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大剧院建筑师悄然抵京
北京青年报
|
上海大剧院建筑师悄然抵京
夏邦杰我有信心在北京设计项目
夏邦杰及事务所作品夏邦杰,建筑师及城市规划师。毕业于巴黎大学。1969年在巴黎建立夏氏事务所。由于建筑知识与其他建筑业专业的联合,该事务所得以扩大。1992年,他决定将该事务所转变为股份制,投资为1800000法国法郎,他自己出任“夏氏及合作伙伴”公司的主任。
源起于法国,“夏氏公司”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该行业的所有方面:住宅、办公室、大型公共或后勤设备、休闲或商务宾馆、医疗设施、工业建筑或公司总部,还有历史建筑的翻新保护以及重要的城市项目或城市改造。他们曾被多次邀请参加一些国际城市规划和建筑竞标。
作品分析:
■上海南京路改造我们建议保持南京路原有的平面,一直通向黄浦江的边岸。
机动车交通将被引导到一条平行的干路上去,而商业区的南京路将成为步行街。我们推荐了美丽的铺石地面以及一些街头装饰,如灯柱、座椅、电话亭、地铁出入口、雕塑等,不同路口的树木全部集中到街中央。街道中心弯曲的设计乃是为了引导行人朝向一些有名的建筑的窗口。
■上海歌剧院在有全世界18个建筑事务所参与的国际竞标中我们赢得了这个项目。设计理念为建成一个有1800个坐位的现代歌剧院建筑,又有很强的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影像。
歌剧院的平面是几何正方形的,在中国方代表大地,曲线的屋顶是圆的一部分,圆代表着天。
■上海浦东世纪大道这一工程是一条长达5公里的大街,穿过浦东的商业和金融中心,这条大道连接了上海的历史中心和新城浦东,9条交叉的道路和主题花园使整条大街融入一个令人愉快的商业和休闲小城。
上周一,上海大剧院的设计者法国建筑师夏邦杰(Jean-MarieCharpentier)来京。这位早在七十年代就到上海参与了当地许多重要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对北京人来说并不熟悉,而他的作品上海大剧院却是许多北京人到上海必看的建筑之一。夏邦杰此番来京是否有意进军北京形式大好的建筑市场?他本人如何讲解自己的作品?他对同胞在北京设计的大剧院有何评价?记者就这些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在华侨大厦的小会客厅,夏邦杰教授特意选择了中式风格的一角做背景,因为环境与他可以同时出现在画面里。
■想在北京设计房子
当问起来北京的目的时,夏邦杰教授说:“在上海和中国的其他城市,我们的工程很多,而在北京还没有,申奥成功之后,我有信心在北京开展合作设计项目。奥运会为北京打开了更大的一扇门,我愿意走进来。”
谈起北京印象,夏邦杰教授说,所有的城市都在竞争谁最大谁最有吸引力,建筑师有责任努力设计城市,不仅是经济、商业、工业建筑,也包括在住宅、郊区建筑等各方面建立城市的形象。申奥成功,北京会对城市的质量更加关注,我认为,北京应更重视市民空间的建设,建一些适合步行、非机动车的小尺度的街道广场。
对于上海,他非常熟悉和习惯。夏邦杰和他的事务所于1970年就逐步参与了上海的规划及建筑项目,从淮海路的一个小区改造开始到新近竣工的浦东世纪大道、上海南京路的改造到人们喜闻乐见的上海大剧院,事务所的收获不小,夏邦杰本人已被戏称为“上海人”。
■我想做的是真正中国的建筑建筑界对上海大剧院有褒有贬,有人说它过于陈旧,有人说它很有中国味道,还有人说它是人民广场周围几个组成“四菜一汤”的建筑中扮“汤锅”的一个。任何一栋建筑都少不了接受这样那样的议论,建筑师本人的思路却一般无人关心。
夏邦杰教授认为,建筑应该各国有各国的特色,搞统一性没什么意思。他想把中国的建筑做出中国意味,由此,上海大剧院有了“天圆地方”的造型,平面是正方形,代表地,曲线屋顶是圆的一部分,代表天。有了天圆地方的形式是不是就很中国了呢?诸如此类天圆地方的说法曾经被许多人不齿,但对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来说,宽容些也罢,审批部门不也为其所感动了吗?
有一件事让这位法国建筑师非常高兴,上海的新婚夫妇十有八九热衷于到大剧院前合影。
■不想评价安德鲁的大剧院北京、上海这两个中国大城市的“大剧院”都由法国人主笔设计——法国建筑师擅长做剧院建筑吗?我想仅仅是巧合。
对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方案,夏邦杰不作评价,不等于他没有评价。他说,首先,建筑师个人风格不同,之间不宜互相评论;其次,国际建筑界对此有过强烈的反应,《世界报》、《金融时报》等媒体都有过不少评论。夏邦杰开玩笑说,他也学会了“打擦边球”、“拐弯说话”的方式。 |
[更多评论]
[更多新闻]
城市新闻: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