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
作者:[美]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美]卡罗琳·弗朗西斯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编辑推荐
俞孔坚主译并作序推荐,历经多次重印,内容经典实用,专业必读推荐,修订本新增以下亮点:
★可进入性问题的讨论,包括ADA法规、通用设计概念、旨在减少犯罪的设计反馈
★设计户外空间后,开展使用评估的程序
★每种类型户外空间设计的进展,包括医院、儿童友好设施及校园室外空间
★新增多张全彩照片、50余幅黑白插图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美学目标必须与生态需要、文脉目标和使用者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除最后一章,本书每一章有着类似的结构。每一章的主体部分是设计导则,并有若干精炼的案例分析,每一案例分析附带有场地规划图、场地用途的简要陈述以及关于此场地规划方案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的总结。本书着重介绍具体类型的开放空间并给出设计建议。
作者简介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Clare Cooper Marcus):世界知名景观设计师、加利福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及建筑系名誉教授。联合创办了咨询设计公司,为设计公司提供用户需求分析服务。曾编写多本关于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理论著作,并获得美国底特律自由新闻年度图书大奖、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交流优异奖等。
卡罗琳·弗朗西斯(Carolyn Francis):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及建筑系,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合作创办了咨询公司,提供各种设计和规划项目的咨询服务,特别强调用户参与过程和儿童需求。
主译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Visiting Professor);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2016年4月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目 录
引言
1.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的地位定义有关广场的文献综述当代美国背景下的广场城市中心区广场的类型设计建议案例研究参考文献设计评价表
2.邻里公园
美国公园的历史邻里公园的未来有关公园的文献综述设计建议特殊使用人群的需求典型活动公园类型及案例研究参考文献设计评价表
3.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
设计建议案例研究参考文献设计评价表
4.大学校园户外空间
校园开放空间的文献综述设计建议案例研究参考文献设计评价表
5.老年住宅区户外空间
6.儿童保育户外空间
7.医院户外空间
8.使用状况评价
前 言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修订本)是一本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专著,对当前正在全国兴起的“城市修补”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过去三十年,由于我们缺乏城市生活经验,也没有能够吸取国际特别是美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教训;没有能够以人为本地规划设计我们的城市,也没有能够尊重生态自然系统地规划设计我们的家园,以至于今天留下了一个个百病缠身的城市。
但在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亲身的城市生活和环境体验,到了该反思这样的城市设计的时候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在2015 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把开展城市设计、建设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工作的重点之一;住建部随后也提出了“城市双修”(城市修补和城市生态修复)的工作计划。
可以说,阅读过《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一版的学子们,你们有福了,因为,过去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城市化,给你们留下了太多“非人性场所”要去改善;尚没有阅读过本书的人们,你们也有福了,因为,市场上已经脱销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今天又得以再版了!
——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16年10月于意大利西西里
评 论
muffinhero:
看完前三章,对于这本书也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在注意事项和技术上指导我,细细品读,每一段文字简洁又深刻的表述出对人的认识与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章是从袖珍公园小型公园的位置和尺度、设计程序、入口、边界、功能区、游戏区、植物配置、地面、场地设施、维护、人员和资金、案例研究几方面进行研究的。同样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分类,并给各年龄层的设计提出建议。
在维护那段,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要鼓励周围邻里的居民对公园有主人翁感,这样他们就会爱护这个公园并为此骄傲。”这种权力与义务的结合,真正表现的人性场所不仅是公园单方面的付出,人们对公园付出的爱和保护更为可贵。
这就是我读前三章的感受。小记一下。
北小呗:
“最终,我们意识到: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并塑造环境设计并没有被某些设计师及大多数任课教师所接受,但我们强烈地感觉到这必然是正确的途径,单纯追求视觉形式的途径不是复制以前的“方案”,就是导致迷信时尚潮流而忽视公众需求的艺术表达形式的泛滥。我们认为,美学目标必须与生态需要、文脉目标和使用者喜好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
景观专业的又一经典作品,坚信空间设计中人的使用的重要性,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本书分别从城市广场、邻里公园、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大学校园、老年人住宅区、儿童保育、医院七个方面的户外空间进行分章节阐述,每个章节结构类似,主体部分是各户外空间的设计导则或者说是设计建议,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分析,对具体问题的批判与解决,提供更透彻的理解,与本书主题契合。章节最后总结的设计评价表,从人的使用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议与思考,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为读者提供设计思考的方向。其评价方向涉及各个层面,如法学和产权上的界定、管理模式、空间的形态和设计、行为学和目标群需求、社会交往、环境质量控制、色彩和材料以及设计、气候、交往模式、街具和设施,可以看出,书中的使用评价表是在大量的定量定性的研究基础上得出的,凝聚了研究作者们的全部心血,大量的实践案例和问题富有直接的借鉴性,如果阅读被看作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恰巧我自己也或多或少考虑过类似问题,所以能感觉到对面的人的力度,作为读者的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心虚心受教。
书中结合案例讲到一些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的问题,其中很多都是当前国内正在遭遇的,很有启发性。我们现在常常纠结的平面与构图、方形还是圆形的问题在实际使用当中往往会发现是最无关紧要的,人们行走其中,逗留其中,体会的是园林立体的空间感,本着让使用者感到舒适和愉悦的目的,才能做出不流于平面与形式的园林。
借用书中引用《公共空间》中的一句话,“如果设计不立足于对社会的理解,它们可能就退而求助于几何学的相对确定性,青睐于对意义和用途的奇思臆想,设计师和委托人就可能轻易地把好的设计同他们追求强烈视觉效果的欲望混淆起来。公共空间设计对于公共利益的理解和服务具有特殊的责任,而美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书是一本新手启蒙书,更适合某些沉浸于景观行业许久的老手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本书,能够在一味追求标签与形式的设计中,思考一下最初设计的本质。 |
[更多评论]
[更多书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