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ABBS Media
□ 本文发布于
2006-12-08 16:18:34

□ 阅读次数:36788
 
《云水谣》中开篇长卷式镜头的合成制作
文/徐欣


图注:徐欣(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合成部主管)

正文:

  继影片《张思德》后,著名导演尹力再次推出了他的另一力作《云水谣》。故事由上世纪40年代两个台湾年轻人的邂逅开始,穿越近60年的时空,讲述了一个凄美爱情故事的同时贯穿了时代的变更、发展等诸多背景。细腻流畅的画面处理,浓烈感人的故事情节加上精良的制作在近几年的国产影片中并不多见。

  影片开篇那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运动长镜头从廊下擦皮鞋的小孩的手拉出,缓慢的移近台北街头的三条里弄,最后主人公在画外音的引导下入画,高难度一气呵成的镜头不仅把观众拉入了四十年代台北的社会和民俗氛围中,也为主人公的出场提供了一种思念和期待,使观者的情绪慢慢生发。

作为影片的序曲,在现实中无论是实地拍摄还是搭建场景的拍摄,我们都不能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连贯环境。另外仅靠剪辑手段又不可以在视觉运动中获得连续性。所以只有在前期中利用分别拍摄的几段素材通过后期合成技术把这些镜头有机的连在一起。但电影在拍摄时场面较大,各方面人力物力调度在短时期内完成很困难,并且要接合的一组8个镜头是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日光照射环境等诸多因素下拍摄完成的,所以在前期拍摄过程中对技术的把握与要求相当高。

  拍摄完毕后(见图1-7,原始拍摄长镜的首尾画面),后期先行制作了一套小样,对合成当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

  首先要保持整个镜头在平稳运动的推进、拉升、降、移、摇中完成浑然一体的感觉,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将大的框架构建好之后,接下来就是每一部分的精良合成。纵观这组镜头,较令人头疼的在于F1与F2镜、从窗户拉到过江龙的全景,再到三维屋顶、及跟随货郎到进入小巷这几大部分。其他的例如抠像,跟踪匹配及大量的修复替换场景与这些相比已经不算什么难题了。


F1-F2的车辆、环境、光线的重新匹配与合成。

  F1-F2的衔接处是一辆四五十年代的小轿车,由于是两次拍摄,时间环境差别较大,周围人物的数量、面貌,车子的形状、位置、透视及车身的反射极为相异。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在后期合成中进行有机的结合统一,在以往的任何制作中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这给我们的制作师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要在两条不同透视、不同速度行驶的车辆素材中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加以匹配并流畅的连接相当困难:首先要考虑透视及行进速度的一致性;第二是场景中的人物在运动过程要保持有序的连贯与统一性;第三,地面的差异(湿度,阳光的反射与透视)对周边的影响(车影,人影)等等。制作这一部分可以比喻为是一个拨茧抽丝的复杂过程。



图注:图1-2。


图注:图3。



图注:图4-5。

  在这一段落的制作中我们选取的是逐层递减的方式。借以F2的地面透视用有效的3D跟踪,将F1的地面全部换掉,解决了两个镜头地面的衔接关系。将F1、F2中的人物抠像后按前后顺序做了重新的码放。这一部分最为困难的是车接车部分,我们最终选取了两段素材中最为接近的段落,通过视差加以3D的车模进行对位匹配,相应的选取素材后分部分截取拼接、缩放、重新叠加前景运动的人物关系于车身各个部分的反射,就可以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见图1-5)
纯粹建筑 | 理想城市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