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新闻 招聘
微博 博客 杂志 热帖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都是硬道理
A+C 2009-08-06 17:53:25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都是硬道理
——刘先觉教授访谈
采访 / A+C

A+C:请您谈谈在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复兴上,鼓楼区有哪些优势和特色,实践中应该注意什么?
刘:首先,鼓楼区在民国建筑保护利用方面在全国范围具有一定优势。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民国文化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显得尤为突出。鼓楼区在南京的市中心,民国时期许多重要的政府机构、大使馆都集中在这一区域,这是其它城市所不能比的,这正是它作为民国首都的特色。对于城市规划建设来讲,我们需要发挥这一城市特色。
其次,如何处理好既发挥城市特色、保护民国文化,又要开展城市新的建设两者之间的矛盾。我认为,发展是硬道理,但保护又非常迫切非常重要,关键是如何去兼顾、兼容,不能有你无我,有我无你,不能讲保护就不能发展,讲发展就必需拆掉。比如新街口的胜利电影院被拆毁,这就是非常可惜的,想再恢复或弥补是很难的。事实上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会有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在很多成功的案例中,以澳门为例,他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上海也有许多案例,如上海音乐厅整栋地搬迁,既解决了拓宽道路的问题,又保留了原有建筑,这样的做法值得南京借鉴。

A+C:现在相关部门正规划将颐和路公馆改造利用,开放做商务、办公之用,您可以结合民国建筑的保护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
刘:把颐和路这一带公馆区的房子腾出来作为企业的办公场地、会所等,这目前只是一个规划思路,还没有到马上去实现的这个层面。因为这一区域的建筑有多种不同的属性:第一种是私人所有,五六十年前这栋房子就是个人财产,国家没有权力将其没收,当然这一部分并不是太多;第二部分是由政府接收的,属于房管局管理的,大概占1/4的比例,这一部分比较容易管理;第三部分是部队占有的房子,大约也有1/4。这一部分相对比较难协调,即使是置换位置,也有一定困难;第四部分是省市机关用地,这部分想要腾出来也比较困难。所谓改造开放给企业做商务、办公用地目前还只是一个规划构想,要实现也只是局部的,慢慢地试行起来。即便是可以逐步实现的部分,企业进驻后还涉及到一个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问题。对于企业来讲,从写字楼单独的一层搬到这样的整体建筑里面也显得更有品位、文化,企业本身也是愿意的。让企业进驻,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中来其实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保护。当然,我认为没有必要将所有建筑全部改造成企业商务用地。

A+C:作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您在评审的过程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案例吗?有什么地方是值得鼓楼区借鉴的?
刘:先谈谈有关近现代建筑的保护范围。近现代建筑不单是指民国建筑,也包含民国之前的建筑,现在保护范围已经往后延了。五十年以上的建筑,如果是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或是艺术价值的,都要进行保护。比如:历史方面就是比如说名人故居、政治事件发生地这一类建筑;艺术标准就是形式上或装饰上有特色的;历史价值就是最早用钢筋混凝土,最早用钢结构,能作为历史里程碑这样一类的建筑或者在技术上比较具有特色的建筑。只要在这三面有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且历史在五十年以上的建筑都要进行保护。另外,还有一个时间期限的问题。现在不好硬性规定哪一年之前的建筑,有的建筑今年还不在保护范围之内,可能过了几年就成为保护的对象了。
我作为评审委员会的主任,其实只是一个学术上的领头人。可以说,对近现代建筑改造利用案例的评审,不仅要从专业技术的层面还要从政府的执行等各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不单是学术层面就能够解决的。经济条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有的改造进度很慢,其实就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上千万。古建筑改造的技术难度比较大,代价就会很高。一栋房子还好,全市很多这样的房子,都要政府来出资的话,政府也是负担不起的。除了经济问题还有技术问题、认知的问题、执法的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尽管困难,但还是要向目标方向去努力。
如果说到有什么地方是值得南京或是鼓楼区借鉴的,就是政府在经济支持上存在问题的话,也可以靠政策来弥补。比如像上海新天地,以前都是老住宅区,将居民搬出去之后,开发公司肯定会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因为这个项目本身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开发商不愿接,这时就需要政府用政策来弥补,政府就另划一块地给开发商,以此来弥补。当然不是说一定要通过这种划地的办法来平衡,但这种政策弥补的思想是值得借鉴的。

刘先觉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Copyright © 1998-2015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