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设计舞动世博舞台
|
——访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汪孝安
1979.4-至今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1999-2002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2003-至今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代表作品:沪西清真寺;上海广播电视国际新闻中心;上海电视台电视制作综合楼;江苏广电城;武汉广电中心;中组部办公楼;世博文化中心
主要论著:《沪西清真寺创作谈》《上海广播电视国际新闻交流中心》《上海电视台设计回顾》《表里如一》《铁路上海站今昔》《建筑的“理性”》《过程与细节》等论文见诸与《时代建筑》、《世界建筑导报》、《世界建筑》《建筑创作》等刊物。
〓由华东院设计的世博演艺中心因其独特的外观及强大的内部功能而成为此次上海世博会的一大亮点,作为此项目的设计主创,请您介绍一下世博演艺中心的核心功能及外观特点。
答:世博文化中心依托“文化娱乐集聚区”的全新建设理念,是一座基于世博会及会后长远的使用需求、凸显文化内涵,融观演、体育、娱乐、商业与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娱乐综合体。
其核心功能为拥有18,000坐席的多功能主场馆,场馆内的包厢、休息空间引入了商业、餐饮的功能,成为人们新的社交活动场所。同时,场馆配置相关的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电影俱乐部、音乐俱乐部、真冰溜冰场、餐饮服务、主题酒吧和特色商业等配套功能,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引导不同目标顾客群的附带消费,复合型的功能配置,使商业运营的时段和空间得以拓展,以取得运营效益的最大化。公共空间及空中环形观景平台充分利用滨江和周边的景观资源,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360。全景式观光功能。
滨江而筑的世博文化中心希望呈现一种飘逸灵动的建筑形态,最初的建筑意向由其内部18,000座多功能主场馆的碗状空间演变生成。 建筑形态“漂浮”的概念建立在使用空间和结构系统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悬浮于草坡基座上的碟形主体纯净明快,高光珠光白铝板表皮反射出城市昼夜与四季变幻无穷的光影和色彩,绿色基座和建筑柔和的形态与滨江环境和谐共生。
业主与场馆管理方对文化中心提出的每年举办250场演出的使用目标及其面向未来的、大众的、时尚的文化定位使其成为城市区域的活力之源—— 一座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
下面三个问题最好请集团总建筑师 沈迪 作答。本人答复供参考。
〓在第四届“三院建筑创作学术交流会”上,您作为现代设计集团代表,担任了交流会的嘉宾主持,您是怎样看待三院之间的这种交流活动的?未来是否还会增加别的一些设计院或是公司加入此类活动?
答:三院建筑创作学术交流会在最初的举办的时候,各院都表示了要不断增进三院建筑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并通过三院交流搭建起一个轻松活泼的建筑师交流平台的期望,曾参加过交流的建筑师们反映,通过会议交流和会后的沟通,从兄弟院的建筑师那里得到了很多新的信息,兄弟院的创作理念,工作机制和项目业绩引发了参会建筑师的思考和共鸣,对各自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几次交流,建筑师彼此之间也由陌生到相互熟悉,成了好朋友。建筑师是一种需要相互交流、相互评判、相互启发、相互欣赏的职业,我们也期望与更多的建筑设计公司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2009年度集团“现代杯”建筑原创作品评选活动不久前刚刚圆满结束,这一次是集团自1998年成立至今的11年间,首次举办如此大型的原创作品评选,为什么现代集团如此看重作品的原创性?这次摘取桂冠的作品是哪一些?
答:集团过去应当也曾举办过各种建筑创作的评选,只是这次的规模较大,参评作品较为集中。对于一个设计创意企业,提升建筑原创作品的水平应当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此次“现代杯”参评作品递交集团前已经各分子公司的筛选,体现了一定的水准,经评审,共有40个项目获奖,被评上的作品各具特点,有些是在建筑创意上有较大的突破,而有些在功能和建筑技术上具有创新性,一些既有建筑保护和再开发的项目,注重绿色低碳的项目等也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这些评选的结果对集团的建筑创作应当会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具体得奖项目材料可请集团建筑专业秘书朱小平建筑师提供)
〓上海现代集团今年加强了与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ABBS也派员参加了现代集团的两次重要活动,您怎样看待媒体与企业、媒体与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关系?未来是否会增强与媒体之间的互动?
答:专业媒体平台,尤其象ABBS这样的专业的网络媒体平台,应当是建筑设计行业、建筑设计企业和建筑师相互交流沟通最便捷的平台,媒体海量的信息交互,建筑师观点的相互碰撞,媒体公正、客观、及时的评论,希望能引起业界的深层思考,对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个有益的导向作用。因此,作为设计集团这样的大型设计企业,不断增进与媒体的学术互动,对于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无疑是有益的。 |
[更多评论]
[更多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