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发布于 2009-07-30 14:26:04
□ 阅读次数:17128
|
|
|
建筑是对生活方式的诠释
郑炘
|
A+C:您心目中理想的住宅是怎样的?现实中,您选择住宅时会有怎样的考虑?
这一个问题不太易于回答。特别是在向老年迈进的时候,这个问题更让我警醒。心目中理想的住宅?那似乎是遥远童年时代的童话。一棵大树下的一座茅屋,就是典型的图式。夫人让我画出心目中的家,说是一项心理测试。我随手画出的就反映了这个图示。那种独处的、立于大地之上直面天空的貌似简单的茅屋,对于城里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一种奢望。如果是在既有的生活基础上谈论理想的住宅,我所想到的可能比童话的图示复杂得多。生活上既慵懒又想有所考究,自觉是个毛病,也许对于可以随心所欲的理想住宅来说,这点要求并不是个问题。由于阅读与写作已成为我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住宅的多处墙壁成为巨大的电脑显示屏,通过功能强大的掌上操作系统遥控,那么我就能从固定的工作状态解放出来。
在现实中,我选择住宅主要是看它的品质。当然对它的要求也是现实的。暑期夫人和女儿去外地旅游,我很爽快地验了新房。夫人回来后查出许多问题,嘲笑我是专业人士缺乏专业眼光。事实是我知道建造者们技止此耳,没什么大毛病就可以了。另外,南京的气候是典型的冬冷夏热,实在是不敢恭维,在此情形下,恒温恒湿、有新风系统的节能型住宅是比较好的选择。
A+C: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您对现在的住宅建筑设计和建造有什么样的评价?
我国现在的住宅建筑设计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展,建造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我只谈其中的一个问题,即:标准化的户型设计与多样而复杂的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千差万别,以通行的几种住宅户型去应对复杂多变的生活,显然是成问题的。更何况有的建筑师缺乏对生活的理解,空间的安排与尺寸都欠考虑,以致住户在装修时对结构做改动已是很常见的事。如果把住宅视为一种商品,我们的住宅更像是半成品。不如承认这样的事实,提供令住户满意的半成品。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增进对生活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理解,进而提供较为适宜的、多种可能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可变的户型,可能是比较好的办法。
A+C:您认为现代居住区设计如何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这似乎是在询问相关方法的问题。让一个现代居住区体现地方文化特色,这个陈述暗含了一种对立:现代——地方。前者是个时间概念,后者是个空间概念。这样的对立似乎不是在一个层面上。我们可以为地方这个概念注入时间的因素,是为过去的地方、现在的地方。于是就有了现代居住区体现过去的地方文化特色、现代居住区体现现在的地方文化特色这样两个陈述。由于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地方,如果建筑能够诠释生活方式的话,那么后一个陈述就是顺理成章的。
一般而言,地方的时间性特征涵盖了过去,当我们说及现在的地方文化特色,也就包含了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不过,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地方文化大多经历了严重的断裂,因而体现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大概只是怀旧的愿景了。在具体的做法上,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传统的建筑空间与形式方面的种种手法,也可能自诩为传统文化的复兴。现代性在19世纪的巴黎老城孕育出来,说明了什么?人的生活似乎并不是建造环境的必然结果,而建造环境却要部分地随生活而改变。
比方说,进入现代的巴黎老建筑,其建筑形式可以依然故我,但内部设施要加以改变:要有现代的供电系统、给排水设施、供暖系统等。那么至少在大的文化条件下,建筑形式似乎就是无所谓的事。如果有人喜欢在现代居住区中体现传统的地方文化,那你就认真去做。总比在浩瀚长江上或是浙江的田野上冒出个威尼斯水城要好得多。另外,对地方性概念应该有个辩证的理解。从大的区域文化来看待地方性可能是比较适宜的。比方说,对于中原文化、西部文化、江南文化、岭南文化等,我们可以大致就其特色做出区别。各个区域中的建筑师如果对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有较好的理解,所设计的居住区在文化特色上谅必不会张冠李戴。如果是跨区域去设计,外来的建筑师就应该认真体会当地的文化背景。
郑炘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会资深会员
|
纯粹建筑 | 理想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