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9年第4期

□ 阅读次数:20931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王小保•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游园惊梦
屈湘玲 李 慧
真正的发现之旅并非发现新景观,而是有新的目光!
——王小保

在枫叶飞舞的日子里,我们开始慢慢地走入王小保的内心世界,当再一次与他相遇时,已是几年后的今天。枫叶还在飞舞,绿叶纷纷绽开,对于园林的梦想,不再是以前的花草树木,而是更广泛的人类宜居理想。
他,总是匆匆地来,也总是匆匆地去,每次短暂地交流虽不能很清晰地把握他跳动的情感,但我们却尝试与他的会晤定格在某个特定的片断。
于是,在那个名为“尚书房”的茶吧里,我们一边品茗,一边聆听王小保的津津乐道,茶与文化,茶与世家,茶与园林,茶与唯美,茶与气韵流动,茶与他的梦想,在那个静静的下午,听着悠扬的曲调,我们沉静在一个他营造的氛围中。

城市园林:中国人的日常梦想
本刊记者: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可逆转与加速推进,人们对景观的强烈需求正无限扩大。社会上出现了一股风景园林热,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中国更是如此,您觉得应该怎么去看待这种现象?
王小保:风景园林热并不仅仅是现在才开始,为什么现在能感觉到风景园林的热潮,是因为现在每个人都在关注环境、关注生态平衡、关注城市发展,而城市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基础设施,就是园林。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第一,它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城市环境生态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志;第二个方面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回归,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因有人的参与而变得生动活泼,人们因和自然的亲近更加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未来城市的发展必须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便特别令人向往,因而也就特别具有感召力。正是有了园林景观,城市的点线面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加满足人的一个活动和生活需求。园林热反映人对环境的认识,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感受,这也说明了大家对生活质量都有一个很好的期待,我觉得这就是文明和进步的表现。
本刊记者:瑞典斯德哥尔摩学派主张用景观设计来打破大量冰冷的城市构筑物,形成一个城市结构中的网络系统,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气和阳光,为每一个社区提供独特的识别特征,为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消遣空间。您觉得呢?您认为景观设计可以承载市民如此多的需求吗?
王小保:冰冷的感觉可能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一个视觉形象比较阳光的环境,如果在一个大面积的建筑构筑物背景下让人感觉到它的冰冷,这种冷,并不是因为它的色彩冷,而是因为它的距离跟人的尺度有比较大的反差;第二,是因为它周边大面积的硬件扩张所带来的一种感觉的不适;第三,它在设计中考虑的更多的是一个大的城市尺度而非与人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冰冷城市构筑物,并不仅仅是因为冷色调。
要打破城市的这种冰冷感,感受的是一种流动的新鲜的空气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视觉形象,那么在其中就需要注入一种生命体,一种带有活力的城市空间。那么良好的景观设计的确会让城市生动起来。
但是,一个城市的面貌光靠景观设计师后期参予是不够的,需要规划前期,就要预留出设计空间,包括人们关注的城市天际线,城市容量,人们的大型活动休闲空间,这是要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就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下,景观设计师才可以做到合理设计,做到更加的和谐完美。
城市之所以冰冷是因为它更多的是一些非人性化、过度地强调自己的个性,更多地是对这种环境的忽视,对人心理的一个漠视,一个城市只有在倾入对人的关注还有对群体大的氛围的营造,才是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充满活力的城市。作为有历史责任的景观设计师,应该要深知这一点,为市民营造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场所,通过城市景观、城市设计、来努力营造这样一个新兴的城市。

景观设计•现代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本刊记者:目前社会的老龄化加剧,但是公园却是老年人交流聚会的场所,一些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便应运而生,请问您在园林设计时是如何为体虚的老年人和残疾人考虑的?
王小保:“无障碍设计”体现了一个城市对人的关注、对人的重视。之前,我们在城市中间更多的是关注一个冰冷的构筑物,关注的是一个建筑物的形象,那么我们现在,通过无障碍设计,我们把对人的关注放在了第一位。
“无障碍设计”应为城市的配套、城市的基础设施来认识。我们现在的道路改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增设“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这一块不光是盲道、坡道的实用层面,而且还要满足景观设计的需求。景观设计上是首先要遵循的规范,就是必须在大公共场所考虑无障碍设计,不是说你可以做可以不做,而是必须要做且不能回避的问题。其次就是在“无障碍设计”中,其本身的规范是死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无障碍设计”做得很轻松,体现人走路的一种舒适性而不仅仅是一种基本需求。如果在这个认识上有了突破,那么在“无障碍设计”时则需要更多的创意。
老年人、儿童以及包括残疾人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爱的群体,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好这些地方的设计,其实我觉得也是一个要研究的课题,除了它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还有它的均衡布置点,虽说我们在设计中不可能很刻意地去单独为某一类人考虑,通过调查我们其实所有的公共绿地系统在使用频率上最高的还是老人和儿童,所以我们在好多设备设施方面充分考虑这部分人的需求。
本刊记者:西欧园林强调以建筑为中心和采用几何形整型式布局,视卷草图案为“无穷小”到“无穷大”,追求的是“一切美都是符合数学规律的”。中国则不同,从远古与洪水斗争的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的理念,给中国文化及造园以深远的影响。请问您在造园时所遵循的理念是什么?
王小保:差距是第一位的,美学就是允许不同的方面存在;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什么样的场所营造什么样的环境,要从建筑主体到区域环境达到协调和总体的平衡,不能在一个完全欧式的环境中去营造一个中式的东西。中国传统的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审美方面我更多的受山水文化,包括受诗词的影响,我们在完成以审美为要求的基本层面时,可以互通中西,这样既符合数学逻辑,也符合自然生存的规律和构图,兼收并蓄,这是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原则,我觉得形成自己的造园风格时,首先看到的是主流。在中国情况下,什么是主流?我认为首先是符合城市发展,符合区域环境,符合地理特色、特征,那些欧洲园林只会在某些很小的局部出现。作为一个城市设计师从宏观方面更多地反映城市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讲究中国的天人合一。但坚守传统并不意味着思想僵化,也要吸收一些新的思潮,新的观念,东西方共融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打造、凸现湖南的湖湘文化特征,这也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一些事。湖南人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敢为人先,敢于体现自己的个性,总的来说是张扬、讲究文化的根。
本刊记者:比起大刀阔斧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师的功力更在于城市环境的精雕细琢。我们知道您精通茶道,也精通园艺之道,请问在您的园林设计中是否也融入了中国的茶艺,强调慢、精、细、和、静、清、寂,以达到境美、水美、艺美的境界呢?
王小保:能够把人的设计状态跟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人生观点结合在一起,这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我一直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一种生活状态。通过喝茶可以了解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通过品茶交流,自己在慢慢地悟,悟出茶中的和、静、清、寂,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我觉得无论是一种技能还是一种心境,它都是在设计中追求的一种比较高层面的东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茶道中可以悟出更多园林的意境。
从飞机上鸟瞰一个城市,首先感觉到的是城市的网络,城市的框架。其实一个城市的鲜活往往在于很多细节,令我们为之动容的可能是一片风景林或者是一江碧水,城市的魅力其实是通过这种雕琢、这种精细来让他更加丰富。我们现在的长株潭是三市融城,提倡的是节约型、环保型这样一个城市发展思路,在城市中间也应该把长株潭大的城市发展贯穿于城市设计中间。茶道讲究细节和程序,景观设计也是讲究细节,也是讲究所有设计的一些程序,水到渠成处便形成一个优美的风景线、风景点、风景面,从而打造出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空间。
所以说,园林设计不仅仅是精雕细琢,它与大刀阔斧的城市改选是永远融合在一起的,像我们的滨江风光带改造,我们的大型城市公共绿地包括城市的网架、脉络,大片的风景林包括风景区等等,这其实也是一个大的宏观尺度的城市设计,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首先要在了解、熟悉这个城市的发展,理解城市的脉络和文化,才会对城市的细节有更多的感受,才能创造城市环境之美。
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他的整个功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的实践经验;二是对整个城市的理解、把握,包括理解它的文化、脉络以及它的渊源以及它在城市中间的理解;第三个方面就是对审美把握的专业技能,他能够把感受变成直接的表现力。

文化烙印:“古窑遗韵”
本刊记者:曾在深圳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您总设计制作的以长沙铜官窑为原形的主题公园“古窑遗韵”,博得了评委会的一致赞誉,夺得了综合类评选金奖,可否具体地谈谈?
王小保:我曾两次参加中国国际园林大赛,均是国家级的赛事。这种赛事一般分AA或AB级,AA级是国内最高级别的大赛。1998年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大赛,当时拿了全国的特别综合奖第一名。深圳园博园,我们是代表湖南参展,当时选定“古窑遗韵”主题时,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刚才说文化的烙印,在这个项目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这个项目的高度在哪里呢?第一是选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景观发展方向,是诗情画意地关心地域文化,是以新的景观模式和形态表现历史。这个创意非常巧合,我本人喜欢搞收藏。有一次观看长沙窑时,看见上面烧制的图案很生动,很逼真,线条流畅,大气磅礴,悠悠大国于唐代时的高超绘画水平跃然而出,给我一种非常强大的震撼。恰逢深圳园博园召开,于是就将这种感觉做进去了。其实表现湖南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湘绣、比如湖湘文化,但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长沙窑。长沙窑是当时唐代最兴盛时期的最大一个官窑,专门出口到欧洲和西亚这两个地方,在唐代影响力应该是非常巨大,在明清之后这种影响就有点淡化了。我觉得通过“古窑遗韵”来展示这段历史,来展示这个地区的民风民俗以及特形景观,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当然,在制作过程中,还有很多插曲,这个设计前前后后花了将近8个月时间,在投资方面比较经济的,即投资少回报多。我们这个项目也是唯一全票通过,拿了全国金奖第一名。这是大家想都没想过的,当时有30多个评委,最大年纪是天津的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他看到我们长沙窑后,非常激动,进了窑就喊:“拿你们的酒鬼酒来”,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态势,很奔放,很写意!
本刊记者:一般人认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具有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环境及艺术等方面扎实的功底,才能厚积薄发,做出有影响的作品。您屡次获奖是否也是缘于厚实的功底,听说陈从周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讲的不是专业而是昆曲,对您之后的成功是不是有一定的影响?
王小保:陈从周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谈的不是专业而是谈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曲种,园林跟昆曲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学昆曲将近学了一年半时间,当时并不理解。在音乐中感受到起舞飞扬,其实园林与音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要讲究节奏,也要讲究抑扬顿挫,音乐是一种美的形式,空间之美则是变幻多姿的。我是工作十多年后才能体会到导师的用心良苦地方。学习昆曲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它会让我们更多地从源头去寻找,而不是只讲究追求一种技能或技巧,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强调基本功与务实的作风对于塑造一个好的园林非常重要。
要做出一个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作品,需要专注的毅力以及坚持的,大学毕业后我的很多同学都去搞规划做建筑了,而我却一直坚守园林这一块,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苦涩,但是只有坚持才能悟出之前想不明白的事。无论是做设计也好,做学问也好,都必须要严谨,虽说出一个好的作品是一种偶然,但偶然中有必然因素。

追求•缘于历史的触动
本刊记者:无论何时何地,设计师们追寻的无非是“因设计而卓越,为大众而设计”的终极目标。魅力永恒的设计作品总是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请谈谈您的设计创作理念?听说您一直在编写《长沙园林史》,请问在目前热闹的景观设计领域,您为什么能执着这份寂寞的工作?
王小保:我觉得万事要追根溯源,其实我们设计一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后形成什么特色,这就是我之所以一直在编园林史,我就是要寻找根源。我们编近代园林史这个课题,源于建设部的一个研究课题《中国近代园林史》,我们把他进行了扩充、扩展,延伸至编撰《长沙园林史》。
一个城市的兴衰我觉得应该有它的历史的,一个城市的活动也是因为有一些特殊的亮点,从而显得璀璨夺目,编撰《长沙园林史》是在寻找历史、寻找文化的根源、寻找园林的源头。长沙曾经出现过璀璨的园林文化。文夕大火后,长沙的园林文化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从1938年到现在,已有70年,如果我们不去回顾,不去整理,那么很多历史的东西将会在废纸堆里消亡。我们能够通过研究《长沙园林史》恢复一些历史文化遗址,为千年历史的古城来增加一些色彩,来延续曾经发生的历史,或者凸现一段文化。还有很多一些园林其实还是从西汉开始,如贾谊故居,对于展示一个城市总体形象也颇有益处,另外,对原有的历史也是一个延续。
其次,通过对过去的追根溯源,对原来长沙园林史的探索,我们了解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那些曾经在长沙发生的很多故事,像曾国藩的侯府园林,左宗棠的祖宗祠,还有很多在当时应该是非常璀璨的其他园林。湖南的园林应该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力,通过调查发现湖南的园林跟别人不同的地方,无论是左宗棠,还是曾国藩,在他们的园子里都有块菜地。青少年宫那里的左宗祠,现在也有假山,它的假山跟苏州狮子林跟杭州的园林都不同。它讲究风水、讲究实用性,湖南园林不忘记实用,湖湘文化骨子里面就是这个东西,要耕读传家,要经世致用,这个是与其他地域的园林文化不同的地方;所有的雕刻,不像苏州雕刻那样很细很细,不是追求精美,而是讲究大气,讲究气韵,讲究大的形体感受。所以湖南人为什么玩艺术,玩文化,往往能抓住根本,就是因为学以致用,文化先导方面对它还是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编撰《长沙园林史》,让我有更大的触动,就是对湖南的文化艺术包括城市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从最初的一个设计者,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一些深远的问题。

王小保的老师陈从周先生,非建筑学专业出身,全凭勤奋自学,拜刘敦桢大师等为师,独辟蹊径开创了建筑园林研究的新境界。
而师承陈从周的王小保先生以长沙官窑为原形的“古窑遗韵”,作为一个经典的范例被收编入教材,同时是湖南景观30年来园林创史中很重要的一笔,从2004年到现在的2008年,从景观效果及感染力来讲,目前尚未有超越它的,它代表了湖湘园林,也代表了中国景观,可以说是湖南景观的一个里程碑,也可谓开创了中国景观的一个新境界。
对恩师的尊敬不仅仅是风格的师承,还有治学的师承。陈从周先生的《说园》,有人评论为:“犹如中国园林,形神兼备,有情景的精辟论述,相当于诗词界的《人间词话》。”在繁琐的设计工作外,王小保先生也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长沙园林史》的编著,希图对过去的追根溯源去寻找历史、寻找文化的根源、寻找园林的源头。
掂起的是一份承诺,担起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这里,我们除了“尊敬”,还是“尊敬”……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