没有关系。”但是后来我们意识到,这座建筑具有东方式的不确定和感性的味道,因为它很单纯。所有的结构都是隐藏的,与西方的设计不同,当他们建设高层建筑时,他们试图将结构展示出来并向它发起挑战。但是在我们的方案中,你只能看到线条和形式的变化。

HAYANO:它还有一种平静的感觉……

MA:非常平静非常单纯。我认为那种感觉——它确实打动了人们的心。

JOURDEN:我相信你们的工程师的心脏也被打动了!它本身具有一种复杂性,但是从结构系统来看,功能方面又很简单。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和棒的手法。



JOURDEN:我不愿意提到这一点,因为现在你们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设计的,但是你们作品中似乎有些元素能表明你们曾经师从扎哈•哈迪德。独立从业之后,你现在是如何描述你们之间的关系的?你认为她对你们的工作方式有明显影响吗?

MA:我们并不介意别人说我们与扎哈有些类似,因为我们还很年轻,我们正在形成自己的方式。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始终在尝试理解并创造出一种工作和思考的方式——这是出于创造我们独有的设计语言的需要。现在我认为,与在扎哈的工作室时相比,我们将自己的设计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而且,我们会比扎哈更早建造一幢摩天大楼。(笑)

JOURDEN:我想知道,你们是不是最早这样做的人——你知道库哈斯有所谓的“孩子”,指的是那些曾经为他工作并且现在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的人们——似乎你们是扎哈的第一个“孩子?

MA:我们从扎哈那儿学到的是:她痛恨那些想要成为她的年轻人。她鼓励年轻人成为他们自己。我们从扎哈那里学到的更多的是她能长时间维持自己的好奇心,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这是我们从她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事。





Parksun


发贴: 41
2006-12-16 21:1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马岩松的作品的确有独特的味道,很多细节都可以流露西方的痕迹 他最新的北京红螺湖会所很有特点,中国目前正需要这样的设计新锐!


激情的针管笔


发贴: 906
2006-12-16 21:4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又是一个为MAD做广告的托
我见过很多托,有的是直接向甲方发作品集



天地me


发贴: 1854
2006-12-16 23:1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天地me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传说中的网T

blue365365


发贴: 354
2006-12-16 23:3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楼主应该就是MAD的人 正常的网上宣传是必要的 哪来网托之说哦

暴风眼


发贴: 80
2006-12-17 03:0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牛皮癣小广告又贴上来了。捧臭脚的马甲又出来了,(只发了一个帖子)。
真tmd不要脸。
还想骗我们n次?


激情的针管笔


发贴: 906
2006-12-17 19:5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其实刚开始觉得MAD还有点文章
结果天天找托
自降身价

估计MAD这破公司年底算产值保不了工资奖金了把,哈哈。


史大林
Moderator

发贴: 17555
2006-12-17 21:0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史大林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CCTV2 的交换空间特别节目“点亮空间”——“农村住宅建筑设计”,也请小马做评委了,原来小马同志对中国农村民宅的设计装修也有研究,在美国耶鲁学过?还是真有兴趣,而且难得百忙之中也有空花上一周时间。

史大林 edited on 2006-12-17 21:13
0404060220


发贴: 69
2006-12-17 23:1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很欣赏mad的作风,一个建筑师(事务所)对于自己的宣传是很正确,也是很有必要的,这说明他们很有自信,这是现今中国学生很缺乏的态度,要不然你怎麽表达自己,进行建筑实践,这种做法在外国很普遍的,大大小小的建筑师设立自己的网站,或者在论坛等地方推销自己,要不然你怎莫扩大影响力,进行实践阿??

0404060220


发贴: 69
2006-12-17 23:1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史大林 wrote:
CCTV2 的交换空间特别节目“点亮空间”——“农村住宅建筑设计”,也请小马做评委了,原来小马同志对中国农村民宅的设计装修也有研究,在美国耶鲁学过?还是真有兴趣,而且难得百忙之中也有空花上一周时间。

我个人觉得以后小城镇以及农村的改造是以后一个趋势,国家政策也有出台,随着以后经济和文化修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做好准备,
突然觉得mad的视野很广,值得学习


le2013


发贴: 31
2006-12-18 15:4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e2013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向MAD 学习~

很多年轻的我们“什么还都不是”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谦虚好学点的好。

至少人家已经“是什么了”,虽然他们很年轻,还算不是上什么大师,但他们已经用成功和自信证明了很多。



已读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删帖子

reply to topic
Jump to the top of page

返回ABBS首页 | 设计 | 室内 | 景观 | 建材 | 设备 | 卫浴 | 展览 | 照明

招标服务 |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028-61998486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