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5年第4期

□ 阅读次数:4867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丘陵地区校园特色的缔造——以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规划为例
郑卫民 蒋 刚
丘陵地区校园特色的缔造
Creating campus in hilly region
——以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规划为例
——With the planning Characteristic of YiYang medicial college


郑卫民 蒋 刚
Zheng Weimin Jiang Gang
摘 要: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规划,高度重视丘陵地区的地形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以“科技+人文+生态”为主题,保留自然山体、水体,通过三纵一横的轴线,将各功能组团有机融为一体。构建“一心、四轴、七区、多链”的规划结构。

关键词: 生态;丘陵校园规划;用地坡度;自然山体

Abstract: The planing抯 cha-racteristic of YiYang medicial college is 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e environment. It is highly valued the topography of hills,which contains natural hills and waters.The planning even combines all functions with a entirety,of which designs a structure of one center,four axes,seven regions,multiple chains .

Keywords: ecological,camp-us planning for hills regions, gradient of land used, natural hills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10-03


1 项目背景
为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加快益阳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湖南省益阳市因医专现状用地无法适应发展需要将益阳医专搬于梓山湖以东地段。2004年5月,益阳医专邀请全国三家甲级规划设计院参加本次项目规划设计投标,经省内外9位专家的评审,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所提交的方案以“充分利用现状自然生态环境,多学科的交叉,建筑轴线鲜明,景观优美”的特色一举中标,被选为实施方案(图2)。市政府拨给益阳医专用地508亩,规划在校生规模6000人。
2 现状分析与用地条件分析
2.1 现状分析
新校区山青水秀、地势起伏,自然山体植被良好,环境无污染。地块内杂居村民不多,拆迁量少,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为创造生态型园林校园奠定了基础。
2.2 用地条件分析
利用GIS相关软件对地形地貌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是本规划的重要技术手段。本规划侧重选取坡度、坡向、地形排水四项因素作为评价分析的依据(图1)。

图1 现状地势图

2.2.1 用地坡度分析。在新校园约508亩的用地中,49%的用地坡度小于15%,约251亩;21%的用地坡度介于15%~30%,约104亩;30%的用地坡度大于30%,约153亩。
总体评价:本项目用地坡度较小,其中约30%的用地不适于工程建设,其余约21%的用地要做较大的工程措施处理。适宜建设用地占49%,约为251亩。
2.2.2 地形坡向分析。本项目用地为丘陵,坡向对建筑布局有一定影响。按照四种坡向优劣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南、北、东、西。经分析,本项目用地约12%朝南,55%朝北,因而总体规划重点考虑北、南坡向的布局问题。
2.2.3 视觉景观分析。用地内有两座70m高的山头,视野开阔。用地整体东面比西面高,北面比南面高。沿山沟和山脊自然形成景观轴线。
2.2.4 用地排水分析。新校园的用地特点形成了北往南排水,东往西排水的基本格局。建筑布置需考虑防洪排涝的问题。
3指导思想
3.1 尊重自然生态,保留大面积的自然山体,营造水景,采用相对密集型的建筑布局,高效率地利用适建用地,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创造园林式的生态校园。
3.2 顺应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特点,校园整体规划应立足当今,面向未来,采用时代的、高科技的建筑语汇,适应未来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3.3 规划体现科技+人文+生态的办学特色,将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补,艺术与哲理的和谐。
3.4 规划设计要满足分期建设的可行性与整体环境统一性,突出校园的整体性,兼顾分步建设。第一期建设相对完整,后期建设尽量减少对学校正常运行的干扰,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建筑高度,体量色彩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大学园区环境的协调统一,合理组织空间,形成和环境相适应的肌理,营造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环境。
4 规划设计理念
4.1 尊重历史文脉
整个校区的布局形态采用组团布局方式,通过三纵一横的轴线将各功能组团有机融为一体。而这一布局形式和校园周边的城市布局的形态相吻合(如与城市学院融合)。同时通过轴线的应用,能巧妙的将周边山水风光引入校园,强化生态要素,体现山水城市的特色。
4.2 人文理念,“百年树人医德为先”规划上,空间南北主轴贯穿了校园主要入口广场和主体建筑。从校园大门开始的序列空间营造德育气氛,广场、绿化带、旗台、主教学楼、图书馆的工整布局将校园主体空间依次展开,东西向步行为主的功能辅轴的教学楼为标志性建筑。整个校园气势宏伟,体现了医科学校应有的大家风范。
同时,在空间的营造上,本次规划采用形态借用的手法,着力表达了崇高医德在具体空间上的落实,从而使得德育无处不在,整个校园就是大的人生课堂。自然蕴育了人,人与自然相协调,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又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要形态借用手法有:
爱心红十字:南北主轴和东西次轴着力营造不同的校园氛围,两条轴线在图书馆前的天使广场交汇,成十字形态,在天使广场中心建一“十字形”浅水池,借喻“爱心红十字”,构成了该校园规划最主要的轴向活动空间。
四心同德:医生被人们美誉为“白衣天使”,这是全社会对医学工作者的集体尊重。好学肯钻、细心、爱心、责任心也是一个医生工作者最主要的职业素质。本次规划在核心区将“天使广场”由四个“心”形组成,分别代表着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督促学员在勤奋刻苦努力的同时,为学科进步贡献力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各种精神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
中国传统的五行元素
中国传统的五行元素体现了自然万物的循环变化,这种循环变化表述为“阴-阳”的自然运动,这种能量运动就像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本身的特性一样,它们各自并非以实际的形式存在,而是表达了自然轮回中以不同的形式不断转化,在不断的从无极到太极的变换中相互作用,彼此抵消,无始无终的循环。
本次规划中,天使广场就是“火”,由“心”组成,象征着仁爱。校园环道形似“肝”,为“木”象征着生长、无穷的生命。运动场——学生休闲、娱乐、运动的地方,充满着生气活力,如同人的“脾”,为“土”,象征着生命。两座保留的自然山体,赋予着大自然的清新和纯洁,如同人的双“肺”,两个保留的小水塘如人体之内的“肾”,为“水”象征和意味着滋润。
4.3 生态理念,“青山绿水,生态校园”
校前开阔的活动区域绿化相互结合,中间建筑群体与背景青山的契入关系,共同构成了山水校园的和谐风貌。
4.4 经营理念,“资源共享,弹性操作”
对内,将公共服务的基本设施组织在学生最容易到达的轴线空间上,以方便对学生的服务;对外,在主要街面上布置外向性较强的医院,餐饮科研,以方便与社会的交流。
5 规划布局
5.1 空间结构
本方案的规划设计中采用“七区同心”布局模式形成“一心、四轴、七区、多链”的规划结构(图3-4)。
5.1.1 七区同心:在本次规划中,我们在核心区的中心部位,也就是图书馆与教学楼的交汇处布置一个核心广场——天使广场,由四个“心形”和“十字架”形组合而成。成为整个校区的“极点”,在其四周分别是附属医疗区、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综合服务区、自然生态区、行政办公区、体育运动区。隐喻作为天使的医学工作者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应具备的四个基本职业素质:悬壶济世之心、妙手回春之术、求知若渴之能、为医重德之贤。
5.1.2 “一心”。即人文景观核心区,指位于校园中心的主题广场棗-天使广场。
5.1.3 “四轴”。指纵贯中心广场的生态轴,横穿中心广场的文化轴,纵贯西边教学实验区及附属医院的科技轴,横穿生活区的生活轴。
5.1.4 “多链”。结合功能组团布局以及交通道路的布局形式,在校区内依托道路绿化和建筑间的开敞空间,形成以线形为主的绿化开放空间带,以这些绿化开放空间带为基础,形成网状的空间体系。
5.2 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校园交通组织遵循“人车分离,步行优先”的原则,创造了舒适、宜人、安全的学习环境(图5)。
动态交通:整个校园的车行交通系统通过单环进行交通组织,连接各大功能分区。既保证各功能组团对交通服务的不同需求,又使得校园内部环境保持纯净。
根据“步行优先”的原则,在校园中心区域结合景观、轴线布置步行道路。校内、外主要人流沿“生态轴和文化轴”两条轴线引入,在中心天使广场集散,同时方便课间大量学生流的移动。沿山和湖布置曲折蜿蜒的休闲步行小径,为师生提供“交往空间”。
静态交通:为适应未来汽车普及的趋势,以及教育社会化和终身化趋势,规划借鉴了国内知名校园的规划经验。充分考虑了汽车及自行车的停放问题。在校园主入口两侧,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等处布置相应数量的停车场地。在体育场、附属医院等大量人流集散建筑附近,布置较大型的停车场。
校园共设四个出入口。 1)主入口:在迎宾路上设置学校礼仪性主出入口,校园出入口由宽敞的绿化带引导,进入到校园环形车行道及校园主要步行系统,以天使广场及图书馆为背景。 2)交通性出入口。设置在校园西侧的银城路上,解决整个校园的车行交通。 3)生活性出入口。在校园北侧紫竹路上设置生活性出入口,临近校园的学生生活区。 4)在东侧街坊路上设置一次性出入口。
5.3绿化景观系统分析
本次规划校园的绿化景观系统形成“一核、一环、两山、两轴、多点、多链”的总体规划结构。(图6)
一核:指位于校园核心的天使广场,由自然山体,图书馆、教学楼围合而成,主题雕塑-白衣天使成为校园标志,同时构成纵横两条主轴的景观高潮。
一环:指围绕校园周边的绿化环,将绿化展示在城市道路旁,突出生态特色,美化城市街景。
两山:指天使广场周边保留的两座自然山体。是校园制高点,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形成整个校园的绿肺。
两轴:一是横穿东西的人文主轴,该轴以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医学发展史为规划线索,形成一条具有纪念意义的人文景观轴线。二是纵贯南北的生态主轴,该轴通过中央“十”字形喷泉、绿化及两旁行道树、自然山体突出生态主题。
多点:即指各个组团内部形成的景观节点,组团内通过建筑间的空间组合,以及相关的场地塑造,形成各个组团内部具有特色的开放空间,同时结合绿化的设计形成各组团内部的景观节点。
多链:即指校园内形成的开放空间轴和绿化景观链,通过开放空间轴,既可丰富校园内建筑的空间效果,还可把绿化景观引入各个组团,使绿化景观得以渗透。
5.4 功能分区分析
校园分区依照“相对独立、集中布局、方便联系”的原则,将校园分为八大分区(含校园核心区)。
核心区:由天使广场、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园林小品等组成,形成深具人文与自然气息的校园中心,突出四心同德的主题。
教学实验区:位于校园西南侧及校园天使广场东部,由教学楼、实验楼等组成,建筑成院落式和错列式布局。
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东南侧,基于体育运动区的使用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区布置,方便使用,其建筑造型采用现代风格,通过具有动感之神韵的曲面变化建筑造型,突出运动区之特点。
学生生活区:安排在基地东北侧,建筑布局遵循组园——小院落的空间组合方式,营造富有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同时遵照生态轴的方向发展,以与环境求得统一。
行政办公区:为了便于管理,将其布置在南入口处,既有利于对内管理,又利于对外联系。
自然生态区:指位于教学实验一区与核心区之间保留的两处自然山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登山、观景、晨读、交流、休闲的场所。为校园可持续发展留下空间。
附属医院区:位于校园西北角,临近银城路,既方便对外社会医疗服务,又方便学生实习。
6 建筑设计
6.1 组群式校园建筑
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与医专整体考虑造型,共同营造统一的室外环境,从单体到环境均能融为一体,共显组群之整体气势。
从规划到建筑自始至终贯彻的思想就是建筑不与整体争锋,而与群体协调,不破坏整体布局之美。
舒展而整体的形体关系与山之走向融合,共生共融,达到关系的和谐。
遵循共同的脉络肌理-组群布局,组群建筑与连廊建筑平面方式互为交错,求得丰富的空间效果。
6.2 建筑风格与造型
教学楼、实验楼在建筑风格上追求简洁大方,外立面采用错落布置,柱子凸出墙面,楼梯间凸出墙面及伸出屋面,外墙采用浅白色环保涂料,楼层灰色分隔线丰富了立面效果。底层部分以下外墙采用麻石,连廊和构架采用白色涂料饰面,与底层外墙产生强烈质感的对比,活跃了建筑物,同时与青山绿水校园环境协调。
建筑立面造型力求新颖大方,富于时代精神,并体现高校建筑的特点,设计强调体块的组合,注重虚实对比,通廊与庭院的有机组合。在立面上不作过多的装饰,适当运用构架,并结合材料、色彩、凹凸、细斜线条划分造型因素,创造出一个既端庄典雅,又活泼生动的现代化高校建筑形象。建筑造型特别注意南、西面的处理,利用构架和通透的连廊创造连续而流动的室内外空间,打破功能单一的教学建筑乏味,丰富城市街道景观(图8-12)。
7 结束语
与丘陵地区其它很多坐落在山水之间的新建校园一样,益阳医专新校区用地有充足的自然环境因素。在规划中,我们力图突出生态化、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的建设主题。体现多学科交叉的规划设计理念。从整体布局、空间组织、建筑形式、环境品质等多方因素的把握,力求具有标志性和独创性,具有强烈的自身特色和风格。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