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 论坛       
首页Master作品招聘招标动态热帖杂志帮助搜索注册登录Blog  积分 简历  

» ABBS 论坛 » 考试及留学论坛 » 考研  

动态热帖招聘杂志 
   
reply to topic
threaded modego to previous topicgo to next topic
离职300天考研,跨专业录取同济(附本人快题)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5 18:4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曾以梦想为名赋予一段时间以主题和意义,过去的一年左右时间,我憧憬,茫然并且努力,重复着一条无数学子沥血的路。初试复试,之后等来录取的结果,和朋友们按惯例的考后狂欢一闹就是一周,之后又很快地各奔他乡...直到某天,守着欧洲杯醒来的清晨,可以独自一人慢腾腾地考虑早餐,我在全家的吧台前悠闲地枕着晨光,观看着同济门口穿梭的熟悉身影,却开始对着那段记忆恍惚不已——此时此刻便是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吗?这也是我最近常常想起的问题。

转专业——对设计专业的无限向往萌生惊险一跃的念头,像很多投奔建筑的同学一样,我打小放下的绘画梦想迟迟未能熄灭。一句“画画没意思”让我成为了一名纯粹的理工男,怀着对发动机的向往就读了机械学院的能源类专业,然后就发现阴差阳错的高考强大坑爹的一面——专业细分之后我读的是暖通空调,其他被分出来的专业与发动机也相去甚远。由而浑浑噩噩四年,期间自然也没能筹备到转专业的资本。之后毕业了,从事绿色建筑咨询的工作,单位在郊区,租金低廉,房间朝南,外带大阳台;工作不算辛苦,无需加班,甚至有些安逸。因为是国有企业,大家相处地都很愉快,常有聚餐或者体育赛事的福利,但总感觉少了什么,总希望生活能够与众不同,总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完全的发挥,总觉得不该按部就班地去做践行文档的道路,于是想着:考吧,是时候出发向前了。
自然先学画画,对此并不陌生,一直很好奇建筑速写那种独特气质的来源,模仿却难得其韵。初学时,为了克服拿笔的心理障碍,我狠着心临摹照片,国家地理的图够漂亮,艰难的临摹自然有了一份兴趣和快慰。报了手绘的课程后,我跳过了素描的部分直接开始了建筑绘画,最早是练线条,是个颇见功底的活,听说有些院校的建筑系排线得练两年...除此之外,我在建筑学方面的积累也少的可怜,毕竟身处垃圾建筑满大街的中国,毕竟平常的生活里缺少对空间的关注,竟然从未对这些庞然大物提起过兴趣。最囧的一次,老师在课上让画手绘,要求随意发挥,我竟画了个欧式的小房子,门廊用的形式在现在看起来近似于帆拱,也算是历史上的结构奇迹,结果被老师嘲笑不已。看来,开发商对欧式的亲睐,它的影子事实上也存在非专业的民众身上。就是这样,我在 “一穷二白”的状态下起步,开始陷入到对于方盒子们特有美感的迷茫状态之中。
旁听史论课程最后成了太美妙的一次经历,原本分不清欧式中巴洛克与新古典区别的我一边在历史书中找到对应,又在卢永毅老师的课程上逐渐明晰了其发展脉络,现代建筑也仿若历经沧桑之后的自然成果,其不再面目可憎。有了一点甜,便会更加努力地吸吮。王受之先生的建筑史乃至设计史也是相当生动的课程,最有意思的是里面会有和卢老师不相一致的观点,由此可见到这种历史解读一定程度的主观和多元。另外,通过阅读《建筑师》杂志,很多细节逐渐漂亮鲜活起来,无论是对路斯的讨论还是对贝伦斯的剖析都仿佛让这些大师再度复活。历史以别样的姿态自述,实在美不胜收,而对建筑学的理解也因此变得更富有角度。随着了解一天天变得丰满,兴趣与看待的方式由此变得更加成熟,对于所谓的建筑观,彼时也开始有了模糊的概念。

从未有过像快题这样快节奏的经历,在本专业“养老”四年,最让人纠结的还是时间限制,三小时的题目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好在手绘做了积累,时间都花在方案上了。毕竟初学建筑毫无概念,最可怕的莫过于不知道好的建筑究竟应该是怎样。缺少标准,缺少常识,还缺少方法。如何理解建筑成为那段时间最困扰的事情,为此我在文远楼做过实测,在C楼蹲过点,揣摩过B楼,测绘出平面后,研究过平面图纸与实际空间的对应。读建筑评论也是那时的必修,印象最深的有马清运的父亲住宅,最为佩服的是墙体的构造形式,简单普通的建筑材料产生了别样却也和谐的建筑外观;还有刘家琨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稳健的体量和粗犷的外表一下子让我领略了现代建筑的美,入口以及流线的别样处理让人感叹其匠心独运的细致。不过最有帮助的还是卢老师的课,那些对于建筑大师及其代表作品的专题解析,让我获得不少阅读建筑的视角和方法。路斯的缪勒住宅算是其中最为特别的了,毫不起眼的外表之中竟藏有多变而个性鲜明的空间。这点直到后来读了一篇名为“七个住宅的剖面路径研究”的论文,才让我领略这种空间设计的强大之处。
略懂空间之前,每每挣扎于游离在门外的状态,偶尔瞥见一眼门内的精彩便会雀跃不已,现在回想,这种状态也许是最好的,可以耽于一根筋似的傻学。此时便会感受到另外一种魅力,就会需要一些宁静的力量,所以像《空间组合论》这种早期国内大师的作品便足够感人。整本书的阅读方式还是蛮有趣的,开篇部分虽然是枯燥抽象的文字,但后篇占据整书大部分的就是图示说明了。彭一刚老前辈的线稿非常精彩,精准而自如,内容虽基础却能受用很久。欣赏着这些严谨而自然的美,连抄绘他的图示都成为了一种乐趣。更多的基础方面学习来自《建筑概论》,组合论中的部分内容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更多的解释,结构与空间,空间与尺度...学习快题之后,这些体会就会更加深刻。之后因为考试改革的缘故(2012年考研第一次由历史与理论改成建筑基础的综合科目)又读了构造、建物、节能等,都能有所获益。所以,也许要多亏了同济突如其来的改革,我对于建筑的理解才会更为全面自信。
快题自11年5月份始是几乎一直在练的,从最初的不堪入目到后来技法的稳定成熟,积攒下来的量估计不下80张。相关的笔记也堆得厚厚的一摞。唯一的感慨是快题在快题之外,每一次的突破都不会是在对快题本身的研究上,随着量的增多,快题的表达乃至读题解题会自然而然地成熟起来。对节能、对构造、对物理的学习则会增添别样的理解角度,做法也会丰富。设计是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但是谈创新,先得有积累。

考研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随着导师做了次课程设计,是与大四学生同堂的联合设计,旧城区更新的项目。与著名的同级本科生共事甚感压力,好在有强势的也有随和,个人觉得后是者更为成熟的设计态度,毕竟团队作战,要懂得什么时候妥协。所以过程还算顺利,R的模型表达能力和速度都让我震撼;S的小空间做的相当别致精彩,让我对本科生的设计能力有了深刻印象;Z的总体协调能力怎么看都极具领导气质,却谦虚得一塌糊涂;而两个随和的美国人Stephen和Ashwin总是鼓励我们,对我这个一口烂英语的半调子尤其有耐心。拼死拼活最后总算赶出了成果,不糟糕也不牛叉,第一次的课程设计以此谢幕,不算遗憾。

考研走来,回头时才发现已远行至此。对面游泳馆旁的临时停车场已经停业,取代之的挖掘机昭示着新的建筑即将破土动工,期待一下这份同济建筑的新作吧。不再去想那个生活的难题,我在路上,走过考研。




安装abbs app,获取同行最快信息。请到各大手机应用市场搜索abbs 或扫码下载:

pessimistic


发贴: 10
2012-06-15 21:1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楼主不用这么急吧,你大可以工作几年,有经验,有阅历,还有经济实力,那时候考研不更好。现在刚出校门,连个容身之所都没有,着急考研不是自讨苦吃啊?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5 21:2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pessimistic wrote:
楼主不用这么急吧,你大可以工作几年,有经验,有阅历,还有经济实力,那时候考研不更好。现在刚出校门,连个容身之所都没有,着急考研不是自讨苦吃啊?

谢关心哈,当初做选择的时候还是仔细权衡过的,一方面,原先工作的生活步调很不适合我的性格,而且在中国做科研是灾难吧?更何况我只是毫无海外经历的本科生;另一方面,家里面的条件允许我“自私”一年,所以是在尽量不给家里增添负担的前提下才做的决定,而且为此我也做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并没有立马辞职,而是基本摸清情况后才全身心地投入。这里父母的支持对我尤为重要,我很感激他们。



pessimistic


发贴: 10
2012-06-15 21:46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你所谓的负担是什么?不给家里伸手要钱?错,你应该想的是大学毕业怎么交钱给家里,父母都养你这么大,早一点享你点清福怎么了?拜托,别那么自私好不好,你在外面一天没有着落,你家里就整天为你担忧!
你所谓的理想是什么?你所谓的规划是什么?是押上你所有的筹码豪赌吗?别忘了你是跨专业的学生,别忘了,你要考的是同济!
你所谓的平台是什么?是混在图书馆,埋首故纸堆,附和叫兽东抄抄西抄抄欺世盗名混张文凭?没有社会的沉淀,即便你名校后那张涂上你名字的破纸也是一钱不值!
别信仰未来,更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无法掌控的未来。
别神话你的名校梦,不能做事,屁用也没!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5 22:2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pessimistic wrote:
你所谓的负担是什么?不给家里伸手要钱?错,你应该想的是大学毕业怎么交钱给家里,父母都养你这么大,早一点享你点清福怎么了?拜托,别那么自私好不好,你在外面一天没有着落,你家里就整天为你担忧!
你所谓的理想是什么?你所谓的规划是什么?是押上你所有的筹码豪赌吗?别忘了你是跨专业的学生,别忘了,你要考的是同济!
你所谓的平台是什么?是混在图书馆,埋首故纸堆,附和叫兽东抄抄西抄抄欺世盗名混张文凭?没有社会的沉淀,即便你名校后那张涂上你名字的破纸也是一钱不值!
别信仰未来,更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无法掌控的未来。
别神话你的名校梦,不能做事,屁用也没!

觉得哥们你有点离谱啊...回馈父母自然是每个孩子应该肩负起的责任,但是自身的发展不够好,如何去谈回馈?我也不是要费尽心机抛弃一切地去讨取“功名”,否则为了学建筑,我为什么不选择出国呢?每个人都有去考研的理由,何必拿你的大道理去套别人的想法呢?我在这并不是鼓吹大家去费尽心思地考取名校,只是希望给用于做出决定的人一些鼓励,所谓隐患,就要及早地处理,人生道路的轨迹越早修正越少伤害,按照自己的天赋去发挥有什么不对?至于做事,那是两码事,既然文凭不能证明能力很强,那文凭怎么就能证明能力很差呢?


you_bsb


发贴: 21
2012-06-15 23:1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没必要让别人都满意,对吧。跨考的同感。

woak911


发贴: 69
2012-06-16 08:0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just do it!!~~

ArchRen
Moderator

发贴: 26265
2012-06-16 08:1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发送email给 ArchRen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楼主做的不错,画的不错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6 09:2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you_bsb wrote: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没必要让别人都满意,对吧。跨考的同感。

呵呵,同感同感。看到你之前发的帖子了,你已经决定要跨考了吗?加油啊,有资料需要的话可以联系我。


Cavenaghili


发贴: 5
2012-06-16 09:4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lz留个qq吧,想交流下快题,我的645965259,谢谢

sumeragi


发贴: 8
2012-06-16 10:5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一直都很佩服转专业的同学(*^__^*) 嘻嘻……楼主能加我QQ吗,有空交流一下,我是本专业大四的学生,打算13年考,982524360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6 15:42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感谢大家的回复,再多上一点自己的图。



题为加建项目,场地内原有高层办公楼一栋,用地东侧为河流,南侧为城市道路,北侧为园区内道路,除有一开口外,以绿化景观隔开。建筑要求为接待中心,需设置客房约30间,外加套房4间,另外有娱乐功能(健身、咖啡简餐餐厅、棋牌),办公功能(办公空间若干、大会议室一间),最后加少许后勤空间。需解决与原有建筑的联系。
主入口与办公楼入口相对设置于西侧,处理时侧重在体块中间挖庭院,丰富门厅效果;
客房全部沿河布置获取景观;
办公空间设置于南侧,开设次入。


nov4windy edited on 2012-06-16 18:41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6 15:44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6 15:53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pessimistic


发贴: 10
2012-06-16 21:3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出了校门又缩回去的菜鸟,哥来教你画图。
首先,本图总体布局与基地相应,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
其次,整个建筑的功能分区与柱网结构的布局干净利落,各项功能配置到位,没有一点的浪费。
再次,本土单体设计形态丰富,在符合设计需求的基础上结构与造型富于变化,细腻的同时又有力量感。
最后,贯穿本土始终的是设计思维,这不是你华丽的线条,或者你那张所谓的唯一能证明你是建筑人身份的纸所能表现的,本土一气呵成,绝对流畅。
你那张,一句话槽糕透了。


艾拉拉


发贴: 1
2012-06-16 22:0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别那么说,楼主画的还不错,看得出来基本功比较扎实,受过系统的训练,绝非楼上所说的那种肤浅。敢问楼主本科哪里就读的?
但楼主好像真的缺乏足够的阅历,比如,你的总平面图开口不好,没有实现人车分流造成拥挤,这可是接待中心啊。说到这里,你新建楼开口与旧建筑入口连在一块,不能很好地区分内部与外部人流,这会在管理上带来不便。并且,你也没有很好用上北侧的景观带,把客房全布置在东朝向。
其实,与实操有一定距离,这是学院派通病,但能跨专业考上同济,能达到这种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假以时日,你一定能把楼上那位打得满地找牙。楼主可要拿的住性子啊。顶你。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7 15:41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艾拉拉 wrote:
别那么说,楼主画的还不错,看得出来基本功比较扎实,受过系统的训练,绝非楼上所说的那种肤浅。敢问楼主本科哪里就读的?
但楼主好像真的缺乏足够的阅历,比如,你的总平面图开口不好,没有实现人车分流造成拥挤,这可是接待中心啊。说到这里,你新建楼开口与旧建筑入口连在一块,不能很好地区分内部与外部人流,这会在管理上带来不便。并且,你也没有很好用上北侧的景观带,把客房全布置在东朝向。
其实,与实操有一定距离,这是学院派通病,但能跨专业考上同济,能达到这种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假以时日,你一定能把楼上那位打得满地找牙。楼主可要拿的住性子啊。顶你。

艾拉拉,
谢谢你的支持与批评。我原先是暖通专业的,本科也在同济。因为觉得本专业过于偏重技术,觉得有些沉闷,所以才想要转专业学习设计,考虑到与自身工科背景的结合,选择了建筑。这也可能也是身处同济的建筑环境下所受到的影响吧。
你对我快题的批评很中要害,主次入口的开设及位置选择出了大问题,也常听说建筑是一门老人的职业,生活经验的确很重要,我会把它作为接下来积累的方向。
之前那位给出的好像是同济2011年的复试题,我也做过,这位“狂人”的确做得高人一等,在处理好场地关系的基础上能把建筑形态处理到这种高度,的确让转专业的同学艳羡。就算是挨骂,也能学到些东西,我不会在意的。还希望能和大家更多地交流建筑的学习。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8 10:0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谈一下初试考快题的经历。

考试那天记得天气还行,之前还一直担心可能会下雨淋湿了快题纸。两天以来的考试颇为紧张,但隐约觉得状态调整得不错,作息很有规律,晚上也睡得很好;快题是最后一门,仍然不敢放松,午间的小憩虽然没有睡得很熟,但应付下午三小时的考试应该没问题。

考前试想过很多遍考场上的情形,之前做题经常“走火”的阴影总挥之不去,“同济考快题读题很重要”已经成为每个考生心中绝不敢忘记的第一信条,但拿到题目仍会忍不住祈祷没有放过任何一个雷点。好在心里足够平和,毕竟练了很多套题,套路已经烂熟于心,至少手绘表达的压力是丝毫不存在的,一定画的完——我暗暗告诉自己。但说实话,拿到题目的时候看到复杂的立面图还是不免吃了一惊,不过很快镇静,毕竟还是同济快题一贯的“妖风”——不走寻常路。今年给出了建筑的四个立面,要求做茶室设计,没有总平面。

各立面情况如下:
1、东立面为窄边立面,底层有较大开口,上两层为竖向长条开口;
2、南立面有小开口两个,门洞大小,分别位于两端,各层中段均有规律开窗若干,但偏西一侧出现错层开窗;
3、西立面为高窗开口,底层有门洞一个;
4、北立面开口最少,底层有一较大开口,可作为主入口,另有少量小开口串于中段。

10min读题,起码三遍,尽管之后感觉还是有些不确定,唯一有点概念的是:空间功能应该要和立面对位,我开始构想方案。
先确定主次入口,从立面上的阅读,适合于开设主入口的有北、东两侧,虽然对于长条形体量入口开设于中间会是一般的规律,但是这样确定的入口立面——北立面就显得过于封闭而缺少茶室的氛围气息了,为了进一步确认,我甚至尝试了开设于此的方案,但发现功能上很难安排妥当,立马作罢(后来得知很多同学都将此作为主入口,而且成绩很不错,所以这点可能不是要点);
按惯例入口退让进去,直挑三层落空,这样就完成了题目所要求的室外空间(这点上我注意到题目的一个数值关系,即所要求的建筑面积以及如果做满三层楼板之后的建筑面积相聚悬殊,也就是说一定要做相当大面积的室外部分,而且上方不可有遮蔽,在看到题目要求画出屋顶平面时,我的想法得到印证,毕竟很少有年份的考题提到屋顶平面)。

15min时,我带着以上的判断开始在草图纸上描画功能,第一遍草图花去我30min左右的时间,期间加上因为探查北立面开设入口可能性的探讨。

此时已经快满1h。我起身扫了一眼众人,很多已经开始上板了,旁边的那哥们甚至已经画完一层平面。不免心急,想着再拖下去肯定会有问题,索性拿着平面草图开始上板,尽管很多地方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功能问题。这点也是后来想想颇为不靠谱的事情,如果再多花10min调整,结果估计会好一点,而且也不会有后来图面表达上令人纠结的一些小错误了。不过总算没有白练,自己画图的速度的确够快,甚至在最后赶上了旁边那位的牛人,最后时间上较有余裕,搞定线稿后,足足留了30~40min的时间进行马克的表现。

3h准时结束,我所在的考场似乎都画完了,但是很多没进行马克表现。也听说其他考场的情况,似乎没有出现大面积没搞定的情况。

从考场出来,精疲力竭,遇到研友们反应不一,多数还是觉得难以确定题意,唯一的共识还是要根据立面来设定内部空间布局,尤其是楼梯以及厕所的位置,必须和立面对应。而成绩出来后,这点都做到的几个研友最后都是高分,鄙人是110分,自己是满意了。


nov4windy edited on 2012-06-18 10:10
细腰小小


发贴: 7288
2012-06-18 14:35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快题还不错
,前面那一长段话没看~

不过楼主的快题比很多跨专业考快题的靠谱多了~


夏雨在沪上


发贴: 2
2012-06-18 14:59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想不到楼主跨专业的手绘这么好,画完线稿还有半个小时多上马克笔。我是13年考,现在的问题是,审题的时间多了,草稿也圆满,可画完线稿,基本上就该交卷了;如果,不那么仔细准备草稿,画完是可以了,但画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觉得有很多漏洞。纠结。求楼主快题备考经验。

impreza


发贴: 2
2012-06-18 16:2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lz 你的快题是自己练还是报班呢?求指导具体方法~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8 18:0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impreza wrote:
lz 你的快题是自己练还是报班呢?求指导具体方法~

我是报了班了的,从手绘开始学,按部就班地学习建筑。期间除了学习解题的套路,针对空间尺度的感受训练去做过测绘;在老师指导下做过模型,也做了制图的训练;同济的出名建筑都去逛过,有些做了分析。感觉都是很有帮助的。

1、做快题的方法很重要,表达、方案设计都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套路,比如马克笔用几种颜色?分别表达哪一类材质?针管笔用哪几种型号?作图时谁先谁后?还有比例的演练,1:100的外门是多大?1:200的柱子有多粗?平时都可以练一练,只要按照演练好的套路去画,速度就能上的来;

快题要同一套题反复做,多研究方案,到后期一定要确定适合自己的解题步骤,为每一步部规划好时间,而且针对同济多陷阱的风格,务必重视审题,至少三遍;

2、平时的积累很重要,抄图是必不可少的了,一方面能提高手绘,另一方面能积累手法,毕竟快题基本都是靠当时的第一反应去完成方案,准备一些应对的常用套路是必须的,比如常用的挑空处理手法,漂亮的门厅空间的设计,楼梯和厕所之类辅助空间的整合,特殊空间如报告厅展厅的采光方式,都要有意识地去记录;

实地逛逛建筑很有必要,尤其是同济的作品,一方面了解同济风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拓展眼界,很好的案例有中法中心、城规C楼、巴士一汽改建的同济设计院等,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8 18:27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夏雨在沪上 wrote:
想不到楼主跨专业的手绘这么好,画完线稿还有半个小时多上马克笔。我是13年考,现在的问题是,审题的时间多了,草稿也圆满,可画完线稿,基本上就该交卷了;如果,不那么仔细准备草稿,画完是可以了,但画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觉得有很多漏洞。纠结。求楼主快题备考经验。

你是牛人啊,现在就能在三小时内解决...

按照顺序作图很重要,先画哪个图再画哪个,都要确定下来。一般来说,平面先行,再画总平,接着透视或轴测,再画剖面,之后是立面,最后添加小分析图以及设计说明,列上标题即可收工。

还有一点,分线型完成各图。
听起来可能觉得疯狂。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余地的,比如窗户线家具线与墙线我都是区分下来画的,尤其是总平面,平时都要用三种线型,这样出来的图有层次,出效果。这么多线型要画出来,关键就是减少换笔次数,铅笔稿结束上墨线,尽量一支笔把需要的地方都画掉,门扇、窗户都一次性完成,而且要注意先后顺序,比如先窗门再墙线,这样出错少,不容易出现“堵死”的情况。

这样,做图上先大关系(结构柱网)再小关系(空间分割),最后添加细节,不仅不容易出错,而且过程条理性强,思路清楚,速度就上的来。如果以不同的笔型去完成这三步,不仅不会增加负担,而且出图效果好。可以尝试一下。


nov4windy


发贴: 27
2012-06-18 18:28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细腰小小 wrote:
快题还不错
,前面那一长段话没看~

不过楼主的快题比很多跨专业考快题的靠谱多了~


感谢鼓励,一时手痒写的太多,汗了~


impreza


发贴: 2
2012-06-18 19:10 查看他的注册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给他发送悄悄话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发表的帖子 复制到剪贴板. 
不过只适用于IE 收藏这篇帖子
nov4windy wrote:
我是报了班了的,从手绘开始学,按部就班地学习建筑。期间除了学习解题的套路,针对空间尺度的感受训练去做过测绘;在老师指导下做过模型,也做了制图的训练;同济的出名建筑都去逛过,有些做了分析。感觉都是很有帮助的。

1、做快题的方法很重要,表达、方案设计都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套路,比如马克笔用几种颜色?分别表达哪一类材质?针管笔用哪几种型号?作图时谁先谁后?还有比例的演练,1:100的外门是多大?1:200的柱子有多粗?平时都可以练一练,只要按照演练好的套路去画,速度就能上的来;

快题要同一套题反复做,多研究方案,到后期一定要确定适合自己的解题步骤,为每一步部规划好时间,而且针对同济多陷阱的风格,务必重视审题,至少三遍;

2、平时的积累很重要,抄图是必不可少的了,一方面能提高手绘,另一方面能积累手法,毕竟快题基本都是靠当时的第一反应去完成方案,准备一些应对的常用套路是必须的,比如常用的挑空处理手法,漂亮的门厅空间的设计,楼梯和厕所之类辅助空间的整合,特殊空间如报告厅展厅的采光方式,都要有意识地去记录;

实地逛逛建筑很有必要,尤其是同济的作品,一方面了解同济风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拓展眼界,很好的案例有中法中心、城规C楼、巴士一汽改建的同济设计院等,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还想请教下 柱网和建筑的关系 不清楚具体的要求 但貌似同济的快题对这方面都不太强调


go to first page go to previous page  1   2  go to next page go to last page

已读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删帖子

reply to topic
Jump to the top of page

返回ABBS首页 | 设计 | 室内 | 景观 | 建材 | 设备 | 卫浴 | 展览 | 照明

招标服务 |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028-61998486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