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发布于 2001-02-01 09:41:46
|
|
|
青年建筑师,该以何标准来评价?
李武英
|
第二届上海国际建筑设计展中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部份就是由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支持,浦东国际展览公司承办、建筑时报组织的有100多幅展板的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区。来自全国尤其是上海的各大设计院的青年建筑师近100人报名,最终选择了60多位青年建筑师的作品100多项组成了这个展区。在展览现场,我们请观众填写调查表,征求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及作品水平的评价,并选出自认为最好的五个项目。我们对回收的200多份调查表中进行了分析,结合本次展览的组织过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与读者探讨。
手上功夫不需要了吗?
本次青年建筑师作品展报名者踊跃,提交作品也很积极,要求限每个人1-5项,大部分都提交了3项,也有个别有6、7项。当然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因为对于30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能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作品就已经很有成就了,能够在各种类型的项目中都有好的作品,那也只有几个大院才有这种机会。专家们在作品初选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意见是现在都是电脑,年轻人忽视了手头工夫的培养和对最初构思草图的重视。作品里有徒手表现的,在初评时是比较容易选中的,在提交最终成品的时候,我们特别要求大家补充一些徒手表现和方案草图。
但是草图画得好就说明作品好或者能说明是好建筑师吗?现在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是在评标或业主审查方案的时候,只看效果图和模型,为此产生了专业的表现图和模型公司,不论方案如何都能表现得很打动人,所以确实大家不太重视自己的手上工夫了。从另一个角度讲,现在是电脑时代了,设计软件那么发达,那么方便,为什么要花那些时间和精力来自己画呢?多一点时间在方案构思上不是很好吗。一个艺术家可以有很好的手上工夫,他来做设计,难道一定会是好的吗?
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
选票要求填写对展览作品中印象最好的五个项目(为了简便起见,也可以填5个人),减去对认识的朋友捧场的因素之外,选票集中于两类,一个是比较大的项目,有创作潜力的,容易显示成绩的,比如现代集团的几位建筑师卢志刚、戎武杰、俞挺等。另一种集中在以南京大学为代表的展板上,他们的作品表面上很朴素,仔细看非常有内涵,特别受到外国朋友的好评,几位填了表格的老外都选了南大的建筑师。与此风格接近的是从一家英国事务所特意回来参展的建筑师范铁,他的作品是一个住宅,可能没有太多的观众注意到他,但是老外却一眼就觉得这个项目非常好。这让我们开始考虑一个问题,作为青年建筑师,不是从工程出发,而是单纯地来看作品,应该鼓励哪一种?有几位观众都对本次展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是不像青年的,与其它的展位上的作品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有违于我们通过展览推出一些有想法,有创意,不整天为了完成任务而没有时间思考的青年建筑师的初衷。从目前设计院的动作过程来分析,青年建筑师真的不大具备独立创作自己作品的条件,因为第一个提要求的是业主,而院里有各级的工程负责人把关,目的首先是把业主打发好,做完项目拿到设计费。有建筑师抱怨,我们要想搞出一个自己的东西,总有一点偷偷摸摸的感觉,在一个不起眼的项目中,业主没有太多的要求,院里也不把它当作重点,没有总工级的人物每一步都要审查的时候,才有任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发挥的机会,才可能会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有创意的作品出现。这就引出了下面一个话题--
只有在工程中表现出色的青年建筑师才是人才吗?
青年建筑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做出什么好建筑,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和建筑职业贡献好的创意,把时间花在研究和思考上。--这是在ABBS网站上一个在国外留学的网友的意见。论文、手头功夫,表现图和模型都是探讨和研究的手段和表达方式,也是建筑和城市研究的正确方式,而不应拿实际工程来做实验。--因为在国外事务所里就是这样的。对一个注册建筑师的要求和一个年轻建筑师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一个年轻的建筑师只有搞清楚了建筑的基本问题,有了良好的创作素质之后才能去作一个注册建筑师。当然现在在设计院里注不注册是没有太大分别的,没有注册其实是没有执业资格的,那么他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当业主没有对设计师提出来要求,而设计院也不认为有责任花时间和金钱培养人才在高速发展、急功近利的时段青年建筑师被推到前台是必然的,那么评价标准自然也就是否出了好的作品。这也许是我们的青年建筑师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青年建筑师个人的角度看,学习、积累、提高在名利的诱惑下是难以把守的。他们可以提出在‘实践’中提高、成熟,但这种过程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代价太高。在实际工程中,新、中、老三代应该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特长,新主创新,中主生产,老主经验,互相学习,可避免互相竞争,还利于充分延长个人的事业生命。
青年人需要什么形式的交流?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表中,有一项是让大家填写希望进行一些什么形式的交流,答案不外乎这几种:展览、座谈讨论、论坛讲座、组织沙龙和参观,还有一些人提出利用网络在网上展览同时进行交流,也有人提出组织出国考查,旅游观光等。从中分析,青年建筑师的相互交流的欲望是很强烈的,而要求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活动对于大家开扩视野,增加阅历,提高设计水平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这说明了社会对这一个层次郡体的关注少了一些,这群人有比较高的文化和修养,对精生活有比较高的要求,而工作性质及社会环境因素又造成了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使建筑师有群体孤独感。
本次展览因为时间太紧,很多好的青年建筑师个人没有能得到这个信息而表示遗憾。不过毕竟这么大规模的青年作品展不论是上海还是全国应该说都是第一次,我们想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会更有经验,组织得更好。同时会在加强青年建筑师之间的交流方面,尽媒体的一份力。
这次展览的最后一项议程是评奖,在观众民意评选之外,我们还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对本次作品进行评选,获奖作品及建筑师将在建筑时报及相关网站中进行报道并听取大家的评判。
青年建筑师论坛,是与作品展配套的一个活动,我们邀请了7位青年建筑师作为论坛发言人。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尤其是结合自己实际工程的经验、感受加上每位演讲者都有一付无可挑剔的好口才,讲得非常出色。 |
纯粹建筑 | 理想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