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 |  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最近新闻 (主持:admin) [投稿]

□ 阅读次数:5010

□ 纯粹建筑
□ International
□ 我的方案
□ 理想城市
□ 景观与环境
□ 室内设计
□ 建筑史
□ 建筑旅游与摄影

□ 建筑PC
□ CAD应用与开发
□ 3D软件应用
□ 平面设计
□ 室内效果图
□ 建筑外观效果图

□ 建筑技术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施工与监理
□ 室内施工
□ 给排水工程师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暖通与空调
□ 造价工程师

□ 考试及留学
□ 建筑系学生广场
□ 建筑教育

□ 艺味深长
□ 美术论坛
□ 似水流年



 
"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框架"研究学术座谈会
leeee
  \"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框架\"研究组日前召开了第二次学术座谈会。研究组是由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张钦楠、张祖刚等发起,《建筑学报》编辑部组织,于去年11月成立的。张钦楠在介绍研究组成立的意义时说,当今中国建筑市场已占世界第三位,但我们在创作实践、理论建设、职业体制改革三个互相依存的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建设理论方面,应该有三个层次:一端是世界性的,20届建筑师大会的《北京宪章》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另一端是个人的创作观念;在两端之间应当有一个中间层次,就是有国家、民族或地域特色的建筑理论。我们应该从城市、建筑、职业体制三方面加强建筑理论的研究,逐步建立一个纵(理论专题)横(建筑类型)结合的理论框架。研究组应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和参与,成为一项开放的、持续发展的研究。

  座谈会由《建筑学报》主编张祖刚主持,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李先逵、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张钦楠、清华大学教授王贵祥、天津大学教授邹德侬、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国梁、北京大学教授张永和及韩林飞、北京建工学院教授汤羽杨及邺祖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络部主任张学栋、国际建协研究院张在元、清华大学博士单军及宋晔皓、彭怒等出席并发言,介绍了半年来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情况,也对建筑界当前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讨。会后专家们将继续完善论文,适当时候继续召开座谈会,争取早日出版《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框架》的专著。
[更多评论] [更多新闻]

城市新闻: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