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论坛列表 |
|
|
|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发布于2003-04-13 12:37:38 点击25221) 建筑形式自身的构成是一个科学与技术问题,但“建筑构成形式的表达”却不单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而是整个设计学的问题,建构性的表达是建筑艺术的本质。肖毅强先生翻译和引介德国慕尼黑工业技术大学的托马斯.史密特教授《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一书,目的是阐述建筑构成的概念。在相当程度上形式构成是自主的,建筑功能的实现与建筑意义的表达应当符合建筑形式自身形成的逻辑,这个逻辑可能表现为材料的特征、构成的规则、或环境与场所的文脉关系等。
|
| 
|

| | 从半岛出发的第一章 (发布于2003-01-16 20:57:57 点击16177) 在广西南宁柳沙半岛概念性总体规划的国际竞赛中,非常建筑工作室/张永和(中国)、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美国)和MVRDV建筑与都市工作室(荷兰)提交了概念性总体规划方案,展现了许多新鲜的思路和形象。本书忠实记录了此次国际设计竞赛的全过程,刊载了三家事务所的方案,还尽可能详实的整合了项目的相关背景、重要纪事和书信往来,形成了宽阔的资料平台。
|
本质上不仅仅是建筑——评论刘家琨 (发布于2002-10-24 22:29:05 点击26730) ……作为小说家的刘家琨和作为建筑师的刘家琨对于我们研究其建筑创作来说同等重要。建筑和文学,不过是刘家琨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体验方式和对这些想像性关系所选择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以此为基点,才能真正理解刘家琨建筑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深刻的文学性以及在文学作品中闪现的诸多建筑思想的片段。
|
| 
|

| | 都市生活——从村庄出来 (发布于2002-06-06 10:44:11 点击12485) 费菁和傅刚在《都市村庄》出版2年之后又出了一本叫《都市生活》,是他们的都市系列的又一力作。收集了2年来他们撰写的文章42篇,散见于《世界建筑》、《中华读书报》、《今日先锋》的报刊杂志。纽约、北京、上海……在费菁和傅刚的笔下是什么样子的呢?
|
现代主义之前的故事: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 (发布于2002-04-17 00:01:17 点击13528) 世纪之交建筑风格纷繁芜杂,莫衷一是。工业革命为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建筑界也不甘落后,积极的探索新的建筑技艺和形式。20世纪30年代终于迎来了以柯布、密斯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潮流。在他们的辉煌之前许多建筑师做了大量的铺垫性工作,他们的名字不应该被遗忘:莫里斯、霍塔、高迪、瓦格纳、贝伦斯……他们的时代跟我们的时代是相似的,他们的探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
| 
|
|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
|