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9年第2期

□ 阅读次数:19107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盛宇宏•生命在建筑中延续
屈湘玲
盛宇宏•生命在建筑中延续
Sheng Yuhong,to Extend Life in Architecture

本刊记者:屈湘玲 李 慧QU Xiangling LI Hui
设计承载太多历史和责任也有无尽乐趣和挑战,融于人生,坚持、感悟,虽有艰辛而无悔!
——盛宇宏
河南某风景区的某山上,有一亭子,据说是当年鲁班所建。它有一非常奇特之处:在亭的某一角,水会沿着槽子往下滴。不管是丽日晴天,还是风雨交加,不管是炎热酷暑,还是数九寒天,水都会一直那么静静地往下滴,水滴之处是一石头,数百年来石头中被水渐渐地滴成一深深的小洞。20世纪80年代,曾有园林系的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洞深1.17m。但是令人称奇的是,该亭子自90年代整修后,水滴自此止住。世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诠释:亭子倾注了建造师的心血与生命,建造师的精、气、神都融入了那座小小的亭子里,而后人的盲动扰动了亭子的心脉,故而生命之水也便枯竭了。“有风吹得叮当响,无风也能响三声”同此理。
采访盛宇宏总裁很偶然,了解他的经历更是很凑巧。在一个别人为他建的博客里寻找到他的项目,在他自己创建的博客里发现了他更丰富的建筑经历。他在博客中写道:建筑与生命紧紧相连!有人说用生命去做建筑的人,建筑也会将其生命延续。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近了他。

概念+细节设计=成功
本刊记者:云山诗意•人家是一个典型的“东方人居智慧”的社区,云山诗意•人家地处广州市郊白云区。这是一个相对偏远的地区,但周边项目云集,开发商方圆集团拿到这块地时,市场形势已是剑拔弩张。其中,既有地产大佬的大盘低价吸引大众客户,也有强调解构主义的现代建筑拦截个性人群。想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里有所建树,就需要突破与创新。请问当时您们是怎么选定“东方人居智慧”这样一个主题的?
盛宇宏:这其实是跟发展商一起脑力互动、交流探讨以后形成的,本身一直希望在建筑设计里面能够体现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在这个地域特点里长期的梦想,而开发商恰好是以“从善人文”为发展理念的,所以大家在这个方面寻找到共同的契合点。不过我觉得它最大的亮点倒不是想出“东方人居智慧”这几个简单的字,而是把这几个字变成实际的建筑而且能得到比较多人的认可、得到市场上的认可、得到行业的认可,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项目连续两年也就是2006年与2007年分获广州市与广东省优秀设计奖,都是排在住宅类的第一名。我觉得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奖,关键就是把一个空泛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具体的实践,而在这之前是没有可供参考的例子,可以说是比较原创的东西。
我们在做“东方人居智慧”这个概念的时候,外立面这一块做了不下十个方案。“东方人居智慧”这个概念既可以东南亚风格体现,也可以日本建筑风格体现,当然也可以表达成我们国内的徽派、岭南民居,或者是北方的民居,如北京大宅院般的厚重。表达的方式,可以很古朴也可以很现代,也可以在古朴与现代之间求得一种平衡,这是个无限的选择,所以不断地出方案,不断地在作调整。事实上,我们这个项目是:房子一边在盖,施工图仍在修改,改了又改,最后相当于外立面是全部重新来过。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这个项目做得非常艰辛。
本刊记者:住宅设计是您比较擅长且做得比较好的一个方面,经过长时间探索和总结,您认为住宅设计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概念+细节的设计,推动业主的成功,第二通过设计能够创造生活的感受,可以具体地谈谈吗?
盛宇宏:现在能做好方案,或者是引进国外的新奇概念来吸引眼球的做法目前还是比较普遍的,有一些中小型的公司或者是国外回来的海归、外国公司,他们极容易推出一个创新的概念,在市场上标新立异。开发商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吸引大众的关注,对于建筑师的设计,也常会认为你怎么新奇我就怎么用。但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就这个项目而言,我觉得还是要把它的细节把握好,所以我们公司在进行部门设置时,与一般的设计院一样,从建筑设计到结构、到设备都配有相关的人员。
我们成立了汉森国际的方案研究中心,专门针对前卫的设计概念,如住宅类、各种公建类的设计产品进行推敲总结;我们还成立了室内与景观两个部门,以保证从规划之初就有一个很强的方案中心去做概念,在做建筑施工图的同时也可以介入进去做室内、做景观,从而全方位地介入到一个项目中去,把这个项目做得很细致,深深地影响与感动居住与使用者。因为住进去的使用者对太学术的东西,他们不一定懂,但他们却会对身边接触的每一个细节非常地注意,那些他天天接触的东西会对他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不是一种剥离的感觉。一个扶手,一个台阶,尺寸宽一点或窄一点,一个摆设或者一棵树,都会影响人的心态,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能从一个好的概念出发。我们有一个很庞大的团队,大概有两三百人吧,各专业一起去介入!
我们把之前所倡导的理念完善了一下,即概念加细节推动业主成功,承担社会进步。一个作品做完后立在那里,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事,所以它应该对社会的进步起一定的推动作用,让人们的整个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全过程地去关注的话,不是拿一些漂亮的图片去卖点钱,根据甲方的意愿依葫芦画瓢,他们希望怎么样我们就做成怎么样。秉着我们团队坚持的理念,从钢筋的含量,到材料的选择,到每一个细节,到最后把这栋楼建起来,我们一起努力地与甲方沟通,一起去分享它的销售成功,一起与使用者享受居住的愉悦,这样的话就是最好的一个推动,这是刚才讲的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通过设计生活感受,由于我们是多专业整合,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个设计做得很细。可以避免那些建筑与室内、景观风格迥异,搭配混乱不堪的情况出现。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空间,拥有着不同的理念,所以需要进行有机地整合,这样出来的东西,令观者进入一个空间,由内而外,都会觉得很和谐,从而觉得心情很愉快,其实我们觉得建筑师或者设计师是创造生活感受的,让人感觉愉快的,而不是单纯得只建一堆楼在那里,只是拿来看的。这样就把自己从一个简单的卖图纸的商业公司提升到一位创造生活的设计师的高度。

让建筑成为历史的交点
本刊记者:我们知道您的作品各具特色,我们熟知的云山诗意人家,是将传统的中国民居建筑语言赋予高层建筑,兰州的仁恒国际小区采用北方风格的材料和装饰,配以北方特色的风格园林,虽体量雄伟,却轻盈飘逸,请问您在建筑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建筑与本土完美结合的?
盛宇宏: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儒家与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出一般的气质。我一直坚持建筑就是文化历史的一个载体这个观点,每一个项目不为向客户交功课,而希望有所创新,对历史人文有所反映。房地产的项目也应充分考虑市场销售的需求,令项目更有特点和卖点。
其实讲完美就有点说大了点。我本人非常注重设计的本源,注重逻辑性,我认为一个设计应该来自于一个好的diagram,来自于一个好的出发点,而这个出发点就是要跟当地的环境、历史这些特定的客观约束条件紧密结合在一起。前面提到的兰州仁恒这个项目,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它:第一,它要打造成顶级的楼盘;第二,它是北方高寒地带的一个建筑;第三,兰州很脏,空气污染全国排列前几名。针对这些特殊的情况,就必须要有一个特殊的处理,在外墙方面,我们希望它对比鲜明,你比如说在沿海地区做纯白的,做很淡雅的,但是兰州经常雾蒙蒙的,如果做一些很淡颜色的或者没有什么对比的颜色很快就会弄脏,以后就会混成一片。而且一旦脏了以后,明暗对比趋同后,我们所运用的颜色就难以跳出来,所以我们就用一些很特色的线来模仿那些北欧的木(当然是用砖做的),颜色跟外墙的对比很鲜明,深褐色的砖是这个建筑能够在兰州这个特殊地点方一个特殊做法,我们在别的地方没有像这样把那个深色加深几度让它跳出来,这样做是针对兰州的。另外,兰州属高寒地带,常下雪,所以我们没有采用东南亚风格,原来甲方是有这方面要求的,不过我觉得东南亚那地方不合适,就做了北欧式的,有一个大的坡顶、角度比较陡,下雪时不会积雪。顶级的楼盘希望有像欧洲的感觉,希望每一间房子朝南,希望做一些很经济适用但是又非常紧凑的南方户型等等(兰州之前的户型很大),最后就成了现在这样。这个楼盘到现在为止,还是大家公认的最好的楼盘,因为这个楼盘,兰州市政府在找我们,然后兰州的各大发展商也在找我们,最后兰州最大的三、四家全都变成了我们的客户。这就是样板出来了,口碑也就出来了。
本刊记者:邯郸有一个著名中学叫邯郸一中,您用了一个非常好的词来概括您的设计理念“让它成为历史的交点”,这个项目里面用了一些传统的古朴符号,请问您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是否就是为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手法相结合?
盛宇宏: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如果你要开辟一个崭新的领域、接触一个陌生的发展区域,建筑的性质类似于计算机大楼或者高科技的东西,那么这些作品肯定就不能特别强调地方,不能说一定要把中国的东西放进去。我觉得设计必须与具体的环境相联系,应该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尊重项目的特殊性来考虑我们的设计。邯郸是历史的焦点,因为它本身是赵国的古都,而且它对中国传统的成语文化影响非常深,在这里做一个学校就应该兼顾历史的传承。邯郸一中每年都排第一,比石家庄的那些学校还要好,所以更应该将历史贯穿到我们的设计中去,赵武灵王重台被设计到里面,也是顺理成章的,是中国传统的承续。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教育结合在一起,置身其中自然就会感到一种文化的熏陶,这样才能做一个比较成功的设计。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本刊记者:我们知道设计本是您的职业,或者说是您的工作,很多人会觉得很辛苦,也很繁琐,但您却将其与生命相连,这似乎是一种大悟,也可以说是一种大彻。您是怎么做的?
盛宇宏:还在悟中,但她确与我生命相连。我觉得工作在自己生命里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很不容易,有时候压力也很大,其实我们努力地工作也好,作设计或者是出差加班,所有东西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希望通过一些过程来享受人生的某一个方面,希望能够领悟一些道理。人生应该有多样性和多面性,当你长期在一个状态之下,你会觉得这种状态影响你的激情,影响你的灵感,那么当你觉得沉闷的时候,你就不能认真地去投入工作。有很多东西是需要在生活里去寻找、去发现的,当你出去转完一圈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会对你的工作有更大的推动,一些成功的东西及因素是在工作以外的,那些东西会影响你的性格、提升你的情操、锻炼你的意志,当把这些东西渗透到工作里面,你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一般去了很多原朴、自然的地方,经受了许多磨难的人,会参悟到很多东西。大自然是非常伟大和值得敬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走戈壁看到人就像看到亲人一样,去西藏啊,特别是人烟稀少的地方,独自跋涉你会领悟很多,名利如烟云。假如走不出那个戈壁就完了,完了又怎么样呢,一千万的还是一百万的也没多大区别,有很多东西可能需要在旅途里不断去感悟和体会,而工作也好、旅游也好,都是人生旅途里面的一些小章节,你会很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同时对于很多索绕于心头、解不开的麻纱,会在瞬间豁然开朗。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需要斤斤计较。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不是去争执,而是去化解,在每一个时段全身心投入,然后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 
本刊记者:在第三届“汉森•筑觉”杯颁奖会上您鼓励获奖者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请问您是如何在社会活动中推行自己的理念的?
盛宇宏:建筑设计是辛苦的,需要一种坚持,作为过来人,我愿分享自己的从业观,也觉得有责任引导和宣传正向的观点。我觉得我们对社会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特别是对于南派建筑师而言,其话语权非常有限,这种出风头、出来发表言论的机会比较少,比较少著书立传,也比较少发表谈话,大多都埋头苦干,都是一些比较务实的习惯。我在社会活动里面去体现推广应该说做得还是很不够的,只不过当你尽自己所能总能影响到一些事情吧。我的博客上写了我刚从绵竹回来,参加了广东设计界捐助的相关活动,这都是一些社会活动的事情,我觉得这些事情最终,也就是如你所说的,一步一步去前行,达到“知止而后有定”的终极目标,这样人生才会有意义。
本刊记者:这一届的竞赛主题被定义为概念性建筑设计:“农民工之家”。获奖的“棍子的空间”、“都市怀抱”、“寄生共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请问当初为何选定这样的主题,您以最大的诚意关怀着这些背井离乡的建筑工人,请谈谈您的初衷?
盛宇宏:我们的主题每年都在变,那个“农民工之家”是去年的,今年的叫做“奥运随想、奥运精神”。我希望我们的建筑师不是闭门造车,而应该是心系天下,有同情心、有责任感,是一个以历史为己任、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建筑师,这可能讲得大一点,但是我觉得当你拥有这样一种情怀去做设计,体会就会更加具有穿透力。建筑师的积累随着他生活阅历的积累,他对社会的观察,他设计的厚度和力度会加强,有些设计师技法上很高,但他不一定有思想,我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培养一批关注社会、有正义感的市民、对社会有深刻了解的年轻人,我觉得这样一种学习的习惯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赢要共赢,“赢”在设计
本刊记者:当今业界思潮混杂,有人从众,有人标新,有人愤闷,有人欣喜,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是您却一直推行“赢在设计”的理念,请问如何理解?
盛宇宏: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对自己责任的一种强化吧。一个产品好坏、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我觉得70%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了产品的项目成败,我们作为建筑师绝对不能把每一个项目当作仅仅是一个甲方给你几百万或者多少钱我去帮你画一堆图,而是立足于把它变成兼负着一个项目的成功,兼负着发展商成功这样一个角度,所以我们要用全部的热情和关注度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站在发展商或者站在我们委托客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所有客观的约束用一个作品去完美地化解,用一个非常好的作品来吸引人,用合理的成本、好的卖点去产生好的效益,然后让所有住进来的人能够有一个较高的提升,那么最后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对历史有所承担,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这样的话就比较理想了。
本刊记者:在与开发商沟通时,您们是如何很好地贯穿自己的理念并且将自己的理念通过说服和协商,很好地在项目中体现、从而实现自己的设计理想?
盛宇宏:我们在与发展商协调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公司有六个“口决”:一为本原,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从本质出发,不仅仅是标新立异,做一个奇形怪状的形状,而是能够对环境对历史、对客户、对使用者都有一个很好的交待,这就是本质的东西;那么第二个就是创意,作为设计者肯定要有很强的创造性;第三就讲互动,我觉得设计师都能做到相对地好,而这个过程中能好多少最后还是很遗憾,就看你怎么去把握,怎么去处理各种矛盾。如果你驾驭这种约束因素的能力比较强,你就会在这夹缝里找出一个更加适当的方法,如果你采取强烈的对抗或者是处理不当的话,就可能会激化一些矛盾,最后反而让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这样的客户,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高的、有低的、有好说话的、有不好说话的,审美倾向、文化背景也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最后,你怎么让自己的专业成为推动这个项目成功的一个纽带,这个问题完全是驾驭之上、互动的能力,建筑师应该是一个沟通推广的高手,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建筑师还要善于理解、负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总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对历史负责,弃而不舍,善于沟通,让设计成为多项交流和共赢的手段,客户、用者、社会、历史和设计者本身,达到共赢,赢在设计。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