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东广播中心
原载:世界建筑2001/2
|
本文原载世界建筑2001/2,作者是建筑师江刚、沈钢
广东广播中心位于广州市人民北路,所处的地段集中了广州建国以来城市建设各个阶段的代表性建筑,如东万宾馆、友谊剧院、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大酒店和南越王墓博物馆等。这些建筑物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经典。如此重要的地段如何处理城市形象的延续并使建筑成为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标志,就成了建筑师须尽力解决的问题。
经过第一轮设计投标的初步探索,我们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思路:首先,确定建筑物在城市的定位。广东广播中心应能反映广州都市的建设成就,反映厂州的城市风貌和时代特色,同时也必须表现出广播手业的特点,表现出岭南建筑的特色。其次,在环境构思方面要为城市增色,而不能破坏城市环境的和谐性与整体性。
广东广播中心建设用地的长边沿人民北路展开面对广州市不可多得的绿地——流花公园。但是这也会造成一个不利的后果,就是建筑面宽近一百米,形成的沿街立面过于庞大。从使用性质来说广播建筑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向全社会发送现代信息的信息中心,与现代国民的生产生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也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其造型也必须具有时代的特征,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如何尊重城市环境,尊重城市发展传统,尊重岭南新建筑特色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在构思过程中我们做了多次草图比较分析了各种体量构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发现过分庞大的体量将使城市的空间密度增加,破坏了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和谐与统一,给城市环境空间带来不必要的压迫感,而且也会破坏流花公园的景观。鉴于此,设计人经反复推敲决定采用高科技手法,用金属板材及低辐射玻璃作饰面材料,通过大量的现代化精细构件,结合多体量组合的不对称构图方式,避免建筑体型的过分庞大和呆板,同时注重细部节点和材料的处理,将远期的高层塔楼置于近期主体的南端,使建筑主体的城市天际轮廓线轻灵秀丽。在体型组合上以反复出现、互相呼应的弧面双曲线为母题,使建筑物造型丰富而又形象统一,富有东方色彩。建筑细部处理在富干变化、尺度亲切的同时,亦有公共建筑的庄严感。整体色彩以纯净淡雅为主,使建筑物的性格具有南方建筑的特点。如此,用高科技的形象以新时代新技术和信息化的特点,反映建筑的个性,体现广播建筑的特色,让建筑主体在这一个重要地段代表了其建设时代的特点,使本地段建筑群体的历史典型形象得以延续,反映了时代变化与进展,并且在不破坏流花公园景色的同时,反而为其增加了一道亮丽的现代建筑“外景”,使人工建筑与自然绿地相得益彰。
广东广播中心设计的另一个难点,是因为目前民航航线的限高,建筑物需分两期建设。近期建筑高度50m,远期建筑29层,高度100m左右。而近期建筑形象在白云新机场建成之前,将成为公众眼目中广播中心的主要形象。经过比较设计人将广播中心造型的重点放在近期主楼,使近期建筑有一个完整的面貌,整体形象以近期为主,远期塔楼作为整体造型的补充和增色,整体建筑形象不会因为远期未建而显得不完整,也不会因为远期完成后改及了建筑的形象特点。建筑主体所采用的不对称体量构成手法,也将保证建筑形象远、近期的和谐统一与完整,使建筑的特征得以保持。同时采用不对称的体量组台手法将远期塔楼置于建筑群体的南端,把广播电台建声要求较高的录播用房以及室内空间较大的厅堂置干近期主楼的北端,使远期塔楼的施工对近期主楼的影响可减至最低程度并可有更多的施工空间。
目前广东广播中心近期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紧张的内部装修和建声装修施工。从已建成的环境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设计意图。
设计主持人:刘荫培
万案设计:江刚 陈雄 吴华波 邵淘 潘勇
总建筑面积:72000n平米 其中近期50000平米
层数近期 13层 远期 29层(地下 2层)
结构形式:无粘结后拉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 |
[更多评论]
[更多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