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发布于 2001-02-19 12:34:32
|
|
|
建筑评弹 新天地
顾怡
|
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新天地”是以一个成功的里弄住宅改造项目或是一个建筑文化保护的典范形象出现的。所以可以想象那天我冒着雨去现场,所受到的冲击有多大。
我看到的是泛黄的怀旧情调和浓郁的商业休闲氛围的交融。原本厚重的木质石库门入口大门已经被脆弱的玻璃门替代,多数的墙体被拆除,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空间;底层被打通,天花板上是盘桓的中央空调;刻意保留的几堵门墙,显得有点滑稽;新旧建筑物间的衔接也很粗糙,新安装的花格窗和百叶窗,模仿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装了马蹄墙的过街楼还有巷口的欧式路灯,所有的都是刻意营造的结果。无意看见马路对面的旧房子上有两个很不错的木质雕花阳台,陈旧且拥挤,但依旧可以假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幽会场景;新天地的外围也有类似的阳台,可惜水泥的质地和镶嵌其中的木质雕花栏板,怎么看都象“伪古董”。我的描述是服从事实的。唯一有点意思的是其中一排里弄改建住宅,加盖至三层,并增开老虎天窗,二层露台用玻璃围合形成阳光室,让我看出点里弄住宅改造的意思。(但日后发现多伦路文化街早就有了类似的老式房子)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新天地”的设计目的,不过是个单纯的商业规划,只是套用了个里弄的模式罢了。
可以试着做这样的假设:不迁走原有居民,对传统石库门做符合现代住宅标准的改造,减少单元住户,增加绿化面积,拓宽马路,对现有建筑地区进行多元化建设,丰富居住环境。当然这么做会影响商业效益,但这样的商业娱乐区域,在上海已经不少了:南京西路,衡山路,淮海中路,都有类似的区域。“新天地”作为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形式已不新颖,因而并不值得推广。
再请看同样是瑞安投资的“太平桥”地区改造计划(其实,“新天地”是其中的一部分),其设计定位是通过改造、开发和利用,改善该市中心地区的功能和设施,提高该区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時,利用新建筑、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使之成为上海市中心一个标志性的国际商住园区。其中一个面积約4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和绿化带,将成为整个园区中心。
我是不能接受这个改造工程的,本来就规整的一块住宅“熟地”,用不着兴师动众地翻什么新花样,挖什么人工湖。那一片旧式里弄民居是很有价值的,如果建筑师们能花些心思改造的话,完全可以无须动用如此巨大的资金和时间,便能改造成新式住宅小区,日本不是也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吗?对已经成熟的住宅小区,为什么要采用彻底翻新的方式,这是对资金的浪费,也是对民意的无视。
这里还牵涉到一个城市绿化的问题,“人工湖”是否有挖掘的必要?上海近年来对城市绿化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大片绿化地带的出现,给城市空间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尤其是对苏州河的整治,可以说是城市建设中最伟大的举措和成果,并因此使得苏州河沿岸地带形成了新的经济繁荣区。由此可见,以消费主体为中心的城市建设是完全正确的。上海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市内本身水网密布,由于过去的遗留问题导致污染严重,然而苏州河的整治成功带给了我们希望,因而恢复市内所有河流本来面目不但不是没可能的,而且是最好的发展方向。上海并不缺水,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些水源,我们既然不需要“南水北调”,“引黄入滦”这样的工程,同样也不需要劳民伤财的“人工湖”。
同时,从瑞安的建筑模型中可以看到“人工湖”的周围都是些摩天大楼,将绿地安置在钢筋水泥森林中,这种为规划而规划的“粉饰”方式真的能达到绿化的目的吗? |
纯粹建筑 | 理想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