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5年第4期
□ 阅读次数:5342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
|
|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之探讨
陈贤清
|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之探讨
Exploration on Chines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Testing Profession
陈贤清 Chen Xianqing
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先进的检测机构将大量进入国内,必然给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检测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通过分析检测行业的现状,并结合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为我国检测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主张。
关键词:检测; 行业; 现状; 对策
Abstract:With China's entering WTO, the foreign advanced testing organizations will pour into China, which will surely greatly lash those organizations that are protected by the government for a long tim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testing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ey are facing, the paper gives some useful advice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sting organizations.
Key words:testing,profession,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1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92-02
建筑业是我国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现在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建设规模投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十分活跃。但是由于建筑市场目前还很不规范,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压级压价、回扣、垫资“三把刀”盛行,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抬头;二是建筑领域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法律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不配套,与国外先进模式相比差距较大;三是建设队伍供需严重失衡,建设队伍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1]。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整个建筑业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在WTO协议中,建设事业所属领域属于服务贸易协议的范畴。从服务贸易协议的内涵看,目前我国建设领域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基本处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从总体上讲,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加入WTO,就必须按照WTO有关协议中关于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在享受一定权利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检测行业过去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试验室。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应该认真从行业发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从而适应市场变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1 检测行业现状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专业化水平愈来愈高。如今全国各类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内部试验室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企业内部试验室由于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多个环节陷入劣势。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自身的政府背景,使其克服了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而科研院校检测力量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寻求产、学、研相结合,加大对社会的服务力度,使其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面独立法人检测企业。他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最早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2 检测行业特点
2.1较强的政策性
检测机构因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的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2.2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定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时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独立性。
2.3行业体制单一
检测行业具有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这一领域,但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总体来看出,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
2.4目前技术门槛不高
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检测单位通常对设备、场地和技术培训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重复发展的低水平状态,因此造成了目前政策垄断成分高而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3 检测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的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从行业形成发展到今天,检测机构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还没有形成完全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导则25来管理实验室[2],而对于国内的检测机构来讲,导则25的管理要求不仅仅是陌生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中的管理思想是完全全新的体系,我国的检测机构在这种管理模式方面的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整个行业正面临着行业升级转型的阶段。
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做到有的放失。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和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两方面,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是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方面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
4 检测行业的发展对策
建筑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质量意识提高,检测行业充满发展的潜力和希望。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要求更迫切,同时会标准会更高。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作为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必须做到:
4.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因地制宜地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4.2以市场为导向,树立服务观念,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来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角色定位,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外接轨,检测市场化推进,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4.3树立人才发展战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国外同行一旦进入我国首先展开的就是人才争夺战。作为我国检测行业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工程质量检测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技能培训。
4.4加强试验室设备建设
工程质量检测是借助各种仪器和设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建设工程、建筑构配件、制品以及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设备质量进行有关性能的检测。因此,试验室设备的好坏、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加强试验室设备建设,引进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能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前各项准备工作和转变中各种问题的探索。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入世后,整个行业面对的不仅仅是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且在转变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我国检测行业只有积极应对,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才能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做好质监机构的调整工作[J].工程质量.2002,(8),2-5.
[2]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199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
作者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