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 论坛       
首页Master作品招聘招标动态热帖杂志帮助搜索注册登录Blog  积分 简历  

» ABBS 论坛 » 纯粹建筑论坛 » 评论  

动态热帖招聘杂志 
   
reply to topic
threaded modego to previous topicgo to next topic
解读建筑设计的平台·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在何处交汇?
傻子啊


发贴: 4812



2008-05-09 20:0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不知从何谈起,就像不知建筑的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在何处融合一样迷惑。

小弟请教:是否先有平面,或者先设计体量?纯空间的探讨是否真的会漠视平面布置?或者平面是否会影响概念的发挥?......

希望有经验的建筑师给一些指点。悲伤羞愧、脸红丢人现眼




无叶沙椤


发贴: 1893
2008-05-09 20:4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也不知道我算有经验还是没经验,不过我觉得你这是个伪问题。不存在平面跟立面的交汇问题,我个人觉得建筑学的本质不在平面跟立面里,也就是说用哪个推导哪个都不对。面对同一个现实问题,解决方案可以有无数个。即便在确定了平面或者确定了立面的情况下,立面或者平面的对应解决方案还是可以有无数种。因此,我倒是更乐意从建筑学的本质出发,来展开这些东西,然后你很清晰的可以看到,后续的实际工作都是可分解的,都可以交给具体的人来做,不一定非要由某个人从头到尾的去完成。这也为工业化的设计模式带来了可能性。所以,回到最源头,文化、心理、审美、习惯、经济、材料、观念、气候、阳光、地理南北向、风向、政策法规、个人艺术风格,这些的综合才是设计最源头的创造来源。所以,更多时候,虽然在草图的第一笔,我们并不知道平面在哪里,立面又在哪里,但是,我们思维的脚步只要始终踏在地上,就压根不需要担心,因为它们必会自动涌现,自在融合。


傻子啊


发贴: 4812
2008-05-09 22:3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无叶沙椤 wrote:
也不知道我算有经验还是没经验,不过我觉得你这是个伪问题。不存在平面跟立面的交汇问题,我个人觉得建筑学的本质不在平面跟立面里,也就是说用哪个推导哪个都不对。面对同一个现实问题,解决方案可以有无数个。即便在确定了平面或者确定了立面的情况下,立面或者平面的对应解决方案还是可以有无数种。因此,我倒是更乐意从建筑学的本质出发,来展开这些东西,然后你很清晰的可以看到,后续的实际工作都是可分解的,都可以交给具体的人来做,不一定非要由某个人从头到尾的去完成。这也为工业化的设计模式带来了可能性。所以,回到最源头,文化、心理、审美、习惯、经济、材料、观念、气候、阳光、地理南北向、风向、政策法规、个人艺术风格,这些的综合才是设计最源头的创造来源。所以,更多时候,虽然在草图的第一笔,我们并不知道平面在哪里,立面又在哪里,但是,我们思维的脚步只要始终踏在地上,就压根不需要担心,因为它们必会自动涌现,自在融合。

不好意思,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建筑师非常喜欢回避的问题。

而您的回答,我认为毫无诚意。悲伤



无叶沙椤


发贴: 1893
2008-05-10 01:4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傻子啊 wrote:
不好意思,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建筑师非常喜欢回避的问题。

而您的回答,我认为毫无诚意。悲伤

我一直就是这么做设计,从来也没觉得什么障碍,通常我从不担心平面完成后立面做不好的问题,压根没那回事,事实也证明如此。在生成平面的时候,我会先期研究下体量关系问题,进行前期的大致控制,后面无非是个平面设计工作,实在没时间,做效果图的兄弟都可以帮忙,通常遇到熟手,我就只交代关键之处,其余留他自由发挥,生手我就给全面的CAD图形。
我不明白,你困惑在哪儿?哪里让你感到困难了?
我通常感到困难或者棘手之处是,不得不面对一个很顽固的或者非常强势的业主(比如某些政府领导),提出一些不可能的要求或者给你定一个非常空泛的调子或者极端复古的要求,那种情况,没得好想,根本算不上设计,你只能给他画图而已,对付这种情况我会烦恼那么一下,然后随着时间流逝,我也会毫不犹豫的一个“抄”字解决,他们如果喜欢要驼屎,我虽然不能创造驼屎,但不能跟钱过不去,反正不用经大脑,抄驼给他就是了。
假如你只是困惑于手法的运用不够自如的话,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多看形式语言,说白点,就是多看效果图书,再好点的书就是外文原版的建成作品照片集,再好点的就是多出去参观学习,多看现场建筑,多体验别人的建筑作品的现场,留意那些材料、形式、色彩的语言带给你的感受,这些就是你以后写文章的词汇与句子。本版里以前有篇南箫亭写的关于手法的一个帖子,可以参看下。如果这样做之后,你还是困惑,那我也没办法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建筑学,也不是每个人都做得了建筑师吧。
在此基础之上,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怎么把那些形式语言与手法发挥到可表达的极致,构造、施工等等。我想不出来关于建筑师的问题还有什么高深的。所谓高低,无非是这些东西上的驾驭能力的比较而已。

比如,再举个例子,通常我们看到某些个眼前一亮的建筑作品,很少是出于立面的平面构成设计极端优秀而造成这种冲击。而更多时候是在这个作品的思想源头(好像通常喜欢叫做设计理念),这种创新就已经孕育了,就比如你写一篇文章,比如金庸的小说吧,文字词汇上的优美并不足以在本质上造成他的小说引人入胜之处,简单对比,你什么时候体会到过一篇极端优美的散文引人入胜了?所以,这种引人入胜是埋藏在其结构骨架之中的。是建筑师个人生活体验的升华,是他独特的观察社会生活的视角,也是他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其实很有可能,在接近完成的那层表皮甚至不是总建筑师本人亲自操刀,他只不过过问过问,控制下而已,但这仍然是他的设计,而不是具体工作人设计的,只能说是参与完成而已。对于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必定是团队完成,处在顶端的建筑师本人如果事事过问,我不认为他能把作品完成的好,毕竟,文艺复兴的建筑师时代早已经不可能了,面对着巨大的工作量与紧迫的时间,这样的工作方法也是必然。
本版正好有个很恰当的例子可作为观察,伊东那个火葬场,你不妨看下,看看有没有我说的这么条脉络在里面。


无叶沙椤 edited on 2008-05-10 02:15
ArchRen
Moderator

发贴: 26265
2008-05-10 06:3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rchRen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没有什么固定的、统一的答案。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因各种因素而异

赖特


发贴: 1400
2008-05-10 07:3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赖特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无叶沙椤 wrote:
也不知道我算有经验还是没经验,不过我觉得你这是个伪问题。不存在平面跟立面的交汇问题,我个人觉得建筑学的本质不在平面跟立面里,也就是说用哪个推导哪个都不对。面对同一个现实问题,解决方案可以有无数个。即便在确定了平面或者确定了立面的情况下,立面或者平面的对应解决方案还是可以有无数种。因此,我倒是更乐意从建筑学的本质出发,来展开这些东西,然后你很清晰的可以看到,后续的实际工作都是可分解的,都可以交给具体的人来做,不一定非要由某个人从头到尾的去完成。这也为工业化的设计模式带来了可能性。所以,回到最源头,文化、心理、审美、习惯、经济、材料、观念、气候、阳光、地理南北向、风向、政策法规、个人艺术风格,这些的综合才是设计最源头的创造来源。所以,更多时候,虽然在草图的第一笔,我们并不知道平面在哪里,立面又在哪里,但是,我们思维的脚步只要始终踏在地上,就压根不需要担心,因为它们必会自动涌现,自在融合。

就是这个。
顺便反对一下立面的提法。呵呵。


傻子啊


发贴: 4812
2008-05-10 09:2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无叶沙椤 wrote:
我一直就是这么做设计,从来也没觉得什么障碍,通常我从不担心平面完成后立面做不好的问题,压根没那回事,事实也证明如此。在生成平面的时候,我会先期研究下体量关系问题,进行前期的大致控制,后面无非是个平面设计工作,实在没时间,做效果图的兄弟都可以帮忙,通常遇到熟手,我就只交代关键之处,其余留他自由发挥,生手我就给全面的CAD图形。
我不明白,你困惑在哪儿?哪里让你感到困难了?
我通常感到困难或者棘手之处是,不得不面对一个很顽固的或者非常强势的业主(比如某些政府领导),提出一些不可能的要求或者给你定一个非常空泛的调子或者极端复古的要求,那种情况,没得好想,根本算不上设计,你只能给他画图而已,对付这种情况我会烦恼那么一下,然后随着时间流逝,我也会毫不犹豫的一个“抄”字解决,他们如果喜欢要驼屎,我虽然不能创造驼屎,但不能跟钱过不去,反正不用经大脑,抄驼给他就是了。
假如你只是困惑于手法的运用不够自如的话,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多看形式语言,说白点,就是多看效果图书,再好点的书就是外文原版的建成作品照片集,再好点的就是多出去参观学习,多看现场建筑,多体验别人的建筑作品的现场,留意那些材料、形式、色彩的语言带给你的感受,这些就是你以后写文章的词汇与句子。本版里以前有篇南箫亭写的关于手法的一个帖子,可以参看下。如果这样做之后,你还是困惑,那我也没办法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建筑学,也不是每个人都做得了建筑师吧。
在此基础之上,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怎么把那些形式语言与手法发挥到可表达的极致,构造、施工等等。我想不出来关于建筑师的问题还有什么高深的。所谓高低,无非是这些东西上的驾驭能力的比较而已。

比如,再举个例子,通常我们看到某些个眼前一亮的建筑作品,很少是出于立面的平面构成设计极端优秀而造成这种冲击。而更多时候是在这个作品的思想源头(好像通常喜欢叫做设计理念),这种创新就已经孕育了,就比如你写一篇文章,比如金庸的小说吧,文字词汇上的优美并不足以在本质上造成他的小说引人入胜之处,简单对比,你什么时候体会到过一篇极端优美的散文引人入胜了?所以,这种引人入胜是埋藏在其结构骨架之中的。是建筑师个人生活体验的升华,是他独特的观察社会生活的视角,也是他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其实很有可能,在接近完成的那层表皮甚至不是总建筑师本人亲自操刀,他只不过过问过问,控制下而已,但这仍然是他的设计,而不是具体工作人设计的,只能说是参与完成而已。对于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必定是团队完成,处在顶端的建筑师本人如果事事过问,我不认为他能把作品完成的好,毕竟,文艺复兴的建筑师时代早已经不可能了,面对着巨大的工作量与紧迫的时间,这样的工作方法也是必然。
本版正好有个很恰当的例子可作为观察,伊东那个火葬场,你不妨看下,看看有没有我说的这么条脉络在里面。

很抱歉,我的思维进入无法用表达解释想法的死胡同了。在你表述的这些基础之上,我又有了新的疑问:平面、外立面与内部空间这三者又是如何结合的?这问题不高深,但是是否有时间上的错位和不可调和性?

简单说,假设三种顺序:
1.先有平面,推导立面和内部空间。
2.先有立面,推导平面和内部空间。
3.先有体量,推导平面和立面。
(这里并不含客户对平面和立面的要求,比如说,已经定下立面有多高了)

我感觉这三种哪一种都不完美,都要123,321,213,231......来回推导。我感觉这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建筑设计。当然了,百分之九十的建筑是不需要设计的,凭设计经验就可能达到一步完成。

呵呵,你就当我是说梦话吧。


傻子啊 edited on 2008-05-10 09:25
zaka


发贴: 1104
2008-05-10 10:0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zaka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前一段我跟2个建筑师喝茶的时候问过这个问题
他们的答案是:
1.草图时便想好整体
2.做平面
3.调立面

但是我觉得他们也许主观是这么想,但是在具体实施时肯定是有困难的。
毕竟思维也是有先后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第一个步骤是很难一次完成,而保证后面两个步骤中足够尊重第一个步骤时的思路。


无叶沙椤


发贴: 1893
2008-05-10 11:5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傻子啊 wrote:
很抱歉,我的思维进入无法用表达解释想法的死胡同了。在你表述的这些基础之上,我又有了新的疑问:平面、外立面与内部空间这三者又是如何结合的?这问题不高深,但是是否有时间上的错位和不可调和性?

简单说,假设三种顺序:
1.先有平面,推导立面和内部空间。
2.先有立面,推导平面和内部空间。
3.先有体量,推导平面和立面。
(这里并不含客户对平面和立面的要求,比如说,已经定下立面有多高了)

我感觉这三种哪一种都不完美,都要123,321,213,231......来回推导。我感觉这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建筑设计。当然了,百分之九十的建筑是不需要设计的,凭设计经验就可能达到一步完成。

呵呵,你就当我是说梦话吧。

你说的这个说法我并不陌生,不过是我学生时代的时候老师们与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那时候同学们经常拿这个问题去跟老师纠缠。因为这个问题那时候很好玩,建筑系的老师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每个老师给你的答案都不一样,而且很多是互相矛盾的答案,所以,到毕业的时候,我们这帮学生已经不把他们教的东西当回事了(笑),学校体制下的教育大多时候还是比较可笑的,好在我们专业的图书馆里有成百上千的书可看,看到一定时候,自己也就明白了,许多老师自己也还没绕出来呢。
你列举的123种,那不能叫建筑创作,应该只是属于工作方法的范畴,也就是咱们俗话说的:骑驴捉尾巴,各有各拿法。建筑系的老师们犯的错误在于,他们把工作方法当作建筑创作去教学生。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讲,把手法当成艺术,把方法当作思想,这么讲也许模糊了点。那我们换成数学来说,就等于是把数学公式当作伟大的数学思想了。比如,你看牛顿公式能解决的问题,相对论公式一样可以解决吧,但是两个肯定是不同嘛,如果不去看背后的思想问题,两者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上并没有很显著的差别。但还是有差别。这个差别在于,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深刻的时候,首先失效的一定是牛顿公式,但是不是说因为牛顿公式会首先失效就不如相对论公式好了?那肯定不是的,不信你找简单对象啊,牛顿公式肯定比相对论公式省力气。回到建筑设计上来,同样,123里面虽然作为工作方法没有差别,但如果将其与背后的东西联系起来,是有偏序关系存在的。但是建筑设计毕竟不是数学物理对象,它有经验科学的特征,又有实践艺术的特点,所以,在这里,对于具体的项目而言,一般是会在123里有一个主线,也就是最适合的必然是其中之一,但同时并不排除两外两种工作方法的辅助并用。作为一个手工制造的雕塑作品,并不排斥艺术家本人在作品主体完成之后做小小的打磨校对以获得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感觉嘛。至于你说效率低下,这个好像是所有实践学科的一致特点。其实你忽略了,人家很多理工类的学科,研究出一个课题往往要做成百上千次的科学实验,比我们效率低多了(再笑),不信,你去了解了解。至于对具体项目,来回折腾的次数有多少,那就看个人的经验了嘛,经验丰富的,少折腾,新手,多折腾,折腾时间=经验丰富,所以,你看,建筑创作是需要天才的,而不是经验丰富,天才不可替代,经验丰富可替代。
至于你的困惑,我似乎是看明白了,你好像处在我作为学生刚刚毕业时候的那个状态,就是自己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思想,同时限于工作的经验不够丰富,对于工作方法的本质不信任感,面对业主的要求,无法区分,哪些是合理要求,哪些是该驳回的要求,哪些是不可驳回的不合理要求。因为你在建筑创作中缺乏自我的东西,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一个依据自我思考而建立的强大的驾驭能力,思维跟着业主跑也就难免了。建筑设计虽然是服务行业,但建筑创作绝对不属于服务行业,恰恰是反过来的,业主的要求是从属于我的创作行为的,在无法良好沟通的必要时候,建筑师就应该使用强弱势规则去应对,或者让业主屈服于自己的专业强势,或者自己屈服于业主的金钱或者政治强势,或者放弃,谁也不尿谁。
以上说那么多,我感觉早已经超过我们通常做的建筑设计项目的范围了,以上是我一直以来做公建的创作体会。至于说到那些小型的,大量的住宅建筑设计,虽然也同样适用以上所讲,不过毕竟就设计的思想而言,有很成型的经典样板,比如某区域的多层与高层住宅的户型,你扫一眼就知道了,大同小异。所以,对这类项目,其背后的东西变迁很缓慢,往往是以10到15年左右为一个变迁期,但是在相对稳定的一个时间内,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都是工业化的生产行为,用不到多少脑筋,所以,你才会看到,现在满地都是所谓“建筑师”,因为生产产品嘛,这个门槛太低了,不过其中绝对多数在这块市场消失之后都会被淘汰出局,转为建筑构造师。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优秀的建筑师在做这块市场的工作内容,所以,你还是偶尔会在这个类别的建筑项目里有那么惊鸿一瞥的感受的。比如,住宅里面,你看效果图的书就会发现个有趣现象,大家跟风跟的很快的,某种有效的设计解决方式,在第一个出现之后,会立刻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其实能跟风,说明这些建筑师还是有眼光与能力的,我只是有时候觉得他们也太懒了,既然想整些新东西,反正是要费力气的,何必非搞得跟人一样呢,自己稍微多花点力气,也不至于出现这种景象了。想想,可能还是缺少思想使然,那背后,显然是缺少一种对于驾驭思想的英勇无畏的自信,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不要被123之类的所局限了,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看项目的复杂程度与自己的驾驭能力,在123中选择适合项目的工作方法,怎么管用怎么来。


虔岑


发贴: 152
2008-05-10 13:1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非常赞同无叶沙椤兄的说法,个人认为建筑创作毕竟不同于数学题,给你一个公式,先求X后求Y最后这个题目就解决了,思路非常清晰,但建筑不同,举个极端的例子,阿尔托在谈他的建筑创作的时候说,他不会去想那些功能啊限制啊什么的,只是在纸上画来画去,然后在某一时刻,建筑就在他的脑子里生成了,当然阿尔托受到弗洛伊德“潜意识论”的影响,但至少说明,建筑是感性加理性,很多东西是交织在一起的,原来听老师说:先分析环境和功能,再找到解决问题的想法,进行平面的组织和体量的推敲,平面影响体量反过来体量也影响平面,同时脑子里已经有立面的一些想法了,最后再细致推敲立面,同时也可能有平面和体量的修改,可能要反复很多次才达到自己的想法。过分的割裂其实是没必要的。解决的方法,我觉得还是多看多想多画,到了一定的积累一定的思想深度,自然就迎刃而解。想一下子找到建筑创作捷径是不可取的。

wudi1212


发贴: 477
2008-05-10 15:4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顶楼上的
建筑设计这个东西 我觉得本质上是一种表达
没有必要根据书上的步骤123的做 或者是刻意的把设计过程分割成123类 那些东西都是建筑大师对于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的一个提炼 只有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体会 但是无法根据这个步骤去设计建筑
我认为用给定的公式解出的只有一个解 建筑的魅力恰恰在于他是不确定的 没有公式 没有定解······
在一草的时候你的构想便会融在设计里面了 也没有必要绞尽脑汁地去刻意融合
因为你的思想在你脑中 设计时他会自然地在笔尖流露(首先当然要有大量的阅读,有思想)
我认为设计的开始最重要的还是分析和思考 知道大的方向后再去做方案会简单的多 先形体在平面最后立面的顺序很好 是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


largo


发贴: 18
2008-05-10 22:4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简单地总结下,到目前为止还是什么都没解决

largo edited on 2008-05-11 08:30
虔岑


发贴: 152
2008-05-11 00:4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largo wrote:
简单地终结下,到目前为止还是什么都没解决

如果你想要1+1=2这样的结果,那确实什么都没解决。但如果建筑设计就像1+1=2这样清晰明了,那人人都是大师了。这个问题本身无需明确的答案,如果硬要列个一二三四条条框框也没有太大的价值。无叶沙椤兄已经指出了方向。
另外说一下,建筑学并不是越多问问题越好,还是那句话,这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而且老师或者其他人往往不能很好的回答,反而有可能把你限制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师事务所里容易造就大师或曰名师出高徒的一个原因也就是在耳濡目染中问题自然迎刃而解。问题总会有,多看多想,慢慢领悟的才是自己的。


largo


发贴: 18
2008-05-11 08:2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顺着LZ的问题,我想:

1我们对于空间的认知由何而来?

2这种认知的可信性有多少?或许还有关于标准的问题?

3如何摆脱个人认知的局限性?

最后再回到LZ的问题上

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在何处交汇?


largo


发贴: 18
2008-05-11 08:3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这也仅仅是站在设计者的角度看问题

largo


发贴: 18
2008-05-11 08:3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虔岑 wrote:
如果你想要1+1=2这样的结果,那确实什么都没解决。但如果建筑设计就像1+1=2这样清晰明了,那人人都是大师了。这个问题本身无需明确的答案,如果硬要列个一二三四条条框框也没有太大的价值。无叶沙椤兄已经指出了方向。
另外说一下,建筑学并不是越多问问题越好,还是那句话,这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而且老师或者其他人往往不能很好的回答,反而有可能把你限制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师事务所里容易造就大师或曰名师出高徒的一个原因也就是在耳濡目染中问题自然迎刃而解。问题总会有,多看多想,慢慢领悟的才是自己的。


没有人问1=1=?,但是我看到你在努力地回答2+3=5。


傻子啊


发贴: 4812
2008-05-11 08:3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从楼上的话中,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建筑建好后,人唯一可以到达的地方是:平面。

这也许就不是从设计者的角度看了。

不知道我这个想法有没有意义。


zaka


发贴: 1104
2008-05-11 12:3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zaka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傻子啊 wrote:
从楼上的话中,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建筑建好后,人唯一可以到达的地方是:平面。

这也许就不是从设计者的角度看了。

不知道我这个想法有没有意义。

但是在建筑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正视立面


虔岑


发贴: 152
2008-05-11 12:3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largo wrote:
没有人问1=1=?,但是我看到你在努力地回答2+3=5。

你怎么理解我不管,感悟最终是靠自己的。如果认为我的回答没有意义,那抱歉,我的水平仅限于此。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还是多看些书是正道


cqgqm


发贴: 1147
2008-05-12 16:5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好好学习吧
大师大都是比较老的
呵呵


小设郎


发贴: 289
2008-05-13 16:2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小设郎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我也觉得没必要分123.321.231等等硬性思虑,在很多项目还没有的时候自己就会突然感触到某一平面很有意思.某个项目如(博物馆)应该这样的立面或体量应该很合适......
当真正有项目让你接手的时候你就会结合平时的想法和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会产生出适合的方案。那一方面先入都有可能......


lahoo!


发贴: 145
2008-05-13 17:0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ahoo!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为什么就不可以从剖面开始呢?从模型开始呢?从某一堵废弃的墙开始呢?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画二维的图纸去推敲三维的东西。可以这么做,但是不一定。而且这么做最终会发现很多地方对不上,就出现了楼主所说的问题。但是假如你抛弃平面和立面。好好想一想光线怎么进来,视线怎么安排,空间怎么利用,语言应该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材料营造什么样的感觉,怎么表达设计师想表述的故事,怎么传达甲方的思想。你会发现建筑设计不是画一画那么简单了吧。平面和立面是给施工的人看的好不好。你是建筑师,你推敲的是空间,材料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是设计一个盒子外面看着好看就ok。平面和立面能做到么?

平面和立面早就成了表现而不是表达了。不要为这个问题踌躇。


傻子啊


发贴: 4812
2008-05-13 17:0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lahoo! wrote:
为什么就不可以从剖面开始呢?从模型开始呢?从某一堵废弃的墙开始呢?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画二维的图纸去推敲三维的东西。可以这么做,但是不一定。而且这么做最终会发现很多地方对不上,就出现了楼主所说的问题。但是假如你抛弃平面和立面。好好想一想光线怎么进来,视线怎么安排,空间怎么利用,语言应该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材料营造什么样的感觉,怎么表达设计师想表述的故事,怎么传达甲方的思想。你会发现建筑设计不是画一画那么简单了吧。平面和立面是给施工的人看的好不好。你是建筑师,你推敲的是空间,材料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是设计一个盒子外面看着好看就ok。平面和立面能做到么?

平面和立面早就成了表现而不是表达了。不要为这个问题踌躇。

对呀!从剖面开始,我怎么没想到?!


无叶沙椤


发贴: 1893
2008-05-13 18:2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我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很有才华,其实他美术的基础功底很差的,但丝毫不影响他设计能力的优秀,我曾经仔细的观看过他做设计的过程。人家画不好所谓的手绘草图,但是人家画得好轴测图(这个谁都画的好),他所有的设计,根本不画什么平面立面,只画一张轴测图透视草图就解决了,就是在那么一张图上反复画,反复改,别人看不懂,只有他自己看得懂,但最后每次他做出来的课程设计都很优秀。

傻子啊


发贴: 4812
2008-05-13 18:3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无叶沙椤 wrote:
我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很有才华,其实他美术的基础功底很差的,但丝毫不影响他设计能力的优秀,我曾经仔细的观看过他做设计的过程。人家画不好所谓的手绘草图,但是人家画得好轴测图(这个谁都画的好),他所有的设计,根本不画什么平面立面,只画一张轴测图透视草图就解决了,就是在那么一张图上反复画,反复改,别人看不懂,只有他自己看得懂,但最后每次他做出来的课程设计都很优秀。

对于很复杂的形体恐怕不能这么做吧?


go to first page go to previous page  1   2  go to next page go to last page

已读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删帖子

reply to topic
Jump to the top of page

返回ABBS首页 | 设计 | 室内 | 景观 | 建材 | 设备 | 卫浴 | 展览 | 照明

招标服务 |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028-61998486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