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建筑书评 (主持:CALON) [在本栏添加内容/投稿]
□ 本文发布于
2014-01-20 16:55:13

□ 阅读次数:22681

□ 更多评论

□ 卓越折扣图书
   建筑科学
   建筑史
   建筑艺术
   建筑基础科学
   建筑勘测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地基基础
   工程监理
   建筑施工
   建筑经济
   教材教辅
   执业考试
   城市规划
   园林景观
   市政工程
   室内设计

□ 当当折扣图书
   建筑
   建筑理论
   建筑史
   建筑师
   古建筑
   建筑艺术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地基基础
   建筑材料
   建筑设备
   建筑施工
   建筑经济
   城市规划
   市政工程
   建筑考试
   建筑教材
   工具与标准
   图形图像
   CAD辅助设计
 
谈点建筑好不好
张佳晶
作者:张佳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1
页数:219
定价: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302339670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建筑学是个脱离大众的学科。大众的普世认知和专业界自己的定位是有偏差的。本书通过七篇建筑背后的人和事,讲述了一位建筑师年轻时代的“奋斗”故事、喜忧参半和有血有肉的职业经历。采用非专业化的语言,呈现出这位特别的建筑师在生存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的挣扎。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建筑之于张佳晶,也是一样。

本书是一本以建筑为主题的杂文集,通过七篇建筑背后的人和事,讲述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建筑师年轻时代的“奋斗”、喜忧参半和有血有肉的职业经历,呈现出他在生存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的挣扎。

作者行文直抒胸臆、不事雕琢,无形之中消弭了建筑在大众心理中的偏差,把大众心目中的神秘的建筑设计还原为了充满故事的社会生活。

初见老张是在上海MAO我的演出专场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嗯,这个人应该很有才华;嗯,这个人应该还有些玩世不恭!这本书是在他的再三督促下,我终于侥幸未遂,人生中第一次花了一个多小时就读完了整本书。老张确实才华横溢,而他的智慧在于他有独到的思维跟个性的灵感——生命跟生活,表达各自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之心,一切无常且无分别,我们只需关照自心,安住在每一个当下——祝愿老张能继续发挥更多更高的智慧,去圆满他的另类修行!

—— 音乐人 央吉玛

这些年我和佳晶闲聊过无数次咖啡、旅行、拍照,但唯独没有聊过他的工作,我想也许是建筑师这份工作把他累得够呛吧。一个作品少不了要搞几年,不同于我们这些一蹴而就的艺术作品,发生得快,消费得也快。而建筑物终归不同,完成后一直就伫立在那里了,好的坏的都要承担着。我原来以为,这家伙多少年也没有和我聊过建筑的事儿,是想在压力之外留些轻松自由。可现如今,他还是说话了,还假装心虚故意问“谈点建筑好不好”?我这才看出来,原来“不谈建筑”是因为了那种“近乡情更怯”的复杂难言,毕竟不止是工作,是他的热爱,避而不谈?难呐。

—— 艺术家 马良

如果你认识张佳晶很久了,你完全不用去读他的文字,因为这些酸甜苦辣的苦逼悲催中却依旧保持着经久不衰、自强不息的积极乐观的建筑师故事你一定都是知道的。不过隔三岔五想这哥们儿了,还是要翻一段出来读读,然后打个电话给他,继续交流一下苦逼的经验,顺便让他的热情感染下你。如果你不认识张佳晶,那你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然后你也就读懂他了。

—— 建筑师 一村

这是一本像微型自传的微型作品集或者说像微型作品集的微型自传:没有豪迈的宣言,只有张佳晶一个人在那里絮叨;没有范型和手法,有的是张佳晶不断的挣扎和扑腾。就像张佳晶的建筑里会有一种野路子的生猛那样,他的文字也带着揶揄与质疑的大胆,以及,不太容易察觉的温柔和不肯罢休的坚持!

—— 自由撰稿人 城市笔记人

书中有的内容让人捧腹大笑,有的地方让人眼眶湿润,有的创意让人拍手称赞,有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如果建筑业是这个喧嚣年代里美艳的模特,那这本书是让大众看到浓妆之下那张素颜的脸:不是精致,而是迷人!

——责编心声

作者简介

张佳晶,毕业于同济大学。
职业建筑师、职业城市规划师、上海交大客座讲师、上海市规委专家。
高目建筑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乐彼”咖啡店老板、业余策展人、业余围棋高手、业余歌手。
业余作家,豆瓣id:LP_MASTER ,出过一本小说。
设计过众多建筑作品、参与过众多艺术展览、操作过众多研究项目。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趣的人、两只萨摩耶的粑粑。
男,41岁。

目 录

之一 渔歌
之二 塞纳维拉
之三 新江湾城 邻里中心
之四 三桥
之五 青年保障住宅
之六 德富中学
之七 ……
后记 之一
后记 之二

网络评论

揭开的是建筑,剖析的是人性

--束航
  
《谈点建筑好不好》记载着足以让众从事建筑业者啧啧称道的作品,却不能说是成功的设计;讲述着趣味横生通俗易懂的建筑理论,却在勾起人的好奇之后戛然而止。在下定决心阅读这本书,或许更多时候是因好奇随手翻看,才发现担心是多余的。这并不是一本晦涩的专著,而是闲暇之余用来消磨时光的杂文画册。
  
生活在城市里忍受着烟尘尾气的人,要拥有渔歌那头顶蓝天背靠雪山的宅子恐怕只能意淫了。老张有幸经历了西部最好的时光,许巍“温暖”里唱的那个大理丽江,结识了不少狭义之人,才有了后来给渔歌设计宅子。老张无设计的设计,用传统的手法最大限度保留了宅子周围的原始风貌,其中的自然人文关怀不言而喻。宅子时至今日也没建成,难免令人遗憾。
  
北京塞纳维拉一期住宅,在电视剧《奋斗》里看到过,出自老张的设计,故事剧情竟也有几分相似。现在这样的住宅小区层出不穷,长得一般标准,或多或少有借鉴之嫌吧。住宅部分轻描淡写地带过,更多在让人了解一位28岁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如何神奇地获得此次设计的机会。或许正是这样的经历致使他由住宅设计转向公共建筑领域。
  
书中超高密度小户型的住宅研究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因为我也曾面临过租房难的问题。刚毕业的时候,想要找一处位置环境好又便宜的房子真是伤透了脑筋。跟人合租是权宜之计,谁人不想拥有一间满足起居又温馨的小屋?青年公寓让我看到了解决的希望,让人生存得有尊严。在满足所有的建筑法规前提下,随生活作息调整可变层高的巧妙策略节约了大量的空间,传统的一层半空间近乎能容纳两层的住户。层高节约的空间对应面积增大反而更舒适,若能合理运营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研究政府保障住宅衍生了22House,其外型由外界条件及功能所生成,如此一来建筑外型就成了自然选择。当然要想人们摒弃朝南、大户型、低容积率的观念去接受这样一种生活空间并不简单。
  
德富中学主教学楼天井回廊外型除去满足教学功能,加入了不少老张对学生时代的理解和寄托。回廊视野宽阔,多部回环相接的楼梯直通楼顶,某种意义上打破了学生之间的隔阂。青春萌动的岁月,透过玻璃看到的一幕可能会成就青春美好的记忆,德富中学一览无余的玻璃窗后面正是绝佳场所。我没见过这样的学校,正如许多人也没见过一样,所以就算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忍受层层审批修改最终通过着实可贵。
  
新江湾城的邻里中心展示的是设计初衷与人为妥协结果的鲜明对照,从最初的轻盈到建成的厚重,甚至最后邻里中心都快成了行政中心。人行天桥改造的妙处,需要亲身由远及近经过一座未经修饰粗旷肮脏的桥时才能体会到。其他设计种种,背后总有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老张一笔带过,前面的篇幅足以说明他的建筑观。
  
不是为了宣扬,不是为了说教,只是坐下来以朋友的身份娓娓道来建筑师的故事,揭开的是建筑,剖析的是人性。

建筑师,这是一个最好的职业,也是一个最坏的职业

--驿站闲人

有那么一群被理想浸泡的种子,却被寄予经济林的期许,最后植于亭亭如盖的参天巨木之间,任你享受树影斑驳,任你汲取残风剩露。 建筑师,从来是一群尴尬的人,他们……

有那么一群被理想浸泡的种子,却被寄予经济林的期许,最后植于亭亭如盖的参天巨木之间,任你享受树影斑驳,任你汲取残风剩露。
  
建筑师,从来是一群尴尬的人,他们乘着理想的翅膀,被抛进这个前所未有的建设狂潮中,庆幸乎?不幸耶?
  
在这个各方势力挣得你死我活抢肉吃的市场环境中,建筑师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往往需要些许敏感的触觉,大条的神经以及平衡各方的圆润技法。古有计成,今有不胜枚举的张佳晶们。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建筑师进可以触及高层决策,退可以享受平稳安乐。但当一个理想主义者披上了建筑师的战袍,一场关于自我的战斗就此打响。这场战斗看似敌友不明、暗潮涌动,实则与之较量的唯有内心的那点信念,那场梦境和血液中汩汩流淌的桀骜。这些深植于体内的反骨无疑是七分前缘误,三分天注定。此书的前缘在乎书后之题跋,在这个讲究门第出身的行业里,作者自然是幸运的,但这份幸运终将有一日也会化作执业道路上各色牵绊,只因那才是梦开始的地方,那才是播下理想种子的人。这份源自于本初的执念造就了那样一群人,在这个飞沙走石满穷塞的市场环境中,开始了一场自我救赎的漫长旅程。
  
改革时代,城市面貌成为改革的第一张脸被所有人关注,正如这场改革在每个人心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评价一样,城市建筑也成为这场改革的一部分触动着每个人的神经,或赞美,或诟病。而建筑师们,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体现着自身的存在价值。你可以听他们絮絮叨叨的讲述无以穷尽的舶来理论,你也可以听到他们牢骚满腹的讲述着自己的作品如何被篡改毁灭,你还可以听到他们的那些充满了资产阶级情调的兴趣爱好。当然,这一切都是这个时代带给他们的,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代被绑架的小资产阶级、劳动者、技术工人;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群大发展背景下的既得利益者。这个最好的时代给了他们如此广阔的空间和实现机会,这个最坏的时代同时又给了他们纷繁复杂的是世俗偏见和无力抗争的体制樊笼。归根结底,最为忧伤的无非是那群创造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们,也在寻找着远离喧嚣闹市,寻一处幽谧之境的惬意。

建筑师的入世与出世

--轩轩

读一本书,就像是做一次对话,而我和这本书的对话,始于看到书名的一瞬。
  
“谈点建筑好不好?”
  
于是我想象着一个著名的,经历数个日夜熬夜拼命工作,设计出很多杰出建筑作品的设计师,将设计中所的经历和体会的感悟用文字来表达---就是我手中的这本书。
  
而作者简介的所展现的作者,是一个多面手,有着很多除去建筑师之外的文艺身份,在繁华而又忙碌的大都市里,在忙碌的行业中,隐约感觉有种出世的气质。
  
“你想说我就想听”
  
我很想了解作者会以怎样的视角来谈论建筑,于是索性读下去。
  
原来在建筑行业,一个建筑师的作品,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建筑师的设计初衷,会在各方的利益牵扯中被迫改变,而最后,和最初的设计理念,往往已经改变很多。这其中规划专家,甲方,设计院,成本造价,销售市场等等方面的因素都在起作用。
  
原本种种好的构想的愿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逐渐瓦解。现实就是如此,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
  
印象最深的是青年保障住宅。作为在城市中漂泊的一族的我,看到这样的设计初衷的感受到的触动和温暖,我甚至把这一部分的每个图都仔仔细细看一遍,头脑中勾勒着那样的房间,想着应该还不错。也看到了一个建筑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济世的愿景。
  
读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现实的情况和最初的理想,不断地坚持和部分的妥协,我理解了作者的在建筑师之外的多重身份,就像后记中写的:“也许多样化的生活尝试弥补或是平衡了他对设计近乎完美的自我苛责。”
  
理想和现实的交织和斗争中,我想起了一句话,“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也许就是最好的诠释,作者做到了,也希望所有的人共勉之。

·发表评论
[更多评论] [更多书评]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