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发布于 2009-02-16 14:24:08
|
|
|
盾构施工攻克世界级难题 上海地铁穿越高难度地带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实现双线贯通
|
本报讯(记者 丁化 通讯员 盛芳)记者日前从上海城建隧道股份获悉,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徐家汇站至肇嘉浜路站区间已经贯通,这标志着9号线二期全线实现双线贯通。在这短短1110米的施工区间里,硕大的地下盾构连续与1号线、大型管线、老民房“擦肩而过”,有些地方留下的空隙只有几厘米,如此复杂的工况在国内甚至世界盾构法隧道施工史上都极为罕见。
据介绍,盾构需在衡山路、天平路附近4.5米的超浅覆土条件上穿越轨交1号线,盾构与1号线隧道的最小距离仅为0.83米,与下穿直径1.65米的大型雨水管最近的距离仅为0.34米,此外还必须在4.2米的超浅覆土条件下,从地下穿越一批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楼房。
隧道股份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由于9号线徐家汇站利用了港汇广场的地下室,这个深度是无法改动的,而衡山路、天平路与港汇的距离也只有100多米,如果盾构挖得深,届时这么短的距离内坡度是借不过来的,所以此处是在超浅覆土条件下进行施工。4米多的覆土下施工很困难,风险也很大。”
据介绍,由于覆土太浅,压力不够,施工时如果控制不好,不仅盾构掘进姿态可能难以把握,而且建造好的地下隧道也可能上浮,从而威胁地上的建筑和地下的设施。隧道股份的技术人员称,“这些2~3层的房屋,使用年限已超过70年,房屋结构性能很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在盾构穿越之前,建设方为确保盾构推进过程中能及时掌握环境监测的第一手资料,在盾构穿越区域房屋上布设了连通管及全站仪两套自动化监测设备,对房屋沉降变形情况进行24小时自动化监测,且两套设备各自独立监测,可相互校核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再结合人工测点,可确保房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了在“几乎不可能”的条件下安全施工,施工单位创新使用了“压重”施工的办法,在地面和地下隧道上分别压上了700多吨的钢板和铅块,解决了覆土太浅压力不够的问题,让盾构在地下平稳掘进。不仅使地上房屋没有受到影响,1号线运营正常,1号线隧道最大变形量仅2.5毫米,也远小于规定指标。
软土地下工程专家刘建航院士认为,如此复杂的工况在世界盾构法隧道施工史上都极为罕见。“硕大的盾构穿越地下设施,留下的空隙只有几厘米,必须高精度施工。”本次盾构成功穿越,标志着我国对盾构超浅覆土掘进施工及环境保护的科研攻关取得了突破。施工期间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施工数据,为今后国内在超浅覆土条件下穿越大型管线和密集民房施工提供了经验。
|
纯粹建筑 | 理想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