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5年第4期

□ 阅读次数:7287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结合生态学思想的城市绿色住区建设
王宇洁
结合生态学思想的城市绿色住区建设
The green settlement of city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y


王宇洁 Wang Yujie
摘 要:为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行业纷纷针对这一全球性的发展战略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绿色住区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新方向,是以生态(自然和人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最和谐的基础之上,运用生态学基本规律,结合多学科现代科技成就,根据城市环境和资源状况,以低投入经济为基础,以绿色技术为支撑,以生态平衡为特点,能够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优化组合住区的功能结构,形成高效、和谐、自养自净、无废无污、生活舒适、文脉延续的新型住区,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同步协调发展的人类理想居住模式。

关键词:生态学; 绿色住区;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living environment,the research was set off In many fields.Green Settlement Is based on the Positive circul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 and makes"Sustainable"its ultimate goal. It Integrates the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productive activity and living environment so well that brings the most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and cultural reasons.Green Settlement I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biological coexistence and the multi-grade transmission,circulation of the materials 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It’s characterized by high efficiency and harmony,self-renewal,no waste,comfortable living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Green Settlement mode and represent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ecology, greens settement of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52-03
1 引言
今天,当人们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丰富物质财富和舒适生活的同时,也越来越明显地受到了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带来的生存威胁,开始了对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的反思。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目标和行动纲领。伴随全球“绿色运动”的兴起,绿色住区和绿色建筑的研究已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之一。
绿色住区的研究是在可持续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注重生态原则,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前提,突破以往住区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的探索性研究。
2 可持续发展背景
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在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概括为“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还意味着在发展规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
从以上各种概念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①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能力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②共同性原则: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的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绿色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历史挑战的共同性、人类努力的共同性和人类未来的共同性。因此人类必须本着命运同一,使命统一的原则,通过合作,共同研究,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管理我们共同的资源,共同争取生态平衡的未来。
③公正性原则;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保护和利用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公正性。
“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建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念和视角,其原则与内涵通过绿色住区的研究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3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3.1生态学的概念
赋予住区以“绿色”,表明人们对生命、对自然、对环境的尊重;同时也启示我们:应基于生态学理论之上来建设人类住区。
生态学(德文Okologie)这门科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于 1886年创立的。生态学这个词是由希腊语 OikoS(房子、住所)和Logo(科学)派生来的。海克尔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人与生物圈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系统是一种具有耗散结构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结构由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在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并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创造了人类需要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系统,其结构和多样性,特别是生物的多样化是这个大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基础。对于生物圈和人类来讲,地球环境和生物圈以及人类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3.2生态学的原则
运用生态学的原则,指导我们建设适合人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绿色住区”,是我们掌握生态学思想的目的所在。归纳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学原则的阐述,将其总结为以下几条原则:
(1)整体有序原则
即依据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如海洋、土壤、森林、大气层等)从随机到有序并趋于稳定的特征,在绿色住区规划中着眼于整体,全局,着眼于大的景观及更大的区域,以防止系统的无序和混乱。
(2)循环再生原则
即依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循环再生、多次利用的原理,在绿色住区的建设中要建立和完善这种循环再生机制,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
(3)反馈平衡原则
即依据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发展过程既受到某些限制因子或负反馈机制的制约,又受某些有利因子或正反馈机制的促进来保持生态平衡的原理,在绿色住区建设和使用中,注意运用信息反馈机制来进行调节控制。通过正反馈的强化作用,使系统的发展不断趋向生态平衡的目标;通过负反馈作用,又不断地调整系统内部的良性运行机制,进行自我更新、自我组织,进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4)层次阶跃原则
即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有不断扩展其生态位、不断占用新的资源、环境及空间,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趋势,在绿色住区系统中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摆脱旧的限制因子的约束、扩大环境容量、改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住区系统上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
4 生态学思想指导下的绿色住区体系
对于绿色住区体系的理解,因学科侧重点和研究方向等的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晰的定义和完整的构架。英国生态学家坦斯雷说过一段话:“有机体不能与所处的环境分离,而是与所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因而,从生态学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绿色住区体系理解为“人工建筑环境及其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所产生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是生物圈中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构成的一个整体”。城市绿色住区代表城市建设最新的发展方向,其体系的建成与发展,适于用生态学的思想来研究和把握。
4.1绿色住区的概念
绿色,如今已成为良好生态环境的象征。人们呼唤绿色,反对对绿色的破坏,绿色的旗帜已成为普及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共同旗帜。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规划学家迪亚斯(C.A.Doxiadis)等人,首先创立了“人类聚居科学”的理论,所谓人居环境学是一个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
当前,有一种解释,即“绿色住区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在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最和谐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多级传递、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和多学科现代科技成就,根据当地环境的资源状况,强调优化组合住区的功能结构,主张实行3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循环使用(Recycle),重新利用(Reuse)。在时间上具备动态适应性,经济上应是低收入的,技术是以绿色技术为支撑的,使用上能够自我维持,同时具有满足全面生活需求,高效和谐,自养自净,无废无污,节能节地,文脉延续等特性,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的一种新型人类住区”,对绿色住区的概念作了比较全面的解释。
4.2绿色住区的结构与功能
4.2.1绿色住区体系的结构
按照“生态”一词的原意,住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大部分:“人”和“住所”,也就是住区社会和住区生活空间。绿色住区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自然生态系统:主要自然资源(土地、空气、水、能源、资源、食物等)和地域环境(气候、地貌、水域、山体、植被等);②人类建筑活动:主要为营建程序与法则(决策、设计、施工、使用以及技术、材料、设备等)和人工环境(建筑物、基础设施、景观等);③社会经济系统:主要为人类活动形成的经济条件、社会水平、文化环境等。
绿色住区的核心是按照生态原则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使人们意识到自己仍是自然界生物圈中的一部分,住区系统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之中,是生态系统中连续的能量与物质流动的一个环节和阶段。人类的营建活动总是离不开对自然的改造,但只要不超过一定的界限,并不会总是损害自然界的。相反,如果把握得好,利用科学技术还会促其合理发展。生态平衡本来就是动态的平衡,问题是要自觉地调控自身的行为,防止自己的活动超过这种界限。
4.2.2绿色住区体系的功能
结构是从静态方面分析系统,功能是从动态方面分析系统;结构着重于空间因素,功能着重于时间因素,结构和功能不可分割。住区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为系统内外的各种输入、转化和输出。绿色住区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一个能够自我调节,自我补充,自我降解,处于动态平衡的组织系统。这一高效和谐系统通过适宜性技术手段,在开发利用可再生、无污染新资源的同时,依靠自身的调控机制,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这样不仅极大地延长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寿命,而且将使环境污染大为减轻。
4.3绿色住区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绿色住区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应以尽可能地发挥绿色住区体系的功能为前提,予以确定和操作。
4.3.1绿色住区的建设目标
依据生态学的基本思想,绿色住区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应结合城市的地域环境和资源状况,建设生态、社会、经济三者同步协调发展的理想住区来确定。
4.3.2绿色住区的设计原则
绿色住区的发展目标是基于生态(自然与人文)系统的良性循环原则而确定的,那么,住区的具体规划设计亦应坚持这一基本原则,才能使绿色住区的发展朝着既定目标推进。
《生态设计》的作者Sim Van der Rgn和 Stuart Cowan提出了五点生态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原则:设计结果应来自环境本身(Solutions Grow From Place)
第二原则:评价设计的标准———生态开支(Ecological Accounting)
第三原则:设计结合自然
第四原则:公众参与设计
第五原则:为自然增辉
借鉴西方学者对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的表述,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发展绿色住区应遵循以下几条绿色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①提倡综合性。将绿色住区建筑纳入到地区的生态、生产、社会、经济、文化等整体系统中综合考虑,在深入研究各相关系统交互作用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其建设的价值与发展途径。
②强调住区与自然共生。住区建设之前既存的天然地形、排水、植被等应首先作为社区内的公园或绿地,尽可能保持原有的自然形态。在社区内部,尽力创造绿意的环境,促使社区与自然协调共生。
③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基于生态良性循环原则,注重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土地、能耗、水资源、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应有有力的手段,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在满足使用要求下应明显低于现状,要提高生活用能标准,但要明显降低用能量。住区的使用运转过程中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
④创造开放空间。充分满足居住者的现代生活需求和行为规律,不套用任何固定的模式简单处理住区建设,强调其地域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创造与特定地域环境相适应的住区环境和生态环境。如住区必须保持有相当的面积用于广场、绿化带、公园等特定用途。
⑤注重住区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和相互关系,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外部环境设计,强调社会生活组织,强调空间形态层次。
③注重对传统“绿色”建筑经验的挖掘,强调自然构造设计与适宜性技术的有机结合。
⑤以动态发展的方式处理好不同建设时期的关系,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条件,切实强化绿色住区建设过程中最经济可行的运作方式。
③强调合作与政策鼓励。尽力促成规划师、地方政府、投资者和使用者的同力协作机制;提高决策者的生态意识;提高公众的生态价值观和伦理观;促进居民在日常家居生活的习惯中树立绿色意识;将管理网络及政策的分析、进化作为住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5 结语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现状,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我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对于绿色住区建设,要充分体现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观念的转变。引导各层次的政府决策部门和居民从传统的价值观转向生态价值观,走向一种基于绿色文明的新的生活方式;
———思路方法的拓展。改变以往住区规划建设中思路简单,只注意空间形态等美学的方法,在规划研究和设计中增加更多科学的手段,实现整体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设计队伍人员扩充(包括居民参与)。借鉴国内外绿色住区规划设计的经验,加入更多学科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使得规划设计成果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建立可操作的保障体系。鉴于当前我国社会中集体观念淡漠的趋向,建立一套有较强操作性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确保城市绿色住区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
[2] 国情与决策.北京出版社.1990
[3] 陶家祥、李定.生态与我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
[4] 余谋昌.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 杨东平.未来生存空间.上海三联书店.1998
[6] 夏云、夏蔡.生态建筑与建筑的持续发展.建筑学报.1995-6
[7] 陈易.生态城市的理论与探索.建筑学报.1997-4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