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6年第01期
□ 阅读次数:14747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
|
|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周新萌 刘 塨
|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来启发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各类方法,并将这几方面先分述,再作为一整体综合论述,最后将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借鉴的类别加以整体把握。
关键词:传统与现代;分类;整体;创新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using of tradition culture on modern architecture, we can enlighten various ways for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do a respective introduction on the methods and then give a overall and general discussion. Finally, it provides systematization in architecture from tradition as a whole.
Key Words: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classification, whol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1-0029-04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一直是建筑界重要的课题,关于二者关系的不同观点有很多,其中不乏对二者关系处理及如何把握的深层思考。我们也从不同角度领悟到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现有文章对传统与现代关系阐述有关创作手法大致可分为传统符号的运用、传统形制的运用和传统材料的运用。已有的文章是对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的,分别介绍,细分成各自独立的体系,大多集中于传统符号的应用。但是我们认为,在传统文化的借鉴上,并不是单纯采用某一符号、某种形制或某些传统材料,而是要将几方面有机结合,整体权衡,把握适度,才能产生出更好的设计思路。本文现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创作手法作一系统化理性的分析,试图将传统符号、形制与材料的运用综合起来,作为一系统加以论述,整体把握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设计理念,力求对以后的建筑设计有所启迪。
1 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所谓符号即是用一种明确的信息单元来表达一些概念和具体事物内涵①,建筑中的传统符号则是通过一种高度概括和提炼的方法,以某一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图案或造型来强调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真正尊重传统的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复古,更不是传统符号的简单叠加和堆砌,而是恰当地把握传统的神和意,抓住其文化的精髓与内涵。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如上海金贸大厦、法兰克福DG银行总部和德国柏林议会大厦等。根据我们的研究,传统符号在建筑上的运用方式又可细分为整体造型上的应用、局部处理上的应用和细部装饰上的应用。
1.1传统符号在整体造型上的应用
上海金贸大厦、法兰克福DG银行总部应归类为传统符号在建筑整体造型上的应用。SOM公司的上海金贸大厦运用了中国古代密檐塔的传统符号。其外形设计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从第一节的16层开始,每节减少两层,逐步收进到第五节的8层,此后每节减去一层,如春笋般节节收分,最终形成了与中国传统密檐塔相近的外观造型。对照一下传统密檐塔西安小雁塔的外观造型不难看出其檐部向上层层收分的相似之处。KPF公司的作品法兰克福DG银行总部,在城市的天际中显露出传统的特色。大楼的主体为冲天的柱体,酷似放大了的古典多利克柱式,而其帽沿式格架装饰,又仿佛是多利克柱式顶部的柱头,亦是传统符号的提炼与再现的经典实例。
1.2 传统符号在局部处理上的应用
建筑的整体造型在设计中占主体地位,但局部处理也不容忽视,而且与整体设计相比,局部处理的设计自由度更大,设计起来更灵活。当局部处理与建筑的整体相一致,则设计就占有主动权。相反,当一个建筑受到整体造型、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时,要尊重传统就不得不在局部处理上做文章。查尔斯摩尔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在传统符号的借鉴上手法独特。广场中心部分开敞,两侧是前后错落,高低不等的单片弧形“柱廊”,这些“柱廊”上的柱子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罗马柱式,并有拱券、拱门等古罗马建筑符号。这些“语言”碰撞在一起,形象地表明它是古罗马传统建筑文化的重演。另一著名实例是德国柏林议会大厦,看到柏林议会大厦犹如见到气势恢宏的古罗马万神庙,半圆的穹顶是万神庙的现代版本,是古典精神的再现。这种传统符号的借鉴方式,可视为局部处理上的符号运用。
1.3 传统符号在细部装饰上的应用
当建筑的整体形式已经确定,为表达不同建筑的传统文化,可在细部装饰上运用传统符号。细部装饰是刻画建筑形象的一个重要层次,使看似简单的建筑产生丰富多变的效果,同时来反映传统的内涵。一些符号的运用如匾额、窗式、细部雕刻等都可表达出传统文化的光辉成就。如让努维尔设计的法国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在细部装饰上对传统符号的运用细腻而耐人寻味。其南立面窗重复采用了阿拉伯风格的几何装饰母体,并安装了有调节光亮的机械装置,用高科技的手段刻画出现代感的阿拉伯图案,即使这座大楼内部安装了电梯等一系列现代化的设施,仍不能掩盖其伊斯兰风味十足的传统特色。这座细部装饰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建筑,现代式的巴黎城内,使传统的阿拉伯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2 传统形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形制, 常指器物或建筑物的构造和形状②,即形式上的模式。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要从整体上体现民族特性,就需将传统形制通过各种原型进行演化、拼贴、从而叠合成具有时代精神、又兼顾传统形制的新建筑,对传统的理解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的表层结构上,而要通过多方面感悟、从深层结构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构建新的建筑形式。国内关于传统形制的应用实例较多,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要数北京香山饭店、曲阜阙里宾舍和北京的菊儿胡同。根据我们的研究,传统形制应用可分三种类型:传统群体布局形制、传统园林形制和传统居住形制。
2.1 传统群体布局形制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丰富的群体布局形式,在世界建筑史上成就杰出,将这一传统风格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意义。戴念慈先生主持设计的曲阜阙里宾舍与孔府、孔庙建筑融为一体,有着一致的传统形制,是体现传统建筑群体形制的一个成功实例。曲阜孔庙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在整个建筑群中应占主导地位,其周围建筑应在形制上与之协调统一。而阙里宾舍作为规模较大的新建建筑,正是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与孔庙的完美呼应。整个宾馆只有两层,形制上借鉴传统的群体院落组合,采用多进院落布局,建筑错落有致,空间辗转丰富、轴线主次分明。中轴线突出,左右不完全对称却又不失均衡,院落庭院式布局较为自由,却有主次轴线贯穿,使疏密结合、多向进深的建筑群,在轴线的导向下,体现出丰富而有序的群体风格。
2.2 传统园林形制
香山饭店既运用了传统符号,又体现出传统形制的特色。其自然环境幽静、典雅,又具有众多历史文物,应能充分代表中国的传统特色,因此,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上,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寓于其中,并在颜色上也运用了江南园林素雅的色调。整个建筑顺应地势,与倾斜的山坡有机结合。空间布局上,运用了长长的走廊,围合的庭院,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布局形式。有名的四绝九粹十八景,更形成了传统园林的重要景致。楼内设有庭园,环境自然纯净、充满诗意,其叠山理水的建造手法也与江南园林的建造形制同出一辙。
2.3 传统居住形制
吴良镛院士的北京菊儿胡同,这群类似四合院的建筑,是从方法论层面探讨北京古城的发展与保护的,它既可以水平生长,也可以垂直叠合,多进院落的格局、多方向伸展的空间,是中国传统居住模式四合院形制的再现,既借鉴了传统的模式,又发展了创新的模式,表现出高低错落,形体丰富多变的空间形态,将传统形制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
3 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一种,便是材料上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的高科技材料不断地呈现出来。新材料在新技术的配合下越来越体现出其不可否认的优越性。诚然,现代材料取代传统材料的确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在继承传统文化中也不失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历史的成功实例。但真正能够唤起人们历史情怀的,不是简单样式上的模仿,人们更愿追求其历史的真实质感,来引起对传统的共鸣,因此我们更愿意去运用传统材料来表达今天的东西,同时也就建筑的出处提出一种暗示。在现代建筑中,人们在材料的运用上,不再片面地追寻新材料的时髦,而是更加尊重其地域性和传统文化渊源。
3.1 旧有传统材料的保留与运用
上海新天地,在材料的运用上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典范。此项目在改建中既有对传统旧材料的重新运用,又有在原有建筑中对传统材料的局部保留。其严格说来,新天地对传统材料的实际应用并不明显,应该说保留和利用了传统的材料、部件。建筑师在设计中考虑到,如果全部保留石库门建筑,并不能体现现代化都市的发展趋势,所以局部采用现代化的玻璃面,又适当地保留旧有的东西,如古老的石库门,使之在建筑风格上形成新旧对比、文化上东西合璧。石库门与具有钢铁等金属质感的元素有意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东西看似粗鲁地碰撞在一起,在这些群体中既尊重了传统,又注入了新的血液,令人耳目一新。
3.2 传统材料的局部应用
自古以来,长江以南地区一直以竹子为建筑材料 。竹材也因此成为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的象征。竹子是既坚硬又环保的轻质材料,也是古代文人吟诗作画的良好素材。因此,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竹材在建筑上的应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再现。至今傣族部分建筑仍然倾向于这种开朗、轻灵、秀丽的传统风格。
长城脚下的“竹宅”,也是利用传统的材料——竹子来传达建筑文化内涵的。这种未经油饰的传统材料反映出长城所具有的传统意义和传统房间的形态。在整个设计中,建筑的主体结构仍然采用现代的材料,即钢和混凝土框架的混合结构,墙体为砌体填充墙。竹子在这里只作为划分空间的手段,竹隔栅象征性地表达了长城具有“墙”的寓意。其外部的竹雨帘,长短不一,翘曲变化,造型与材料有机结合。竹子的使用为的是要传达一种传统文化意境来满足视觉的需求,因此在建造中不经油饰,而是突出竹子的自然颜色和机理。在这样具有传统文化意境的空间中,会产生古代文人读书品茶的雅兴。
在冯纪忠先生设计的上海松江方塔园何陋轩中,竹子的功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是一个以竹子为构架的茶亭,屋顶是用草铺盖, 屋脊为四坡顶的形式,整个建筑古朴而原始,又不失亲切感。所有的拉力和压力都是由竹杆来承受,同时,绑扎的竹构节点,是以现代的构造手法来将传统材料进行搭建的。
3.3 传统材料的整体运用
美国大气物理研究中心充分地展示了传统材料的魅力。众所周知,当地印第安人的传统石屋就是用红色的山岩建成的,而这座建筑在尊重传统上,既有抽象的符号借鉴,又有材料的运用,如其屋顶上的帽子,便是印第安建筑的经典构件,其建筑材料是用当地的石头粉碎做成的混凝土,颜色偏红,整个建筑坐落在山上,造型象山岩一样,更让人联想到了印第安传统居穴——岩下之屋。
新材料的更新与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材料的摒弃,从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与环境氛围出发,适当地运用传统材料,既能节省资源,又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传统材料在提炼与简化当中得到延续,从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诚然,传统的简单“复制”并不难,但尊重传统不是墨守陈规,更不是盲目模仿。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是文化发展历史过程中联系过去和现在的一种人文因素,在建筑中我们需要考虑的还有未来的趋向。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不是单纯的组合或相加,而是化合,应把传统的符号、形制和材料系统地综合,作为一个整体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产出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把起点放在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坐标上,建构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其实探究传统与现代并不是为了区别新与旧、是与非,我们珍视历史遗产是为了探索明天,创造未来。
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不断地在传承着、同化着,高科技在建筑上的应用也使建筑形式在发展中趋于统一的态势,但是一个民族由于自然条件、文化习俗、技术条件的不同,建筑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组合方式,这就形成了在传统的继承上,可采用多种方式,即符号的借鉴、形制的延续和材料的运用。这些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在于如何取舍、如何综合。通过对现有实例的研究,我们领悟到,只有在建筑中把传统的各要素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在现代设计中综合地加以运用,把握适度,才会使我们的设计既有传统意识又富有时代精神,更具有创新的品质。
注释:
① 李龙等 传统符号与建筑外部空间处理——谈传统“庭院空间”对外部空间设计的启示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4 01 P76
② 引自杨宏烈等 现代宗教建筑的形制流变 新建筑 1998 02 P38
参考文献:
[1] 罗小未.上海新天地广场——旧城改造的一种模式.时代建筑 . 2001.4
[2] 宋照青.昨天,明天,相会于今天.建筑学报.2001.8
[3]张音玄.从“竹墙”说起.时代建筑 2002.6
[4] 周柏华.发扬传统 开创未来.建筑学报 2001.9
[5] 聂兰生.旧街中的新建筑.建筑学报 2003.7
[6] 吴焕加著. 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6
[7] 张祖刚主编. 当代中国建筑大师: 戴念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3
图片来源:
图1:中国古代建筑大系6佛教建筑:佛陀香火寺塔窟 韦然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光复书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P124
图3、5:外国建筑史图说 罗小未 蔡琬英编著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6 P51 P59
图4:世界建筑大师优秀作品集锦:KPF建筑师事务所 澳大利亚 Images 刘衡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P25
图6:Foster Catalogue:2001 / Foster. New York Prestel Munich, 2001 P8
图7:引自《当代中国建筑大师:戴念慈》张祖刚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总版社 2000.3 P36
图8:世界新建筑①高层建筑 [西] 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塞韦尔著.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P168
图11、12:方塔园的传统观:兼论东西方造园艺术的两次交流 黄凯 建筑创作 2004 02 P24
其余图片为作者拍摄。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