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 论坛       
首页Master作品招聘招标动态热帖杂志帮助搜索注册登录Blog  积分 简历  

» ABBS 论坛 » 纯粹建筑论坛  

动态热帖招聘杂志 
   
reply to topic
threaded modego to previous topicgo to next topic
Re: 2002纯粹话题之六:现代艺术和当代建筑/接M Meeting 的讨论   [精华]
xiaoerzi


发贴: 513



2002-05-15 16:1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xiaoerzi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相关连接:
中国建筑界的媒体化
M meeting / 杭州
------------------------------------------------------------------------------------------------
把现代艺术和当代建筑相提并论很有意思,两者的渊源大概也不是出于偶然。先起个头。

评论现代艺术是件让人头疼的事,也似乎是个“不可能”的问题,大体说来,我比较同意朱青生先生的意见,现代艺术是一种“反诘”的情境,是一种把我们从日常的生活经验里暂时解脱出来的手段。(说“暂时”因为现代艺术不是反文化,它和欧陆哲学的理性倾向的关系还是要超过伯格森的意识流,话说回来,即使是西方文化中的非理性倾向也比禅宗一脉的积极性要多些)。

我也比较同意巫鸿先生的意见,他习惯上把中国现代艺术称为“实验艺术”,因为这很贴切中国现代艺术发生的语境。一切都是实验(整个社会为实验场)进行中,完完全全看清楚可能要等到许多年以后。正因为实验很难一下子有对有错,作实验的人有动力,看实验的人饶有兴趣。
(如果有人以为我的描述不能准确概括两位的思想,则不要把帐算到到他们头上。可以在google里搜索一下原文。)

我的同意的前提是一个问题只有在它提出的语境里才能被充分理解,就像一台戏,只有从头到尾看戏的人才会明了台上正在发生什么。毕加索的一幅画是不足以令人明白他何以在整个现代艺术中获得如此高的地位的。(顺便说一句,这里的现代艺术不是现代中国文学史的那个“现代”)。两位被提及的先生都经历过文革,经历过从“高等文化”到社会底层的大起大落,这一点使我比较相信他们不是站在一种比较狭隘的观点上来讨论问题。

第一种关于现代艺术的观念是在比较抽象的层次上。而第二种比较让人感受到问题的社会学内涵。我无意扬此抑彼,不过第一种讨论的标准和利弊很难在脱离第二种问题的前提下确立。比方说,如果不了解欧洲两次世界大战对知识分子思想背景的影响(以及博伊斯本人的经历),我们似乎不太容易理解博伊斯的影响、和他对非洲“落后”民族的迷恋,也很难把他和今天纯然生长于美术学院的年轻一辈现代艺术家区分开来。

当有更多的人生经验时,我对我生长的数十年代里发生的社会变化有了更多的感受。在我小的时候(文革后期到文革结束),物资还相当紧缺,但是当时的除旧布新的风气相当强烈,整个社会的开放性也很强。对“经典”或“权威”的迷信也不是没有,像随便的一个西方大师就可以把大伙砸晕了。但总的来说,“五四”所赋予的那种批判精神还影响着大多数人。

而今日中国社会里,精英主义似乎已经在理论或事实上都占了上风,大家逐渐习惯一种舒服的、优美的标准,为技术精美的保守主义倾向,易于操作的名利场逻辑所俘虏。我觉得这是一种历史使然的趋势和文化立场的选择,而和经济状况、人的知识结构没有绝对关系。确立一种标准本身并不是一种坏事,但是是不是让这种包装束缚住自己则是另外一回事,是不是倒退到一种更落后的状态中去又是另外一回事。

举例子说,陈寅恪先生那样的学者,我觉得他的情怀和对于旧文化的眷恋并非今天靠浏览网页做学问的我们可以轻易理解-因为已经远离了那种生活方式。可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会有一堆和我一般大小的年轻人乐于写几句完全不是古文文气的句子(同时也喜欢着蜡笔小新!)。重要的是,如果大伙不能明白为什么拆掉一所旧房子,就不能明白为什么要保护这所房子。

我父亲那一辈的人反对拆掉北京城墙我还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在自己住不上更宽畅的房子的时候还甘于作这样的选择去保留几块城砖,但是如果一个和我一般大小的年轻人自己住着现代住宅(即使筒子楼也还是现代主义者的伟大成绩,比起“屋上无片瓦”的封建社会不知道要强那去),然后背着个名牌登山包去调查民居,喊几句“北京城墙不该拆掉”我就不免有些存疑(能不能在当时的条件下保留北京全部城墙当然还值得讨论)。

我觉得 “革命”意味着进步并没有什么错。中国社会的前一百年的客观结果,至少像黄仁宇说的一样,把中国社会的任督二脉以一种比较惨烈的方式打通了,不事稼穑的上层阶级(也包括知识分子们)们由于生计所迫,不得不学会一些他们一向鄙薄的“匠”们的营生,(梁思成先生们出门也得雇个挑夫,但是还是得自己动手测绘)其实这样的进步是符合现代性定义的。

今天的中国社会里的精英主义倾向,以现代艺术为例,最大的坏处就是失去了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建筑师对社会民生的热忱,其次的坏处是失去了老派中国绅士(像方鸿渐的爸爸)的起码的自信。综合的结果就是个人的机智(东方的“机智”让我听起来就像“耍滑头”的同义词)泛滥,总体的智力水准滑坡。在投机主义的驱使下产生的思考很难是高质量的,蔡国强的APEC秀似乎怎么也没法和现代艺术沾起边来,博伊斯可没有给西德政府来个“飞龙在天”献礼啊。

其实现代艺术倒也还罢了,因为或多或少都是一种“纯文本”罢了。因为不管怎么说,建筑还是一种“营造”,最终要给人的生活留下物理的痕迹。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方社会的人,我觉得你没法绕开西方的经济生活实际来谈“纯粹建筑”,举例说,库哈斯的新潮室内设计只有在纽约,在“新经济”的感召下才能大行期道(就像房车在二战后美国的风行,又盛极而衰)。其实“博伊斯之后的现代艺术”和这个也不是没有关系。

浸淫在一种纯粹智力的快感中的现代艺术也使我想到快垮台的罗马帝国或是《扬州画舫录》里的晚明社会的种种玩意儿,其实品味奇技淫巧也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体验,甚至可以上升为某种智慧,可是要只是停留在这种快感里却不能保证哪怕是奇技淫巧本身延续下去。也是一个世纪之交,很多人看不惯当时的艺术(所以有“新”艺术,维也纳“分离”派),以为是末世之像,不过施本格勒还能写出一本《西方的没落》,还能让上高中的杰克逊(20世纪著名美国景观师)大受启发,而我们是否最终只能对得起自己的东方血统,就只有天知道了。


独钓寒江雪 edited on 2002-06-02 15:25


xiaoerzi


发贴: 513
2002-05-16 03:5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xiaoerzi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上面的帖子似乎有点跑题,但其实都是一些非常常见的现象。总结一下,是关于现代艺术的社会性标准的问题,这也是我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下面谈一些稍稍具体的和建筑关系大的话题。请原谅我倾向于比较通俗地解释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具体的社会情境中讨论),所以暂时不太会援用一些哲学理论。而且我的解释只构成一个讨论的基础,并不是强作结论。


这是一个非常费解的误会。上个世纪现代建筑(比如摩天楼,注意有人说摩天楼是“资本主义的大教堂”)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主要是以为它们太丑了,这和现代艺术的早期遭遇差不多。而今天现代建筑的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存在,而几乎所有的大型公共建筑都会欢迎在他们的门前放一个比较“现代艺术”与建筑的技术美学特征相符的环艺作品,比如芝加哥市中心区的联邦中心(密斯作品,一个巨大的黑色钢骨结构可见的建筑)就有一个红色的亚历山大考尔德的钢铁雕塑,就是一般的家庭主妇,也已经喜欢一个用蒙德里安的抽象图案做装饰的茶杯。可是,丑与不丑的问题并没有消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方明珠塔,就在这两天我已经在ABBS上看到了若干不同的意见。
这方面现代艺术对于当代建筑的贡献:美(西方或东方古典意义上的和谐)肯定已经不是一种首要的讨论标准了。

震撼力
震撼力是一部分人,尤其是中国人理解的现代艺术的评价标准。这种震撼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思想的,一种是形式上的——不过目前看来多半都还是后者。我并不认为两者是可以分离的,做出这样评价的标准也不太客观,只是总体上感觉过多的倚赖于技术精美,或是追求生理的不适(就是恶心啦)。
可以深入谈谈的一点是,震撼的对象是谁?现代艺术首先应该是艺术家的自我解放,但是我所耳闻目睹的很多现代艺术作品,呈现的是一种并不平等的展出与被展出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境中,观众感到的是被戏弄而不是被启悟,像一个名叫“抚摸”的展览,艺术家即兴用投影仪投射一只手的影象在观众(尤其女性)的身上“抚摸”,这样的展出本来似乎暗示着一种日常视觉经验里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但是如果你实际在场,你就会感到手持昂贵的摄像投影设备的艺术家和你之间那种更不平等的关系(你被“亵玩”的同时不能拒绝,谁让你来呢),而且从男性艺术家们的讪笑里,你也可以感受到空气里的确有一种浓浓的意淫的味道。这种味道使我更多地想起我们文化里的一些极其龌龊的东西,而非什么突然显现的灵明。
这方面现代艺术和当代建筑的关系:我觉得一部分中国人喜欢的“都市化”概念和中国传统里的权力欲望不无关系。中国文化的大更多地应该理解为丰富,而不是一种泰山压顶似的权力压迫欲望。说实话我在蔡国强的求“大”以及他老人家自觉和权力勾结的作为上本能感觉到的就是这种比较阴险的压迫欲望。
当我作为一个学生,背着旅行包第一次来到北京和纽约,我的确也感到了这种“震撼力”,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封建主义帝国的“超大”都不是我所喜欢的。没有人能“代表”沉默的大多数,我们就像海洋表面的鱼群,晒到的阳光可能比别的鱼们多些,但绝不是我们在掀起海浪。
正如艺术家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资助人,规划师或建筑师能够极大程度地影响人们生活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觉,他们更多地是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好建构的平台而已。

(待续)

想像力

生活、技术

个性与沟通



尖峰时刻


发贴: 23
2002-05-16 07:1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尖峰时刻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有关建筑本身的问题,最好是对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把黄先生纽约扯进来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建筑学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比谈上海的音乐会
和文革历史要复杂得多。否则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住
往往水平要高很多呢。这是个系统工程,而不是
胡聊天。



a student


发贴: 209
2002-05-16 23:5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 student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尖峰时刻 wrote:
有关建筑本身的问题,最好是对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
建筑学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情。


hehe,个人并不同意以上的观点。

xiaoerzi兄文章中诸多观点颇为有趣。个人浅见,“纯文本”的艺术,强调对“社会民生的热忱”的建筑,虽然看起来是矛盾的,但两者都不可缺,甚至可以统一。其实艺术不可能是“纯”文本的,而建筑除了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其表现形式又何尝不可视为“文本”?两者走的虽然是很不同的路,但可统一于“思考”两个字中。

殷切期待全文。


xiaoerzi


发贴: 513
2002-05-17 13:4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xiaoerzi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b]想像力,“酷”与Mega-Structure[b]

没有人提出具体的问题,我只有把这个关于想像力的问题和网上大家讨论得比较热的“马案”放在一起。

想像力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艺术标准,比较普泛、模糊,没有时间空间的界定。而“酷”则是一个最近发展出来的词,其流传据我所知至少在美国社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和另一个美国人常用的词,热(hot)相比,(如那个妞真“热”),酷更有一点高科技、另类的味道。在中国,这词似乎是和90年代中期以来的商品化紧密相关的,可以理解的是,港台用这个词稍为早一点。

现代艺术是标榜与主流意识形态拉开一段距离的,所以它的想象力和“酷”应该不是一回事儿。不过两者也有很多地方相似,比如都是不遗余力地利用一切现有的技术手段,强调技术精美和思维的先锋性,对大众文化嗤之以鼻等等。

建筑就不一样了,再先锋的建筑理念,一旦建成,也得考虑人在其中的存在,现代艺术家动辄会对愚钝的观众“当头棒喝”,给予震撼,但是建筑师对大众开悟的方式就要含蓄一些,一种常见的理由是“没必要把建筑的使用者当傻瓜”,因此,主要入口不必要一定建在建筑的正面,而建筑平面的构成也不必一定遵循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功能集成的原则。

我是同意这样一种观点的,即建筑有时候可以教会人们如何生活,而不必定是人们把自己的生活样式原样塞给建筑,但是我觉得这两个过程一定是互相推动的。所以想像力不可能在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前提下走得太远。

一种非常流行的关于想像力的反问是:仅仅一百年以前,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想到今天民用航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五十年以前,人们也会觉得使用要占一个屋子的那种辅助航空计算的机器不可能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然而今天这些都是基本事实,当初那些未能具有预见性的人们到头来嘲笑的恰恰是他们自己。

这种反问忽略的是,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的种种大胆设想中,并不是种种都可以实现的,实现或消亡的东西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大胆”,而是和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某种实际紧密相关。

举例来说,关于Mega-Structure的设想,不是N年前就有,而是N世纪以前就有了。只要有关于简单的罗马拱券的知识,中世纪艺术家就可以图绘出由一层层的石头框架层层叠加的庞大城堡,而刚刚掌握了现代意义的结构技术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提出的在当时看来体量大得惊人的工程(如牛顿纪念碑/堂)也不在少数,真正有热情有勇气把这些庞然大物变成生活现实的,除了高速发展时期的美帝国主义,就是纳粹政权了,在美国上世纪建筑的古典主义外表的钢骨水泥建筑物里,原有的古典因素(比如希腊柱头)都被夸大到一种不合理的程度。

(顺便说说,中国人引以自豪的长安、洛阳(唐)或是北魏洛阳,汉长安,想像力都不可谓不惊人,尽管它的人口(大约)只有十万,城内偶见田塍交错,北魏洛阳的“城市”面积可以和今天的北京市区相比,而唐长安的朱雀大街比今天世界上的大多数公路都宽上十倍)

库哈斯关于建筑师行业在五十年后消亡的断言,我相信他的本意并不是同意人类生活的基本模式在五十年后已经面目全非。事实上,人类今天的一些社会现象,像对于(恐怖主义)毁灭的恐惧,同性恋,自我放纵,渴望权力、渴望交流、对异性和弱者的征服欲望、小道消息癖好。。。这些的变化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大。而且有时候人性中这种基本的倾向还会让人们“回潮”,就像现在的美国人大多数人年轻时候在各个城市里来回搬迁工作,住在公寓里,年纪大了又搬回house,住的和他们一百年前的祖宗也差不太多。

如果同意这一点,我觉得至少五十年以后的人依然不会觉得Mega-Structure是一个符合人性的场所。三十年代电影里的Mega-Structure, (如“大都会”)即使在今天的纽约也没有实现,在人类对于科技支配力的鼎盛时期的60年代提出的富勒的笼罩纽约的穹顶,尽管作为一种富于启发性的先锋思想已经进入“建筑史册”,三十年过后也不能实现。做到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可能还是其次,主要是建筑师的想像力可以无限,和建筑师共同工作的人们却不是,所以法恩沃思可以投资让密斯放手设计现代主义的住宅,但也同样会因为其不舒适和超出预算与建筑师反目。

和“酷”的英文本意“凉”相比,我更喜欢后者,虽然有点冷飕飕的,至少还是一种可以把握的感觉,而“酷”在汉语里总是和“冷酷”“残酷”之类的联系在一块。衣袂京尘,自古以来人们总不乏一种趋名求“大”的癖好,看着细小如蚁的人群浮游在自己编织的钢筋水泥的罗网中或许是有一种快感的,但对于大多数淹没在其中的人则不是。


dearbear


发贴: 914
2002-05-17 18:4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dearbear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modern hot VS modern cool

熊谷组驻


发贴: 263
2002-05-30 07:1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熊谷组驻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中国人热爱大红大绿,圆鼓隆东的形状,
所以才会造出大而笨的建筑。视觉艺术从中国画
走进死胡同之后就没什么发展。现代艺术对建筑界
的良好影响现在还没有发现。要搞几个雕塑都局限在
古董的再造上面。





发贴: 99
2002-06-02 00:3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其实这个论题一被收拾起来,就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了。它失去了交谈的气氛。

旁觀者


发贴: 1
2002-06-02 14:3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旁觀者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M-會議上設計作品,還是值得一看的;但是探討的理論問題,就有點露怯。實際上大概在80年代初的水平。所以給我一個印象:仿佛又回到80年代了。

ANNA所說的事,估計沒人搞懂。慘。

但還是件好事。

至少大家又開始用頭腦,而不是用腳丫子作設計了。當然,大多數還是用手做設計的。只是用腦太少。


独钓寒江雪


发贴: 3526
2002-06-03 20:5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独钓寒江雪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这方面现代艺术和当代建筑的关系:我觉得一部分中国人喜欢的“都市化”概念和中国传统里的权力欲望不无关系。

xiaoerzi 兄, 以上这个观点还请进一步解释. 微笑
偶首先想请教"权力欲望"为什么要用"中国传统"这个限定语.如果存在 "中国传统里的权力欲望" 和"中国当代的权力欲望" 的不同情况,那xiaoerzi 兄以为它们之间的差异何在?

偶以为"中国传统里的权力欲望"是与家, 土地, 女性,神...,又或者与辈份,等级,秩序,稳固...等关键词相关, 而"都市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转变, 相对而言,因为其中个人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利益分配的寻租原则, 消解了传统权力构成背景的若干关键部分. 而"当代的权力"在之后继承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应属于"权力"本体的构成因素,比如"级差". 这与是否传统或当代没有关系.

福柯拿空间作为研究其权力体系的一个支点, 是基于其"空间乃权力知识等话语,转化成实际权力关系的关键."这样一个认识之上的. 而"都市化"乃是空间高度集中的过程, 自然也是权力交织的过程.

都市化,应该是一个当代的空间问题. 而都市化与权力的对应关系, 与"中国传统里的权力欲望"之间恐怕至少也是隔了三代以上的远亲关系了. hehe. 眨眼睛

此外,如果现代艺术是一种“反诘”的情境,是一种把我们从日常的生活经验里暂时解脱出来的手段. 那么,解脱出来之后到达的"地点"包含怎样的一种经验呢?


独钓寒江雪 edited on 2002-06-03 20:58
独钓寒江雪


发贴: 3526
2002-06-03 21:0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独钓寒江雪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尖峰时刻 wrote:
有关建筑本身的问题,最好是对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方法论的背后,还是存在一个世界观的问题. 微笑


xiaoerzi


发贴: 513
2002-06-04 12:3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xiaoerzi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独钓兄:

对于你的第一个问题,我想那得说一点点似乎有点跑题的话。我碰巧和一群名校MBA有点交往,MBA们几乎没有人愿意长期在西方多呆下去的,因为受过西方教育的他们,也明白在眼下的中国可以赚到比在米国多的多的钱。至于在中国为什么可以赚到比在米国多的多的钱,就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了。偶听说和见过在美国,有一些阿拉伯的王子公主,在学校里和美国同学别无二致,但是回家会打骂自己的仆人,这很像很多米国的中国MBA们,学的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但回国利用的是他大伯二叔的关系,做的是投机甚至黑道生意,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权力欲望”和“中国当代的权力欲望”之间的联系,hehe。

中国当代的都市化当然应该是一个当代的问题。但是它并不完全是一个空间问题,也不是一个建筑师可以独力控制的问题。比如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的问题就很难有建筑师愿意(或者是可能)去研究、解决(你可以比较一下美国和中国建筑工人的流动/居住情况),大量来自小城市和农村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滞留在几个中心城市的问题,以及“去深圳”的现象,也在世界历史上甚为少见,和今天美国人随工作变迁而流动的情况很难有可比性,至多只相当于美国上世纪初的城市流动状况。

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都市化,只是城市白领们的“都市化”,其理想的模式和讨论语境,其实是一种对于中国而言其合法性值得怀疑的西方历史中的标准。都市化不仅仅意味着集中的娱乐、文化与消费,也意味着人口高度集中和巨大社会负担、多样性共存、新社区的形成和新旧社区的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和我们的社会历史不无关系。

兄关于“个人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利益分配的寻租原则, 消解了传统权力构成背景的若干关键部分”大概只对社会中层的一部分人使用。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通过这个中层的变革正是中国的进步之途——扯远了,打住。不过倒是可以想想(不知道你住在那儿),近十年的“都市化”,都是怎样改变了中国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小平同志应该一直还是住宽敞的四合院的。我本人先后住过大杂院、筒子楼、公寓、“高级”但劣质的涉外公寓(朋友的),见识过生活过西方的超大城市,去过最接近西方标准的上海(女朋友在那时经常去)北京(上学)。或许是骨子里对于贫民区(其标志是它的厕所)的记忆太过深刻,我觉得很难想象“空间集中”带来的“都市化”对今天的中国可以是一种可行的道路(“空间集中”=“都市化”仅限于美国的代表的发展模式)。

提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空间组成”后面看不见的手?是建筑师画图的那只手吗?

——,如果现代艺术是一种“反诘”的情境,是一种把我们从日常的生活经验里暂时解脱出来的手段. 那么,解脱出来之后到达的"地点"包含怎样的一种经验呢?

解脱的经验。眨眼睛


独钓寒江雪


发贴: 3526
2002-06-04 21:4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独钓寒江雪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xiaoerzi 兄,
如果我们不同意西方中心主义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理论框架,(如你的态度), 那么,我们就应该同意你所描述的中国当下的诸多问题并非"传统问题" 而是中国的"当代问题". hehe.
把都市化作为一个空间问题而提出, 自然是一个研究角度, 如果要说最主要的方面, 我认为它首先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我认为,除了少量的政治类都市的意识形态的考量之外,大部分都市的产生,(尤其是当代的都市化), 都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 在工业社会,其以生产为中心;在后工业社会,其以消费为中心. 都市化对传统农业社会特征的消解,是具有普适性的, 它对社会全体起作用, 当然,不同阶层的受益程度是不同的. 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是不同的.
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都市化,只是城市白领们的“都市化”,其理想的模式和讨论语境,其实是一种对于中国而言其合法性值得怀疑的西方历史中的标准。

城市白领,实际上只是"都市化"的主要副产品之一.他们是当下社会分工在都市中的具体体现.都市化真正的决定者是"资本"自身. 而如此的"都市化"能否在中国具有合法性,则取决于中国是否能找到真正的第三条道路.
我觉得很难想象“空间集中”带来的“都市化”对今天的中国可以是一种可行的道路

我觉得, 都市化必然与空间集中相联系, 而空间集中有其存在的必然理由, 关键问题在于空间遵循怎样的原则并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集中.
“空间组成”后面看不见的手, 当然不是建筑师画图的手,从来都不是.


xiaoerzi


发贴: 513
2002-06-05 12:5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xiaoerzi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是否应该区分一下density/congestion.
有时候大家容易混同这两个概念.
前者的增长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后者的盲目附和,比如"浮动城市"在西方也是耸人听闻的.对(表面上纯粹"技术"的)分析方法,标准的取舍是文化和历史形成的.
其实主要还不是东/西的问题,而是中国如何适当地取得现代性的问题.
和传统的关联性在此.


杜撰II


发贴: 888
2002-06-05 18:5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女超人在哪里?ZT

我们期待的女超人在哪里?
女超人是什么?
女超人是否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比如广泛的诱惑。
没有谁犯了错,女超人是不是社会学的范围?
她超出了什么?
他是否具有美国式的伟大幻想和解救的效果。或者是没有?
女超人曾经和我已同住在一幢别墅里。
这个别墅是专门的空间,属于拥有女超人的男人的。
这是一个马路上的建筑。
由这个非超人的亚洲男人拥有,并且也是他设计的入口,让女超人可以容易的进入。
这是一个带有现代疯狂性的建筑,
里面并没有共性的房间,里面充满了对长度的渴望和深度的期盼。
有一个学者试图进入这个可以复活女超人的建筑,但是他被拒绝,
因为在超级女超人别墅中,不容许非主人的男人进入,
可是据报道这个设计者却并没否定他过去的糜烂生活,包括他曾经的虐恋经历。
他说:“超级建筑的设计是男性的,可是容纳却是唯有女性的,并且是等待女超人进入,女超人的复活将是这个建筑唯一可以获得再次双重复活的机会。因此在超级建筑的广场里,竖立着我多年累积的肉食中剔除的动物骨骼,他们对我来说,代表着复活的基础。我和我的雕塑一同等待着女超人的来到。”
在后来的几个月中人们并没有因为灾难的临近而没有关注女超人的来到,
甚至有更多的一般性社会团体联合起来进行女超人的召唤。
一位社会学家说:“女超人的来到并不代表着东方文化的彻底死亡,也不能说是东方文化的复活。因为这个东方女超人的衣服样式是旗袍。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艳俗艺术的产物。”
显然这位社会学家对女超人和建筑的关系并不关心。
而女超人自己说:“我的复活是一个必然,因为我想复活,。并且我需要我的现成的私密空间,而超级建筑的构造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的要求,这并不是说我会立即退出演艺圈,我要在这个天地完成我的艺术追求。”
显然在女超人和女超人的扮演者之间,对于设计超级巢穴的建筑者来说,存在严重差异,
不过最近的报纸说,冒充超级女超人的那个女人确实和建筑者有一定的不清楚关系。
而这个超级建筑到底是否与演员有关,建筑者不做回答。
但是作为权威解释权的超级建筑的设计者在最后说:女超人超出的是现代性的地平线,女超人会告诉大家:靠前的往前靠!!!!!并且做出下流手势。

超能狗是超级女人的宠物,
超能狗是公狗,作为超能狗是超级产物,
在宠物的工厂里,有一间房子是专门为女超人生产她的用品的,
里面包括家具和厨具。
作为一级厨师,超能狗比很多愿意娶超级女的男人来说,是很幸运的,
超能狗超出了动物的范畴,他还必须按时满足女超人的愿望。
作为超能狗的老师,他说:“超能狗是我们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他坐在第一排,每次的设计作业都是优秀,我想念这样的同学。”
可是超能狗自己却否定这个,
他迫不及待的说:“我的设计老师是个真正的权力爱好者,他每次上课都要我们必须听他的,不然我们就无法在同学聚会的课堂上发言,并进行煽动性言论。”
老师对此表示否认。
而超级女人坐在设计师特意为他制作的沙发上对记者说:“超能狗是个十足的生活演员,他把生活当作演戏,觉得一切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拍,甚至剪辑。”
当然人们向来是不会重视女超人的言论的。
对于大家关注的最终还是她的超级巢穴的设计者,
他在街上吃河粉的时候,被本报记者问道超能狗的人品时,说:
“超能狗是个有个性的狗,他在大学里是我的同班同学,他具有一些左派的思想,不过他是胆小的人。”
时间已经过去一年,超能狗成功的化妆为宠物进入了,超级建筑里,完成了它的诺言。
并且由于极具智慧行为使得超级女超人的巢穴设计者可以同意,并且答应不再修建可以进行运动的超级建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城市管理部门,觉得超级建筑的外观太过于平淡,
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在昨天的会议上决定在超级建筑的广场上饲养一千只和平鸽,并且逐步对外开放。
这个决定,此时相信超级设计者还没有知道,
有地方性报纸报道,超级设计者的妈妈对此表示极大愤慨,她说:
“我会用我的生命捍卫我的儿子的私有财产。”
并且还在她的阳台上挂起了标语,上面写着“超级巢穴属于私人”
据说这个58岁的女士也豢养了几只超能狗。
在庞大的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人们都很清楚,这条将要通往珠江三角洲的通道是一条超级通道,
每年会有20亿的旅客流量,相当于200个广州机场的流量。
在超级挖掘机的超级钻头边,本报再次采访了超级设计师,
他对于这个决定似乎没有什么惊奇,
他说:“这样的决定主要是看女超人的态度,如果她觉得不方便,我愿意建造一个一般性一点的建筑,不过不会在水库边。”
而超能狗刚才说:作为超级巢穴的超级广场,不应该豢养鸽子,而应该豢养一千只超能狗,看护女超人,等待超级主人的归来!!!!


杜撰II edited on 2002-06-05 19:11
kxmyt


发贴: 1
2002-06-06 10:1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我只想知道网站为什么不留实在的联系方式,电话,地址!

小鱼儿


发贴: 227
2002-06-11 07:3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现代艺术的问题和当代的中国,涉及到现代性的一系列话题,有无数的人,从哲学、社会学、美学、各人文艺术专业写过很多很有价值各深度的文章。如果有兴趣,贺承军的博士论文《现代性、反现代性与形而上学》是很有价值的一本参考书和文献索引指南。
在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上,我觉得,在很多有闯劲的、相干一番事业的地方规划官员那里,可以得到很多更为切实、更为迫切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赵之枫的博士论文,讨论的村镇集聚,就是很有价值的一个出发点。
诸位都有点坐而论道的嫌疑,这样谈问题,是谈不深的。不过,大致上来讲,我还是比较同意xiaoerzi的观点的。


sponge


发贴: 96
2002-07-08 15:4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我基本同意xiao..的论调
现代艺术从外延上给建筑刺激,给建筑发展提供多方面选择的可能


archiyf


发贴: 122
2002-07-19 20:1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rchiyf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杜撰II的帖子很有趣----就是有点逻辑混乱----在理顺一点,再更有针对性会很好

read


发贴: 23
2002-07-22 13:1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独钓寒江雪wrote:
   我觉得, 都市化必然与空间集中相联系, 而空间集中有其存在的必然理由, 关键问题在于空间遵循怎样的原则并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集中.
     
    对这一观点很感兴趣。
    我想这与库哈斯在《Delirious New York 》一书中所论述的观点很接近,库哈斯提出“拥挤文化”这一概念,并指出“拥挤文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文化。
拥挤已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如何应对,库哈斯以曼哈顿为例,(曼哈顿是“拥挤文化”的典型代表),提出应对的原则:在一有限的地块上叠加尽可能多的内容。



已读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删帖子

reply to topic
Jump to the top of page

返回ABBS首页 | 设计 | 室内 | 景观 | 建材 | 设备 | 卫浴 | 展览 | 照明

招标服务 |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028-61998486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