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5年第3期
□ 阅读次数:8243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
|
|
水中诞生的维纳斯—长丰汽车研发中心设计方案透析
戴 飞
|
Venus from the water
———About R&D center project of Changfeng automobile group
戴 飞
Dai Fei
摘 要:本文通过对长丰汽车研发中心方案的阐述,旨在提供一种拟人化的思路与方式,将建筑设计视为一个实用与审美空间的同构过程,使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人之间达到整体的内在的协调统一,形成隐约而又无处不在的人文意境,使活动在这一空间的人们,获得持久的愉悦。
关键词:拟人化;环境;人本
Abstract:This article tries to create a new way “personification” to design business buildings based on the R&D center project of ChangFeng Auto-mobile Group. Personification, the new way of design puts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surroundings assort with the people who work there as an entia, bringing the people who work in the building into a humanism space to gain a long lasting joviality.
Key words: personification,surroundings, humanism
中图分类号:TU2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3-0030-03
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实用和审美空间的创造,包含着“从无到有”、“从有到有”和“从有到无”三条内在路径。完全自由地从无到有,相对容易,真正难得的是至始至终保持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人之间在不同层次上的协调与统一,形成一个特殊的非物质化的“场”,从中激扬起一种隐约的人文意象,使活动在其中的人们,非常自然地融入到这一空间特有的工作、学习和人际交流等“场”中。
1 建筑设计的拟人化:灌注人文气息
本文所阐述的建筑设计的拟人化,是指在设计者与正在形成的方案之间,构筑一种基于情感交流的复杂而深入的关系,从最原始的设计雏形中就融入强烈的感情因素,使设计方案超脱从形式到形式,毫无灵魂的建筑表达。
本文在此想要与各位同仁探讨并分享的,是一位“正在水中诞生的维纳斯”,她轻盈、明快、善解人意,富于动感和变化。这一非常具体的拟人化意境,贯穿了本方案的整个设计过程。她需要一个开阔的视野,一个闹中取静的优雅环境,一个流畅高效的内外交通,一个富于动感的体形,一张充满表现力的建筑肌肤。通过拟人化的途径,“她”真实地介入我的设计思路,“倾诉”她的每一个要求:从建筑外形塑造到内部空间构成,从光影布局到色彩组合,从建筑材料到生态绿化,甚至于水体轮廓线上每一个大理石人体雕塑的尺度等设计细节,使整个建筑一步一步被赋予人性化的情感,更赋予设计者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内在的创造激情。因为拟人化的设计思路,让建筑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自主意识,使建筑师不再是一个人独自创造,而是时时与“她”或“他”在对话、交流、沟通,甚至于情感的投合与默契。
这种意境,实现在本方案中,使最终营造出的建筑空间和整体环境具有了鲜明的拟人化特征:一位高雅美丽的女性,正在水波中曼妙起舞。她想要在任何一个可能的瞬间,激发出每一个亲近她的人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恰好非常适合本项目的设计主旨。
2 建筑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从有到有”与“从有到无”
设计之初,在与业主方的交流过程中,心中似乎有了某些朦胧的东西在滋生,通过对场地的现场探勘,对于环境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心中便定下了前南后北、近水依林的基调。这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周边厂区已经形成的环境和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道路交通体系。
轴线:北向和西向是城市道路,构成了建筑的两条主要交通景观轴线,原厂区大门位于道路交叉口处非常局促,而在规划整合中,把厂区入口移至北向道路,同时结合厂区原有道路位置设置了一个小型的广场作为厂区的一个交通集散核心,同时也成为景观中心。研发中心安排在入口广场的东侧,一方面保证研发中心拥有相对独立的环境空间感,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地美化和延展了整个厂区的两条景观轴线。
空地:原来厂区的西北侧有片空地,因两面都邻路,在规划之初曾有人提出:研发大楼应建造于此,或另外加以利用。但从整体环境的和谐出发,经过再三考虑,这片空地最终被放大并转化为平整的草地,点缀着一条石径和几张休闲椅,形成简单的开放式园林,表达着环境的一种包容和等待。人们可以在这里舒展心情,进行短暂的休憩或安静的思考。草地后面的树林,遮蔽住原有的厂房,有效地隔离了新老不同风格和功能的两种建筑,并将人们的视野自然地引入研发中心的建筑主体,同时与大跨度的广场式入口,形成空间上的呼应。而且,空地的设置为厂区可持续发展留下前提。
广场式入口:厂区与城市道路之间,原来并没有一个正式的交接入口,而且原厂区入口设置位于厂房线性交通流线的尾部,给厂区内交通造成了某种不便利。通过重新设计规划,封闭了厂区的原有入口,将内部东西向变成主要干道,从空地和研发中心之间穿过,于入口处一路放大、延伸成一个非正式的硬地广场入口,与城市道路实现自然地连接。这有效地改善了厂区内线性的交通流线的体系,使局部交通成环,提供了内部交通的方便,在客观上更提供了一个观看厂区内标志性建筑主体的全通透式窗口。
水体:这是设计者放入到原有环境中的一个全新元素,用于缓解建筑同道路之间的紧张感,同时构成道路与建筑的有机过渡。而且,水体作为一个富有生气和张力的环境因子,将周围的道路、广场、树林有机地聚合起来,既成为对四季变化的一种强化和美化,更使高质感的建筑主体,在光与水的交互变幻中,显得挺拔与灵秀兼而有之。
建筑主体:在与环境的协调对话关系中,建筑同景观在尺度上的协调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单从设计任务书来讲,8000多平方米的建筑放置于此体量明显偏大了,因此,为了保持与空地、广场、树林和水体的协调一致,建筑在形体上分成了主楼及裙房两个体块,同时将最外缘的体形轮廓线处理成柔和而不确定的模糊边界,以期望周边环境、道路,以及原有建筑之间,形成一个柔性的过渡。
环境与建筑之间,经过上述多角度、多元素的“从有到有”和“从有到无”,营造出丰富而有序的层次感,达到了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内在和谐,仿佛两者相依相存,互映成趣,形成内在的默契。
3 建筑主体的空间结构:“从无到有”
建筑空间,作为建筑的灵魂,带给人们的是最直接的感观享受,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在创造富有活力的空间前提下合理组织内部功能的分区和过渡,巧妙地解决功能与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本项目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平面的功能分区:
主办公楼:主办公区域在树林、广场、草地和水体的逐层退让之下,被安置在南侧,采用的是南向用房、北向通廊的平面布局方式,为主要办公用房提供了最良好的采光及通风条件,而且远离城市干道,有效地减少了噪音。每一层的垂直交通井,集中到西部端头,并以绿化平台实现相对隔离及过渡,进一步静化办公区的环境。
裙房:长丰汽车研发中心裙房承担了汽车样品展示、团队集中培训和接待及门厅人员集散休息等功能,相对而言更富于公共性。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全钢结构。在形式手法处理上,裙房被理解和创造成一个全曲线、全通透和全开放的动感空间。曲线的非稳定性消解了大跨度空间的疏远感;大面积落地玻璃消解了实面带来的封闭和压抑;大曲线的玻璃点式幕墙为大门厅提供了良好光环境;而水平装饰板带更加强了建筑外立面水平方向线条的韵律感,并在阳光丰富的阴影中,于室内形成了极为生动而有序的图案。裙房成为建筑主体心理界面上一扇隐形的大门,以友好的建筑语言,迎来送往,不仅成为办公区有趣的前厅也成为道路、水面、广场及主楼之间一个有机的过渡。
水体:从功能分区的角度再次强调水体,是因为它既是一种景观客体,又承担了城市道路与建筑主体的自然过渡功能。水体,本身富于变化,是自然环境中一个典型的软界面,它能够很好地化解建筑、道路、广场等这一类“人工硬体”的刚性,实现视觉和心理上的平衡,一方面缩短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客观距离,另一方面也缩短了人与建筑之间的主观距离。
内部空间的刻画:
共享大厅及展厅:作为整栋大楼人流集散的公共空间,其空间及室内设计同外部形象相呼应,强调的是两点:通透、动感,三层高的大厅,在不同层面上都流动着轻盈的曲线,管桁架、弧形玻璃、圆柱、旋转楼梯,整个空间在动感中极富趣味性,色调和材质的运用也在强调高质感及高科技主题。
主培训教室:方位设于展厅的上部,室内设计的主调本身就简洁而轻快,再加上装饰色调上使用了少许纯色,使之更富戏剧性效果。
屋顶绿化:在裙房的屋面上设立了一个绿化小花园,使绿化体系变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立体化系统,使办公楼的人员与绿化更近了一步。
景观办公室:所有办公室全线朝南,主要为大空间景观办公室,大面积的玻璃窗,通透的视野,提供了优质的办公环境。北向的走廊也因对着道路,广场和水面也具有良好的观赏景观效。
绿化平台:考虑到不仅特定层级的员工组织内部需要一个人性化的沟通空间,而且各级员工相互之间也需要纵向的交流。因此,在建筑主体的每一层都设置了一个绿化平台,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可安静思考的半室外空间,而且也成为进入各楼层正式办公区域的一个空间序曲和心理过渡。同时,也更充分地利用了高层的“绿色景观”,以创造一个亲近的沟通界面。
4 建筑外形及其细部处理:“从无到有”与“从有到有”
古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是欧洲古典文化中美丽和聪慧的象征,传说中她诞生时脚踏水中荷叶,美丽和匀称的体态引来诸神和安其尔的亲临,这一幅唯美的场景成为作者试图表达在建筑形象上的意境,体现出建筑力与美的内在交融。
在设计手法上,一是以“圆”化“方”,通过两块巨大的大跨度曲线条状塑形板,从顶部和侧面对整个建筑形成某种近似“圆”的包裹,化解了建筑主体条块分明的轮廓线,以一种大圆大方有机结合的抽象意境,显出建筑主体特有的体积感、力量感和大方气度。
二是通过几何形体与不规则形体的合理穿插,充分表达出曲线所特有的内在节奏和韵律,同时最大程度地以玻璃和铝板代替实墙,虚多实少,从视觉上凸现出钢结构的轻盈。尤其是一楼朝南临水而出的展厅,三层楼高的全曲线钢结构形体,配合以玻璃外墙和白色铝板,整体上非常具有大理石般的雕塑感和强烈的现代气息,凸显出力与美的融合。
色彩组合
由于选择了“大面积水体”作为建筑与环境的过渡界面,因此,白色成为了建筑的主色调,玻璃和白色的铝板相嵌,既在统一的主色调中形成虚实互映的内在层次,又为其它装饰性色调提供了一块纯净的“底板”。本方案大胆选用了纯度很高的柠檬黄和钴蓝,在建筑顶部和东立面的轮廓线上作为局部的点缀,借助于玻璃的通透性和波浪形装饰板的运动感,产生出“色块”在室内外空间来回穿插的特殊视觉效果,色彩层次丰富、跳跃而又不失整体感。这种视觉兴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维纳斯古希腊式的衣襟:身体的线条和内在的激情,游弋在若有若无的褶皱之中。
视觉印象
大方大圆,以圆化方的建筑形体;银白主调,黄蓝相间的建筑色彩;以玻璃嵌合铝板,虚多实少的建筑立面;门窗、门廊、天顶纵横开合的建筑采光,创造出一个充满动感的视觉印象,使整个建筑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
由于钢结构的大量采用,各类几何和不规则曲线等三维空间构图元素,得到了非常精准的表达。直线显得刚毅而沉稳,曲线显得圆润而柔美,曲直衔接自然,整个建筑的线条连贯、流畅、松紧有致,轮廓十分清晰。
5 在合作中立“有”“无”
事实上,一个设计方案内在的完整性越鲜明,就越难以被外在的人为因素所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拟人化是一个构建设计方案内在完整性的有效思路。如果建筑达到了与环境的全面协同,具有了拟人的形态,充满着人文气息,外在因素要随意地加入就不再那么容易。即使委托方一定要强行加入,客观上也必须给予一个设计方案内在完整性以充分的尊重,从而为委托方与设计者之间建立真诚合作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双方能够基于更大、更牢固的共识,来对方案进行功能调整或其它局部性修改。
这个项目虽然不大,但较为复杂,建设档次也较高,包含了框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以及玻璃幕墙工程和集中空调工程。特别是裙房部分是不规则曲线的空间体,为设计施工及各单项工程的衔接带来很大难度。许多在设计中未暴露出来的问题只能在现场解决。比如说:很多特殊的节点,在以前的设计中未曾遇到过,导致相当多的地方只能边做边想,边想边改。其中的酸甜苦辣,旁人难以体会。而当工程竣工时,作为设计者内心的那份喜悦,也自然不言而喻。在此,由衷的感谢业主方真诚的理解与合作,在营造设计思路和设计风格的整体一致性上,给我们设计者所提供的广阔空间,使我们有机会能够把内心的感觉,充分而自由地用建筑语言表达出来,共同分享。
6 拟人化思路中的人本精
任何一个建筑实体,都是城市文脉的具体延续,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空间文化在特定局部的一次新陈代谢。它吐纳着这个城市、这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诉求:轻松、愉快、亲近、消解界线等等。尤其在全面变革的中国,人们几乎时刻都要承受日益加剧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深层次交融与冲突,面对各种集体性和个体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因此,对于建筑空间最迫切的情感需要,是轻松和亲近。这意味着我们的建筑,无论是公共建筑、办公建筑,甚至是政府的行政建筑,都应尽可能地带给人们以欣喜和宽慰,及至直白的幽默,从而很好地去中和、平衡中国传统建筑的威严、疏远、不苟言笑、过于明确的使命感和实用性等鲜明的男性气质。作为城市空间文化的合理延续,我们既要积极继承传统建筑中和谐、统一、均衡等优秀元素,更要积极展现出现代文明张扬个性、强调沟通、消解距离、包容非理性、鼓励创新等革命性的时代特征
眼下,中国的现代建筑整体上处于一种快速“复制式”的发展过程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建筑实体应该具有的人文内涵,当然也就难以照顾到建筑本身的内在情感需求。笔者就长丰汽车研发中心的设计实例,提出建筑设计的拟人化思路,正是想藉此让建筑师能够更顺利、更合理地把内心深处最活跃、最强烈的情感,以理论的、方法的、工具的,一切最直接的方式,投射到一个非常具像的人性化对象上,从而在普遍意义上,将人的情感全面渗透到建筑空间的创造设计之中,藉此向中国的现代城市灌注其所亟需的人文气息。在目前阶段,可以更多地倾向于柔和、圆润、秀美、亲近、包容等女性化气质,以冲淡中国传统建筑中被过分夸张的男性特征,释放那种内在的紧张感和拘束感。
在拟人化的设计实践中,一个具体方案实体只有反复地经历从“从无到有”、“从有到有”和“从有到无”三条设计路径的彼此融合与交汇,才能达到动态的内在平衡,将建筑功能上的客观实用,以一种恰到好处的空间随意性和多元化的审美意识完整地表达出来,让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人性化的和谐和独特的趣味,甚至是能够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由此,在整体上营造出一种强烈的人文气息,以达到从形式渗透至功能的个性化。这正是建筑设计拟人化的真正实质。
作者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