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

□ 本文发布于
2009-03-26 11:36:22

 
2008年《建筑时报》年度人物特别评选揭晓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建筑业“先锋人物”

  张青林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会长、泛华建设集团董事长
张青林的人生从大学所学专业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建筑这座宏伟的殿堂。无论是担任国家计委施工局局长、建设部施工司司长,还是中建总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或是现在泛华建设集团董事长、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会长,他的名字永远和“鲁布革冲击波”连在一起。而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在我国当代建筑管理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从这里拉开了中国建筑管理体制和建筑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序幕。张青林是个思想家、实干家,充满了激情和远见卓识,他不仅科学地总结出鲁布革管理经验,而且为推进和深化建筑工程领域的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鲁布革冲击波”促进了我国建筑领域的全面改革,也造就了张青林成为我国项目管理开拓者的光彩人生。
  
  孙文杰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 
孙文杰,这位国内最大建筑企业的当家人,拥有着一股奋斗不息的激情及对事业坚持不懈的信念。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总公司旗下的中海地产赴港成立,孙文杰告别了家乡奔赴香港,开始迈向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里,他凭着一股奋斗不息的激情,促使中海地产扭亏为盈,并得以一步步巩固与发展。接手中建总公司后,孙文杰又为公司编制出了两个美好梦想:“世界500强”和“整体上市”。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建总公司进入世界500强比预期快了整整4年。“中建股份”的成立,A股上市在即,孙文杰心中的两个心愿已逐一开始实现。
  
  吴奕良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从主管勘察设计行业的政府官员,到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理事长,吴奕良在这个行业内已耕耘了几十年,行业前进的每一步,他都了如指掌,因为他亲历了行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参与了改革、转型的各项政策的制定,更以自己的专业职能积极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勘察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变革,还是引导设计单位多元化发展,推进设计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引领技术革新等,吴奕良都参与其中,为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中国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浦东规划、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城市总体规划和福田中心区规划、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建设、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研究……他踏遍千山万水,为解决中国城乡建设的实际问题进行一项又一项的开创性工作,在探索适合我国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建设道路过程中作出巨大贡献。
  
  沈鹤庭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作为一家以EPC工程总承包、资源开发、纸业、技术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及相关服务为主业,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多专业、跨行业、跨国经营的中央企业,中冶集团去年首次挺进世界500强,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沈鹤庭功不可没。他在二十二冶任总经理时,用6年时间,使当时濒临破产边缘的二十二冶迅速摆脱困境,成为全国冶金系统脱困典型。在他出任中冶集团总经理期间,更是以他的胆识与魄力,加快企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大胆拓展海外业务,使中冶集团不但成为我国冶金工业建设的主力军,更成为我国进军海外工程承包市场的中坚。
  
  张永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
  作为著名建筑学家张开济的次子,张永和留美12年,1993年回国后成立非常建筑工作室,开始了一系列被主流建筑界称为“实验”的建筑实践。2001年,他担任了北大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被称为国内建筑教育界的“异类”。2005年9月受邀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获选理由是“富有实践经验和探索精神的新一代建筑师”。
  “非常建筑”意指坚持建筑的创造性理念,不向商业性行为妥协。他对做建筑惯常使用的说法是“盖房子”,从中可略窥其建筑观。他迥异于主流建筑创作及理论的思想和实践,影响了一大批独立建筑师,他们被称为“非主流”或实验建筑师,在业界有其重要意义。

  刘龙华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排头兵,北京城建集团的发展有目共睹。而这一切离不开刘龙华。在他的主政下,北京城建旗下23家二级公司实现了股权多元化改制,为国有大型企业全面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提供了经验。他果断决策,一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以及国家体育馆等41项奥运及配套工程的建设任务,中标奥运工程数量之多,在历届奥运场馆法人招标中是空前的。精美的奥运工程如期落成,确保北京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谱写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新篇章。

  孙维林 北京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北京建工集团在孙维林的带领下,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积极适应市场,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加大对房地产、市政路桥、装饰、环保、地铁等领域的开拓力度,取得明显效果,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七年递增15%以上,尤其是在企业改革中,更是凸现出实干家的英雄本色。孙维林进入北京建工集团后,便开始了建工的产权重组的变革之路:引进社会资本、外商资本等多种经济成分。经过几年的改制重组,如今的北京建工集团已变成年度经营业绩达到200亿的建筑业的“航空母舰”。

  蒋志权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们就是谱写这些‘音符’的人。”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志权这样看待自己的事业。
  改革开放为上海建工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通过推行“项目管理”,实现“两层分开”,整体转制,股票上市,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不断增强集团发展活力。30年来,上海建工集团综合营业额从1978年底的3.66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678亿元;总资产从1993年底的86亿元,发展到现在的441.9亿元,在世界建筑业排名中列29位。
  最让蒋志权骄傲的是,上海80%的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建筑是上海建工集团的作品。并创造了多个“第一”:目前在建的世界第一高度、610米的广州电视塔;跨度达550米的世界第一钢结构拱桥卢浦大桥;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的磁悬浮列车……蒋志权回忆,当初建设磁悬浮列车工程时,德国人到中国来时把这整个工程的施工要求讲得非常“玄乎”,但工程技术人员一个难关一个难关攻克下来,连德国人都表示“如果再要建造这样磁悬浮的话,非常希望邀请建工集团去参与。”
  如今的上海建工集团正在加快向“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设集团”的目标迈进。

  林元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大桥院特别顾问
  2007年,林元培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技术成就奖”。该奖项授予在特定领域取得重大发明、科学发现或科技成果,尤其是近10年具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士。作为桥梁设计大师,林元培是我国斜拉桥设计技术的主要创始人。从设计第一座现代斜拉桥泖港大桥伊始,到南浦大桥开创了我国大跨度斜拉桥的开端,杨浦大桥刷新了大跨度斜拉桥世界纪录,林元培院士为中国斜拉桥技术的开创、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创立了斜拉桥设计施工一体化关键技术,突破大跨径斜拉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攻克了叠合梁斜拉桥设计系列关键技术。他还是超大跨度拱桥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跨度550米的卢浦大桥现仍居世界第一。在2004年国际桥梁大会上,卢浦大桥获得“尤金·费格奖”。
  
  梁新向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工程兵到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领军人,梁新向以其军人的风格,率领15000名员工搏击建筑市场,成为中建旗下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主力军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对企业实施了资产重组、将八局总部从山东南移至上海浦东,站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迎接新一轮的挑战。他通过机构整合,拓展了经营布局,推进了结构调整,优化了产品结构,推动了技术革新,促进了企业和谐,赢得了包括61项鲁班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多项荣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和历史突破,在业界和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吴志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长期以来,吴志强教授致力于推动世界城市规划学界的交流合作,致力于以中国智慧应对世界性的城市发展问题,将中国的城市规划推向世界。1993年吴志强教授借鉴中国传统“二元思想”,解释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大城市之间的发展互动,在德国发表了专著《千年纪之交的大都市的全球化》,提出了“大都市全球化理论”。
  以中国的“和谐”理念为思想基础,于1997年执笔《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首次提出了规划和建筑中的“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的三大和谐纲领为支柱的“和谐城市”概念。被任命为上海2010年中国世博会的总规划师之后,在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践行该理论,树立了一项新的国际典范。
  
  丁士昭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名留学德国、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海归学者,在回国后的20余年间,积极投身于工程建设事业以及与建筑业改革紧密相联的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和国际学术交流中;探索我国工程管理的体制、法制和机制的改革;参与创建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监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参与创建我国建造师制度的理论体系,并参与主持我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综合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导用书的主编和编写。

  叶可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建工集团顾问总工程师
现任上海建工总公司顾问总工程师的叶可明,是一位出自工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他围绕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工程施工多个领域有独创,为东方明珠、杨浦大桥、南浦大桥、金茂大厦、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等特大型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建立了适应“高、大、深、重、新”不同工程对象的施工技术体系,领衔发展了软土地基环境下深基坑工程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强度和高泵程混凝土技术、超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整体提升模板技术和钢结构整体提升安装技术,为我国建筑工程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朱树英 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
属牛又自嘲像牛一样劳碌的共和国同龄人,朱树英以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扮演着建设领域“法律卫士”的角色。他创立了中国大陆首家建设工程、房地产专业律师事务所,数百次受建设部和各地建设厅、行业协会、企业、仲裁委员会等邀请,提供法律专业培训。多次应邀参加《建筑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多部立法课题研究、修改、听证等活动。与中国房地产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合作,积极推动房地产及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法务制度的建设。
(下转第2版)

  范玉恕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
  范玉恕是天津家喻户晓的全国劳动模范。作为一名严把技术、质量关的工程师,多年来,他坚守着“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房”的信条。如今这一感言,已成为津城建筑行业的一面旗帜。20多年来,他先后组织完成了26项、近40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工程质量项项优良。其中有5项工程获得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一个项目经理有五座金像在手,这在业内实属罕见。范玉恕常说:“住房对老百姓来说是个大事,如果质量出问题,小了,住着堵心;大了,人命关天。‘豆腐渣工程’是一种犯罪。”
  
  赵如龙 浙江省建筑行业协会会长
  浙江是中国建筑业改革开放的前沿,宽松的市场环境,灵活的体制与机制,为浙江建筑业的腾飞注入了生机。无论是作为分管建筑业的副厅长,还是现在担任行业协会会长,赵如龙为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业工作,浙江建筑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全国同行誉称“浙江现象”: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社会贡献不断提高。全省建筑业总产值2008年达到了8040亿元,近四年每年都以1000亿元左右的规模递增,产值和利税总额分别连续7年和11年位居全国前列。
  
  楼永良 中天建设集团董事长
  在浙江建筑业,民营建筑企业超常规的发展具有改革开放时代特殊的意义,中天建设集团就是标志性企业之一。楼永良自接手东阳建安公司(中天集团前身)后,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将原来处于亏损状态的老企业,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全国500强大型企业集团,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楼永良提出的“民营企业的机制、外资企业的管理、国有企业的队伍”的思路,为中天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年营业总额突破200亿元,中天建设的发展正如日中天。
  
  楼忠福 浙江广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永不停顿的创新精神,楼忠福在我国建筑业的改革发展史上写下了一页页闪光的历史:在全行业率先打破大锅饭,层层推行风险承包责任制;在浙江成立首家建筑集团——浙江广厦建筑集团。“浙江广厦”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家建设部推荐的全国建筑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楼忠福还提出了“跳出建筑做建筑”的经营理念,企业得到了超常规发展。并产生了国内第一个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建筑集团,这对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广厦抓住国家推进改革的契机,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地控股了重庆第一建筑集团、北京二建、杭州建工集团、湖北六建、陕西路桥等16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单位,开创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赖振元 龙元建设集团董事长
  在浙江建筑业,有一家赫赫有名的企业“龙元建设集团”,他的董事长赖振元属相是龙。属龙的赖振元打造了一个民营的优秀建筑团队,谱写了一支泥瓦匠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的乐章。当改革开放大潮乍起,赖振元拥有了一支由他带头的建筑队。赖振元带着他那支隶属于象山二建的建筑队闯进了大上海,开始了他缔造“建筑王国”的追求。二十多年来,从建筑队到龙元建设集团、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龙元的足迹遍布全国,成为浙江省百强企业,连续四年入选“民营上市企业100强”,从23年前携3000元进上海,到如今总资产超过60亿元,每年上缴税5亿多元,解决就业7万多人,赖振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属龙的赖振元创造了一个龙的传奇。
  
  方朝阳 精工钢构集团董事长
一个仅仅只有10年历史的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精工钢构”从小到大,成为了国内钢结构行业的领跑者,而领跑“精工钢构”这个团队的人便是方朝阳,一位绍兴的青年商人。近年来,方朝阳掌管的“精工钢构”锋芒毕露:承建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内地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观光平台等百余项钢结构精品工程。在别人眼里,方朝阳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方朝阳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普通建设者,只是一直在努力去追求着“精工人”关于创业的梦想、奋斗的梦想……
  
  潘有华 元晟建设集团项目经理
  20多年来,他独立组织施工、管理、完成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30多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品率99.7%。20多年来,他坚持科学管理、科学施工,不断创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创出新的施工工艺和规范,解决和攻克了诸多施工难题。20多年来,他义无返顾地将建优质精品工程作为自己终生的追求。长期的辛劳,损害了他的健康,但他从未松懈对工程质量的严格要求。就在罹患重症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在施工现场,关注着工程质量。他用生命捍卫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尊严,履行了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向社会奉献优质精品工程的职责。
  
  汪士和 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长
汪士和既是是江苏省建筑行业的领导者更是建筑企业的贴心人,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忠诚于建筑业”的普通一兵。江苏建筑业是全国的领头羊,对行业的贡献度很大,,汪士和对江苏建筑业的发展充满着感情,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无论是酝酿出台产业发展的政策还是解决行业发展的难题,经常是他带队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他经常深入企业、市场调查研究,关注行业难点热点问题,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调查报告、行业研究文章,他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生存发展,四处奔走,竭力鼓与呼,许多真知灼见引起了高层的关注与重视。十几年如一日,他都始终坚信:“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不普通”。
  
  于国家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董事长
从普通员工到企业集团的掌舵人,于国家有幸与国家30年改革开放同步,一次次把建筑师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同时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次次“蜕变”。作为南京市国有改制企业之一,正当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MBO收购备受争议并遭到国资流失质疑的时刻,有一种全新的做法开拓了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新模式。以于国家为首的南京大地建设集团经营团队122人,出资5000万元,从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收购回南京大地建设集团,完成了企业产权体制改革,实现了“大地建设”的“凤凰涅槃”。改制后的企业通过开拓整合形成了四大优质经营板块,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享誉全国的优秀企业。

  朱奎涛 安徽广厦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全国建筑业首批民营股份制企业之一的安徽广厦公司董事长,朱奎涛大胆提出“二次创业”,大刀阔斧推行改革,针对企业原先经营理念陈旧,企业管理混乱等种种弊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全力推行“人事制度化”,用科学的人事制度来处理民营企业中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效地避免了个人感情和血缘关系所带来的“任人唯亲、任人唯友”的弊端,从而消除了机构臃肿、因循守旧所造成的管理“瓶颈”,使安徽广厦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朱奎涛也因此获得了合肥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

  向文波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书记
在中国工程机械制造领域,三一重工绝对是一个标志性品牌,向文波则是创造这一标志性品牌的CEO。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的经营理念,二十年来,三一集团从一家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的上市公司,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492米创造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的世界新高。自主研制的66米臂架泵车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去年底,三一推出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实现了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又一次跨越。向文波与“三一”品牌一起,在业界名声雀起。

  杜波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
“我们把建筑当作一个一个的生命来对待”,杜波常用这句话引出他对建筑和建筑业的深刻理解。正是凭借将质量作为企业基石与灵魂的理念以及将建筑视为一个个生命的情怀,他荣获了“中国十大杰出质量人”奖,成为我国建筑行业“杰出质量人”的唯一代表和首位获奖的建设人。作为山东省最大建筑企业的掌舵者,他率领的企业年产值在七年内增长了六倍;他是一名学者,因为在学术和企业管理中的突出表现,被聘为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建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他是一名建设者,海内外无数个建筑工地都曾留下他的身影,他还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代表,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业务已经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

  李万年 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顾问
  李万年在广州建筑界可以说是德高望重。他长期在建筑行业打拼,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建筑业的发展中,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从担任广州建总董事长、总经理,到担任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顾问。他既见证了广州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风云变迁,又是置身于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多年来,作为协会的秘书长或是现在的顾问,他一直不辞辛苦地为企业、行业的发展奔波、呼吁。“我愿意到联合会来,不图名利,不为做官,而是为行业的发展干点事,为会员企业做点实事、好事。只要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行业协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企业服务。在建筑行业几十年,我问心无愧!”

  李纯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常委、四川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李纯刚为首的团队接手了已陷入困境的华西集团,一个号称10万大军的大型亏损企业。肩负着“华西人”的企盼,李纯刚带领华西人知难而进,大胆改革,通过整合重组优质资产,培育工程管理总承包能力,推行主辅分离、精干主业等一系列举措,实施市场“四点支撑”战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等,为治理公司、通过不懈的努力。华西集团在消化重大潜亏、偿还巨额历史旧债和承担沉重社会责任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实现全面翻番,保持了稳定和发展,行业地位和华西品牌形象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四川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全国著名建筑企业集团之一。

  张锦秋(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她在这三十年里,主持设计了许多有影响的工程项目。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积极探索中国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地域特色与普遍性元素相融合的崭新道路。她注重并卓有成效地将建筑创作的领域扩展到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设计,开创了中国建筑设计一代新风。

纯粹建筑 | 理想城市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