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 论坛       
首页Master作品招聘招标动态热帖杂志帮助搜索注册登录Blog  积分 简历  

» ABBS 论坛 » 纯粹建筑论坛 » 信息  

动态热帖招聘杂志 
   
reply to topic
threaded modego to previous topicgo to next topic
Re:无止桥——为何未见国内的介绍和讨论?   [精华]
建筑千寻


发贴: 40
2006-07-12 18:1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这位猪大哥,您越说越来劲了!

其实仔细看看您的发言,大都还是言之有据的,比毫无道理的挖苦讽刺还是有专业精神得多的。之所以让我这个旁人感到有点不爽,细想起来恐怕还是你的这种有点咄咄逼人的态度。我不禁要问,我们讨论问题的初衷,是出于善意的探讨建议切磋,还是一定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非要把对手打到在地还要踩上一只脚而后快?

其实栏杆的问题,一些同行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原设计人也意识到了并多次提到了是折中后的结果,还可能存在更优化的处理方式,我想讨论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毕竟,人家是在用行动说话,桥已建起来了,有桥比没桥好,原设计人员也打算在下一个项目中继续完善。再这样再三再四地质问,是不是就有点……啊……那个啥?

何况,在建筑这个十分强调实践并涉及人文审美的领域,是不是适合这种两小儿辩日式的辩论,我也一直表示怀疑!有这功夫,不如参与到一下座桥的设计,或者至少,从手边的项目做起……

时间会淘汰一些东西,也会沉淀出一些东西。在当地村民心中,有桥,比什么言谈都重要!


建筑千寻 edited on 2006-07-12 18:39
一只会游泳的猪


发贴: 1040
2006-07-12 18:2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一只会游泳的猪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doubleface wrote:
俺来总结一小下,大伙儿看不顺眼的无非如下:

3. 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多人力不如捐一个水泥桥——典型的有钱人吃饱了撑的、故作姿态、香港人瞎折腾、自虐、歧视农民、。。。
回答:理念要生态环保,另外可以手工建造永续维护,还能拆掉不影响环境。
按:这类拍砖是最没道理的,先甭问你自己是不是愿意花一百万捐个水泥桥放在那或者大夏天去自己掏钱给别人干体力活。
首先捐水泥桥谁会掏那么多钱而听不见响动,等这笔钱可能村里孩子的孩子都要上学了水泥桥都没个影儿。其次盖个水泥桥中间大有可能偷工减料,人家的捐款是不是用到正道儿上还是被村干部吃掉被包工头克扣等等谁也搞不清,起码自己盖个桥比较放心。另外水泥桥的维护村民自己肯定搞不定,这样的桥隔三差五地自己鼓捣鼓捣也能坚持不老少时候。

人家娃儿要个桥是最人性的问题,香港人反正在各种矛盾之中真正迅速给了人家一个桥,这是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俺在另一个帖子里说这是一个programme的成功,而并非是单一的设计问题。



这个问题是最复杂的无法比较的。一言两语说不清的。但是一点,水泥桥绝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对立面,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综合,只看一个方面,不是不可以,但也不够。

比如说,只看环境方面,hk人来回的航空油,汽油,大着胆子说一句,这个耗能/co2比建个水泥桥多多了。如果算这个帐就很滑稽了。

相反如果捐个几万几十万,用local的水泥厂和施工队,吴生们来指导下,这个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效益也很大,是个相当"可持续发展"的水泥桥。

另外一点农民是对能耗和co2没有责任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耗能大户,现在在碳减排方面的好处还不是靠农村的人头均来的。

这么说的意思是,在农村,"生态实践"不是不可以,也是很智慧的切入,但是就像以前和乡村工作是一直在讨论的,首先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总的概念,有些价值是优先的有些是"不合适", 这个值得认真思考。特别这么一个programme, 如果连respecter les usagers都没有,人家也忍不住指手画脚。

这是一个很好的也值得尊重的programme,但是如果结果是这样的:

这通过筛选的50多人,耗资不菲(当然不关没出钱的人的事)建了一个不需要不能设栏杆的桥. 还要折几下,通过提高危险系数来保证安全.

那这样一个programme, 只能说是一个 spectale


一只会游泳的猪 edited on 2006-07-12 18:43

建筑千寻


发贴: 40
2006-07-12 18:2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其实,这样的项目不比奥运会主会场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中国这么地大人穷,需要受过专业教育的建筑师帮助动手建桥的地方还是不少的。猪兄有这功夫和不满,不如自己也建一座,自然会显出你的高明,也为当地百姓谋得福祉,还省了不少口舌,多了别人学习景仰的机会,岂不一举数得?

闪~~


建筑千寻 edited on 2006-07-12 18:37

一只会游泳的猪


发贴: 1040
2006-07-12 18:3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一只会游泳的猪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doubleface wrote:
俺觉得好多人根本就懒得看原来的那些英国字的解释,后来发展到也不看长篇的中国字解释。比如说,究竟有多少人看到brochure里面把打篮球搞得胳膊脱臼和干活中暑放在一起说这么搞笑的细节呢?

这样的态度正是老南所讲的要点,看设计和作设计都不是立足于问题。

早就说过,按点式搭接, 省了好几个墩或者40多米槽钢, 中暑的就不会那么多了.
我不明白的是doubleface提请注意的"这么搞笑的细节"说明什么? hk人严肃活波吗?大笑


建乙酉年


发贴: 203
2006-07-12 19:1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一群香港人,自己出钱出力给乡村修桥。这是好事情。即使这座桥有一些安全隐患(较之原状已经进步很多了)。
我们需要这样的建筑师,因为他们确实做了一件事,他们因此得奖我觉得高兴,这是对他们辛苦的回报。在中国做事别人就是看不得人家的了好处,得了好处就什么责备都来了,连最初的动机也会被别人怀疑是功利的。
可是退一步,就算是功利的人家好歹也是做了好事,对村民有利,怎么也没有责难人家的必要吧?这样子还有谁愿意帮我们?敢帮我们?
题外话说多了,如果要在建筑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大可不必那么激烈,没人否认安全问题,这只是一个解决方案,前因后果人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也不排除有更好的。还要怎么样呢?


建乙酉年


发贴: 203
2006-07-12 19:2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doubleface wrote:
俺来总结一小下,大伙儿看不顺眼的无非如下:

1. zigzag是低级趣味、讨好变态的外国评委的敲门砖、。。。
回答:结构原因,减小跨度增加刚度减小构件;同时还能不让车压坏桥面。
按:一米全尺寸错接和半米直线搭接的结构优劣说了半天也没啥可信服结论,人家设计者起码是咨询过结构工程师的,如果说人家不好也希望拿出结构计算来说话。
其它螃蟹SM等等都是胡扯。

2. 没栏杆不安全,不人性、。。。
回答:人家村民过河就用不着栏杆,还嫌栏杆碍事拆了。
按:桥就是村里孩子上学走的,人家不需要栏杆就是人家的要求。栏杆还有发大水挂杂物、掉下水妨碍捞上来等等各式问题。综合妥协之后栏杆搞成这样也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俺觉得栏杆还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3. 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多人力不如捐一个水泥桥——典型的有钱人吃饱了撑的、故作姿态、香港人瞎折腾、自虐、歧视农民、。。。
回答:理念要生态环保,另外可以手工建造永续维护,还能拆掉不影响环境。
按:这类拍砖是最没道理的,先甭问你自己是不是愿意花一百万捐个水泥桥放在那或者大夏天去自己掏钱给别人干体力活。
首先捐水泥桥谁会掏那么多钱而听不见响动,等这笔钱可能村里孩子的孩子都要上学了水泥桥都没个影儿。其次盖个水泥桥中间大有可能偷工减料,人家的捐款是不是用到正道儿上还是被村干部吃掉被包工头克扣等等谁也搞不清,起码自己盖个桥比较放心。另外水泥桥的维护村民自己肯定搞不定,这样的桥隔三差五地自己鼓捣鼓捣也能坚持不老少时候。

人家娃儿要个桥是最人性的问题,香港人反正在各种矛盾之中真正迅速给了人家一个桥,这是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俺在另一个帖子里说这是一个programme的成功,而并非是单一的设计问题。

讨论说桥面栏杆设计不好是正常的,俺当初也这么认为。不过大家以建筑师自我陶醉、不尊重农民、不考虑人性、乱花钱兼吃饱了撑的自虐等为理据用极尽挖苦之能事的语言来贬损这座桥、设计者和替设计者说好话的人,而丝毫不理会作者和支持者所分析的这些表象下的真正原因,就有点不可理喻了。

但双方的言语暴力都不可接受。就像马特拉奇骂你啥都是他不对,但齐丹给他一顶那就完了,鸡蛋的犯规更严重,红牌活该。不理会鸡蛋这种绝对恶劣行为而愚忠为其行为撑腰的粉丝,也都该受到鄙视。

同意,很有概括性,可惜这里头脑冷静的人太少。。。
罗列几个个人觉得无厘头式的发言微笑,该桥不适合盲人,且不符合现有的栏杆规范,花钱修一个混凝土的更经济更环保,该桥的设计年限是多少?。。。


建乙酉年 edited on 2006-07-12 19:58
建乙酉年


发贴: 203
2006-07-12 19:4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使用相同规制的桥板仅采用搭接的方式,搭接长度确实是个问题,在尽可能缩小桥墩宽度又要保证搭长度的前提下,比较容易想到的就是左右错位或上下搭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左右错位会使行动路线曲折(如现状)上下搭接会使桥面不平整。设计者选用了前者,比较简单且符合建筑师趣味的做法。个人觉得无可厚非。但是事后的使用情况证明,当时的栏杆位置可能设在每片桥板的端头比两边更合适。栏杆的高度可以矮一点,以挡住行人,且不会影响桥面的宽度(挑担经过不受影响)。
另外设计中有很多的亮点,如材料的选择,竹片和钢材都恰到好处,桥墩没有基础也使得对环境影响达到了最小(以后有条件再建更好的桥,也方便拆除)。桥板的把手也很人性,只是桥墩的钢丝隆笼在水中可能容易锈蚀。
另:大家围绕问题的讨论较多,似乎对其优点的关注少些,论坛里批评的话不少,呵呵,也应该鼓励人家一下嘛微笑


建乙酉年 edited on 2006-07-12 19:46
apollo11


发贴: 1225
2006-07-12 19:4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papaya wrote:
看来这位对我本人还有些兴趣。只是我不知道我先择了什么。
对于您其他的言辞,我只能以小了之。
呵呵,不觉得累吗?

本来以为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朵出于蓝莲花而胜于蓝莲花的青莲花呢。
但你的选择是回避,选择的是咬文嚼字,而不是咀嚼那些关于这座由网箱填石桥墩和钢竹复合桥板一起构成的折桥的建筑细节,比如,每一块桥板上的那八个(看上去是这个数)把手究竟够不够用,还能不能有别的用处?那一堆一跎不够利索的桥头设备还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没有使用在桥墩的钢板帮忙整型,怎么跟要散了架子似的?等等等等,反正不止那一个栏杆的思维盲点。


apollo11


发贴: 1225
2006-07-12 19:5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doubleface wrote:
没懂,嘛意思?

一位结构大爷几乎就能包打这座折桥的设计部分了,能给建筑师发挥的余地实在有限,所以建筑师要抢白要表现,哪怕自相矛盾。


建筑千寻


发贴: 40
2006-07-12 20:0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apollo11 wrote:
本来以为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朵出于蓝莲花而胜于蓝莲花的青莲花呢。
但你的选择是回避,选择的是咬文嚼字,而不是咀嚼那些关于这座由网箱填石桥墩和钢竹复合桥板一起构成的折桥的建筑细节,比如,每一块桥板上的那八个(看上去是这个数)把手究竟够不够用,还能不能有别的用处?那一堆一跎不够利索的桥头设备还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没有使用在桥墩的钢板帮忙整型,怎么跟要散了架子似的?等等等等,反正不止那一个栏杆的思维盲点。


楼上的,终于我又忍不住了。说别人“咬文嚼字”,你却连“桥板上的那八个把手究竟够不够用”都成为你可以指责的对象啦!不如设计者当初不设计这个把手还好……不对,那样你一定还是会挑出其它毛病来的!

这段话一样送给你——其实,这样的项目不比奥运会主会场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有得说没得做,中国这么地大人穷,需要受过专业教育的建筑师帮助动手建桥的地方一定还是不少的。你有这功夫和不满,不如自己也建一座,自然会显出你的高明,也为当地百姓谋得福祉,还省了不少口舌,多了别人学习景仰的机会,岂不一举数得?——再加一句,别忘了得几个你在乎的奖项回来!


doubleface


发贴: 4784
2006-07-12 20:0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一只会游泳的猪 wrote:
我这个回帖只代表我个人的意见. doubleface说是总结的"大伙"的, 我自是大伙中的一个, 但是这总结和我的意见有所偏差. 故特此更正.

一个重要的前提要先提出来:每段桥板错开的端头有不有安全问题?如果没有,这个讨论自然是在扯蛋。桥我不得见,但是根据照片和说明,按正常人(我也活了几十年了)的生活常识,这个是很不安全的。 农村人是否视野更开阔,手脚更为敏捷,我不以为比坚持锻炼踢了十几年球的我更强。如果谁硬要代表十亿老小农民说话,我也无奈。 好在比较"官方"的说法是, 按当事人papaya的解释, ,"安全隐患"是存在的,我个人也承认最后的栏杆部分在安全要求上的欠缺,

这个是讨论的基础。

猪按:: 反复说过, zigzag是趣味,是建筑师的工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我也很喜欢. 但是前提是有一揽子妥善的解决方案.这是基本的职业操守。 建筑师的自宅自可例外,除此,我不知有其他. 所以我问过是否没收设计费, 是否捐建可以免责?

papaya wrote:
----------------------------------------------
其实在我的帖子中,并没有刻意掩盖没有栏杆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其实栏杆的材料与形势一直困扰着整个小组,究竟以何种形式彩灯满足功能需要,并与其他构件的尺度统一。我个人也承认最后的栏杆部分在安全要求上的欠缺,但在最后期限内,这也是一个无奈之选。
--------------------------------------------------------

这个"无奈之选"算不算合适的解决方案?我不明白的是 为什么这么无奈?反复提问,为什么栏杆这么难? 既然认识到有安全问题, 为什么还是选择了存在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趣味, 虽不说是低级,但是这样的态度,相当的不妥当.

然后非要用些"限制"和"功能"来替代"趣味",为这个没有合理解决问题的趣味辩护,这个就很没意思,一个"完美的""合理性"的趣味未免滑稽。坛里人也反复批过,但总是层出不穷。

没人说端头没栏杆没有安全隐患,问题是,隐患在特定情况下出问题的机率有多大。作个桥没桥板是肯定不行的,那桥给杂技演员天天走都老大的隐患,那就叫不可接受。但在这个地方人们的确习惯于走没栏杆的独木桥的前提下,尽端的栏杆是不是就一定不能因为平衡其它问题的原因牺牲掉?把“端头没栏杆就百分之百不可接受”当作讨论的前提,俺觉得没那么严重。

当然,俺的讨论就是建立在毛寺村人包括小孩子走这种桥的敏捷度和视野就是比踢了十几年球甚至专业踢球的强得多的前提下的,因为包括俺这种同样踢球十几年若干项目的准专业运动员想在农村跟人家比什么跑步走路爬山爬树都一败涂地,乃至以常常上工地爬脚手架走各种高度的曲线房顶的自诩专业人员能力和人家比上房爬架子也常常只能打个平手。当然这是一种歧视,政治上不正确,但俺觉得即使搁我自己,有座桥上学,让人家歧视两下也就忍了,不像鸡蛋那样动不动就“我顶——”,结果被拿下还丢了大力神杯。。。,这也是平衡各种问题后的一种牺牲。
现在doubleface总结的结构原因,减小跨度增加刚度减小构件最是搞笑。明明是这种zigzag的不利的地方嘛。"没啥可信服结论"是没有用脑子仔细想,建筑师要弄明白这件事情不那么难。

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拜托不要不用脑子就给人家定性,小瞧俺的智慧。

你的方案开始就没有能满足rest_easiii “说得不一定对”那个帖子里面的总结,而且后面的讨论里面也一直没有能解决他对你的方案的质疑。所以俺就认为他的言语暴力也跟鸡蛋一顶一样可以理解,虽然不能原谅。 ——当然他后来进一步描述的那两个左右箭头是肯定不对的,弹簧支座也有问题。

1. 把桥板看成中间两点简支(桥墩边缘)的梁的话,姑且认为是6米长的槽钢,中间4米的净跨和每边1米的悬臂是合理的比例,如果0.5M-5M-0.5M的悬臂就没有什么平衡效应,况且绝对跨度增大1米。如果把支点假设在桥墩承载中心的话,那悬臂的尺寸就更短了,受力更不利。

2. 如果要两块桥板对头搭界,只有如下五个办法:
a. 你的方案。但有两个问题:
a1). 中间那个集中受力地方的结构尺寸不是这样的构造系统能完成的的,那要真正当个钢结构框架来计算,而不是把桥墩简化成一块儿东西,整个桥墩的设计要推倒重来;
a2). 从4米跨两侧悬臂变成6米跨两端简支梁,桥板的结构受力是否能接受;
b. 就单摆浮搁0.5米,中间还能加宽桥墩的间距,但上面说了结构上肯定不如现在这个受力有利。要说这个方法比原本那个好的,拿结构计算书来说话;
c. 加宽桥墩成2米。但结构工程师说了,就1米,大了冲击力太大,过水面积也少了百分之三十。所以,也不要想了;
d. 要非得拧, 不听结构工程师的,还就把桥墩作成2m,那么还要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d1). 还要推倒这个桥墩设计重来,搞成个超重型的手工作不来的。当然向楼上提出的条石的也行,但前提是这石头从哪里来?
d2). 说我过水少,那我只能加大桥板跨度。抬不动只能雇个吊车来机械施工,然后巴望着再大的水也冲不掉桥板,否则大水后还得雇吊车。
e. 更长的多跨连续板。反正也要雇吊车了,一百万都花了还在乎这点钱,将来掉水里抬不上来也不关我的事。
f. 就现在这堆玩意的尺寸装上之后焊死。这一种算不算可持续俺心里没底,不过如果能解决雇电焊工人以及一堆机器设备来以及水永远不会把桥面掀翻的这两个问题的话,觉得比以上的方法都来得实在。

上面的哪一种不是增加跨度减小刚度增大构件的方法?所以俺想来想去也不觉得游泳猪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结构能在这种种限制之下抵得上原作。如果能有更好的方案,我想EdwardPapaya他们感谢还来不及呢,而不是三尸暴跳来给你一顶。

至于doubleface说"螃蟹""SM"是胡扯,是 说我胡扯呢,还是说提出"螃蟹"理论的jackqj 和提出"SM安全"理论的吴生是胡扯呢?

”SM安全“是你的版权,但参加建桥学生的原文是”关于扶手,吴生的说法是为了给人视觉障碍“,而你的名词定义为”不设扶手而给人视觉障碍的说法倒是很新鲜“,Edward的意思是怎么样的在这样的转述里面比较难以理解。俺的结论是这两点如果作为建成这样的桥的理据来说都是胡扯,不管是谁说的。念念不忘用这两个发明或者借用的胡扯词来揶揄设计者和说明者而对大篇幅的合理解释视而不见的,于我看来也未必比胡扯强到哪里去。


doubleface edited on 2006-07-12 20:12
doubleface


发贴: 4784
2006-07-12 20:1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一只会游泳的猪 wrote:
用不用栏杆,前提里面已经说了,没有栏杆是有安全问题的。
这个"人家村民"是哪家的? 还嫌栏杆碍事拆了,碍的啥事? 为啥拆?因为桥窄了一米宽的桥面,两个人都不好并肩,不要说挑担的。这个是还没有开始讨论的定位的问题:为啥建桥?给谁建桥?以后再叙。

"人家不需要栏杆就是人家的要求"。仔细思考,不要再绑架"人家"了。

拆栏杆的事儿、1米桥面够用的事儿请见papaya前面的帖子,俺懒得找了。


apollo11


发贴: 1225
2006-07-12 20:1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建筑千寻 wrote:
楼上的,终于我又忍不住了。说别人“咬文嚼字”,你却连“桥板上的那八个把手究竟够不够用”都成为你可以指责的对象啦!不如设计者当初不设计这个把手还好……不对,那样你一定还是会挑出其它毛病来的!

这段话一样送给你——其实,这样的项目不比奥运会主会场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有得说没得做,中国这么地大人穷,需要受过专业教育的建筑师帮助动手建桥的地方一定还是不少的。你有这功夫和不满,不如自己也建一座,自然会显出你的高明,也为当地百姓谋得福祉,还省了不少口舌,多了别人学习景仰的机会,岂不一举数得?——再加一句,别忘了得几个你在乎的奖项回来!

看着那些劳什子的说明还有那些把手还有众人抬桥板的照片,我笑不出来了。


doubleface


发贴: 4784
2006-07-12 20:3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一只会游泳的猪 wrote:
这个问题是最复杂的无法比较的。一言两语说不清的。但是一点,水泥桥绝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对立面,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综合,只看一个方面,不是不可以,但也不够。

比如说,只看环境方面,hk人来回的航空油,汽油,大着胆子说一句,这个耗能/co2比建个水泥桥多多了。如果算这个帐就很滑稽了。

相反如果捐个几万几十万,用local的水泥厂和施工队,吴生们来指导下,这个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效益也很大,是个相当"可持续发展"的水泥桥。

另外一点农民是对能耗和co2没有责任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耗能大户,现在在碳减排方面的好处还不是靠农村的人头均来的。

这么说的意思是,在农村,"生态实践"不是不可以,也是很智慧的切入,但是就像以前和乡村工作是一直在讨论的,首先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总的概念,有些价值是优先的有些是"不合适", 这个值得认真思考。特别这么一个programme, 如果连respecter les usagers都没有,人家也忍不住指手画脚。

这是一个很好的也值得尊重的programme,但是如果结果是这样的:

这通过筛选的50多人,耗资不菲(当然不关没出钱的人的事)建了一个不需要不能设栏杆的桥. 还要折几下,通过提高危险系数来保证安全.

那这样一个programme, 只能说是一个 spectale

节一贴还是可以看出游泳猪的愿景(vision)的,可以非鸡蛋式的真正顶一个。

1. 但问题我早就说过了,盖水泥桥靠谁来捐钱?香港人喜欢捐钱不假,但你要向集腋成裘即使是十几几十万的钱也是很困难的,包括行政管理操作等等N多问题。等真专门建个毛寺良桥基金会收集到了钱黄花菜都凉了。不靠这样一个闹哄哄的programme来搭台引进资金,不管是折桥还是水泥桥全都没影儿。

2. 当地有没有水泥厂是很难说的,再捐钱盖个水泥厂这个programme就更没边儿了。而且盖钢混桥的技术可不是那么简单到乡下施工队就能解决的,结构设计自己个儿也解决不了。

3. 即使什么都有,砼的不可逆性肯定会对资源环境有负面影响。不是说它一定不可持续,但搁这块儿地儿跟原来那独木桥跟现在这石铁竹桥比肯定分数低。

4. 没人来回香港耗这些CO2,这桥也没影儿。所以既然农民对温室气体没责任,那让他们一个礼拜全村人稍稍背点儿资源消耗能让娃儿有桥上学,你说他们愿不愿意干?

5. 扯远一点,农民也不是一点对能耗和CO2没责任,否则也不会把农村能源结构改善特地写进俺们伟大祖国的十一五计划。排放减量,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总不是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

总的概念总是不错的,到实际操作起来都是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平衡,所以妥协的结果是有原因的。这整个方法论也是个programme。


doubleface


发贴: 4784
2006-07-12 20:4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apollo11 wrote:
一位结构大爷几乎就能包打这座折桥的设计部分了,能给建筑师发挥的余地实在有限,所以建筑师要抢白要表现,哪怕自相矛盾。

所以我说盖成这样是考虑结构的结果,有啥值得阴阳怪气儿的了?

况且操笔的设计者里面是不是有真正的结构工程师我很怀疑,真正持牌的建筑师在programme里面有几个,但主要的设计人也未见的是职业建筑师。

但重要的是,为啥您老人家就觉得建筑师不能按结构逻辑来出发解决问题呢?人家村里盖个号称民居的房子的时候有分专业吗?


doubleface edited on 2006-07-12 20:49
99leng


发贴: 54
2006-07-12 21:0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完全符合建筑学的审美,但对于结构却是过简单,不过的确是造福百姓的事,值得提倡

注册建筑师证书


发贴: 6253
2006-07-12 21:3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注册建筑师证书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d1). 还要推倒这个桥墩设计重来,搞成个超重型的手工作不来的。当然向楼上提出的条石的也行,但前提是这石头从哪里来?

现在的桥墩方案用的就是石头,我考虑它使用年限不够,也不好维护。
所以想到用条石加暗榫头,一劳永逸地解决桥墩,条石是需要石匠开采打凿的,山区是不会缺石头的。这种做法由原来的只是桥段上部(桥板)会被冲溃外桥墩在实在坚持不了时也会被冲溃,但道理一样整座桥都能就近捡回,按原样完全修复而且就他们本地人就能做到。
(唉,这么讨论得这么费劲,是我跟不上你们思路还是反之,罢了,罢了。)


doubleface


发贴: 4784
2006-07-12 22:0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注册建筑师证书 wrote:
d1). 还要推倒这个桥墩设计重来,搞成个超重型的手工作不来的。当然向楼上提出的条石的也行,但前提是这石头从哪里来?

现在的桥墩方案用的就是石头,我考虑它使用年限不够,也不好维护。
所以想到用条石加暗榫头,一劳永逸地解决桥墩,条石是需要石匠开采打凿的,山区是不会缺石头的。这种做法由原来的只是桥段上部(桥板)会被冲溃外桥墩在实在坚持不了时也会被冲溃,但道理一样整座桥都能就近捡回,按原样完全修复而且就他们本地人就能做到。
(唉,这么讨论得这么费劲,是我跟不上你们思路还是反之,罢了,罢了。)

俺不是说你这个不行,但还是有点问题。

1. 俺不知道这地方产不产石料,有没有合适的石匠。但就前面帖子所言,河床里面的卵石质地是很差的,所以想山上的石头也未必合用。如果石头还要大远道儿拉来的话,那也就不咋绿色生态了。好像欧洲什么标准是百分之九十还是多少的建材在五百公里内生产,我想这村里的桥标准就应该缩小到五公里内吧。现在的石头就从河床河滩里捞上来,五米都不用。

2. 条石建桥墩是传统的标准做法,本无大碍。但这种桥墩肯定就是永固的作法了。因为条石真被水冲走就会有碰撞,包括石头之间、石头和河床、石头和桥板、石头和河里飘来的东西等等,坏的可能性很大。另外这样的有销子的石质构件一旦移位,九成意味着连接件处的已经损坏无法固定,根本就没法装回原地再用。

3.填网箱的作法很多护坡都用。不过其实俺想这个桥墩的做法的潜在危险最大,因为护坡的铁网锈坏了没关系,但这个桥墩就散了。但反过来这样作桥墩也很简单,容易重建——箱子坏了重新作一个几个小伙子扛去扔河里再往里仍石头就搞定了。条石的还得动用石匠。


注册建筑师证书


发贴: 6253
2006-07-12 23:1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注册建筑师证书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我们这里的农民农闲时都会点打制石料,这个不算难,力气活。
规整厚实的大石料是不容易损坏的,也不会被冲走,只是移位翻倒。
石料上的暗榫,只是再接合面上对应位置各凿2个凹槽放置时加一柱方石,主要是增加摩擦和抵御震动带来的位移,效果与制造直接有关系。
不过这都要取决于大石料附近能不能解决,也许就有一地方适合吧。
这办法的优势是--一劳永逸。


孤掷一注


发贴: 2801
2006-07-12 23:1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papaya wrote:
很感谢楼上各位对该桥的关注和笔墨,也感谢一些朋友友善的良言。
我很能理解每个人在初看到该桥时的反应(甚至包括一些上纲上线的严词),但我想,对待每一个项目(包括建筑),如果希望作出非主观的专业评价,对于从事专业的人来说,需要经可能多的了解其背景、条件、限制因素以及整个项目的性质。所以为使大家能了解这些,俺专门开了一个贴: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333787072&sty=1&tpg=1&ppg=1&age=30#333787072

正如楼上有为仁兄所说:It's not good design, but a good program.
我不敢说是否是Good program,但我很赞同这种全面的看问题的方法。
我知道很多人(包括当初的我)都不理解该桥为何获了这些国际大奖,但通过后来的总结和回顾,可以粗浅的概括为,利用现有条件、解决多方矛盾、最大限度的趋近于既定原则和目标。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结果,里面存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折中,但这是在现有条件下制约下的产物。具体的成因可在上述帖子中寻得。

正因为它不完美,所以我希望有兴趣的朋友能够在“了解相关背景后”提出个人的具体见解以及建议,讨论一下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因为我们还希望在将来不断改进。但实在是不愿看到一些“上纲上线”的大帽子。毕竟,这是“纯粹建筑论坛”!!毕竟我们都是专业人员,所做的是专业的讨论。对于里面存在的问题,还望能具体指出。楼上给提出的问题,基本可以概括为:桥梁板非直线、连杆的安全性等,不知在上述帖子中是否回答合理,还望各位指教,以供探讨。

最后让我们再看看孩子们在做什么,不要低估农村的孩子,他们比城里的宝贝们更能寻找乐趣,而不须时刻小心的溺爱。



是的,这不是一个正规的项目,而是一个应急解困的设施,能做到这样简单且可行,解决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已经达到目的了。至于它另外派生出通行之外的一些问题或额外的功能,则看当地老少的再创造能力了。
有些人能够直达设计的目的,有些能只能停留在夸夸其谈设计道理,在这里真是泾渭分明。


doubleface


发贴: 4784
2006-07-13 00:3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如果能做到这样的石桥墩未尝不好
规整厚实的大石料是不容易损坏的,也不会被冲走,只是移位翻倒。

这可能就有点问题了,大石块不动用机械是很难搬动的。
石料上的暗榫,只是再接合面上对应位置各凿2个凹槽放置时加一柱方石,主要是增加摩擦和抵御震动带来的位移,效果与制造直接有关系。

当然这样的民间做法也无可厚非,但在大的外力下用石料作榫来抗剪阻止位移是很不符合材料力学特征的,尤其是石质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碎。过去的标准做法都是用铁锭和铁锔子来连石料。


sanky


发贴: 130
2006-07-13 00:5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sanky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吃饱了撑的!本来就不长的桥还拐来拐去!!
香港设计的怎么了
就是把这桥搬到香港去,让香港人用用
我看未必香港人就喜欢!

桥是什么,需要解什么问题?
再说一下,在旁边建个水泥桥,看用哪座桥的人多

这种试验性的东西还是留给富人家的私家小别墅用吧!
让他在香港作这试验你看谁答应,如果这是一座解决交通的桥!


注册建筑师证书


发贴: 6253
2006-07-13 08:0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注册建筑师证书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doubleface wrote:
如果能做到这样的石桥墩未尝不好

这可能就有点问题了,大石块不动用机械是很难搬动的。

当然这样的民间做法也无可厚非,但在大的外力下用石料作榫来抗剪阻止位移是很不符合材料力学特征的,尤其是石质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碎。过去的标准做法都是用铁锭和铁锔子来连石料。

这就要重新翻翻你们的“中外建筑史”了,金字塔,一块石头有多重?
石榫抗剪很好,关键是尺寸。铁锭和铁锔这里不适宜。
我考虑的暗榫并不看重它抗剪(何来的剪力),条石的自重加暗榫足够行人了,看不惯的那个“曲折”也没有了,一条直桥方案。

还有铁笼墩,由于锈蚀冲溃后修复时,有没有考虑原位置残留墩的清理方案?


注册建筑师证书 edited on 2006-07-13 08:22
apollo11


发贴: 1225
2006-07-13 09:2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南萧亭 wrote:
作为讨论的发起者,仔细地看过了辩论双方的发言。我觉得这个zigzag是一种妥协的结果,作为妥协结果本身,zigzag是可接受的,但也是不够理想的。或许是作为对最初构思思路漏洞的一个勉强的补救吧。

可能只有受过中国九曲桥传统熏陶的人才会把zigzag视为趣味,老外才不会呢。按我的估计,zigzag本身不但不会对得奖有什么助益,没有阻碍就不错了。

我之所以推荐这个作品,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立足于问题,而不是立足于玩弄手法的设计。这正是我们国内建筑师的设计思路所缺少的。虽然问题是否非要这么解决还值得讨论。(但没想到的是,那麽多人指责这个设计的zigzag是“玩弄手法”。)

吴恩融先生还有下一座位于四川藏区的桥在设计中,我们都有下一个乃至下N个设计要做。在做设计的间隙讨论一下这座桥,不知会不会改变一下我们这些建筑师们做下一个设计时的出发点和思路。

Architecture Review里面关于无止桥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与最终落成的桥不是一个东西.图上的桥仅仅折了一下,栏杆也不是提手状。这里面有什么搞平衡的故事?

折桥的栏杆没有走出手法。


建乙酉年


发贴: 203
2006-07-13 09:4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sanky wrote:
吃饱了撑的!本来就不长的桥还拐来拐去!!
香港设计的怎么了
就是把这桥搬到香港去,让香港人用用
我看未必香港人就喜欢!

桥是什么,需要解什么问题?
再说一下,在旁边建个水泥桥,看用哪座桥的人多

这种试验性的东西还是留给富人家的私家小别墅用吧!
让他在香港作这试验你看谁答应,如果这是一座解决交通的桥!

。。。结论是桥做成这样宁可不做吗?。。。你看看原来的桥的样子,我不觉得这种改进是吃饱了撑的。
另,我不觉得这样一座桥有什么实验性。倒是这个项目由实验性


(共25页)  
go to first page go to previous page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go to next page go to last page

已读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删帖子

reply to topic
Jump to the top of page

返回ABBS首页 | 设计 | 室内 | 景观 | 建材 | 设备 | 卫浴 | 展览 | 照明

招标服务 |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028-61998486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