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S品房 广州装饰网
广州建材网
广州租房网
总  站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 | 广告服务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人才招聘
新闻展会  历史规划  旅游摄影  材料设备  设计咨询  装修表现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城市首页——广州 编辑:yingeryy 007abbs
□ 本文作者:飞天悬火

□ 查看全文/发表评论
□ 本栏目所有文章
□ 返回城市首页



 
广州城市规划 要先治病再竞赛 [推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古城广州骄傲地成长为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一度坐稳了中国经济的第三把交椅。然而,随着广州高速城市化,种种城市病也随之而来。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出现了重中心轻外围等诸多问题,亟需更为完善的城市空间战略。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新一轮战略规划提出了“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新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将使广州逐步走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理想城市空间结构。

  站在城市变迁的当下,在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如何正视“123”功能布局规划对于广州未来发展的意义?本期对话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吕传廷。

  吕传廷代表广州市规划局接受采访时,独家透露了未来广州城市空间布局新动向,广州将采用城市空间上错位互补、组团分工等六大策略,从外延式“拓展”向内涵式的“优化与提升”转变,逐步解决此前的城市空间发展遗留问题。

  1 既有战略又看不见战略正是广州特色

  广州没有国家投入大项目,发展依靠自力更生,能够建设成为国内第三大城市我们相当骄傲。既有战略又看不见战略,这正是广州低调务实的特色,是广州不同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的地方。

  南方日报:有学者认为,广州很少做城市战略研究,缺少战略视野和战略担当,广州的城市空间规划也比较混乱,是典型的“摊大饼”的城市。但也有学者指出,广州事实上是全国最早做战略规划的城市。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吕传廷:广州其实一直有空间规划,也有城市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的广州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到2000年,广州在当时就有清晰的国际大都市战略。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广州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率先开展了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和山水型生态城市的目标,以及“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及时解决了当时条件下城市发展方向、发展思路等战略性问题,提高了规划运作的时效性,对城市发展及建设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与控制,成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三是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为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这一次战略规划增加了“中调”战略,形成了“十字方针”。

  南方日报:既然这么早就开始了战略规划研究,但外界为何会认为广州缺乏战略规划?

  吕传廷:其实城市发展的快慢和城市发展周期、发展阶段是紧密相关。城市竞争的快和慢是要根据各自城市的增长周期来把握的,不是盲目的比较GDP,我们要有自己的节奏和城市增长周期,也是战略规划的本质。

  在第一轮规划的十多年时间,广州形成了领先的基础,这是有目共睹的。那时候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模式就是打破一切束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村、镇、乡、城一起发展,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打破僵化思想。广州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经济总量,在全国位列前列,和我们第一轮战略也是有相当大的关系,是直接产生的结果。破才能发展,破旧立新必然有乱的过程。今天我们存在的种种弊病、种种问题是当时发展模式带来的,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我们正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重整。

  到2000年我们进入新的阶段,广州制定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奠定广州二十年发展的大框架、大格局。当时确定的战略规划至今仍然使用。当时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产业的红利,我们仍在享用。广州作为获得中国第三大城市的美誉也要依靠这阶段的规划。可以说如果不是提早进行了清晰的战略规划,广州很可能在2000年就要思考如何保“老三”了。

  到了亚运会时期,广州通过“前五年打框架、后五年做装修”,把二十年打下基础框架进行最后的装修展示给全世界,取得了广泛认可,广州的战略规划对经济、城市环境、幸福生活以及城市定位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起深圳、天津、上海,广州没有国家投入大项目,广州的发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能够建设成为国内第三大城市我们相当骄傲,这也是广州人勤恳努力的缩影。既有战略又看不见战略,这正是广州低调务实的特色,是广州不同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的地方。

  自2009年广州市十次党代会之后,广州对城市战略进一步突出细化明确了这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广州城市功能布局规划”的实施计划。从城市功能布局来讲,广州高端服务业在中心城区;金融城、文化产业、行政等功能保留在中心城区,创新性的研发制造业向两个新城区扩散;创新落实在两大新区南沙和萝岗;花都、增城、从化承接中心城区人口与功能疏解,并重点解决好农村城市协调发展。“123”功能布局规划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的批准实施。

  2 城市规划当务之急要提质要“治病”

  广州二三十年来积累的病症都不是小感冒小发烧,要慢慢调理,对症下药。广州战略规划重点首先是“治病”,然后才是竞赛。

  南方日报:回顾广州之前三个阶段的城市规划,尤其是对2000年到亚运会这十年进行反思,广州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有人认为,广州近年来的城市变迁,“扩容”得力,而“提质”不足,你怎么看?

  吕传廷:站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走过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广州在数量上实现了超常规快速发展,但在质量上仍存在很多高速成长中的问题。在城市空间上,也确实存在重规模轻结构,重中心轻外围,重城市轻农村,重扩张轻保育、重物轻人、重洋轻土等问题。

  针对广州的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提质,要“治病”,提高抗病能力。通过提质保增长、促发展。快速发展产生诸多城市病,我们要搭配各种“药方”才能做到,只有强身健体才能和别人竞争。下一阶段广州战略规划重点首先是“治病”,然后才是竞赛。广州二三十年来积累的病症都不是小感冒小发烧,要慢慢调理,对症下药。

  事实上,广州其实早就意识到了“提质”的重要性。之前“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增加了“中调”战略,就已经拉开了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质转型的序幕,标志着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拓展”向内涵式的“优化与提升”转变。

  去年的“123”功能布局规划则是对战略规划和“十字方针”的延续和发展,使广州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一脉相承地不断更新和完善。

  南方日报:广州城市发展战略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

  吕传廷:回顾过去的战略规划发展路径,我认为有三个经验值得总结。首先,一个城市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理想,建设一个美好的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与自然相协调的城市应该成为广州的长期目标。我们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来谋划我们的战略,不能因为一时GDP上不去就手忙脚乱改变方向,GDP只是衡量标准之一不是最终目标。

  第二,我们要有一个健康的城市就必须要以保障人类生存,要将保护生态绿地作为政策和发展的底线。事实上,这十年来,我们已经对过去城市建设乱象进行了重大的反思,先后投入了大量经济力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形成了“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天更蓝、城更美”的良好基础,为广州下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是广州参与更高阶段竞争的优势条件。这放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最后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都市城市空间框架,一个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大都市结构。其实广州有7000多平方公里土地和1600万人口,从全球城市的比较来看,广州已经不是单一的城市,而应该是由多个区、城镇组成的大都市区,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差不多,因此要建立大都市框架。

  3 六大策略解决城市空间战略“后遗症”

  我们未来十年到二十年要采取的战略方针是逐步将中心城区的人口迁移、就业迁移,使居住和就业在外围平衡来减少中心城区压力。

  南方日报:针对存在的问题,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要完成从扩容到提质的转型,将通过那些发展策略来完成?

  吕传廷:“123”规划汲取国际先进城市经验,整合优化全市域的空间资源,实现城市各功能板块从“万马奔腾”到“集团作战”的转变。都会区、新城区、副中心以人口集聚和产业分工将形成各自的功能特色,打破各自为政的困局和行政区划的局限。

  我们将采取六大策略来对症下药,解决此前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次战略最能体现发展转型的关键点是提出实现城市空间上的错位互补、组团分工,破解“重中心、轻外围”的现实困境。未来的规划中,在全市一盘棋的基础上,广州市的经济产业、城市建设、社会文化等各种功能将分解到各个行政区划,最后形成合力。另外,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多功能,到底要由哪些区承担,也将通过组团分工、功能互补来实现。

  以人为本、优化配套民生设施布局也是重要的发展策略。我们将以此来反思过去“重物不重人”的问题,把民生设施向外围转移,着重把中心城区的优质资源、生活服务资源向两个新城区和两个副中心城区转移,争取在三到五年内建好这些民生设施。

  南方日报: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交通问题似乎无法避免。交通堵塞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广州城市“提质”的重要因素,广州未来的规划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吕传廷:在全市的交通上实现网络互联,疏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正是我们的第三个策略。交通问题是世界城市难题,我们未来十年到二十年要采取的战略方针是逐步将中心城区的人口迁移、就业迁移,使居住和就业在外围平衡来减少中心城区压力。

  在疏的同时,我们还要建立500多公里长的轨道交通网络。未来广州还有大量轨道交通要发展,除了中心城区外,轨道交通要扩展到两个副中心城区,使两地能在半个小时内到达,大大提高了中心城区的效率。两个副中心城区之间也会建立轨道交通互联互通。

  我们的第四策略是划定广州的基本生态控制线,构建生态的网络毛细血管,把广州山和水的生态资源充分利用渗透到城市机体的每个细胞。未来广州将扩展1600公里的生态廊道,把绿化廊道渗透到各个小区甚至是各个工厂,建立绿色的无污染的步行慢行系统,打造自然休闲生态廊道。

  第五是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为主线,以三个副中心为主要载体,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最后一点是要注重城市的岭南特色和山水格局,彰显“花城、绿城、水城”特色,建设兼具岭南特色与国际风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名城。

  南方日报:这些战略很宏大,在近几年广州将采取什么样的实际措施来达成这些战略呢?

  吕传廷:这些想法不仅仅是停留在战略层面,也正在付诸实施。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在“123”战略布局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兵力建设“2+3+9”战略平台,即两个新城区(南沙滨海新城、东部山水新城)、三个副中心(花都副中心、增城副中心、从化副中心)、九个发展平台(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广州空港经济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花地生态城、黄埔临港商务区),以重点平台建设拉动都会区和外围城区的整体联动发展。“2+3+9”将成为广州城市规划的重要节点和实施落脚点。

  4 与周边区域协调纳入城市新规划

  在珠三角地区,广州重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区域协调发展策略:强化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格局中的中心功能,同时深化穗莞惠战略合作。

  南方日报:作为珠三角区域内龙头城市,广州新的“123”城市战略布局规划的影响显然不仅仅体现在广州。新的规划如何体现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广州辐射力如何通过新的规划覆盖到全省?

  吕传廷:广州是珠三角地区以及华南地区的龙头城市,“123”功能布局规划对内谋划全市域的功能布局关系,同时也充分考虑各功能区对外的区域协调关系。六个功能区形成一个整体强化广州的国家中心城市职能,同时也各自承担不同的区域职能,共同代表广州发挥中心城市职能、参与国际竞争。在珠三角地区,重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首先是强化在广佛肇经济圈发展格局中的中心功能。以广州都会区为中心,以佛山中心城区和肇庆中心城区为副中心,形成广佛肇经济圈“一主两副”的发展格局。强化高端服务中心的功能,发挥广州区域辐射带动力。

  除了较多提到的广佛肇经济圈外,深化穗莞惠战略合作也是规划的重点。“123”功能布局规划中确定东部山水新城定位为:“国家级创新中心与高端产业聚集区,珠三角的休闲旅游示范区和广州东部宜居新城区,承担服务珠三角的区域高端新兴职能”,将打造成广州乃至珠三角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发源地和具有鲜明空间特色的科学产业集聚区。东部山水新城承担着广州中心城区东部的门户,强化穗莞惠合作,辐射粤东和粤北地区的作用。

  南方日报:除了珠三角外,广州与港澳以及与清远等省内城市之间的合作将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来体现?

  吕传廷:花都副中心规划定位为国际空港门户,重点发展国际门户枢纽、面向国际和区域高端服务功能发展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宜居生态城乡等主要功能,通过交通网络的完善,加强空港对粤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化副中心作为广州北部的门户和公共服务中心,承担着辐射带动粤北地区发展的重要职能。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等具体措施,强化区域综合服务职能。增城副中心则规划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粤东地区的地区性次中心和珠三角东岸地区交通枢纽,通过东部交通枢纽建设加强广州对粤东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粤港澳合作方面,广州以南沙滨海新城建设发展为主抓手,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把南沙滨海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5 南沙将成为粤港澳合作主抓手

  大家希望看到将来的南沙是再造一个“新广州”,正如“新广州”不在于“广州”而在于“新”,南沙也应该像深圳一样创新,成为广州的深圳。南沙的发展不仅要集全市之力,更要集全省之力,是新阶段的国家战略。

  南方日报:提到南沙,这是个当前热点问题,各方都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建成一个“新广州”,这个“新”字怎么体现?

  吕传廷:客观地看待,南沙已经有20年的发展时间,从1993年的小南沙、南沙开发区到现在,其实对于南沙的规划我们一直在持续做。

  大家希望看到将来的南沙是再造一个“新广州”。“新广州”不在于“广州”而在于“新”,南沙也应该像深圳一样创新,成为广州的深圳。南沙的示范作用将是探索中国新型城市化的第二代新城,未来的探索不仅仅是对广州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对总结珠三角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有不同寻常的价值。南沙新区要成为引领未来20年到30年创造“新经济、新城市、新生活”的典范。

  南沙的发展不仅要集全市之力,更要集全省之力,是新阶段的国家战略。

  现在的南沙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一个城市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布局发展,南沙应该立足于本身特点,科学谋划,有序发展,创造新经济、新城市、新生活。

  新经济主要是要培育现代产业新高地,强化商业服务、科技创新、教育培训、航运物流和临港产业配套等功能,提升区域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成为广州的“特区”。南沙要为中国新一代城市做出探索,把创新作为南沙的主动力,建立粤港澳合作平台,引入创新经济实体,集聚第三产业里的创新要素和人才智力要素,引领正在蓬勃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南沙新区的发展。

  新城市要集中建设好南沙明珠湾区等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形成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打造“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创造我们民族自己的现代化城市形态。

  新生活主要是要联合借鉴港澳地区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引入先进的社区管理模式,注重城市的民生建设。通过政府、社会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广泛参与,使市民享有幸福感、自豪感比较强的新生活。

  南方日报:南沙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我们期望差距有点大,在“123”功能布局规划中,对南沙的定位要如何落到实处?

  吕传廷:在“123”功能布局规划中对南沙新区的发展定位是,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对于南沙,首要问题是要发展港口产业,但之前南沙几个大项目未能成功落地,所以南沙就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繁荣。现在的南沙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一个城市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布局发展,南沙应该立足于本身特点,建立港口输运体系,建设成世界大港,把腹地和港口快捷地联系起来,创造新经济、新城市、新生活。

  南沙新区的发展要同广州在区域的辐射功能紧密相连。在国家层面,广州要发挥自身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南沙将在《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指导下,建设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引领粤港澳更紧密合作,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成为粤港澳合作、国家“一国两制”战略的改革示范区。

  在泛珠三角地区层面,发挥广州综合性门户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促进与泛珠三角地区资源、劳动力、信息、技术的双向流通。实现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与泛珠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整体优化,促进区域共赢协调发展。

  在珠三角地区层面,广州则要增强制造业服务中心职能,携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在上述这些区域层面,广州所发挥的区域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南沙将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增长极和新亮点。

  需要指出的是,广州对区域的辐射功能还不仅仅是体现在产业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行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方面的影响带动,这也是南沙未来发展的一个“新”之所在。

  精彩观点

  以人为本、优化配套民生设施布局也是重要的发展策略。我们将以此来反思过去“重物不重人”的问题,把民生设施向外围转移。

  要注重城市的岭南特色和山水格局,彰显“花城、绿城、水城”特色,建设兼具岭南特色与国际风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名城。

  “新广州”不在于“广州”而在于“新”,南沙也应该像深圳一样创新,成为广州的深圳。

  现在的南沙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一个城市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布局发展,南沙应该立足于本身特点,科学谋划,有序发展,创造新经济、新城市、新生活。

  回响

  广州拿什么留住更多优才?

  广州拿什么来吸引高端人才、留住本土人才?昨日,本报《广州九对》人才之策的话题,打开了人们对如何留住人才的话茬。不少网民评论,在发展新型城市化的道路上,人才是广州前行的重要推动力,广州要赢得新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在“人才”上下功夫。

  论优势高层次人才:广州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虽然有不少城市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但我们还是选择了广州,”广州触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陆凡博士于去年底结缘“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

  1989年,陆凡获清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1995年,他获得瑞士联邦高级工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2005年,在其决定彻底回国发展之前,陆凡总是往返奔波于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常年的跨国工作经历,使陆凡练就了非凡的洞察力和宏观形势判断能力。正是凭借着对中国未来发展宏观方向的判断,陆凡放弃在美国条件优越的生活,带着家人,回到北京。去年,陆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其价值再次得到承认。目前,陆凡从事着引领未来方向的朝阳产业增强现实。

  就在陆凡入选“千人计划”之时,其资历和从事的尖端技术,引起了广州相关部门的关注。去年,广州发布《关于推进人才集聚工程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从2012年起5年内,广州要大力实施“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城乡一体、文化引领、民生幸福、国际交流”六大人才行动计划。而组建“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是运用市场化机制服务人才创业的创新举措,是广州大力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建设“国际人才港”的标志性大事。

  陆凡说,当时与“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的合作可以说“一拍即合”:“广州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城市,我们从事的是移动互联网事业,行业面向未来,而广州无论是领导还是老百姓,都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这就是我们选择在广州成立公司的主要原因。”  

[更多新闻]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