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5年第4期

□ 阅读次数:9521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生活的建筑———Steven Holl的设计思想与手法研究
王晓堂
生活的建筑
———Steven Holl的设计思想与手法研究
Architecture of life
———Study of Steven Holl's Architecture


王晓堂 Wang Xiaotang
摘 要:文章对建筑现象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Steven Holl的建筑设计思想的出发点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于他的设计作品中所涉及的思想理念的研究分析,归纳了他的建筑设计方法形成的原因,并且对于Steven Holl具体的设计手法作了一些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Steven Holl; 现象学; 生活体验; 空间体验

Abstract: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recommend of phenomenology and analyses the start of Steven Holl's idea of his architecture design. The article induces the reason why his architecture has been such a complex visage. Also, the article make a concrete study about his design manner.

Key Words:Steven Holl, phenomenology,life-experience, space-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72-03
1 建筑现象学概论
提起Steven Holl,就不能不提到现象学。现象学是一场人们试图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重新定义自己与世界之间关系的运动,是人们认识方式的一场革命,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学科,现象学本身并没有提出自己完整的理论系统。
现象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外延涵盖了生活中的种种事件———心理现象、生理现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而此处所说的现象学,是上述各种现象的综合表现,也可以说是对现象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概括。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物,而人的生活本身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现象学的出现基于一种反叛。自然哲学中精确的分析方法,使得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只剩下一堆零散的数据,事物的整体和本来面貌被掩盖在貌似正确的分析下面。而自然哲学中理性至上的规则和对于纯物质的研究,更是将人的感情因素排除在外,在这个框架下,人成为了一种研究的工具。另外,社会的急速发展,使得人们忽视了对自己个性发展的重视。社会越来越进步,个体的独特性却渐渐消失。社会越来越符号化,也越来越僵化,就像一个被数字、字母等符号所统治的帝国。当说起政府办公楼、校园、商品房等建筑类型的时候,首先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呢,是一幕幕的生活场景还是一幢幢建筑?
建筑中的现象学基于直观与体验,侧重于观察。它力求还原生活、社会以及建筑的本来面貌,从更客观的角度出发,避开个人感情因素的干扰,以求更为深入地探讨建筑的本质。“现象即本质”,现象学使人们对于建筑的认识回归到日常生活本身。
胡塞尔现象学强调先验,对于形而上学的思辩持拒绝态度,认为感知和想像可以作感性的描述。强调直观和心理意识的作用,不强调物质的作用。胡塞尔本人对感知有明确的阐释:“感知与对象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相互指明各自的含义”。感知与对象在这里是一对不可分的概念。
海德格尔否定胡塞尔的先验论,把先验意识的现象学,变为存在的现象学,强调解释的作用,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只不过是自以为是的解释。“朝向存在的存在的方向”,海德格尔将这样一个具有特定的存在方式的存在者成为“此在”。“诗意地栖居”中的人,被定义为“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神圣者之前,人”四个方向的统一。这个统一可以理解为一种情境(situation)中的存在,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复杂产物。
此后,诺伯格·舒尔兹提出了场所精神的理论,这个理论有两个核心的概念:Site,客观的物质空间,能够吸引人有意识地参与,从而具有场所感。这个物质空间从而转化为场所;Site spirit,场所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包括心理上的体验与感受。
2 Steven 霍尔的设计思想
Steven 霍尔经过自己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也提出了自己的场所观,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始终贯彻这种思想。
霍尔坚信,每一个计划都有个驱动设计的理念。这个信念从他接触建筑的早期就在他脑中形成,而他理想中的建筑师是兼思想家于一身的,例如路易斯·康。康作品中包涵的理念对于他有莫大的吸引,而那种“聪慧的明快、简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让霍尔认同。虽然由于康的突然过世,他没有能够在他的工作室做学徒,但他依然对霍尔未来的发展方向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正是在路易斯·康的作品中,那种拙朴的建筑形象,简单的几何形体,与众不同的建筑感受,第一次为处于现代建筑大潮中的建筑师们所感受,同时也认识到理念可以超越形式而存在。
在霍尔看来,是直觉引导他进入意念架构与现象学手段的融合。光线、质地、细致程度,空间的重叠,就构成了一种沉默而自证的意义。霍尔在研读Henri Bergson的《事物与记忆》时,开始构架出自有的直觉,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找到了驱动力;稍后在Rudolf Steiner的著作中,霍尔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处基地都自有一种存在和意义,不管你承认它还是忽略它,它总是存在的”。这种存在和意义,类似于诺伯格·舒尔兹提的场所与场所精神,也是霍尔的场所的雏形。
霍尔对于建筑理念的追求,使得他从一开始便偏离了现代建筑的轨迹。在霍尔的言论中很少当时流行的建筑理论的痕迹。他不做社会调查,但是看重太阳和采光;他以事物的本质为本,反对呆板的理论知识和片面追求概念性的知识,着重生活过程和各种客观实体的密切关系。形式、风格、构成之类现代建筑的所谓精华,对霍尔毫无影响。他的建筑从一开始便具有一种实验性,有确定的规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相似的是都有一种吸引人的理念。在霍尔的设计中,总是能够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而这种有趣又不是简简单单,一目了然的,只有用心地去体会才能发现。
1987年,霍尔写成《锚固点》(Anchoring)一书,第一次总结了自己对于建筑、基地、现象、意念、历史的看法。他将自己的方法描述为一种务实哲学,是一套无法预料、随情景而变的法则。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日渐完善,霍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场所论。
场所在霍尔的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他很少提到场所理论,甚至也很少提到现象学,但是这些东西本身却是他最基本的出发点。
实际上现在对于建筑现象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扩展到了更大范围的环境领域。现象学是一种方法,可以在所有的设计领域里应用。在通过研究现象获得设计理念的时候,不能把现象局限在某个区域内,而是必须考虑整个区域内的生活和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更好地发挥建筑在区域内的功能,这种现象学的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
3 Steven 霍尔设计作品分析
“我来中国印象最深的就是去了苏州的网师园……那里所呈现出的所有的空间关系,透视的叠加,精彩的细节和经过仔细推敲的比例尺度,每个亭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建筑是需要到其里面去体验的。”这是霍尔参观过苏州的网师园后所说的话。这句话反过来恰好可以用在霍尔自己身上,与他的建筑作品相互印证。
为了更好地了解霍尔的建筑,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霍尔的建筑进行分析。
3.1复杂性
现代社会崇尚简单。但是如果将这种简单建立在单调的环境基础上,恐怕我们的生活就会乏味很多。大家都知道密斯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在这里少和多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若要使人们对环境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记忆深刻,环境必须要有足够的冗余度。霍尔的建筑,无论早期或是晚期,不论他的现象学的方法是否完善,足够的复杂性贯穿始终。在他的很多建成作品中,都保留有这种特质。其中,最体现复杂性的是他做的电影剧场的竞赛方案。基地位于威尼斯,与水相连。电影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独特表现成了建筑师理念的出发点。
霍尔将这种理念归结为两点:
1) 用建筑物的扭曲与延展的交织表现电影院内那种混乱的时间关系。
2) 太阳光可以通过破碎的中庭射到地下的湖面上,流动的水和光线,寓意透光的时间,同时以大厅里的日光象征外界的真实时间。
建筑就像是电影中的虚幻产物,在自己的构架内相互咬合,创造出大小不一的透光间隙。复杂性在理念和设计上都有体现。
3.2材质的表现
材料本身亦是构成现象的一个主要方面,置于特定的情境中,便会产生特殊的意义。纵观霍尔的作品,他更加热衷于纯粹的现象和场所组成,材料往往并不是很重要,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霍尔不重视材料,其中,他在欧洲所作的Het Ooster公司总部餐厅的加建项目,对于材料就有出色的运用。
建筑以一种非常显眼的姿态出现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条运河边上,纯粹精致。外层主要材料为多孔铜板;内部主要材料为多孔木板和铝合金片。建筑颜色为铜绿色,与砖红色的老建筑形成对比,可能设计师不想食堂过于平凡。建筑的开窗大小不一,边界处涂上不同色彩的荧光漆,在夜间显得非常神秘。
3.3空间体验
直接的空间体验,是霍尔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霍尔的出发点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与众不同的空间体验,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通过建筑增加体验,充分发挥场所的潜力。
3.3.1福冈住宅计划
Makuhari新镇位在东京湾畔。城市规划已经将建筑的高度、街道形式、商店区做好了规定。城内的每一个区块都是由三或四位建筑师设计。霍尔将宁静厚重的建筑物与活泼轻盈的结构相联接,这种对两个极端的并置,使整个设计生了内在的张力。
建筑物围合成内部空间的形式,各公寓通道由内部庭院进入。半公共性质的内部庭院和房屋安排所形成的曲折空间构成一条内在的生活圈。水泥承重墙有厚重墙面以及富韵律的窗口,随着日照窗与平台产生丰富的变化。
3.3.2MIT学生公寓
位于阿尔瓦·阿尔托1949所作的学生宿舍的对面,为在建筑中创造出25%的穿透性,海绵状的公共空间穿插在其中。由于结构在外墙解决,内部公共空间可以十分自由,结构墙的厚度使得洞口可以挡住夏季的阳光,而当太阳高度角较小的冬季,光线能够穿过洞口进入室内。建筑不仅外形多变,内部空间更是让人惊叹,与传统的公寓相比,空间体验的复杂与多样显得非常可贵。
3.4锚固
“锚固”可以说是霍尔的理论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与场所直接相关。锚固点清楚地概括了霍尔的建筑和基地之间的关系:建筑在基地上自然生长,与基地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人们体验的场所。
康奈尔大学建筑系馆的选址在一条道路上,人们经过道路的同时穿过建筑、体验建筑。建筑利用基地上的湖水提供供暖与制冷。墙面采用混凝土预制方式,利用空气在间层中的流动调节室内温度。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位于市中心,西边是国会大厦,东边是沙里宁设计的火车站,北边是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芬兰厅。由于各种城市轴线的汇聚,历史建筑的紧邻,使得基地极富挑战性。
霍尔提出了一个X交叉的构想,使得建筑体量与城市原有的几何关系以及景观结合在一起。建筑本身形成的曲线隐隐与芬兰厅相连,又将海湾延伸引进建筑,为建筑周围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延伸的水面与各条通过建筑的道路相交织。建筑西边为一个方形水池,可供市民常年使用同时作为建筑与外部大环境的中介。
霍尔将体验放在建筑内的空间上,力求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及环境体验。考虑到不同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展室本身设计成了方盒子,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展品的风格。内部空间充分体现了霍尔的现象原则,重叠反复,变化莫测。整个建筑从总体布局、单体、内部空间、细部都很好地体现了霍尔对于场所的理解。这是一个此时、此地、此境、此情的建筑,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建筑与环境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新的整体。
以上的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霍尔建筑场所的理论。当然,在不同的建筑中,四个方面是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的。现象学的方法在霍尔的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建筑师本身亦具有深厚的建筑修养,这种修养是建筑师可以始终坚持自己方向的关键。
现象学可以作为一种观察、认识的方法,最终的设计还要依靠建筑师来完善。

参考文献:
[1] 汪原.过程与差异:多维视野下的城市空间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薛好东译.Steven Holl.1986-1996.台北,圣文书局,1998
[3] 沈克宁.建筑现象学理论概述.建筑师
[4] 王方戟.迷失的空间:卡洛·斯卡帕设计的布里昂墓地中的迷.建筑师,105
[5] 张彤.真实建筑:彼得. 卒姆托的作品和思想.建筑师,98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