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建筑书评 (主持:CALON) [在本栏添加内容/投稿]
□ 本文发布于
2014-12-18 16:30:37

□ 阅读次数:24348

□ 更多评论

□ 卓越折扣图书
   建筑科学
   建筑史
   建筑艺术
   建筑基础科学
   建筑勘测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地基基础
   工程监理
   建筑施工
   建筑经济
   教材教辅
   执业考试
   城市规划
   园林景观
   市政工程
   室内设计

□ 当当折扣图书
   建筑
   建筑理论
   建筑史
   建筑师
   古建筑
   建筑艺术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地基基础
   建筑材料
   建筑设备
   建筑施工
   建筑经济
   城市规划
   市政工程
   建筑考试
   建筑教材
   工具与标准
   图形图像
   CAD辅助设计
 
负建筑
隈研吾
作者:隈研吾
翻译:计丽屏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ISBN:9787209043519



内容推荐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本书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的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声”?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作者简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都市设计中心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目 录

自序
Ⅰ 分割、批判、形式
1.从分割到统一
2.场和物
3.何谓批判性?
4.形式与自由
Ⅱ 透明、民主与唯物论
1.透明得让人倍感凄凉的风格派
2.辛德勒:民主主义的理想
3.内田祥哉:二战后的民主主义
4.村野藤吾:制度和唯物论
5.三爱梦幻中心:场所、建筑物、表象
6.威尼斯双年展1995:给我一个家,让我看电视
7.威尼斯双年展2000:少女与行者
Ⅲ 品牌、虚拟、圈地运动
1.正统、品牌、个性
2.风俗住宅
3.混凝土时代
4.虚拟世界
5.“美”的终结
6.圈地运动
结束语

网络评论

·负建筑——负责任且没有负担的建筑
feiziu

  问:人一定会死,那活着有什么意义?
  答:那你现在就去死吧。
  问:我没有勇气。
  答:那就好好活着。
  问:好好活着也不能改变“去死”这个事实。
  答:不能改变,所以还是要好好活着。
  问:那什么叫好好活着?
  答:不带来浪费、不虚度(有用)好活,好死(死的时候没有负担)
  
  问:今天的好商品就是明天的烂商品,我是否不应该造任何商品?
  答:是。
  问:但是不造商品就不能带来消费,不能推动社会,不能“好好活着”。
  答:那就好好造商品,造好商品。
  问:什么才是好商品,今天的商品,明天的垃圾。
  答:造有用的商品;不浪费资源;当明天该消灭垃圾(商品)的时候,让你今天的垃圾(商品)最容易被消灭;或者让你今天造的垃圾(商品),可被最大化的再次利用与改造。
  
  问:今天的好建筑就是明天的大垃圾?
  答:是。
  问:但是我是建筑设计师,我有用?
  答:那就设计好建筑。
  问:什么才是好建筑?今天的好建筑,明天的大垃圾。
  答:建筑一定要有实用价值,可以让人利用;不浪费资源;明天该消灭大垃圾的时候,不要让明天的人为难;或者给明天的人留有改良的空间。

·非正,不得负。
梦的小盹

  大概是两年前买的书,今天终于看完了。有些如释重负,与书名不谋而合。
  《负建筑》,这个词语组合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当时毫不犹豫地下了订单。那一阵子是非常迷恋建筑书籍的,《大城市的生与死》、《十宅论》、《安藤忠雄的连战连败》等都成为想读的书目。但事与愿违,当加班连绵不绝,所有的兴致也都归结为睡觉与吃饭。
  混沌了许多时日后,某一天突然想再买书,却看到相似的封面设计,于是还在箱子里安睡的《负建筑》被重新唤醒了。这个出版社出了一系列白底黑字、有着干净质朴封面的书。《负建筑》之外,还有《设计中的设计》。
  这本被复活的书,原来不只是停留在封面阅读的水平,内里的页面也是拜读过的。上面留着黄色铅笔的痕迹,只是没有日期,不知是哪一天抱着什么样的心境在阅读。那就继续吧!这回是一只粉色的水笔,在鼓浪屿买到的最便宜、最实用的物件。
  越过前言,略去标注,避免干扰,只看内文。可是,即使仔细阅读,这位隈研吾老先生的文字于我来说,也过于学术。后来,走马观花地看,找感性的词句看。所以,对老先生所表达的负建筑的理解应该不会很深。
  “与人的生命长度相比,建筑物的寿命恐怕要长很多,所以,在不喜欢的建筑物中生活的人不得不忍受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天。”(第20页)
  “我们的欲望让我们把建筑物从周围环境中分割出来,我们忘记了建筑的本意是让我们容身,让我们居住地更舒服,而一味地将建筑当成“物”,在其身上画满了各种符号,直至将我们自身淹没。”(朱锷序言)
  这两段话,不只会让建筑家,也让普通人陷入沉思。在中国,建筑家的责任应该更重大吧!那么多人倾其一生的积蓄买一套看似完美的住房,可不要让他们“不得不忍受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天”啊!而大部分老百姓,是无法把建筑当成“物”的,因为他们还停留在追求容身与舒适之所的阶段。
  当建筑家用理论与精密的计算,得出现实的建筑之前,他们的建筑是感性的、带着生活气息的。这也是我看建筑书籍的初衷。高不可攀或城府颇深的价格背后,高科技与环保材料背后,不要隐藏消费者真实生活的感受,毕竟每一种技术上的考量都会有现实的依据。
  总是记错作者,总是说成矶崎新的负建筑。为了弥补,接下来要看矶崎新的《未建成》了。
[更多评论] [更多书评]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