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5年第4期
□ 阅读次数:8088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
|
|
谈门诊建筑的“高明度”
周 杰
|
谈门诊建筑的“高明度”
To talk about the high ctarity of clinit building
周 杰 Zhou jie
摘 要:综合医院门诊建筑的“高明度”,要求各功能空间具有直观、有序、明晰等特点,建筑师需通过合理的总体布局,对内部众多流线进行高效组合,提供符合整体医学环境的高效率的就诊环境。
关键词:门诊建筑; 高明度; 可识别性
Abstract:High clarity of dinic building request each department should be direct, regulation and clarity. Ar-chitects should efficient organization lots of departments and routes which in clinical zone,and to create an overall medical environment that accord with the emo-tional,sou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patient.
Key words:dinic buildings; high clarity; recognizable
中图分类号:TU2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65-02
门诊建筑应该满足交通流线,空间组织简明易找,且视线通畅,易于识别的“高明度”要求。门诊建筑的“高明度”问题也就是其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即门诊部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诸多功能部门应当使患者易于认知,便于区别。“高明度”的门诊建筑要求空间统一集中,且具有直观性、有序性、明晰性、诱导性等的特点。建筑师需通过合理的总体布局,各功能空间的组合,对内部众多人流进行高效率组合,以提供患者符合其需求的、良好的整体医学环境的先决条件。
1 空间的直观性
医院门诊建筑的“高明度”首先要求门诊部在全院总体布局中的位置以及内部各科室单元的入口应明显,尽在患者视线所及之处,且视线通畅不受任何遮挡。
医院良好的总体布局使门诊患者对医院总体环境有一个明析的概念,并且通过各栋建筑上的各种标志牌,迅速地判断并找到门诊部入口,进入门诊综合大厅。门诊综合大厅作为接待患者的第一站以及挂号、收费、取药等公用部分人流集散的所在地,并且还承担着联系各科室单元空前空间的交通枢纽作用,因此它成为了门诊建筑的中心。
门诊综合大厅的三维尺度和各科室的组合方式以及大厅内部诸多公共部门如挂号、收费、交通枢纽的布置,应当符合患者对门诊各功能部门位置的一目了然的直观性要求。这是增强门诊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可识性的一项重要内容。
2 空间的有序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寻找一个目的地时也经常要按照从大到小的这样一个区域层次来进行。除非一开始就找到目的地,否则寻找过程总是由若干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中间目标。因此,为了加强环境的易识别性,一个建筑群或建筑物可以布置成一系列从大到小的区域,区域之间应有清楚的标志物。
门诊患者在门诊部内的一切活动均是围绕着其诊断治疗这一目的,相应科室的各个诊室是患者的目的地。诊室是医生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场所。出于对患者隐私的尊重以及诊断治疗的过程要求清静,避免他人的打扰,属于私密空间。而患者的诊前挂号,以及诊后划价、收费、取药等活动区域一般为各科室所共用,属于公共空间。各科室的候诊厅作为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过渡,集中了本科室等候就诊的患者,属于半公共空间(图1)。
因此门诊各功能空间具有不同环境质量以及不同单位空间人流密度要求的公共空间(门诊综合大厅)、半公共空间(候诊厅、廊)、私密空间(诊室)这三种空间区域的划分,与患者的就诊流程以及对众多患者逐级分流而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是相一致的,以下原则体现了门诊各功能空间组合的有序性。
2.1 各科室单元的非通过尽端原则
一般来说,各科室的候诊厅和各科室的若干诊室相结合,组合成为各科室单元。出于对卫生与安静要求,科室单元应避免非本科室的过境人流的干扰。门诊各科室以尽端式的单元空间形式存在,使作为患者最终目地的某科室诊室空间得以以一个较大的独立的单元空间区域目标呈现在病人面前,从而避免了因各科室沿交通廊一字型分段布置(图2),而造成的目标范围缩小到某个诊室,使可认别性随之下降,同时规范了患者在医院内部的行为。
2.2 各科室单元的有序排列
符合人们就诊过程中行为习惯的各科室单元的有序排列对于提高门诊建筑的可识别性也显得相当重要。一般说来,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因其规模大、人流最大,应布置于靠近综合大厅的位置;牙科、眼科等规模小、患者少的科室则远离综合大厅;并且儿科、急诊科、传染科等需要单独设立出入口,位置应当明显,急诊部的出入口位置尤其需要得以突出与强调。患者于是根据门诊各科室单元布置的这样一个特点,去找寻其目标科室。一旦因科室布局混乱而导致长期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次序遭受破坏,将产生较为混乱的局面。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公用部门更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已形成了挂号→候诊→就诊→划价→收费→取药这一就诊流程。特别是划价、收费、取药这三个流程衔接相当紧密。一些医院门诊部分为分散门诊大厅众多人流,将挂号、收费、取药等部门分厅设置,致使厅多难寻反而增加流线长度和交通面积,其可识性随之大大降低,给患者带来不便。
3 空间的明晰性
简单明了的体形和空间结构,交通廊道主次分明,避免迂回曲折对于提高门诊建筑的可识别性有重要意义。门诊建筑空间的厅式放射组合以及医院街线型组合最具有门诊空间的明晰性这一特征。(图3)(图4)
厅式放射组合,是以门诊综合大厅为中心,各科室单元放射状环布四周。而医院街式线型组合则是通过一条主要交通廊道将各功能空间联系起来。这两种方式主次空间层次十分清晰,其短捷、明确、流畅的空间组织方式有利于患者对于门诊的总体功能布局形成清晰的意象,提高了其整体环境的可识别度,进而使患者在情绪上感到安全与安定。在这样一个易识别的环境中,患者还可感到有行为的自由,从而对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
以“T”型中央主廊道为核心,两侧联结各科室单元,形成“叶脉”状的人流渐次集、散的模式,为医院街线型空间组合。同仁医院则通过这种方式进而又提高了其空间的可识别度(图5)。
4 空间的诱导性
为了提高门诊内、外部各功能空间的易识别性,除了其空间结构简单明了,各功能部门有序排列之外,还需采用容易引起患者在注意的光、形、色等手法制作的诱导标志系统。
门诊内部的诱导识别系统的设置方便了对各种人流的引导,帮助患者定向并且认路、找路,增强了空间的可识别度,使就诊环境井然有序,并且设计精美、构思巧妙的诱导识别标志以对美化内部环境、活跃气氛同样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图6)。
综上所述,对门诊建筑的“高明度”这一问题的讨论,其实质在于从事医院设计的建筑师如何从患者的行为习惯、就诊程序、心理和生理需求出发,以简洁明快的空间结构并辅以各种诱导识别标志这一补救措施,提供一个为患者容易理解并掌握自身行为方式的易识别的建筑内外部环境,这种环境使患者易于了解自身所处的实际位置,并找到要去的目的地。并且“高明度”的门诊内部空间使众多人流的集散加快,从而创造门诊建筑的“低密度”。门诊建筑的“高明度”、“低密度”为门诊整体医学环境的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