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 论坛       
首页Master作品招聘招标动态热帖杂志帮助搜索注册登录Blog  积分 简历  

» ABBS 论坛 » 考试及留学论坛  

动态热帖招聘杂志 
   
reply to topic
threaded modego to previous topicgo to next topic
Re: 去日本的问题   [精华]
aileen


发贴: 13



2001-09-26 13:3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ileen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各位大虾:
      本人今年正在为成为天大的研究生而奋斗,如果名落孙山准备明年去日本留学。本来是想找中介全权承办的,但是时有中介误人的情况发生,所以想在找中介之前多了解一下申请的程序、最佳时间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是在浏览了本版自去年6月至今的帖子后,我发现大家关注出国问题时谈论的比较多的是一些大概的情况和学习生活的花费且重复颇多。我知道日本的签证是反签制度,只要学校同意接受一般就没有问题。但是具体的怎样与学校、导师联系;是否需要作品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就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是否有以介绍去日本留学为主的网站(就像欧览outline),请各位过来人集众位大虾不吝赐教,小女子这里先行道谢了!



安装abbs app,获取同行最快信息。请到各大手机应用市场搜索abbs 或扫码下载:

luoarchi


发贴: 207
2001-09-26 17:2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uoarchi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请恕鄙人言语粗鲁:
在我看来中国人都别去日本,无论为了什么,日本人都该统统杀掉,杀杀杀杀.世界那么大,何必要去那鬼地方呢?又不是没地方去?!

一个痛恨日本的中国人



aileen


发贴: 13
2001-09-26 19:2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ileen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luoarchi :
我可以理解你的看法,恨日本人是因为他们曾经侵略过我们,至今日本政府仍有右派势力企图否认;那末我们应该更恨美国,他故意轰炸我国使馆,而且至今仍不承认其蓄意挑衅之意,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制造事端、侵犯我领空,摆明了凭借财大气粗欺负人。但是轮到他们自己受到攻击时,他们却要发动针对一个国家的战争。依我看来这明显说明美国人本身意识就有问题,他们打别人就可以,别人打他们时,他们就可以不顾他国无辜人民的安全和生活、生存问题发动国家间的战争,他们将战争视为何物?恐怖分子完全可以以其他方式逮捕,他们只不过利用战争来威吓他国罢了!请问,你是不是也要将他们全炸死,同时也劝我们不要去美国呢?
就像在中国有好人同样也有害群之马一样,任何国家都不是绝对的安全和完美的,同时也绝不可能一暗到底!(何况吃点苦有和不好)
我们是去留学的,不是去享受生活的!我认为只要能有所收获就值得去闯,而且你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建筑走出了自己的路。日本在电子科技及建筑界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日本人的奋发和处安思危意识。台湾的柏杨先生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化的遗毒之一就是从不承认自己的缺点。我知道有很多人会说我是“XX”,只因为我在称赞日本人,但是日本人就是有一种本事:学什末,像什末;而中国人就学什末不像什末。看到欧美的现代建筑了吗?请对比日本的现代建筑与中国50年代(老先生们推崇之上的所谓中国“现代建筑“运动之最辉煌的一页)至今的现代建筑,你可以坦白的说出你的感想吗?我国的“大师”们总是在用“不合国情”来作挡箭牌,以证明他们“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想照搬。请回想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设置,难道我们不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得以突破吗?别人有好的地方就应该去学,不能因为恨而排斥一切,那样只能使你更落后,最终还是挨打!



luoarchi


发贴: 207
2001-09-26 22:5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uoarchi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既然你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你不作一个别的选择呢?科技的发达,建筑的昌盛又不是只有日本?相比之下欧洲的文明和美洲科技的发达,又怎是日本可比的?郁达夫先生这样评价过日本的文化,日本是个岛国,一切都是外来的,学别人的,自己发展,自以为是,如和歌,以为多么的精明,实际上都是些小家子气的东西.再看看建筑,我承认坦们有的东西作的很好,但我认为很死气,不够大方,也没有欧美,那么飘逸潇洒,看看盖里等人的,想象日本安藤的东西虽好,但只是在玩弄简单的几何形体(固然是完美无瑕),但它的作品难道不让人感到一些有限吗(开创不够)?
   你也不要把日本和美国之流相比,回顾历史日本人更不是好东西(讲义你亲自去一下,齐康作的大屠杀纪念馆----人间地狱,血一般的事实).
   学习很多时候是一种开创--create,不是什么学---follow,日本开创了什么,不要告诉walkman ?东方好像更多的是在沿袭,发扬,为什么不换种思维,去创造些东西呢?
   当然美国也不是好东西!!但如果学习的话,则比日本好过千倍.


aileen


发贴: 13
2001-09-28 18:2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ileen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先声明一点:本人绝对无意为日本贴金,因为我切身体会到战争带来的悲剧。他们使我的父亲仅一周岁就失去了父亲、使我的母亲成为了孤儿、我的父亲直至43岁才找到了家族中唯一幸存的叔叔。不要怀疑我对于这个民族残暴本性的痛恨!
讲到“大气”与“小气”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这是审美观的问题。什末是美的?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标准可循。因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包括设计者与使用者)处在时间、空间(其实我认为空间仅仅代表了人的地理位置而没有把周围的环境作为影响因素考虑进去)的四维领域,而人自身的思维趋向又可以算为第五维,我想这就是70年代后现代的出现、90年代解构主义风潮和对于现代建筑、后现代的重新思考的根本原因。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该允许不同审美观的并存,我认为评价一个建筑最impartial的评语应为suitable,喜欢与否任君选择但是不能将一方面的观点强加于人(就像格罗皮乌斯和他提出的国际式),自然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姿多彩。其次,“大气”也是思维方向的问题。“大气”经常让我联想到“喊口号”与“空洞”,“大气”可以解释为“不拘小节”而“不拘小节”其实正是“不精致”、“不耐看”的同义词。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大气”就意味着抛弃人的尺度,细节的尺度必然随之放大否则就会成为多余的附加品。再者,窃以为“大气”为建筑英雄时代的产品,早就应该束之高阁了:为什末政府机关、法院、公安局以及纪念性建筑就一定要表现的严肃、冷静、不参杂感情,而工业建筑就意味着只需考虑生产环境要求吗?前一类的机构都是为了服务、保护安定的生活环境而设,应该让多数的民众感受到他们正在为能使大家生活的更加便捷、安全而努力,其严肃、冷酷应是针对少数破坏者的。可现实是这种态度却同时传达给了占绝大多数的向往美好的人。纪念性建筑就一定要建碑吗?非要将纪念重要人物的建筑作的宏伟,将他们描写成神人、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吗?(《大明宫辞》的成功就在于它以一个同样拥有七情六欲的公主角度看她处在特殊位置的家庭里同样有血有肉的亲人。)我认为坚持这种“大气”——“高高在上”——等于承认人是分等级的、是不平等的——即等级制度。
我始终认为一个地区、国家的工艺水准很大程度决定着其整体建筑能达到的水准。而工艺水准依靠的是社会中多数人的文化及审美趋向。看看美国,语言是英语——完全照搬英国;起源是移民国家所以文化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拿来主义”,就像他们最著名的食品——hamburger——是一种快餐文化;看看奥斯卡吧!烂片充斥、第一次作导演的演员可以用无意义的作品打败那些本该得奖的真正导演。波姬小丝、安吉利娜朱丽分别拍摄于2000、1999年的两张所谓“创意”海报,可惜的是她们“大胆的创意”几年前在日本就已经有人用过,而波姬小丝的那张还堂而皇之的取名为“博爱”。美国建筑在20世纪的确辉煌过,但看看使他永留历史的大师们吧!赖特、柯布、密斯等等均是成年之后到美国的,对于一个人思维影响至深的前20几年与美国无任何的牵连,不论其后来在美国接受到了什末,其思维模式是不会改变的,大师之所谓大师就在于其作品中始终表露出的概念。什末是美国本土的建筑师?看看菲利浦 约翰逊各个时期的作品吧,它是建筑史上最大的抄手,而且抄的“理直气壮”、“面无愧色”(我简直怀疑他的祖先是从“两面国”移民过去的)。至于盖里、埃森曼的话题不应再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讨论了(90年代比较适宜),他们的解构主义设计“方法”是受到80年代欧美思维叛逆阶段的成果。今天文化、哲学经历了叛逆阶段的欧美正开始回头重新审视性解放、思维的无信仰危机(《American Beauty》虽然不是很确切的代表淡的确是细微的苗头),你认为这个“流派”是“明天“吗?
我非常推崇欧洲的建筑,确切的说是法国、德国的。还是那个观点:建筑不仅受到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且今天艺术、文化与哲学的微小变动往往会造就建筑界明日的倾向、流派甚至于思潮。法国最大的弱点在于它总是陶醉于昔日的辉煌,96年的《霸王别姬》和2000年《花样年华》(The Mood In Love我觉得英文名字更能体现电影要传达的意思)的得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从王家卫本身的发展来看这正意味着他的成熟),这也是为什末几部颇有争议的、概念超前的影片被排除之外甚至惨遭封禁的原因。再看看法国的工艺发展情况吧!他的服饰设计、皮具设计实际已经开始走入“牛角尖”里,看过今年法国服饰流行发布会吗?不觉得就像几十年的光阴从未溜走过?对于建筑来说材料和构造设计是突破点,同样服饰的质料与制作的工艺是服饰有大的进展的关键。现在法国的流行行业就象是建筑在发展到后现代出现了众多流派一样实质上并未有突破性的发展,只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徘徊,各种名牌的老化、无新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德国的建筑师据我目前的了解,赫尔佐格是最出色的,但是他最近的作品显然水准下降。
日本建筑的整体印象就象是它出名的“九花瓷”(这是由中国传入的瓷器制作工艺的一个流派),在制作上讲究精致到苛刻的地步,但也正因此而败给中国同时期的瓷器所呈现的各异性美。日本人不喜欢颜色也正意味着他们对于颜色的运用比较“弱智”,同时也就是说他们擅长灰色系的使用(灰空间是黑川纪章提出的)。黑泽名是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最著名的导演,他的电影影响了各国众多的后辈导演,你甚至可以看到它的影响至今仍残存在部分导演的片子内。回顾文化交流的历史,19世纪中叶日本在follow欧洲的同时,欧洲也在受其影响(虽然两方面差距甚大)。我们现行的外国近代建筑史课本最大的缺点就是信息量太少,他关注的设计师与作品所代表的建筑取向已经十分陈旧,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的建筑形象的不是个别的世界闻名的设计师和他的作品,而是国内从业的多数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我从未、将来也不会赞同包括丹下在内的那些“四平八稳”的作品。
我十分同意你的说法——重要的是creat而非follow,但是creat并不是可以通过学习或者领会得到的,他在于本人的思想和周围文化、思想环境的激发和刺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我相信自己并不缺少creat的概念与设计的手法,我需要的是与我的思想比较合拍的环境(顺便提一下,知道日本建筑师白井晟一吗?他的东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作的很好)。
最后提一下,请不要介意。本人认为中国现代文人成就最薄弱的就是散文和他们看似正确的一系列论断。这不能完全怪他们,身处动荡的年代、科技与文化的停滞,加之文化遗毒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散文就象是一部上演的舞台剧夸张而无味,散文的魅力在于能最贴近的传达感情、心理活动,拿最著名的《荷塘月色》为例,仔细想想朱“先生”当时所处环境、遭遇的事情,再来看描写时所运用的词汇、语言特点,如果你接触过心理分析的话,很容易发现其潜在的心理活动,从而明白这篇描写的致命弱点就是“假情假意”,他没有作演员很可惜。我最喜欢泰戈尔的散文,看他的散文会确切的感受到他温暖的心灵。最欣赏的是那篇译自《随想》的《十七年》。


lanzia


发贴: 79
2001-09-29 14:3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anzia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满意、骄傲满意、骄傲满意、骄傲满意、骄傲满意、骄傲满意、骄傲微笑
    领略了aileen的洋洋洒洒,我觉得在关于日本的这个问题上,兄弟的理解使我看到了真正中国人的一种胸襟,在任何事实面前,保持一种纯净的心态、裸露的双眼来看待她,是一种境界,尤其是在这个问题上,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我没有仁兄这样洒脱洋溢的文法,拥有这样的一份心境是可贵的。
    现在我正在一家中日合资的公司实习,在这样的环境里,叽里呱啦是我无奈的唯一,我讨厌为日本人打工,但有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就是他们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有很多是我们中华民族安逸现状、不思开拓中所没有的。不要老是悲哀南京大屠杀的凄惨,在面对一只枪,两条日本狗的面前,我们成百的同胞只是呆滞的任人蹂躏,没有一人反抗,着也是为什么当时这么多的中国同胞惨遭迫害的原因吧!我就不相信,为什么这样的情况下面没有一位中国人站出来誓死反抗,缺少的是一种精神!


luoarchi


发贴: 207
2001-09-29 14:5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uoarchi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这或许是大家对于过去历史报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可以原谅过去的历史,但我们不能忘记.作为一种宽容,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豁达的胸襟,不是挂在嘴上的.看看他们对于历史的态度,我可是真不能像你们一样轻松.一切也只能从我作起,至于诸位,自便.

aileen


发贴: 13
2001-09-29 23:1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ileen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首先谢谢lanzia先生/女士的理解,但是你明显搞错了本人的性别,很抱歉,我乃如假包换一名女性(回头率现为9/10,剩下一个是失明的∧0∧)。我本来希望在这个版面上得到求学前辈的帮助,可惜现在变成了陈述本人对待历史的看法。
       luoarchi,你的话让我想起前几年前建筑理论界关于应该“神似”还是“形似”的大讨论。为什末没有一个人能跳出这个问题的局限来考虑一下呢?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曾经看过陈志华(?)(抱歉,我一向对于人名和书名的记忆力比较薄弱)先生写的意大利的见闻,他谈到意大利的古建筑保护措施是绝对不模仿,在古建筑周围作建筑设计不论在材料还是设计方面上都要运用现代新材料、技术,甚至在修缮工程上也要做到使人能明显的看出是后来的人作的修补——正因为他们极度尊重历史才会坚持向前看。向前看不等于抛开历史,纪念先人的最好方法就是他们的后代——我们——能够身心健康的生活。说句不负责任的话,我很赞赏恐怖分子对于美国的行动,美国政府早该被好好教训教训了(欺负人大了要小心走夜路时会撞鬼),但是看看他们为自己同胞带来什末样的后果——战争、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心惊胆战的度过衣食无保的日日夜夜以及战后100%可能的无限期的封锁(伊拉克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显然老布什给了小布什很大的“帮助”)。难道没有其他的方法吗?在战争中获益的永远只有军火商和政客,普通的人民只能献出无辜的生命——他们的行为实际上帮助了小布什稳固她刚刚确立的地位、促进了唯恐天下不太平的美国军火商经营的军火经济(他们已经盼战争盼到望眼欲穿了)和美国建筑业将会有的的小发展。
      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实不容改变、也改变不了,不论作什末都不能挽回、更无从提起能够原谅,历史不能、也没有任何方法来原谅;要问原谅与否应该去问长埋地下的先辈们,我们没有权利代替他们回答。要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不能等待、指望敌人的良心发现,必须自己主动做些什末,重要的是使自己尽快强大:最好的防御措施就是进攻——有感于独孤九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是在嘴上说说就能管用的。一直都明白苏联解体后我国是美国的眼中钉,那末为什末非要等到美国炸了我们的大使馆才恍然大悟军事科技的重要性,我们的江主席这才加重了对于西安军校的关注?在被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后难道小日本就不恨老美吗?如果它一样采用封锁的话,恐怕今天我们就高枕无忧了,不用时刻关注着这个有着嗜血本性的民族是否会再次做出灭绝人性的行为了。拳头收回、蓄积势能才能更漂亮、有效的打击敌人,最可怕的敌人是披着羊皮的狼和笑面虎!因为他们事先隐藏了他们的真正目的(其实这与历史应该着重关注“战争”还是“科技进步”的记载是同源问题)。
关于同胞的“骨气”问题,人无完人都有他软弱的一面,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应该小心的替他们收藏这软弱的一面。但无任何抵抗装备的同胞被吓的显然忘记了“团结”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一个人也许力单势薄,但是如果一个坑内的人抱有同样的信念相信即使后果一样,也会、也一定要让那些“畜生”晚上做梦也不安稳——因为任何正常的人都不会想到会有如此灭绝人性的惨剧发生。
      我本不想说到如此地步,但是话题一旦扯出来便刹不住了。我十分的感叹现在国内的同胞似醒非醒的意识状态,人们太容易陷入空洞的口号里而难以自拔!


luoarchi


发贴: 207
2001-09-30 15:0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uoarchi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那就聊一点实际的.
在日本为了上研究生得上一年的预科(我在日本的同学说的).我想你的日语应该还好!
在东京大于得15-18万日元一月,我想你大概是富翁(反正我同学给18万一个月的奖学金到东京工业大学,都没去).对了别想着打工,在日本你可以费尽心机打黑工,结果怎样你自己可以猜.
好像日本人还可能歧视中国人(这句我杜撰的),反正你是个回头率颇高的女生,相信你是不用怕的.对了还不要怕日本男人,听说都很变态,后面的我不说了.


aileen


发贴: 13
2001-10-01 20:0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ileen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首先,luoarchi你应该庆幸科技的进步让你今天不需要站在我的面前说出第二段话。或许你应该立即请假回老家,给祖庙里的祖宗好好上上香,感谢他们地下有灵保佑你、我永不会见面。毋庸置疑,我会用尽我所有力气还你以颜色。你最好备有钢盔,保护你一团浆糊似的大脑——我会毫不犹豫让你领略“花儿为什末这末红”(当然你还应当庆幸本人的实际武功至今还未达到此水准)。一个人拥有“平静心境”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任人宰割、侮辱、抛弃自尊。不要低估别人的理解力,你全文中夹藏的尖酸、刻薄的讽刺是对于拥有这种“平静心境”的人最大的侮辱(显然,这几天我的思想严重冲击了“您”的思维方式,“您”对本人的“搅局”肯定恨在心头口难开,以至于“不加思考”任由自己说胡话!但是,请“您”时刻提醒自己:人都不是好欺负的。本姑娘虽为一届女流骂起人来绝不吝啬词汇,不骂到狗血喷头誓不罢休!显然你没从本人前几次的发言体会到这一点,你根本就没有能力从文章中看出真正的含义和语气——可能还真需要本人提醒“您”我正在讽刺、大骂阁下!)。针对于“您”晦涩的讽刺,回答如下:
第一:显然“您”认为漂亮的人就要依靠美丽的外表生活,而“崇洋”就等就“媚外”,本人没有误解你的意思吧!希望下面同样的比喻未使“您”感到不适,就像“您”认为“您的设想”肯定“不会”让本人感受到任何的侮辱。本人从未想过“您”暗示的生存方法、更甭提会将之赴之行动。如果真像“您”陈述的那样不过下去我宁可选择现在杀了你也不会出国过你提到的“美好生活”。第二:假设有一位拥有同“您”一样企图的女性/男性想实施也不可能——日本政府规定留学生不准在一切与风俗页有关的场所打工——也就是说即是“您”在酒吧里打扫厕所被发现后一样遣返——如果“您”真的等钱用的话,只好等着急死吧!有点出国常识的人都应当知道这点,不论哪国都不会允许。当然这排除了“您”有固定对象的自营性行为的可能性。我不得不佩服第一个说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的伟人,它拥有无限的远见力——心灵黑暗的人只能看到黑暗的一面,只能想到黑暗的解决方法,它永远看不到黑暗中珍贵的曙光、找不到该走的路、不愿为“不可能”的未来付出努力,从而也永远走不出黑暗!这一类人永远不会理解荆棘鸟的精神。不要总是将所有的问题怪罪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个人的心理取向同样具有决定作用。如果我“错误”会意了“您”的意思,我不吝啬道歉(顺便提一下,显然阁下是一位堂堂正人君子,决不会去看三级片或是d版中大量的“天堂风光”,相信“您”一定也是忠于爱情、心无杂念的人——敢问阁下无法开口明说的各种情况如何自动跑进“您纯净”的大脑?不要敷衍我说是“您”与友人“交流感想”时不小心“恰巧”溜进去的)。“您”的“杜撰” 非常具有“独创性”、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即使色,色即使空”——我已经做好面对所有可能的磨难的心理准备。

很好,下面终于谈到“实际”问题了(你一定是“贵人多忘事”,不记得本人提出的问题到底是什末了)!本人已经对于对牛弹琴解释本人对历史的态度的忍耐度已经到极限了。“您”秉承林语堂先生的方式,习惯于不了解清楚情况就开口发言。我对于向这种人详细解说基本的情况缺乏耐心,还是请“您”自己到精华版看看以往的帖子,再向现在实际就读于日本的中国学子咨询一下每个月在学费、交通费、伙食费、房租、杂费、光热、娱乐、保险医疗方面的实际支出,不要怕数目惊人(相信不用我说明你也明白消费高的地方时给也高),你完全可以去问在东京的学子。在日本每个周合法打工时间为28小时,这并不包括周末和日本学校的三个假期的时间。按照你的推断在日本的众多的中国学生肯定是都是带家属陪读的(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没有限制的),即使是单身也一定家底丰厚,而剩下的人肯定在打黑工,不打黑工的人绝对要从事你提到的大家不屑的“谋生方式”才能在那里生存。想来美国、德国和法国等等“好地方”一定没有种族歧视和打工时间的限制了?(把他们贬低到如此地步你很开心吗?在国外,最不团结、出卖自己同胞的就是中国人)不知道你评价留学生生活的标准是什末,如果是能否享受生活的话,“您”趁早还是留在比较适合你的国内吧!恕我直言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显然并不比日本多。你可以在“百忙之中抽空”看看精华版中关于在德国留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的文章吗?你以为大家都是在有良好的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出的吗?难道不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先出国读语言后进学校学习专业?——比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是认同的。明显你从来没看过日文建筑杂志或者是忘记了日本文化的“拿来主义”特点,当然也不会知道日文中中文词汇、英文词汇的数量,它会比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德语难,是吧?在德语学校一呆3、4的情况是有的,但是日语学校呆上这末长时间的案例恐怕还没有!在没有接触过其他语言的基础上要看懂日文论文比任何其他语言的论文所需的时间都短。最后,恭喜“您”猜对了,本人日文(口语、听力、文章)之所以还算过关是托了小日本“拿来主义”的福,不知除了英语“您”的第三语言水准是否可以不用上语言学校?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本人如果明年出去的话,即使学习语言也会在三个月内毕业。


luoarchi


发贴: 207
2001-10-02 23:5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uoarchi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何必呢,何苦呢?
我有没搞人身攻击大笑酷啊吐舌头恶心丢人现眼


aileen


发贴: 13
2001-10-06 11:1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ileen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luoarchi:
由于我留的信箱不是很常用,所以今天才看到你的道歉来信。
面对着你提出的前两个问题,我想了两个小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回答你。我不知道为什你这末坚持的要说服我,我有时会有一种错觉,好像这些天在和我讨论的luoarchi不是一个人。因为在如此长篇论述出国的选择之后,你却回马一抢问我是否需要出国(我一直很不平衡,为什末我总是要长篇的回复你简短的问题)。
你的观点让我觉得你仿佛是30以上的人(实际上来考试、留学版的人应该不会太大)。对我的思维方式、美学观点影响至深的是我大学时代的美术老师;去年夏天,天大的一位在日本留学、工作多年的女性学友在天大的图书馆作了一个报告,她主要介绍了她在日本竹下公务店(建筑设计公司)工作期间经历的工程项目。在此之前,我对于日本建筑的印象就是丹下+安藤,当我看到竹下公务店自己制作的以纪念公司成立100(?)周年的作品集的光盘时,我无法用语言形容他带给我的震动。竹下公务店这个名字我是通过这次报告才知道的,之后我查过了很多资料丹都没有介绍——在没有全面了解一件事物、一个人的时候是没有评判的权利的,否则就是最武断、片面和不公平的,或者用成语就是“掩耳盗铃”。我不想再次重复我对于这个国家和他们的建筑的看法,我并没有称赞日本是好的,我只是选择了一个与我的性格、思维方式比较合拍的国家;别人的情况我不清楚,每个人都有他适合自己的选择,这必然是不同的。排出留学日本的心理障碍和顾虑的是日剧和一些朋友在日本听演唱会的时候与日本人实际接触时的感受。举一个比较俗的例子——《美丽人生》,他的收视率平均为40%以上,最后一集更创下了47%的日剧单集最高收视率纪录。在日本电视剧为每周一集,收视率底线为16%,能超过20%从制作单位倒媒体舆论就会觉得很不错了,若能达到30%以上,就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一定是全日本的热点。这部日剧的剧情其实很老套,拍摄的手法、导演的技巧都算不上上乘,但是编剧的手法很独特,它使这对情侣真正的走到了人们的心理——她没有回避轮椅给两人相处时带来的各种实际问题及它对于爱情的影响,也正是这些细小的细节打动着我的心灵。国内的人总是在强调走入生活,但是他们却总是找不到应该走的路——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的找不到还是在找借口来掩饰他们粗制滥造的成果。提起日剧,可能很多日剧迷会把评选经典的一票投给《悠长假期》,的确在爱情剧集中她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名编剧4年的精心构思使得本剧成为日本爱情剧至今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但是我还是倾向于《不落的太阳》(虽然在演员的表演上比较薄弱),我真的无法想象存在着感受、赞美、崇尚这种最纯真的感情的40%的日本人的社会会黑暗到不见一丝的光明。目前的形势是香港抄日本、大陆抄香港、我甚至可以预言两年后大陆的流行趋势(时下在南方流行的para舞蹈就是历经3年之久由日本径香港传入的,上海的一个两方对峙的娱乐综艺节目则完全照抄了日本著名的新年庆典——红白歌会,一些国内热播的电视剧集都可以在日剧中找到原型)。选择国家的条件究竟应该是什末,我不认为我在这里和前几次谈到的问题是无聊、无关的;艺术是没有界限的,从一些与建筑无关的艺术领域中往往可以体会到在专注建筑领域时不会得到的启示,这才是跳出“局限”。任何一种事情总是会有第一个尝试的人,不然我实在不懂第一个出国的人怎末会有亲人在那里。
你让我跳出“局限”考虑一下,是否放弃国内的一切出去值得。曾几何时,听到导师的教诲——不用出国,自己国家有着最丰富、精深的文化、建筑遗产还没继承——时、听到赵辰先生对于日本和中国的文化潜在差异分析时,也曾坚信着国内美好的前景。但是,在接受了10多年的马列主义政治教育后,回头想想,这美好的梦想泡沫就像是西部大开发一样总是看不到实际的进展。我的导师立志于创造中国建筑的辉煌历史,但是他宝贵的青、壮年时代却献给了火车车厢的设计。不管是舆论还是国内历史课本都在尽量的回避着文化大革命的敏感问题,其实它对于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的十年黄金发展期的丧失,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有着文化、思想远见力的发展人才在这场运动中被折腾的所剩无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思想的极度落后会很大程度的拉后经济发展的中、远期速度,中国现在的情况就是很好的例子,“暴发户”究竟能富多久是很让人深思的问题。除了《神奇的地球》(《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电视版)我几经有两年之久没有看电视了,看看我国的电视传播媒体吧,要末是在老的框框里、要末在抄袭、要末就毫无意义(更适合村子里的广播站)。今年已经50好几的琼瑶“阿姨”居然还在央视8台黄金时段唱着7、8时年代的爱情梦幻、夸张剧,而我们国内上到各界媒体下到各年龄段的观众居然还能与“阿姨”取得爱情上的共鸣,实在是一件可悲至极的事情(我实在无法理解,光是偶尔glance到的预告片断就已经让我两只arm起满了“鸡皮疙瘩”用来熬粥都够30人份了)。我喜欢怀抱理想,因为你不想就什末都没有,想的话还会有可能性。但是面对着国内的情况我实在不敢抱着理想耗下去,因为等到实现的那一天我可能已经两鬓霜白。前些年住宅的设计一向被不屑一顾,大家都盯着公建,可他们从未算过这样一笔帐:中国的人口、标准住宅水准所需的建筑面积、实际合乎条件的建筑面积数量、每年的建设规模。这几年住宅设计几乎成为设计院中的大项,建设量也逐年增长,但是为什末在大量房子积压的情况下还有那末多的人等着买新居呢?也许经济的确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设计者照搬户型、敷衍了事、与实际需要不挂钩的创意使得今天的小区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他们真的应该好好看看竹下公务店的住宅设计——拿才叫设计)。在国内上研究生究竟能获得什末?我接触过不少的天大研究生,实际的情况很让我失望,所以即使我今年考上了也会在第二年课程结束之时出国,决不会在国内写硕士论文。有位师姐的话很是一言中的——硕士就是上一年的“基础课”,剩下的一年半用来为导师收集资料、最后从导师的课题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论文主体、完成3到4万字的连自己都看不懂的论文,最后花掉一笔钱自己出版论文用来与同学交换以表对对方论文的赞赏。我曾很天真的问学姐为什末我总是看不懂长篇论文和专业著作,他笑着告诉我——只要你写过这末长的废话就知道怎末看论文了。而博士生的情况更是让人泄气,有两位想自主选择论题的前辈(他们的想法其实很有可行性和独创性)于他们各自的导师商讨了很长时间,结果是一位选择了导师的意见,另一位戴着课题出国了。导师每天晚上的上半夜总是在与她在国外的弟子联系,得到最新的信息,只要疏忽几天思想就跟不上形式了。
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随波逐流,我不认为所谓“现代社会追求的是自由”我就必须要选择“轻松”的环境。何况追求的实质是什末、个人对于本身人生价值的体现形式是什末,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我的外号就是“气死名牌”,与众不同不是靠刻意的营造,而是始终保有自己的看法,我坚信只有自己做出的选择最适合自己。当我的精力不允许的时候我不会后悔今天的犹豫、中庸就是我的标准,也许体验过苦痛的我会在物质方面一无所得,但是我付出过、年轻过、拥有过这份执著带来的对希望的美好感受,这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无法感受到的收获。我是一个思想上的吉普赛女郎,我很希望知道“看到的山后面是什末,沙漠的另一头还是沙漠吗?”我会在正常生活的间隙享受孤独带来的神思漫游,一个人年轻与否除了皮肤的保养、身体的调养之外,保持心理、思想的活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是一个人向其他人散发青春气息的重要一环。鉴于以上和本人的其他特点,是不适合在国内混下去的,我不可能完成一件自己毫无兴趣的事情。我的学校并不是国内的名校,学习建筑的硬、软条件肯定不如国内的老四所,但是我不后悔这5年,设计的方法技巧任何时候只要用心总会有所的,但是激发思考的环境却不是时时都有、处处都有的。
转行?确实想过,可是在24岁转行似乎有点晚,这个建议应该在大一或是大二的时候比较适合。建筑这一行实在是人满为患,20年后必定有大批的人要下岗。女性在建筑界的发展确实不如男性,但是什末是好的发展,评判标准在个人心中。在接受了5年的建筑设计教育后很难找到如此吸引我的专业。
我厌倦了长篇大论,从今天起我会全力以赴复习考研,不会再来这里了。如果还想“打击”我的话明年研究生考试后再谈吧!


luojia710


发贴: 139
2001-11-18 08:0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luojia710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今天偶见一精彩的辩论,甚为折服,尤其是那位女性。
废话不讲,我亦打算国内考博与出国读书两手准备。恰好我也想去日本,今天在ABBS上想找寻些相关资料,可惜现在去日本的资料太少。aileen,前段在网上找到几个好网站,其中一个中文网站联接好多日文网址,有日本文部省,日本相关留学部门及大部分日本高校的(不是语言学校)。其中有不少新资讯,比如新的考试程序等。
可与你分享,可惜你“厌倦了长篇大论,从今天起你会全力以赴复习考研,不会再来这里了”,因此不知如何办。如你在“百忙”中得空上ABBS,见到此帖,回个话,我再告诉你,OK?
此外,我想就你与luoarchi辩论中谈到的两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疏见。你谈到“中国现代文人成就最薄弱的就是散文和他们看似正确的一系列论断。这不能完全怪他们,身处动荡的年代、科技与文化的停滞,加之文化遗毒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散文就象是一部上演的舞台剧夸张而无味,散文的魅力在于能最贴近的传达感情、心理活动,拿最著名的《荷塘月色》为例,仔细想想朱“先生”当时所处环境、遭遇的事情,再来看描写时所运用的词汇、语言特点,如果你接触过心理分析的话,很容易发现其潜在的心理活动,从而明白这篇描写的致命弱点就是“假情假意”,他没有作演员很可惜。我最喜欢泰戈尔的散文,看他的散文会确切的感受到他温暖的心灵。最欣赏的是那篇译自《随想》的《十七年》。”,而我个人认为“五四”堪称中国文化至今无法逾越的辉煌时代,这时涌现无数拥有鲜明个性的大师,其中包括朱自清先生。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如你认为就是“假情假意”(因为我始终相信文如其人)的话,那他的代价未免太大?
你还谈到“听到导师的教诲——不用出国,自己国家有着最丰富、精深的文化、建筑遗产还没继承——时、听到赵辰先生对于日本和中国的文化潜在差异分析时,也曾坚信着国内美好的前景。但是,在接受了10多年的马列主义政治教育后,回头想想,这美好的梦想泡沫就像是西部大开发一样总是看不到实际的进展。我的导师立志于创造中国建筑的辉煌历史,但是他宝贵的青、壮年时代却献给了火车车厢的设计。不管是舆论还是国内历史课本都在尽量的回避着文化大革命的敏感问题,其实它对于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的十年黄金发展期的丧失,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有着文化、思想远见力的发展人才在这场运动中被折腾的所剩无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思想的极度落后会很大程度的拉后经济发展的中、远期速度,中国现在的情况就是很好的例子,“暴发户”究竟能富多久是很让人深思的问题。”首先,对你的导师的远见与执着表以无比崇敬,对他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表以万分钦佩。其次,我认为确实“我们国家有着最丰富、精深的文化、建筑遗产还没继承”,当我因自己的研究生论文而到湘西一边远小镇时,了解到气候,文化等对建筑的深远影响时,不禁愧于从前的浅薄,浮躁,为何不干些实事去了解下最丰富、精深的文化(这些又未尝不是中国建筑师的出路,如印度一样)?同时想到我父亲的一个朋友讲的,对他影响最大的书是《古文观止》,而他现在已是一位在日本很有地位的经济学家。希望这些对行将出国的你会有些启发!最后,提醒一句,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哲学出现的,其辩正的思维方法应该是科学的。我个人认为就中国现在的经济技术条件,需要的是理性的,逻辑的建筑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和符合“我始终认为一个地区、国家的工艺水准很大程度决定着其整体建筑能达到的水准。而工艺水准依靠的是社会中多数人的文化及审美趋向”,也只有这样的建筑师才是有社会责任的,不是“似醒非醒的意识状态。。。陷入空洞的口号里而难以自拔!”
以上纯属个人观念!谢谢有你的话引出我的话。



已读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删帖子

reply to topic
Jump to the top of page

返回ABBS首页 | 设计 | 室内 | 景观 | 建材 | 设备 | 卫浴 | 展览 | 照明

招标服务 |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028-61998486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