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8年第7期

□ 阅读次数:6180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另一种可能——建筑、美食与生活Another——Architecture, Delicious Food and Life
屈湘玲
另一种可能
——建筑、美食与生活
Another
——Architecture, Delicious Food and Life

本刊记者:屈湘玲QU Xiangling
轻轻晃动红酒,缓缓摇曳咖啡。
建筑与美食相遇,艺术与生活重逢,于是,一个新的话题诞生。
5月10下午,阳光明媚,《中外建筑》杂志举办的“建筑、美食与艺术”讨论会在阳光100俱乐部轻松、自由地进行着。这是一出冲击味蕾与视觉的美食盛会,是一次与国际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尖峰时刻,是一个国际建筑艺术精美呈现的瞬间,是一座建筑艺术对话交流的动感平台。本次讨论会的主讲嘉宾是来自委内瑞拉的安东先生,翻译魏克托(安东的哥哥),本刊社长冯兆平、副社长曾平、主编蒋涤非、副主编罗劲及编辑部工作人员一应出席互动。

开场:建筑VS美食
很少有建筑师愿意将建筑与美食联系在一起,他们一般都比较严谨,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死板”,但安东不一样,他说建筑也就是生活,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建筑也如此。
长沙的臭干子,也许色彩并不亮丽,但味道绝对正宗,在中国呆了十多年的安东与魏克托,从来不曾品尝臭干子,但在长沙人的热情款待下,禁不住吃了一块又是一块。与臭干子相反,湖南地地道道的辣椒酱则是色香味俱全,对于不曾吃辣椒的安东与魏克托而言,这无疑是对他们舌头的考验,两人虽受诱惑禁不住品尝,但辣也让他们难以自持。
在主持人老虎的一番推介后,主持人给安东出了一道难题,以臭干子与米酒这两个元素,请他在相应的建筑中体现。他马上很从容地答道,这两个元素,在文化里面是不够份量的,他这一说法马上遭到了长沙人的“灌水”,但率性而为的安东仍表示作为一个建筑师,是吸收文化中有用的元素来表达他的设计观念,接着他介绍了在北京所做的一个餐厅,为了表达“米”这个元素,他在墙上放一些米,以便使用者能体会设计者的用心良苦。他说有些元素,在实际中是感受不到其价值的,你必须去剥离,去抽象,也许你感觉会有一些距离,如人在森林里“只见其林不见其木”般,迷茫、困惑,所以,这个时候与其被森林困住不得其解,不如从林子跳出。精典的解释概括了他设计思想的源泉——对生活的热爱。
之后,安东先生具体地介绍了他代表性的作品——“长城脚下的红房子”。这是潘石屹邀请世界十二位著名的建筑师于长城脚下自由创作的作品之一。安东先生阐述了他最初的设计构想:山沿坡度而下,房子与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无论你身居何处,均享受到360°的全景观,空间是自由地组合,隐性的半隐性的,敞开的半敞开的,即便在相互串联间,但自我的彰显,又令每个空间保持着一个独立的面具和身份。建成后,红房子很受欢迎,安东因此而为国内所知晓。据说,红房子的租金在十二座房子中位居首位。他的作品另一独具鲜明特点之处,便是用色大胆、亮丽、丰富,无论是长城脚下闪耀的红房子,还是金黄的金香釉餐厅,你随时随地都如赴一场盛大的视觉宴会。也许,对美食的热衷,造就了他对色彩精到的把握,建筑艺术其实就是生活的艺术。

互动:建筑师VS建筑
蒋涤非: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能与安东先生一起聊一聊,我感觉安东先生那个“长城脚下的红房子”是一个很自主状态下的创作,SOHO中国现代城是以甲方的身份在参与,另外还有一些餐厅,可以说创作的自由空间都比较大,建筑师的成长经历、成长阅历,必然在他的作品和创作过程中可以得到某种自由呈现。也就是说建筑创作具有自传体特征,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安东先生,如何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你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的阅历?就像前面所提到的,由哲学的态度、生活的态度而引申出来的设计理念。请问一下,安东先生这么多年的创作,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哲学?
安东:建筑是一个老年人的行业,建筑师越老越好,比如Richard,他晚年的作品更自由、更绝对,处理的也更有手段。如路易斯康,60岁前都是按部就班地在办公室呆着,60岁以后才自己开事务所,但是他却改变了20世纪的建筑。年轻时代大家都在积累经验,在学习,年纪大了才慢慢有了些领悟。举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喻,比如女孩子,年纪大了,成熟了,才懂得怎样去生活,然后也才变得更美了,如酒般,越久味道才越醇厚,
蒋涤非:世界是渐近的,现在的风格在不断演变。其实建筑艺术是美食艺术的一个层面,建筑艺术其实就是生活的艺术,您几个餐厅都做的有感觉,处理得比较精当,它是一种完美的演绎,是建筑艺术与美食艺术的结合,请问这种相遇的手法,这种方式,这种策略是什么?
安东:我是想说美食,也是想说艺术,特别地去想。不过,有策略就不自然,特意地去想就有距离,我不太喜欢。我喜欢实事求是,我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平等的价值,吃饭也是同样的道理,讲究自然,如果太注重工艺,这样的菜反而让人不愿意去吃。法国菜在西方,基本是农村的,洋葱汤,又便宜又香,突然法国人重新开始,五年以后又没有了,又回到以前的法国菜,按中国的话讲为画蛇添足。学到经验了,上菜比过去更美了,餐厅重点就是菜,餐厅应设计为一个博物馆,不是冷冰冰的,空间应是很舒适的,有新鲜感,又不与菜有冲突,当然这里面与业主的理念也有关系。
蒋涤非:安东在中国呆了十几年,对中国的职业设计师、中国的设计市场必定很有感受,请问您对中国设计市场、职业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呢?
安东:中国设计的第一栋写字楼是在北京,85年。我是93年来的,差不多是中国建筑创作潮流的开头,整个过程也见过了。那时的工人不理解,甲方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于设计并不重视。我可以讲好多好多的故事,我的第一个助手是一个建筑师,也看书,也看电影,当时我设计一座学校,想采用黄色,可是大家对黄色都很反感,尤其是施工队的人。那时感觉不到效果,也买不到漆,不像现在这么容易,电脑都配备好了,可是那个时候不容易。我坚持要采用我们的方案,他们就跟我说:“安东,你不是在委内瑞拉,而是在中国,施工队占的位置很重要。”由于我们的坚持,最后还是按我们的做法,北京现在很多地方也用我们的,如阳光100也用彩色的,就包括纯白的,室内纯白的也很难做到,不要奶油白,用纯白,那时的文化和条件就这样,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中国比西方更容易接受新的想法和理念,国外不流行现在这样的做法,美国几乎没有了,但中国却很多。私人开发商请建筑师,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很多方面都比较自主。现在有个新问题,那就是赶时间,一赶起来那就非常惨了。
现场嘉宾:现在很多的设计风格直接搬到中国,中国的特色就要消失掉,在全球化、多元化之下,国外的设计如何很好地整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怎么传播到国外?
安东:建筑是个活的东西,代表的是个人的想法和做法,是被别人邀请来的,虽然我对中国的CCTV大楼不喜欢,但十年以后,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个楼是属于北京的楼,不会认为是荷兰建筑师盖的。
艺术没有国界,生活没有国界,哲学没有国界,建筑也没有国界,不管你的建筑在哪个国家,不管这个国家的作品是由哪国的建筑师设计创作的,这个作品始终是属于全人类的,是属于世界的。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