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5年第4期

□ 阅读次数:5142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怀旧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保护与更新
高力强
怀旧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精神
Recalling is a kind of precious spirit
——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保护与更新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uaBei Cemetery of revolutionary Martyrs


高力强
Gao Liqiang
摘 要:对于陵园纪念建筑需要特殊的保护和有目的的更新。笔者从大力宣传精神教育、注重保护建筑形象、协调统一周围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陵园建筑;保护与更新;协调

Abstract:The Cemetery Achitecture need a special protection and purposeful renewa.The auther talks of it from propagandizing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highly, protecting the achitecture image observably. harmonizing circumstance and so on.

keyword:cemetery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harmon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2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13-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素质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原来破旧的平房和四合院,已经为成群的高楼所代替,还有许多具有记载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都换上新颜。在具体的修缮拆迁过程中,一些建国初革命性的纪念建筑,基本上都达到了建筑设计的使用年限,而本身又陈旧不堪,但是从怀念革命历史教育后人的角度,还具有很大意义,所以对于它们的拆迁重建还是保护修缮一直是一个具有很大争议的问题。
2 华北烈士陵园保护的重要性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全国著名的烈士陵园之一,又是最早的省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48年秋,在朱德总司令提议下,中共中央华北军区修建的烈士陵园,是从1950年到1953年历时三年,是河北省修建的最早纪念建筑群。其位于石家庄市中山西路,占地21万m2,园内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厅、烈士纪念馆、白求恩大夫(Norman Bethune 1890-1939)的雕像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Dwar-Kanath Kotnis 1910-1942)的雕像陵墓和印度援华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厅,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和革命纪念建筑,作为烈士安息和发扬革命精神的所在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风风雨雨已经有54年的历史了,正好属于建筑新旧更新的时期,如果设计者只追求社会环境的改善而忽略了对历史文化氛围的保护,就会造成对原有纪念建筑风貌的丧失和传统教育意义的泯灭。有关专家急切呼吁“在纪念建筑群的更新改造中应充分重视其重要历史风貌的保护和更新,突出景观特征和文化内涵”。对纪念建筑历史文化的保护不仅要记住一段历史,起到缅怀革命先烈和爱国主义的作用,而且还要起到教育下一代,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目的,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所以对于革命纪念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问题就显得与众不同,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研究处理。
3 陵园保护与更新中遇到的新问题
50多年已经过去,烈士陵园的许多建筑物开始老化,例如建筑的墙皮部分脱落,砖瓦风化严重,屋顶防水破损,室内受潮等等,严重地威胁着这些纪念建筑的使用,约束了陵园一些空间对游人的按时开放。当然,近年来河北省省政府和省民政厅十分重视对革命纪念建筑的修缮工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烈士陵园的文物古迹,并对烈士陵园的重要建筑和服务设施进行维修和完善。尤其是1995年3月,河北省委领导亲自考察陵园,并当场确定新建烈士纪念碑一座、烈士文物厅和影视厅,以完善陵园的建设,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以后的几年里又陆续修缮了一系列历史建筑如白求恩及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纪念碑厅和赵博生纪念碑厅等。
但是,在烈士陵园建设的保护与更新的问题上,恢复原有功能问题容易解决,而对于新建和修缮的具体方案和陵园的整体环境的和谐问题,是我们所共同面临的挑战。尤其在烈士纪念碑、烈士文物厅和影视厅建设和一些纪念建筑修缮以后,大家反映新建筑不是十分理想,其主要表现在:原有建筑破碎不堪,留有历史沧桑的痕迹,材料更新后焕然一新,与周围环境又显得不统一;新建建筑宏伟有力,改变和影响了原有陵园面貌,与陵园其它建筑又难以协调搭配,而本身烈士陵园是人们缅怀故人和先烈的地方。所以2001年我们建筑设计院在接到了华北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的修缮和施工设计任务以后,决定以课题研究的形式,组织有关设计人员,对整个烈士陵园这几年的保护和更新做一次分析调查,以求寻找一个最佳的建设和保护的可行性方案。
4 保护与更新中的几点措施
4.1大力宣传精神教育,注重保护建筑形象
革命纪念建筑是一种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载体,是现代革命教育的必需设施,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现在保存有革命历史文物和烈士遗物1.3万余件,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还拥有国际赠送的一些文物和加拿大政府赠送的白求恩半身铜像等,特别是园区安葬的多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团级以上的革命历史遗骨,有许多著名烈士事迹,例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人领袖高克谦、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国际援华友人白求恩(Norman Bethune)和柯棣华(Dwar-Kanath Kotnis)等形成河北省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所以在对历史进行积极、全方位保护的基础上,完善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形成以历史建筑为背景,以陵园内特有的革命事迹为依托,再现解放前烈士艰苦创业的景象,这无疑对于新兴城市石家庄来说增加革命历史内涵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故必须进行必要的修缮和建设改造。
现在华北烈士陵园的建筑多数已经接近建筑设计的使用年限,在人们追求物质上富裕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让烈士陵园起到充实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作用。我在石家庄市的在校大学生和市民中做过一次调查研究,在所抽查的100名大学生中有75%的学生上大学后没去过烈士陵园,50%的从来没有去过烈士陵园;抽查的100名市民中有90%的就业后没去过烈士陵园,即使10%的市民也是在清明节时带孩子去的。究其形成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我国人民的思想还存在很大的保守成分,仅仅认识到清明节扫墓缅怀先烈的传统习俗,对于四季常青庄严安静的烈士陵园形成的环境是精神世界接受熏陶的良好去处,却没有意识到。何况怀旧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在喧闹的现代都市能有个安静的地方,思考问题,缅怀先烈,实在难得。著名的华裔建筑师林璎(Maya Ying Lin),在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读书的时候,林璎就喜欢到附近的墓园去走走,从平静的思维中寻找灵感,她说:“雕塑是诗,而建筑是散文。”她觉得墓园设计也是一项专门的学问。在美国的陵园都有安静优美的环境,每天都有许多人去陵园散步学习。
其次,烈士陵园的很多纪念建筑已经破旧不堪,可是它们都是有纪念意义精神建筑,在许多祖辈的精神境界里已经生根发芽,作为精神遗产流传至今,一旦拆毁将它们,我们许多的革命故事将是“皮之不存,毛将付焉”永远不复存在,所以应该保护这个典雅而神圣的历史殿堂,即使没有实用功能也可以作为纪念历史的雕塑或丰碑的形式保留下来,也是符合联合国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在198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战略原则。在北京的陶然亭公园的高君宇(1896-1925)和石评梅烈士的墓碑以及高石雕塑就是很好的一例。
再者,烈士陵园是战争年代烈士安息的圣地,和再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最好的教育事例。随着人民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维护革命遗迹,以“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设计原则,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整修,并加以利用,形成保护和利用的良性关系,可见,对于宣传和保护烈士陵园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亟待研究的首要问题。
4.2 完善现代社会功能 保持变化寻找统一
烈士陵园相对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比较慢的,许多历史和烈士文物已经没有空间展出,多媒体教育手段的更新和人们物质基础的发展,需要我们为人们提供优良舒适的展览空间,所以民政部门在1995年在原址基础上新建了烈士纪念碑、烈士文物厅和影视厅,加强和完善了华北烈士陵园的基础设施的力量。
在建筑界大家一直在讨论新旧建筑的协调问题,一般有几种方法,那就是采用与原有建筑相同的材料,在第一印象上,有一种神似,取得视线上一致;再者,在新建建筑上留有某种原有建筑的影子或符号,使建筑本身有灵活的变化,又有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和统一,而不是对传统建筑进行简单和肤浅的堆砌和拼凑,也不盲目追求某种时髦的现代流派,这是对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追求和思考。如在陵园入口处大型纪念碑的设计中,建筑师采用以碑边长和高度的数字来代表历史年代,当然,这些在各地的纪念建筑中设计也有采用的,南京的中山陵台阶就是一例,这些台阶可以在登上的过程中数出来,可对于大型纪念碑却不好去拿尺子量,还需要以文字说明的形式加以补充,正如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Ken Yeang)指出“它应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不是教条”。所以我们的建筑师应该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材料和数字不是影响设计的唯一因素,表达设计意图的形式手法很多,应用不当的就达不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4.3 绿化服务建设陵园,协调统一周围环境
纪念建筑都有他们独特的闪光之处,尤其烈士陵园那庄严肃穆的气氛,无论是环境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比如华北烈士陵园早期入口处是万人悼念广场,原意在创造“祭天于郊”的环境氛围。浩瀚的绿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常年苍翠的古柏树则与烈士陵园的整体气氛融为一体,这一神圣的氛围也更显得亘古永恒。稀疏开朗、视野开阔、虚实结合的建筑布局鲜明地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神圣与空灵之感,所以这种氛围就象是烈士陵园与生俱来的,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不会有丝毫杂念。当然,现在改为高大而宏伟的烈士纪念碑,作为单位的一个符号和标志,使每一个在门口路过的人都能注意到他的存在,是现在设计者常用的设计手法,但和周围环境似乎有几分陌生。同时,现在的城市人们追求的是绿化环境,城市不缺高大的混凝土建筑,而且烈士陵园建设本身也需要新旧建筑的有机协调。
建筑环境不仅仅指建筑本身的环境,还包括周围环境,否则烈士陵园内部的庄严气氛就会被周围闹市的高楼大厦冲得踪迹皆无。如北京已经意料到了周围环境对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群的巨大冲击波,尤其是为申请2000年奥运会的那次组委会对北京和法国巴黎的环境保护评审,再次提醒了北京对古建筑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大了北京市限制故宫周围建筑的高度和建筑形式的力度,希望能尽最大的能力,保护这个世界人类的文化遗产的继续存在。华北烈士陵园就是石家庄市中心的一块文化绿洲,有教育和绿化双重作用,正如世界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n)(美国)曾经说过:“我们希望有一种,给每一件东西都有它正确的位置,同时我们也希望每一件东西都根据自己的性质有应有的权利。”这就是对建筑设计推敲的问题。所以对烈士陵园的保护和更新具有建筑和环境双重意义。
5 结束语
为处理好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保护和更新的矛盾,民政部门和烈士陵园管理处及有关规划部门已经联合对烈士纪念馆的维修设计提出了“依旧修旧,修旧如旧”的有关指示。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省政府会制定相关的文件去保护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空间,对于文化遗产必将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在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过程中,得到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管理处的很大帮助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林京.杨经文及其生物气候学在高层建筑中的适用.世界建筑,1996(4):23~25
[2]聂兰生.旧街中的新建筑.建筑学报,2003年07期
[3]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天津大学出版社,杨凤和 2000.4
[4]刘先觉.密斯·凡·德·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
[5]高力强.与天坛对话.中外建筑2004年4期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建筑艺术分院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