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圆明园又起波澜 政府介入“圆明园事件”
|
圆明园如何整治一事,自2005年3月28日兰州大学张正春教授质疑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将破坏生态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有关圆明园涉及的园林、生态、文物问题,成为社会热点。至此,圆明园问题已经引起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海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海淀区已开始全面介入圆明园问题的调查,据称本周内将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和初步结论。
昨日,海淀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和包括圆明园管理处相关部门领导紧急开会,讨论并汇总圆明园从防渗工程到湖心岛事件,再到“万春园”事件和翻建驳岸的相关材料。“从圆明园防渗工程被环保总局叫停后我们就开始介入,会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进行全面调查。”海淀区政府有关人士介绍,他们将在本周内就圆明园事件形成一个材料,向社会公布政府对此问题的调查结果和相关解释。另据透露,文物部门本周也将开会,向媒体通报圆明园有关文物方面的问题。
事态发展:
最近的事件:圆明园进行翻建驳岸;清华师生试验湖底渗水情况。另外管理处目前正在查找“万春园”的有关批复文件。对于圆明园作为遗址公园是否该建别墅项目,朱红表示,这同样是历史遗留问题,适当时候会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同时,管理处也在整理包括“湖底防渗工程”、“湖心岛出租”等在内的相关文字资料。
专家观点:
对于圆明园翻建驳岸一事,北大6专家认为,此举比湖底防渗工程更具危害。圆明园翻建的驳岸将完全切断湖内外水体的联系,而圆明园的整治必须坚持遗址的定位,要修旧如旧。
崔海亭认为,圆明园方面翻建的驳岸,只是为了结实,却没有考虑到生态的影响。湖水和岸边土壤将失去联系,这样近岸的植物就无法得到侧面水的补给,而一旦夏天下雨,外侧土山上流下的雨水也无法通过土壤渗透到湖里,这样湖内外水体的双向交换就没有了。
北大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认为,圆明园方面对公园西区灌木和乡土树木大肆砍伐,也是对文物的破坏。因为这些树木也有100多年的历史,圆明园遗址不仅是几块石头,公园内的一切,包括水、生态、植被、地形都是遗址的一个部分,对它们的违法翻建也都涉及对文物的破坏。
圆明园事件历程
*2005年3月28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正春教授,质疑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破坏园林生态。
*3月31日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被叫停。国家环保总局表示,该工程未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该立即停止建设,依法补办环评审批手续。
*4月13日环保总局举行公众听证会,就圆明园遗址公园湖底防渗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问题,听取专家、社会团体、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5月17日有媒体曝出“圆明园将园内福海湖心岛出租给私人”,使得游人无法靠近该岛。圆明园被指责侵犯公共利益。
*5月21日继圆明园湖心岛出租一事遭质疑后,圆明园内一处占地3万平方米的万春园别墅再次引发关注。
*5月22日媒体报道,北京大学6位专家认为,圆明园对近万米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经典园林驳岸,进行彻底翻建,是严重的文物破坏行为。
其实圆明园只是个典型,是个代表,它所暴露的问题并非孤立的个案,可以推而论之、触类旁通。保护公益、保护生态、保护历史,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不然,解决了圆明园的问题,还会冒出别的什么园来。
相关链接:
行政机构救不了圆明园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5/23/content_2989435.htm
对于此事,ABBS网友们也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http://www.abbs.com.cn/news/comment.php?cate=3&artc=12973
http://www.abbs.com.cn/news/comment.php?cate=3&artc=12866
http://www.abbs.com.cn/news/comment.php?cate=3&artc=12764
新闻链接:
http://www.abbs.com.cn/news/read.php?cate=3&recid=12973
http://www.abbs.com.cn/news/read.php?cate=3&recid=12764
http://news.tom.com/1002/3291/2005328-1990885.html |
[更多评论]
[更多新闻]
城市新闻: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